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12 篇“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的相关文章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视域下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2025年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劳动 形式——数字劳动 应运而生,它是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的理论 创新成果。文章阐述了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的核心内容,并从该角度出发来探讨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更进一步地以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为理论 基础对数字劳动 的内涵、本质特征以及它背后存在的数字资本剥削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对数字经济的现实启示:数字经济推动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与时俱进、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以及促进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的广泛应用。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a new form of labor—digital labor has emerged, which is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Marx’s labor theory of value.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core content of Marx’s labor theory of value,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digital economy from this perspective,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labor and the exploitation of digital capital behind it based on Marx’s labor theory of value. Finally, it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Marxian labor theory of value for the digital economy: the digital economy promotes the Marxian labor theory of value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synergistically develops with the real economy, and promotes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陈聪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数字经济 人工智能挑战背景下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时代化审思 2025年 当前,人工智能因其类似于人的智慧能力,逐渐呈现出对人类劳动 者全面替代的可能性。有观点认为,这不仅是对人类劳动 主体性的挑战,更试图通过否定劳动 创造价值 ,挑战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事实上,人工智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产物,是人类劳动 的结果,虽然在某些领域可替代人类完成具体生产,但无法从根本上取代人类,更不能彻底消解抽象劳动 ,改变人类劳动 创造价值 的事实。所谓人工智能证伪了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的观点,是对体力劳动 向脑力劳动 转化的忽视,对具体劳动 与抽象劳动 的混淆,以及对人工智能生产主体身份的错误解读,更是对人工智能原理与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片面认识的结果。因此,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应坚持并深化认识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另一方面应运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面对时代变化,回应时代问题,彰显马克思 主义理论 的时代意义。 于天宇关键词:人工智能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数字劳动 的生产性批判:基于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的分析视角 2025年 数字劳动 的产生和发展源于20世纪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和重大创新。在资本主导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数字劳动 的生产性表现为它对资本价值 的创造,但更为深层的逻辑是再生产出新型资本—劳动 关系,使得“消费直接也是生产”的场景更加鲜明与具象,导致资本对劳动 的剥削趋于“合法化”。以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的视角对数字劳动 的生产性展开分析,数字劳动 呈现出“异化劳动 ”“物化劳动 ”“抽象劳动 ”等本质特征,但数字劳动 的生产性又具有人类劳动 的解放维度、发展维度、价值 维度。对社会主义数字劳动 的合理样态进行科学展望,在理论 创新上有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在实践探索上有助于深化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内涵的把握。 杨煌辉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异化劳动 数字劳动 的特征、实质及其启示——基于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的阐释 2025年 劳动 的数字化转型引起关于数字劳动 形式的广泛争论 ,各个学派都试图阐释这一新的“劳动 形式”的理论 可能。传播政治经济学对于数字劳动 的活动方式与社会影响进行详细分析,揭示了数字劳动 的双重特征,但忽略了马克思 剥削理论 的经济学地基,陷入单纯的现象分析之中;自治主义者认为数字劳动 的“非物质化”趋势正中了议题的核心,并指出这一“劳动 形式”已经超出马克思 经典理论 的范围,从而简化了价值 概念的复杂维度。对上述数字劳动 理论 的整体审视,凸显了其在分析方法与主体定位上存在两个难以逾越的局限,由此可以明确劳动价值论 在数字劳动 理论 分析中的适用性,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在数字时代的展开提供了新的视角。 卢子轩关键词:非物质劳动 数字经济 劳动价值论 论 零工劳动 的新异化及其矫正路径——基于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的分析2025年 数字技术的普及应用,就业方式的灵活多变,使得零工劳动 在市场中迅速发展并占有一席之地。零工劳动 以平台为依托,借助算法的力量精准匹配用工方与零工劳动 者,高度契合多方劳动 需求。