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737篇“ 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文章
- 马克思恩格斯正义理论的建构逻辑
- 2025年
-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正义的理解和运用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他们建构正义理论所依循的逻辑呈现出一种辩证否定式的进路转换。就这一理论的萌发阶段而言,青少年马克思恩格斯在西欧整体人文环境的耳濡目染下培养出对于正义的“赋魅式认同”;就这一理论的厘清阶段而言,初登社会舞台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和各种非正义现象作理论斗争的过程中屡遭挫折,于是转而对正义的神圣性和永恒性进行“祛魅式反思”;就这一理论的重塑阶段而言,思想日臻成熟的马克思恩格斯在结合工人运动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最终依据唯物史观对正义展开了既发挥其积极作用,又克服其消极影响的“返魅式扬弃”。
- 宫维明
-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正义理论
- 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
- 2025年
- 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内容丰富,涉及政党建设的多个方面,旨在构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科学性与先进性的统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为中国特色政党理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为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 李新歌
- 关键词:阶级性人民性
- 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批判思想的四重视阈
- 2025年
- 宗教批判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们解构资本主义、建构未来共产主义的批判起点。宗教批判在马克思恩格斯建构社会主义思想的进程中历经了四重视阈转换。一是在从“天国批判”到“尘世批判”的转变中促成了世界观的转换;二是在从“神学批判”到“政治批判”的转变中推动了政治立场的转换;三是在从副本“拜神教批判”到原本“拜物教批判”的转变中助力了研究主题的转换;四是在从宗教“宗派批判”到共运政党“宗派主义批判”的转变中顺应了革命性质的转换。通过宗教批判经历的四重视阈转换,我们可以窥见宗教批判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史中扮演的特定角色。
- 蒯正明杨平川
-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批判社会主义思想视阈
-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 2025年
-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理论以唯物史观为根基,坚持人民性、批判性、彻底性、过程性和整体性阐释原则,以共产主义文明为根本方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揭示了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旨在建设整体性文明,体现了理想性与实践性、阶级性与人类性、批判性与建设性、系统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对于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实践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夯实了建设共产主义文明的动力基础,明确了追求人类真正普遍幸福生活的前进方向,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自觉和文明自信,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独特价值,推动了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建构。
- 张三元
-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文明理论中国式现代化
- 马克思恩格斯文明多样性思想论析
- 2025年
- 马克思和恩格斯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系统阐述了文明多样性及其表现和成因。文明多样性是文明普遍性在各种经验因素作用下所显示出的差异性和丰富性。文明多样性的主要表现是:在共时性维度,表现为自然环境、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精神文化的多样性;在历时性维度,表现为文明形态演进路径的多样性。文明多样性是人们在各自独特的历史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的结果,是文明内部和外部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深入探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明多样性思想,对于加快推动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以及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 卿潇潇黄小丽
- 关键词:文明多样性历史唯物主义
- 马克思恩格斯论资本主义发展的全球时差
- 2025年
- 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内在包含着地理维度,并把全球交往、世界市场作为现代资本主义的舞台,关注不同国家的不平衡发展,探寻共产主义革命的契机。就二人的唯物史观来说,其基本原理已众所周知,但其地理内涵却尚未得到充分阐发。从理解当今全球化变局出发。
- 徐长福
- 关键词:唯物主义历史观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发展演变及当代价值
- 2025年
- 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经济迅速增长。然而,在残酷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下,农民遭受了深重的剥削,他们的生活变得极度贫困,农业和农村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留下了无尽的苦难和悲哀。马克思和恩格斯身处这样一个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时代,他们以人道主义者的眼光,深刻地关注着农民的命运,亲眼目睹了那些令人心碎的极度贫困的生活状况,因此对农民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当时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农民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深刻揭示了农民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 刘雨莹
-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无产阶级
- 马克思恩格斯的调查研究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 2025年
-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获取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构建和革命实践过程中高度重视调查研究,认为调查研究是洞悉社会形势、正确认识世界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科学理论、推动理论创新的实践基础。同时,他们始终秉持调查研究方向要“准”、立场要“明”、程度要“深”的基本原则,综合运用文献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典型调查法等主要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全面、立体、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实现人类解放探寻出路。深刻领悟与体认马克思恩格斯的调查研究思想,对于新时代正确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端正调查研究的人民立场、优化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鉴益。
- 潘金倩
- 关键词: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精神生产思想及其新时代启示
- 2025年
- 马克思恩格斯精神生产思想是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内容。从认识论维度看,精神生产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深刻体现,是社会生产有机体的重要部分,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促进人们团结一致的重要法宝,是实现人类解放的重要条件。从方法论维度看,精神生产以现实的个人为逻辑起点,以物质生产为重要条件,以美的规律为实践遵循,以生产力为根本动力。从立场论维度看,精神产品具有阶级属性,为无产阶级利益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精神生产思想的价值立场。马克思恩格斯精神生产思想具有重要的新时代启示意义,即必须坚持把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发展生产力统一起来,为增加精神生产的时间奠定坚实基础;坚持把美的价值融入精神生产实践中,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永续的、先进的动力之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造出代表好、实现好人民根本利益的精神产品。
- 吴美川李梦
-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认识论方法论
- 批判与建构:马克思恩格斯慈善观的双重视域
- 2025年
-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慈善属于低频词汇。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慈善问题的精要论述中蕴含着批判与建构的双重视域。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以否定性的论述,批判资产阶级的伪善行径,揭露资产阶级营造博爱的假象来掩盖贫富悬殊的实质和采取虚无的善行来缓和阶级矛盾的实质;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又以肯定性的论述,褒扬无产阶级追求群体权益平等,向往慈善正义,追求社会变革的行为。马克思恩格斯的慈善观对于当今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启示。只有正确引导,消除社会中的伪善行为;立足现实,发挥慈善的物质和精神双重帮扶价值;协调矛盾,强化公共利益认知,才能返本开新,推动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 张永红张莹莹
-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资产阶级
相关作者
- 蔺运珍

- 作品数:39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研究主题:马克思恩格斯 国际法思想 恩格斯 国际法 马克思主义
- 李爱华

- 作品数:93被引量:217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 列宁 邓小平
- 陈力丹

- 作品数:1,194被引量:6,206H指数:3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 研究主题:传媒 新闻 新闻传播业 新闻传播学 记者
- 胡海波

- 作品数:160被引量:578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史观 思维方式 文化自觉
- 孟宪平

- 作品数:155被引量:364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文化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主义 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