搜索到12922篇“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相关文章
- 马克思主义美学影响下墨西哥壁画作品的艺术研究与启示
- 2025年
- 马克思主义美学深刻影响着20世纪拉美地区的艺术创作。该文章以墨西哥壁画运动时期的艺术作品为例,分别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对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壁画作品进行梳理,总结了这一时期壁画艺术作品的5大内容特征,分别是历史性、民族性、革命性、世界性和社会性,同时提炼出来这一时期墨西哥壁画作品表达出来的4种艺术上的美感,分别是题材美、情节美、人物美和结构美。最后,文章展望了墨西哥壁画作品对于当下艺术作品创作的启示,从现实性、人民性、革命性、实践性、历史性、教育性等6大方面阐述了墨西哥壁画作品对提升当下马克思主义艺术创作的参考价值。
- 龙洲梁栩源欧阳俊哲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美学壁画艺术美学追求艺术研究
- 捷克斯洛伐克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图谱
- 2025年
- 捷克斯洛伐克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与西方现代思潮的频繁碰撞交流中,建构了“结构功能主义美学”“社会主义超现实主义”“实践存在论美学”“精神分析唯物主义”“文学与文化革命美学”“审美符号反映与价值论”等丰富多元的命题,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美学、现代主义美学、实践美学、符号美学、艺术样式美学等批判范式,建构了以社会实践批判、语言符号学、文化阐释、具体艺术样式为核心的批判阐释维度,彰显了鲜明的实践性、人道主义与文化现代性批判色彩。
- 匡存玖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美学
-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百年历程
- 2024年
- “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艺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引入到中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初的准备阶段“左翼十年”的引入和研究,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和“根据地”的分别发展,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80年代的“美学热”,以及21世纪以来的“美学的复兴”。百年的历程,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的发展,既有学理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吸收各种理论资源而丰富自身,同时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也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马克思主义美学所倡导的审美和艺术促进社会进步,审美欣赏时的积极参与意识,以及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他律”“介入”与“为民”三个重要概念,这些思想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 高建平高建平
- 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美学大讨论
-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问题与习近平文化思想
- 2024年
-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问题首先是实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也是文艺政策策略和文化领导权的关系问题,而中国共产党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和回答又始终紧贴马克思主义美学最基本的提问方式和理论基石。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人类更加美好幸福的未来,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而如何使生产力水平更好地顺应和推进这一理想,则需要文化观念的介入、改造和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问题,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是立足于中国现实的对这一崇高理想的探索和追求,也为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富有启发和影响力的中国经验。
- 曹成竹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当代文艺批评与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 2024年
- 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当代形态研究具有理论上的优先性,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可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由政策层面、理论层面和批评层面三个方面构成,最后落实到艺术作品。其中,当代文艺批评是三个方面发生联结的重要枢纽,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当代形态的关键一环。在文化经济和审美资本主义时代,审美的问题变得十分复杂,当代文艺批评被推到了理论的前台。当代批评家的任务从文化批判转向了推动并参与大众的文化解放,即通过对当代艺术作品的分析以及对审美人类学所讲的具体语境中流动的审美经验的把握,研究个体获得审美经验完整性的条件和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机制,使广大的人民大众实现文化的启蒙,获得文化的解放,从而为人类整个社会结构的改变和人类的未来开辟道路。
- 曹凌霄王杰
- 关键词:当代文艺批评
- 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视角下民族高校美育工作研究
- 2024年
- 在文化工业化和现代性审美发展过程中,大众审美呈现出结构化的多元标准,如何在多元化中寻求一种价值观整合成为现代美育中的一项任务。考察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审美批判范式,有助于我们历史地把握批判性、现代性的审美态度,延续人民美学在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主体性地位。最终建立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批判,树立青少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 包恒瑞李钰雯杨明刚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美育审美批判
- 论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契合
- 2024年
-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当代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有效利用和驾驭资本逻辑的新道路。自提出以来,中国式现代化从理论基础、实践方式和时代价值三个方面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超越,改变了以往资本位和官本位占据主导地位的现代性特征,真正实现了人本位的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马克思主义美学坚持人的自由解放实现了内在契合。马克思关心的根本问题是人的现实生存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美学始终围绕以人类劳动实践发展为基础的“人的本质对象化”来展开。马克思主义美学实质上是一种具有实践特质的生存论美学,这与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主题实现了高度融合,从而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协调推进。
- 杜立王晓翔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美学
- 实践智慧: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华传统美学的贯通枢纽
- 2024年
- 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结合”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同时特别阐明了“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及其意义。艺术审美维度是我们领会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题中应有之义。实践智慧是贯通“第二个结合”的核心范畴、关键枢纽和契合结点。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华传统美学共同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共同关注艺术与人生、艺术与社会、艺术与伦理、艺术与自由等与人类生活实践紧密相关的美学问题,因此,可以将两者共同指认为一种以“实践智慧”为体用贯通的实践美学或“知行合一”美学。本文以“知行合一”实践智慧为关键枢纽,贯通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华传统美学之间的互文对话与有机融合,以期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和艺术理论的中国化提供可资借鉴的哲学视域、人文维度与实践智慧。
- 宋伟
- 关键词:知行合一马克思主义美学
- 启蒙主义、情感结构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王杰教授访谈录被引量:1
- 2024年
- 一、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审美人类学冯芙蓉(以下简称冯):王老师,上午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访问,今天我准备了15个问题,希望通过这些问题能够对您的学术生涯和学术研究有一个大致的把握。第一个问题是:您于1988年进入山东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论文为《审美幻象研究:现代美学导论》,请问这是您学术研究的起点吗?马克思主义美学是何时进入您的研究视野的?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契机?
- 王杰冯芙蓉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美学情感结构启蒙主义审美人类学现代美学
- 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历史进程研究高端论坛会议综述
- 2024年
- 2024年4月13日,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历史进程研究高端论坛暨“批判美学与当代艺术批评丛书”发布会在杭举行,本次活动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与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联合主办。一、论坛开幕式致辞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吴飞、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副总编刘佩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院长王俊等领导先后为本次论坛的开幕式致辞。
- 田王晋健黄春红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文艺评论历史进程
相关作者
- 王杰

- 作品数:455被引量:2,465H指数:21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电力系统 励磁控制 马克思主义美学 发电机励磁 审美人类学
- 张玉能

- 作品数:439被引量:975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新实践美学 实践美学 美学 席勒 审美
- 段吉方

- 作品数:175被引量:37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伊格尔顿 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意识形态 文化研究
- 李新市

- 作品数:264被引量:21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 研究主题:总书记 马克思主义 境界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
- 王杰

- 作品数:756被引量:3,449H指数:28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金矿床 地震 数值模拟 金矿 第四纪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