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77篇“ 髌骨软化症“的相关文章
- 髌骨软化症被引量:11
- 1997年
- 髌骨软化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100730)叶启彬髌骨软化症是以膝关节髌骨软骨因劳损、创伤引起退变、变性为病理特征的疾病,通常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跛行、残疾等。按压膝关节前方的髌骨,常有特殊的钝痛和磨擦感。髌骨软化症及其晚期阶段髌股关节炎,...
- 叶启彬
- 关键词:髌骨软化症
- 冲击波联合超短波治疗髌骨软化症的疗效
- 2025年
- 目的 评估体外冲击波联合超短波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髌骨软化症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青年男性,年龄18~25岁,术前MRI分级均属Ⅱ—Ⅲ级,均采用放射式冲击波联合超短波治疗,完成6个月随访。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3和6个月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Kujala髌骨关节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局部血肿、瘀紫、点状出血、局部麻木、针刺感、感觉减退、接触性皮炎等并发症。治疗后4周、3和6个月,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Kujala评分和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 <0.001)。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超短波治疗可明显减轻髌骨软化症患者膝关节疼痛,以及改善其关节功能。
- 王鹏吴文斌刘祥宁李格当
- 关键词:髌骨软化症体外冲击波超短波功能康复
- 髌骨软化症中医证型演变及中医证素分布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髌骨软化症不同分期的中医证型演变以及中医证素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收集122例髌骨软化症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磁共振(MR)分期标准统计其中医证型,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髌骨软化症证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髌骨软化症患者不同时期的证型分布差异较大,Ⅰ期以气滞血瘀证(7例,41.18%)为主,Ⅱ期以痰湿痹阻证(16例,53.33%)为主,Ⅲ期以肝肾亏虚证(21例,58.33%)为主,Ⅳ期共计39位患者,以肝肾亏虚证(29例,74.56%)为主。髌骨软化症患者中涉及病性证素包括虚证、痰证、气滞和血瘀;病位证素包括肝和肾。中医证素与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相关性分析,髌骨软化症患者中年龄是阴虚(OR=7.580)、肝(OR=1.886)和肾(OR=1.807)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影响程度阴虚>肾;饮食偏咸是痰湿的独立危险因素(OR=3.989,P<0.05);体重指数(BMI)亦是痰湿的独立危险因素(OR=4.676,P<0.05);吸烟是气滞(OR=11.304,P<0.05)和血瘀(OR=10.884,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病位证素肝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99,P<0.05);腰椎病是病位证素肾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61,P<0.05)。结论:根据临床分期总结了髌骨软化症不同时期的证型分布和动态演变过程,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价值;中医证素与危险因素(基线资料和合并症)的相关性分析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发展和明确治疗的抓手及切入点。
- 刘耶露潘赐明杨树明陈瑞全肖洪波
- 关键词:髌骨软化症中医证素
- 浮针疗法联合推髌手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联合推髌手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为浮针联合手法组、浮针组、手法组和口服西药组,每组24例,分别采用浮针疗法联合推髌手法、浮针疗法、推髌手法、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浮针疗法每隔2 d治疗1次,推髌手法每日早晚各治疗1次,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每日2次,均连续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Kujala髌股关节评分评价髌股关节功能和症状严重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膝部疼痛程度。治疗结束后3个月,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髌骨软化症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综合疗效。治疗及随访过程中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Lysholm膝关节评分。治疗结束后,4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t=18.620,P=0.000;t=7.378,P=0.000;t=12.658,P=0.000;t=11.028,P=0.000)。浮针联合手法组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浮针组、手法组、口服西药组(P=0.000,P=0.000,P=0.000)。浮针组、手法组、口服西药组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10,P=0.793,P=0.187)。②Kujala髌股关节评分。治疗结束后,4组患者的Kujala髌股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t=10.883,P=0.000;t=13.091,P=0.000;t=13.038,P=0.000;t=11.412,P=0.000)。浮针联合手法组的Kujala髌股关节评分高于浮针组、手法组、口服西药组(P=0.000,P=0.000,P=0.000)。浮针组、手法组、口服西药组的Kujala髌股关节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47,P=0.320,P=0.096)。③膝部疼痛VAS评分。治疗结束后,4组患者的膝部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7.245,P=0.000;t=3.675,P=0.001;t=5.150,P=0.000;t=3.129,P=0.003)。浮针联合手法组的膝部疼痛VAS评分低于浮针组、口服西药组(P=0.022,P=0.001),与手法组比较差异�
- 吴晓飒李春峰刘巍龙大伟吴新州
- 关键词:髌骨软骨软化浮针疗法推拿疗法
- 髌骨软化症诊断中MRI定量分析髌股关节形态参数的应用
- 目的 研究髌骨软化症的诊断方法,探讨MRI定量分析髌股关节形态参数在其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4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且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Ⅰ级和Ⅱ级髌骨软化症、Ⅲ级和Ⅳ级髌骨软化症的患者各30例,...
