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7篇“ 骨形成促进剂“的相关文章
形成促进剂用于质疏松症治疗被引量:4
2019年
质疏松症是以强度下降、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骼疾病。转换失衡是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因而促进形成及抑制吸收成为质疏松症治疗的主要方向。近年来,形成促进剂的研究取得长足进展,能够增加密度、改善微结构、提升强度、降低折风险,在质疏松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甲状旁腺素相关制、硬抑素及Dickkopf-1的单克隆抗体等多种形成促进剂的作用机制、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助于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选择。
郑文彬李梅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形成促进剂WNT通路单克隆抗体
形成促进剂及其用途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能够局部给药和全身给药的临床应用的形成促进剂。本发明提供一种形成促进剂,其以选自非那吡啶盐酸盐、利鲁唑盐酸盐、曲尼司特、雷贝拉唑、吲哚布洛芬、萘丁美酮、木犀草素、来氟米特、兰索拉唑、甲硫...
大野钦司石黑直树鬼头浩史三岛健一
文献传递
形成促进剂及其用途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能够局部给药和全身给药的临床应用的形成促进剂。本发明提供一种形成促进剂,其以选自非那吡啶盐酸盐、利鲁唑盐酸盐、曲尼司特、雷贝拉唑、吲哚布洛芬、萘丁美酮、木犀草素、来氟米特、兰索拉唑、甲硫...
大野钦司石黑直树鬼头浩史三岛健一
文献传递
形成促进剂及其他防治质疏松症药物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性病,以强度下降、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目前抗OP治疗药物主要有3类,一是促进矿化的药物,如维生素D及钙制等;二是抑制吸收的药物,如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类等;三是促进形成的药物,
王保平朱梅
关键词:骨形成促进剂骨质疏松症骨折风险双膦酸盐雌激素类
形成促进剂的研究进展
2009年
目的介绍质疏松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近年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形成促进剂直接刺激形成,可提高BMD高达50%。结论质疏松目前尚无特效药,吸收抑制是治疗质疏松的首选药,形成促进剂代表了质疏松治疗的非常重要的新进展,联合治疗可能比单独治疗更有效。
王建新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
吸收抑制形成促进剂质疏松性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背景: 质疏松性折的治疗包括外科干预、积极应用抗质疏松性药物、功能锻炼等。其中对质疏松性折患者进行外科干预、以及在术后开展功能锻炼的技术与观点比较一致,但是对质疏松性折患者如何使用抗质疏松药物、...
富灵杰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吸收抑制剂骨折愈合
文献传递
一种有前途的形成促进剂
2003年
1925年Collip首次发现甲状旁腺激素(PTH)是一种维持血钙、血磷稳定的激素,以后PTH促进吸收,提高转移及升高血钙的作用渐为人们熟知.
孟萍
关键词:骨形成促进剂PTH氨基酸骨质疏松
质疏松症用药大盘点:形成促进剂
2017年
氟化物是形成的刺激,能刺激成细胞分裂和运动,对抗吸收,提供骼矿化作用所需的钙盐及多种微量元素。主要增加小梁密度,特别是增加椎体、髋部和股头处的密度,但对皮质无明显改善,所以仅用于绝经后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
陆基宗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形成促进剂用药细胞分裂矿化作用刺激剂
形成促进剂特立帕肽
微结构对维持强度的重要作用·椎体水平位小梁丢失使量下降50%时,强度下降75%·髋部水平位小梁丢失后,易发生转子间微结构与质疏松的严重程度相关发生脆性折后微结构继续恶化OFFLEY STUDY :...
王亮
全新小分子形成促进剂的发现
质疏松症治疗目前以抑制吸收药物为主,但形成促进剂可以调节代谢,直接刺激成细胞和破细胞,小量可以促进骼重建,使新的组织沉积在膜,表皮内层和小梁的表面,增加强度,改善的微观结构,减少折,而倍受人们关...

相关作者

陈德才
作品数:124被引量:668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D
陈锦平
作品数:252被引量:636H指数:13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骨密度 骨转换标志物 老年男性 老年女性 骨质疏松
卢春燕
作品数:155被引量:671H指数:1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 病理基础 CT 影像学表现
张骏
作品数:97被引量:422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国产OMOM胶囊内镜 幽门螺杆菌 小肠疾病 影响因素 抗肿瘤效应
邵海宇
作品数:47被引量:98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分子生物学基础 骨重塑 骨质疏松症 脊柱融合术 椎间盘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