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41篇“ 骨膜瓣“的相关文章
一种黏骨膜拉钩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黏骨膜拉钩器,包括手柄以及设于所述手柄一端的拉钩部,所述手柄包括中间部、连接于所述中间部长度方向两端的且分别向上下侧延伸的两个延伸部,两个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中间部之间的夹角均小于180度,所述拉钩部设...
谢翠邹节娟龙海何显琴陈自然
骨膜治疗创伤性骨外露创面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骨外露创面的修复一直都是临床治疗中的巨大难题,目前治疗此类创面的主流方案是皮移植,但该术式手术难度较高,需要临床医生具备熟练的显微操作技术。而且,如何减轻供区的创伤、如何修复供区遗留的创面同样对临床医生造成了困扰。骨膜因具备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切取容易、并发症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颌面外科、骨科对骨缺损的修复重建。随着临床对骨膜研究的深入,近年来许多成功利用骨膜修复创伤性骨外露创面的案例被报道,进一步证实了骨膜在临床上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对骨膜修复创伤性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对骨膜解剖结构、治疗骨外露创面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情况、优缺点及面临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骨膜在创伤性骨外露创面修复领域的应用。
黄巾帼茹能
关键词:骨膜瓣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创面创面修复
颅周骨膜在内镜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颅周骨膜在内镜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首先通过20例成人临床影像学测量以及5例尸头解剖操作确定修补前颅底、鞍区及斜坡硬膜缺损所需颅周骨膜的长度。然后纳入2016—2022年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25例采用颅周骨膜进行颅底修复重建的患者资料,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11~59岁。包括13例脑脊液鼻漏(其中外伤性12例)和12例鼻窦颅底肿瘤患者。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总结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20例成人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前颅底、鞍区、斜坡三个区域完全切除后的平均缺损面积分别是16.13、14.03和13.12 cm2,重建需要的颅周骨膜长度分别为(118.77±3.44)mm、(133.99±5.08)mm和(181.76±6.31)mm。12例鼻窦颅底肿瘤患者病理包括嗅神经母细胞瘤(n=6)、鳞状细胞癌(n=3),余为软骨肉瘤、骨肉瘤、侵袭性神经鞘瘤各1例,其中8例行术后放疗;1例肿瘤相关性脑脊液鼻漏(听神经瘤)术前已行放疗。本组25例患者均成功实现了颅底重建,术后未发现脑脊液漏、颅内感染、额纹消失、头皮坏死等并发症。随访2~4年,所有患者的膜均存活良好,未发现脑脊液漏。结论对于大的颅底缺损重建或鼻腔带蒂黏膜不可用时,颅周骨膜可作为一个安全有效的选择。
唐如茆松顾月龙李志鹏张维天
关键词:内窥镜颅底重建
锚钉联合骨膜增强解剖修复术治疗慢性跟骰关节不稳
2024年
目的 观察锚钉联合骨膜增强解剖修复术治疗慢性跟骰关节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8—2020-03诊治的12例慢性跟骰关节不稳,采用骨膜增强联合锚钉解剖修复跟骰背侧韧带的稳定性,制备骨膜,折叠到跟骰关节韧带的起点处,形成双层膜,将锚钉置入在跟骨背侧韧带的原始止点处,用骨膜增强已拉伸的原韧带,近端增厚部分用带缝线的骨锚固定。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疼痛VAS评分,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0~49个月,平均39.0个月。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者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锚钉联合骨膜增强解剖修复跟骰背侧韧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慢性跟骰关节不稳的患者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案,改善疼痛效果理想,并发症发生率低,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疗效可靠。
李兵兵鹿军杨鑫权张言徐军奎王琼梁晓军
关键词:带线锚钉
