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530篇“ 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文章
- 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
- 2025年
- 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内容丰富,涉及政党建设的多个方面,旨在构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科学性与先进性的统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为中国特色政党理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为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 李新歌
- 关键词:阶级性人民性
- 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批判思想的四重视阈
- 2025年
- 宗教批判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们解构资本主义、建构未来共产主义的批判起点。宗教批判在马克思恩格斯建构社会主义思想的进程中历经了四重视阈转换。一是在从“天国批判”到“尘世批判”的转变中促成了世界观的转换;二是在从“神学批判”到“政治批判”的转变中推动了政治立场的转换;三是在从副本“拜神教批判”到原本“拜物教批判”的转变中助力了研究主题的转换;四是在从宗教“宗派批判”到共运政党“宗派主义批判”的转变中顺应了革命性质的转换。通过宗教批判经历的四重视阈转换,我们可以窥见宗教批判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史中扮演的特定角色。
- 蒯正明杨平川
-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批判社会主义思想视阈
- 马克思恩格斯文明多样性思想论析
- 2025年
- 马克思和恩格斯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系统阐述了文明多样性及其表现和成因。文明多样性是文明普遍性在各种经验因素作用下所显示出的差异性和丰富性。文明多样性的主要表现是:在共时性维度,表现为自然环境、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精神文化的多样性;在历时性维度,表现为文明形态演进路径的多样性。文明多样性是人们在各自独特的历史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的结果,是文明内部和外部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深入探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明多样性思想,对于加快推动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以及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 卿潇潇黄小丽
- 关键词:文明多样性历史唯物主义
-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发展演变及当代价值
- 2025年
- 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经济迅速增长。然而,在残酷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下,农民遭受了深重的剥削,他们的生活变得极度贫困,农业和农村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留下了无尽的苦难和悲哀。马克思和恩格斯身处这样一个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时代,他们以人道主义者的眼光,深刻地关注着农民的命运,亲眼目睹了那些令人心碎的极度贫困的生活状况,因此对农民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当时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农民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深刻揭示了农民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 刘雨莹
-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无产阶级
- 马克思恩格斯精神生产思想及其新时代启示
- 2025年
- 马克思恩格斯精神生产思想是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内容。从认识论维度看,精神生产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深刻体现,是社会生产有机体的重要部分,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促进人们团结一致的重要法宝,是实现人类解放的重要条件。从方法论维度看,精神生产以现实的个人为逻辑起点,以物质生产为重要条件,以美的规律为实践遵循,以生产力为根本动力。从立场论维度看,精神产品具有阶级属性,为无产阶级利益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精神生产思想的价值立场。马克思恩格斯精神生产思想具有重要的新时代启示意义,即必须坚持把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发展生产力统一起来,为增加精神生产的时间奠定坚实基础;坚持把美的价值融入精神生产实践中,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永续的、先进的动力之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造出代表好、实现好人民根本利益的精神产品。
- 吴美川李梦
-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认识论方法论
- 批判与建构:马克思恩格斯慈善观的双重视域
- 2025年
-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慈善属于低频词汇。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慈善问题的精要论述中蕴含着批判与建构的双重视域。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以否定性的论述,批判资产阶级的伪善行径,揭露资产阶级营造博爱的假象来掩盖贫富悬殊的实质和采取虚无的善行来缓和阶级矛盾的实质;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又以肯定性的论述,褒扬无产阶级追求群体权益平等,向往慈善正义,追求社会变革的行为。马克思恩格斯的慈善观对于当今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启示。只有正确引导,消除社会中的伪善行为;立足现实,发挥慈善的物质和精神双重帮扶价值;协调矛盾,强化公共利益认知,才能返本开新,推动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 张永红张莹莹
-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资产阶级
- 马克思恩格斯海洋观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研究
- 2025年
- 马克思恩格斯海洋观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理论与现实双重逻辑,具有海洋属性论、经济论、政治论等丰富内容。深入探索马克思恩格斯海洋观的创新性发展,是深刻把握当代中国海洋建设实践的必要环节,既可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海洋观提供理论基础,为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追求提供理论借鉴,也可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向提供理论依据。
- 廉超张春燕
- 关键词:海洋强国
- 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提出和构建
- 2025年
-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阶级是一个包含历史、经济和思想等多重范畴的概念,阶级斗争贯穿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完成国家观转变的基础上,批判和超越以往国家学说,将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创造性地运用到研究国家的问题上,形成科学的即阶级的国家学说,并创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在分析和研究巴黎公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更深入地思考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实质和精髓。
- 车宗凯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阶级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
-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复兴思想的内在尺度和论域特征
- 2025年
- 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中,“民族复兴”既是一个需要根据历史发展现实情况及其变化而不断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开放式命题,又是一个需要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目标及其阶段而澄明前提、划定边界的实践性范畴,因而构成了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民族复兴论域。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从历史尺度来看,民族复兴是走向社会复兴和人类复兴的历史阶段;从实践尺度来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衡量民族复兴实现与否的评价标准;从价值尺度来看,无产阶级的解放程度最终决定民族复兴的发展方向。深刻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复兴思想的内在尺度和论域特征,有助于从“目标—条件”的逻辑出发,为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马克思主义的学理回答。
- 杨旭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民族复兴历史尺度
-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 2025年
- 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建设。在创建和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围绕如何将无产阶级政党打造成为强大的政治组织进行了不断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他们从政治立场、政治纲领、政治目标、政治品格、政治信仰等方面深刻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建设的科学意蕴,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坚持维护党的权威,构建科学严密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等一系列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夯实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基础;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夯实党的政治建设的组织基础;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夯实党的政治建设的群众基础;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夯实党的政治建设的制度基础。
- 代红伟向绪伟
-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建设党的建设
相关作者
- 蔺运珍

- 作品数:39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研究主题:马克思恩格斯 国际法思想 恩格斯 国际法 马克思主义
- 李爱华

- 作品数:93被引量:217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 列宁 邓小平
- 陈力丹

- 作品数:1,194被引量:6,204H指数:3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 研究主题:传媒 新闻 新闻传播业 新闻传播学 记者
- 胡海波

- 作品数:159被引量:575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史观 思维方式 文化自觉
- 孟宪平

- 作品数:155被引量:364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文化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主义 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