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826篇“ 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相关文章
-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临床疗效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患者的诊疗提供更多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160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不同的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下床活动时间、镇痛剂应用次数、住院时间、疼痛程度、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镇痛剂应用次数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3 d、7 d,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肋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相较传统保守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更快地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
- 尚允利黄健
- 关键词:肋骨骨折传统保守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临床疗效
-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探究
- 2025年
- 深入研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成效,剖析优化护理举措对患者术后复原及生活品质的作用。借由科学的护理干预增进术后康复速率,降低并发症出现概率,给临床实践予以指引。方法 于 2023 年 7 月至 2024 年 7 月期间,在医院所收治的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当中择取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则在其基础上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疼痛评分、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加以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术后恢复时长显著缩短,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大幅降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整体高于对照组。结论 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优化跟骨骨折术后恢复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推动患者实现快速康复。
- 彭英
- 关键词: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
- 超声引导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对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手术应激神经递质和肌力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对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手术应激、神经递质和肌力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接受的麻醉方式分组,接受常规全身麻醉的患者纳入常规组(42例),接受超声引导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患者纳入研究组(48例)。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6 h、12 h、24 h不同状态下(静息、运动)的疼痛反应[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手术应激反应[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NE)、皮质醇(Cor)],神经递质[β-内啡肽(β-EP)、孤啡肽(OFQ)、P物质(SP)],术后肌力[股四头肌徒手肌力分级(MMT)],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呼吸抑制、苏醒期躁动、头晕呕吐)。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5.5±1.3)min、苏醒时间(9.3±1.8)min、拔管时间(11.6±1.7)min均短于常规组(8.6±1.2)min、(12.2±1.6)min、(14.6±2.0)min(t=11.942、7.865、7.465,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静息状态:(2.0±0.4)分、(3.7±0.8)分、(2.3±0.3)分,运动状态:(2.2±0.7)分、(4.3±1.0)分、(2.9±0.4)分]均低于常规组[静息状态:(3.1±0.4)分、(4.6±1.1)分、(3.5±0.5)分,运动状态:(4.2±0.9)分、(5.0±1.1)分、(3.8±0.6)分](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E(61±6)ng/ml、NE(65±8)ng/ml、Cor(302±22)pg/ml水平均低于常规组(66±7)ng/ml、(70±7)ng/ml、(314±23)pg/ml(t=3.333、3.686、2.479,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β-EP(17.4±2.8)ng/L、OFQ(32.4±2.2)ng/L、SP(11.0±2.7)ng/L均低于常规组的(22.5±2.7)ng/L、(38.7±2.2)ng/L、(13.6±2.5)ng/L(t=8.877、13.691、4.896,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肌力分级低于常规组(Z=2.160,P<0.05);研究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4%)低于常规组(19%)(χ^(2)=5.022,P<0.05)。结论超声引导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可有效缩�
- 赵敏叶棋吴勋叶剑平
- 关键词:罗哌卡因股神经手术应激神经递质
- 个体化护理在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 2025年
-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2 d、3 d、4 d、5 d,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7)。结论:个体化护理在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蒲亨景
-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 蜡疗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蜡疗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3年3月—2024年7月医院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措施,包括气压泵治疗、踝泵运动、饮食调护和心理等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措施基础上,加用蜡疗和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两组均连续干预2周。评估两组术后的疼痛程度(数字疼痛评分量表)、髋关节功能(髋关节Harris评分)、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1 d和术后3 d疼痛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蜡疗联合中药定向透药疗法可以减轻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疼痛,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姚芳
- 关键词:蜡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深静脉血栓
- 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护理要点
- 2024年
- 探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护理要点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80例患者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显著更短,满意度显著更高;术后VAS、SAS、SDS评分显著更低;研究组患者术后Constant评分、Insalat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更高,P<0.05。结论 锁骨骨折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期间,完善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和高质量的生活。
- 杨培
- 关键词: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护理
- 两种骨折分型指导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
- 2024年
- [目的]比较基于综合法分型开放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与基于AO分型ORIF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90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45例采用基于综合法分型的ORIF(综合组),另外45例采用基于AO分型的ORIF(AO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综合组在切口总长度[(13.2±1.5)cm vs(13.8±1.0)cm,P=0.018]、术中失血量[(50.9±18.4)ml vs(63.8±17.6)ml,P<0.001]、住院时间[(13.4±3.6)d vs(16.2±5.6)d,P=0.006]均显著优于AO组。随访时间平均(18.5±4.6)个月。综合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AO组[(84.4±6.1)d vs(87.3±7.4)d,P=0.046]。随时间推移两组踝背伸-跖屈ROM、VAS评分、AOFA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相应时间点,综合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AO组(P<0.05)。影像方面,综合组骨折复位质量显著优于AO组[优/良/差,(17/22/6)例vs(12/16/17)例,P=0.029]。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踝穴高度、宽度、冠状角、矢状角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综合组踝穴高度[(23.2±2.5)mm vs(24.3±2.5)mm,P=0.044]、宽度[(39.9±2.3)mm vs(41.8±2.9)mm,P<0.001]、冠状角[(6.4±1.1)°vs(6.9±1.0)°,P=0.044]、矢状角[(13.0±1.3)°vs(13.7±1.6)°,P=0.030]均显著优于AO组。[结论]基于综合法分型的ORIF临床结果显著优于基于AO分型的ORIF,提示综合法分型指导ORIF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王智祥魏世隽蔡贤华
- 关键词:PILON骨折AO开放复位内固定
-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3年10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重症胸外伤(均以肋骨骨折为主)患者开展研究,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行保守治疗)、观察组(39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中的活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1 d、2 d、3 d,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辅助呼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药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重症胸外伤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能有效减轻疼痛,提升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张大伟张秀英
- 关键词: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重症胸外伤
- 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观察
- 2024年
- 研究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行围手术期护理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50例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双盲法”分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护理)各25,疗效比较。结果 护理后较参照组,SF-36值高于参照组,科研组SF-36值、FMA值及依从率高;SAS、SDS、VAS值、PSQI值及并发症率低,P<0.05。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用于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运动功能,减轻负性情绪刺激、缓解疼痛,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推崇。
- 陈莉莉
-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
-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究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宽甸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重症胸外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9例。其中参照组实施保守治疗;研究组实施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分析2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总有效率、住院时间、止痛药物使用次数、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 h、24 h、48 h,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研究组止痛药物使用次数少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经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研究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治疗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止痛药物使用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 毕建东
- 关键词:肋骨骨折重症胸外伤切开复位内固定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