唇颊侧梯形黏骨膜松弛滑行封闭技术在即刻种植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 探讨唇颊侧梯形黏骨膜松弛滑行封闭技术在即刻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98例即刻种植后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前庭沟组(前庭沟加深术)和黏骨膜封闭组(前庭沟加深术后应用唇颊侧梯形黏骨膜松弛滑行封闭技术)各49例。比较两组间种植成功率,唇侧牙槽嵴高度,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和软组织美学效果。结果 两组间种植体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唇侧牙槽嵴高度均较术前增高(P<0.05),但黏骨膜封闭组在术后3个月唇侧牙槽嵴高度低于前庭沟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均较术后3个月增高(P<0.05),且黏骨膜封闭组吸收量更低(P<0.05);术后6个月,两组软组织美学效果评分均较术后3个月增高(P<0.05),且黏骨膜封闭组评分更高(P<0.05)。结论 前庭沟加深术后应用唇颊侧梯形黏骨膜松弛滑行封闭技术治疗即刻种植临床效果更优,能够保持唇侧牙槽嵴高度,种植体边缘骨量保持较好,不影响软组织美观。
赵莹瑛韩晶晶陈赛雪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
应用岛状腭黏骨膜联合邻近软组织修复大型获得性口鼻瘘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评价应用岛状腭黏骨膜联合邻近软组织,双层封闭大型Ⅳ型获得性口鼻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一病区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大型(最大径大于5 mm)Ⅳ型(硬腭)获得性口鼻瘘患者8例,患者年龄24~68岁。回顾性分析应用岛状腭黏骨膜联合腭缘(和)颊肌黏膜双层封闭缺损,术后随访对疗效进行前瞻性评估。结果:全部病例修复成功,未见软组织坏死、穿孔、感染及鼻窦炎,随访24个月未见鼻腔反流及上呼吸道感染,语音及咀嚼吞咽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在恰当适应证下,岛状腭黏骨膜联合邻近软组织是方便可靠的修复大型Ⅳ型获得性口鼻瘘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徐泽东孙国文
关键词:颊肌黏膜瓣
一种口腔种植用黏骨膜撑开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撑开器,尤其涉及一种口腔种植用黏骨膜撑开器,包括有导向轨道、双向螺杆、夹持块、撑开组件、操纵组件和自动调距组件,导向轨道设置有两个分左右设置,双向螺杆设置有两根,两根双向螺杆分别转动式连接在两个导向轨道内...
梁超刘秀王瑶刘长营
鼻内镜下鼻腔带蒂黏骨膜修复鼻中隔穿孔
2023年
鼻中隔穿孔是耳鼻咽喉科较为常见且治疗棘手的疾病之一,主要治疗方式是经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但如何选择用于修补的移植膜,目前并无公认的标准,大多取决于外科医生的经验。本文通过文献回顾以及作者本人的经验体会,就鼻中隔穿孔的相关问题以及几种常见的鼻腔带蒂黏骨膜的选择进行介绍,以期提高经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成功率。
吴硕简非同
关键词:鼻中隔穿孔耳鼻咽喉科黏骨膜瓣鼻内镜下经鼻内镜鼻腔
旋转黏骨膜在两法修复“U”型宽腭裂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旋转黏骨膜在两法修复“U”型宽腭裂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2021年,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13例腭裂患儿,按照两法设计切口线,沿切口线切开,剥离黏骨膜,游离腭大神经血管束,切断腭腱膜,游离并修复腭帆提肌。在缝合口腔侧黏膜时软硬腭交界处有一类似菱形的缺损。将硬腭的一侧骨黏膜向内向后旋转,使裂隙前端的黏骨膜旋转至菱形的缺损处,覆盖修补缺损。结果13例患儿均顺利完成修复。术后无出血、呼吸道梗阻发生。术后随访6~36个月,创口均愈合良好,无腭瘘发生。结论旋转黏骨膜应用在两法修复“U”型宽腭裂,其操作简单,可以减少神经血管束的游离长度及腭对合的张力,黏膜覆盖鼻侧缝合创口更利于愈合。
林向上邓立才王涛王倩
关键词:腭裂黏骨膜瓣
一种黏骨膜剥离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黏骨膜剥离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含剥离器本体和牵拉器,所述剥离器本体包含剥离器头端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活动套设有环套,所述牵拉器为弧形形状,牵拉器的弧形外侧面为U型槽,牵拉器的弧形内侧面与所...
顾智玉刘云坤易杰吴勇志付笛李会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陈振光
作品数:333被引量:1,286H指数:1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研究主题:骨瓣 骨移植 解剖学 骨膜瓣 带血管蒂
谭金海
作品数:161被引量:630H指数:1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研究主题:骨膜瓣 显微外科修复 骨不连 骨瓣 移位术
张发惠
作品数:343被引量:1,782H指数:22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解剖学 解剖学基础 营养血管 远端蒂复合瓣 移位术
郑和平
作品数:321被引量:1,510H指数:18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穿支 解剖学 解剖学基础
余国荣
作品数:261被引量:1,666H指数:2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研究主题:骨瓣 显微外科修复 骨膜瓣 显微外科 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