零工劳动 与平台的密切联系,致使平台资本能够凭借算法攫取剩余价值 ,造成零工劳动 的新异化问题。为了净化零工劳动 的发展空间,本文站在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的视域展开梳理,明晰零工劳动 的现状、剖析零工劳动 异化的原因、探寻零工劳动 异化的矫正路径。 段静怡 邓伯军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数字资本主义价值 来源的四重解释路径——兼论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的科学性 被引量:2 2025年 当代左翼学者对数字资本主义的价值 来源展开了研究。自治主义马克思 主义认为数字资本从平台用户的“一般智力”中攫取剩余价值 ;传播政治经济学认为数字资本通过无偿占有平台用户的“数字劳动 ”来攫取剩余价值 ;租金理论 认为数字资本凭借对平台的垄断从其他部门那里转移价值 ;金融化理论 认为数字资本的急速膨胀主要源于金融资本对数字经济新业态的投机性追捧。四种理论 分别对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采取了“修订”“扩展”“类比”和“悬置”的态度。基于马克思 完整的劳动 价值 理论 体系,应按照数字平台所执行的社会职能判断数字资本的价值 来源;数字资本之所以能够迅速获得其他部门的价值 转移,是因为其代表了资本中介化进程的最新发展阶段。 夏鑫雨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金融化 平台经济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的“量化”问题再探讨——基于对非物质劳动 价值 理论 的回应2025年 奈格里和哈特指认“共同性”在价值 创造中的核心作用,并以“共同性”作为价值 衡量“质”的标准取代马克思 “劳动 时间”这一“量”的标准,重写了马克思 的价值 理论 。但是问题在于,首先,非物质劳动 概念及其价值 创造本身是值得商榷的。其次,要区分两种价值 计量:价值 实体的计量和价值 形式的计量,前者不具有可操作性。其三,他们将“外部性”作为价值 来源,实则混淆了价值 和价格。最后,必须弄清楚“共同性”与价值 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商品价值 的“质”的决定和“量”的决定以及价值 的“质”的决定和“量”的决定本身所包含的“质”的规定和“量”的规定。实际上,所谓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的“量化危机”是一个伪命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 的劳动价值论 ,不能囿于各种新现象、新形式,而应深入现象背后探寻其本质,慎提“过时论 ”“拓展论 ”,同时,必须深刻领会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的历史使命,努力发掘其自我扬弃和超越的内在潜能。 周晓关键词:非物质劳动 劳动价值论 共同性 “物”的祛蔽与“人”的澄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的再思考 2025年 马克思 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基础上发现了剩余价值 理论 ,破解了资本的秘密,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揭示了其“吃人”的本质。面对不绝于耳的关于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的争议,从理论 上回应这些诘难和质疑,祛除“物”的遮蔽,走向“人”的澄明,有利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扬弃资本逻辑、超越西方现代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启示我们: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从资本逻辑走向人的逻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人民立场;要崇尚劳动 创造、凸显劳动 者的主体地位,超越“物”的束缚以实现“人”的现代化。 毕亚琴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资本逻辑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的变革 “劳动 ”与“价值 ”的关系是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 的“轴心”。当前学界对该理论 的研究呈现出两种态度,一种认为马克思 的劳动价值论 经受了实践的考验,日益显现出理论 的深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理论 价值 ;一种认为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已... 刘晓娜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再审思被引量:1 2024年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是在对西方经济学各类价值论 的批驳和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吸收基础上建构形成的科学理论 体系,并在服务于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作规律的主旨复归中出场。这一科学理论 以劳动 为立论 基础、以商品为文本起点、以价值 为核心概念,生成了包含商品二因素与劳动 二重性、商品价值 量的决定和价值 规律等衍生概念在内的一般理论 体系,并始终与剩余价值 理论 有着内在逻辑关联。由于当代劳动 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新变化,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按照其与时俱进的内在品质也应吸收新的时代内容并适时做出新的时代回应,以遵循经济规律、丰富理论 认识、赋能社会发展。 张宸烨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相关作者
丁堡骏 作品数:69 被引量:270 H指数:10 供职机构:吉林财经大学 研究主题:转形问题 生产价格 转形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 刘冠军 作品数:184 被引量:441 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研究主题: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 中国梦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知识经济 顾海良 作品数:391 被引量:2,708 H指数:2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高校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 经济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朱炳元 作品数:83 被引量:241 H指数:8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虚拟资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本论》 马克思主义 金融危机 牛变秀 作品数:38 被引量:100 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农学院 研究主题:劳动价值论 剥削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 《资本论》及其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