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6篇“ 骶管内囊肿“的相关文章
- 骶管内囊肿的外科治疗现状被引量:1
- 2015年
- 骶管内囊肿是一诊断容易、治疗较棘手的疾病,其引起的腰骶部、会阴部疼痛等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近3年来国内外有关骶管内囊肿较为有突破性的临床治疗方式报道较少。目前,骶管内囊肿形成机制可分为先天发育性和创伤继发性,大多数学者更趋向先天发育性,而单向瓣膜样闸门机制是目前解释囊肿导致临床症状的最好假说。在诊断措施上,首选MRI,在诊断分类、命名上,因为骶管内囊肿起源不明确,故较为混乱,诊断缺乏主动性。
- 王业辉池雷霆
- 关键词:骶管囊肿型会阴部疼痛神经根损伤
- 显微手术治疗症状性骶管内囊肿被引量:2
- 2015年
- 骶管内囊肿的发病率约为1%~4.6%,其中约20%~30%的患者出现临床症状[1],常需手术治疗。但其临床特征不典型,常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或椎管肿瘤等[2]。随着MRI的普遍应用,对本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我院自2010年6月~2014年6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42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42例患者中,男17例,女25例。
- 史良乔京元阎涛苏亦兵张岩
- 关键词:骶管内囊肿手术治疗症状性椎管狭窄症临床症状椎管肿瘤
- 骶管内囊肿9例手术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骶管囊肿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2年3月间经手术治疗的9例骶管囊肿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型骶管囊肿4例,神经根型囊肿5例。结果术后2例腰骶部钝痛、会阴部麻木患者明显减轻;3例会阴部烧灼感3完全缓解;2例大小便功能障碍患者1例缓解,1例减轻;2例下肢放射痛并间歇性跛行患者1例减轻,1例改善不明显。1例术后切口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后消失,无感染病例出现。囊液经实验室检查证实为脑脊液,囊壁病理检查为纤维结缔组织。结论有明确症状的骶管内囊肿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临床应严格适应证选择,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达最佳治疗效果。
- 郑炎
- 关键词:骶管内囊肿MRI手术疗效
- 骶管内囊肿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骶管内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总结27例骶管内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是否合并脊髓栓系、显微手术方法和术后疗效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囊肿完整切除18例,部分切除9例;囊肿切除后,空腔填塞脂肪18例;术后2例出现脑脊液漏,经腰大池引流后治愈。结论 MRI检查是确诊骶管蛛网膜囊肿的有力手段,伴有临床症状、体征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对囊肿的处理以囊肿切除、严密结扎漏口为主,术中填塞脂肪、严密缝合切口各层及术后合理体位可以有效防止囊肿复发。
- 姜红振佟怀宇张远征周定标尚爱加乔广宇
- 关键词:骶管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
- HASTE MRI脊髓成像对骶管内囊肿诊断的临床评价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采用常规MRI及MRI脊髓成像对比评价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影像学特征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临床上以腰骶部疼痛或下肢的坐骨神经痛以及间歇性跛行作为主诉的病人84例,所有病人均于Siemens 3TMRI成像系统上进行腰椎检查。MRI脊髓成像采用半傅里叶单次激发快速自选回波序列(half fourier single shot turbo-spin echo,HASTE),采集参数:TR/TE 4500/828 ms,采集时间4.5 s。采集层厚20~50 mm。结果囊肿大小不一,最大者位于骶1~2水平,58%的病变位于骶2水平。86.9%的病变单发。横断面显示19例含有神经,占29.3%。矢状面显示59例病变与蛛网膜下腔相通,占70.2%。MRI脊髓成像显示蛛网膜下腔及囊肿均呈高信号,病变与蛛网膜下腔的关系清晰。多发和双发的11例中,常规MRI只显示清楚3例,MRI脊髓成像则清晰显示11例病变的数目。结论常规MRI及MRI HASTE序列能够充分显示骶管内囊肿的形态、位置及是否含有神经、是否与蛛网膜下腔相通,为手术提供详细的术前依据。
- 刘广保谭子琨林竹强
- 关键词:骶管内囊肿MRI
- 骶管内囊肿的诊断及手术治疗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骶管内囊肿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例骶管内囊肿,均表现为腰骶部钝痛和骶神经压迫症状。均行M砌检查,确诊后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经MPd检查均确诊为骶管内囊肿。行囊肿完整切除2例、囊肿切除后在交通孔处高位结扎5例、囊肿大部切除残存囊壁缝扎修补6例、囊肿部分切除3例、囊肿切开旷置3例。术后随访1—5.5a,症状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6例、无改善2例(分别于术后9、15个月复查MRI示囊肿复发)。结论骶管内囊肿以腰骶部钝痛和骶神经压迫症状为主要表现,MRI检查可确诊。结合囊肿的类型可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 孙成良张佐伦刘立成
- 关键词:骶管囊肿外科手术
- 手术治疗骶管内囊肿12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骶管内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2例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明确诊断,术中根据不同病理特点分别行囊肿切开减压引流、囊壁部分或全部切除,'交通孔'封闭,术后3个月评估疗效.结果 5例会阴部烧灼感患者4例完全缓解,1例减轻;3例腰骶部疼痛并会阴部麻木患者减轻;3例大小便功能障碍患者2例减轻,1例改善不明显;2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者转为阴性.随访时未发现症状再加重.结论 腰骶椎MRI检查是诊断骶管内囊肿的最好方法,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
- 吴青坡刘志平孙国绍
- 关键词:手术治疗骶管内囊肿腰骶部疼痛中期疗效直腿抬高腰骶椎
- 症状性骶管内囊肿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 2008年
- 骶管内囊肿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是慢性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其临床特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椎退变性疾病有许多相似之处。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症状性骶管内囊肿共20例,报告如下。
- 潘兵符楚迪代燎原
- 关键词:骶管内囊肿症状性外科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腰腿痛
- 症状性骶管内囊肿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 2008年
- 目的探讨症状性骶管内囊肿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对2 0例症状性骶管内囊肿行手术治疗者加强临床观察及护理,对1 6例发生并发症的病例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1 5例患者经早期发现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均在出院前治愈;1例因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者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症状性骶管内囊肿术后患者易发生脑脊液漏、骶尾部压疮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关键在于早预防、早发现,及时采取正确、合理的护理对策,才能为术后康复提供良好的基础。
- 童平平
- 关键词:手术并发症护理
- L_5S_1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管内囊肿20例报告被引量:4
- 2007年
- 任立三
- 关键词:骶管内囊肿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内囊肿手术指征囊肿病
相关作者
- 刘继中

- 作品数:71被引量:508H指数:13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 研究主题:骨肿瘤 骨保护素 保肢手术 外科治疗 骨转移癌
- 魏宽海

- 作品数:166被引量:986H指数:19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研究主题:组织工程骨 骨缺损 骨形态发生蛋白 高温高湿环境 肢体火器伤
- 陶惠人

- 作品数:102被引量:499H指数:11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脊柱侧凸 先天性脊柱侧凸 手术治疗 骨吸收 破骨细胞
- 李新奎

- 作品数:57被引量:379H指数:9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 骨质疏松 胸椎 颈椎病
- 王全平

- 作品数:181被引量:982H指数:15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 骨密度 病理 黄韧带骨化 黄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