- 高雅娟夏慧琳
- 关键词:髌骨软化症T2值MRI
- X线平片与MRI在早期髌骨软化症中的诊断效能研究
- 2025年
- 目的:比较X线平片与MRI在早期髌骨软化症(CP)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北京邮电大学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CP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6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X线平片与MRI检查,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估二者在早期CP中的诊断效能,并进一步分析MRI诊断参数在CP中的应用价值。结果:X线平片检出阳性69例,阴性51例;MRI检出阳性66例,阴性54例。MRI诊断早期CP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X线平片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髌骨倾斜角、Caton指数、T_(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髌骨倾斜角(OR:1.335,95%CI:1.147~1.554)、Caton指数(OR:1.374,95%CI:8.226~919.063)、T_(2)(OR:1.373,95%CI:1.206~1.564)是早期C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预测方程为logit(P)=-26.865+0.289 X_(髌骨倾斜角)+4.465 X_(Caton指数)+0.317 X_(T2)。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髌骨倾斜角、Caton指数、T_(2)及联合诊断早期C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4、0.730、0.791、0.921(P<0.05);且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最高,分别为91.70%、81.70%。结论:采用MRI能更有效检出早期CP,且髌骨倾斜角、Caton指数及T_(2)在其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王立新冯宝领刘旭东
- 关键词:X线磁共振髌骨软化症
- 激光疗法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口服对髌骨软化症疼痛程度及炎症因子水平影响
- 2025年
- 目的:研究激光疗法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口服治疗对髌骨软化症患者疼痛程度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2021.6-2023.6接受治疗的髌骨软化症患者16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物和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激光器局部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KSS)、Kujala髌骨评分测试(KPST)评分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2.50%vs 43.75%,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AS、LKSS、KPST以及血清CRP、IL-6含量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均发生显著改变(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4天和35天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研究组组患者治疗后LKSS评分和KPST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血清CRP和IL-6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激光疗法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髌骨软化症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和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 朱健奎环安石王韶光陈凌云田涛
- 关键词:激光疗法髌骨软化症炎症因子
- 中医药治疗髌骨软化症相关研究进展
- 2024年
- 髌骨软化症,也被称作髌股关节综合征或跑步膝,是一种普遍的膝关节疾患,典型症状为膝前部疼痛。在中医药的丰富治疗手段中,内服中药、外敷药物、针灸治疗以及推拿按摩等均被用于本病的治疗,并在缓解疼痛、提升关节活动性方面展现了积极效果。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传统中医的治疗手段正经历着创新与革新,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手段,在治疗髌骨软化症方面已经确立了其重要地位。本篇综述文章深入探讨了中医治疗髌骨软化症的最近研究成果,包括疾病的成因、病理机制、多样化的治疗方案、临床试验的进展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使我们得以更透彻地掌握中医疗法在治疗髌骨软化症方面的内在作用原理,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一套更为严谨、合乎逻辑的治疗策略。未来的研究有望进一步揭示中医药治疗髌骨软化症的深层机制,为患者带来更为个性化和精准的医疗服务。
- 李健强郭珈宜李峰邵云博姚可心
- 关键词:髌骨软化症中医药
- 刘氏手法联合关节腔注射臭氧治疗髌骨软化症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观察刘氏手法联合关节腔注射臭氧治疗髌骨软化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为刘氏手法组、臭氧组及刘氏手法联合臭氧组,每组30例,观察三组患者经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髌骨匹配角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第3周和第6周VAS评分和Lysholm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氏手法联合臭氧组在治疗后第3周和第6周,VAS评分和Lysholm功能评分均优于臭氧组和刘氏手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氏手法组在治疗后第3周和第6周,VAS评分和Lysholm功能评分均优于臭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第6周髌骨匹配角及血清TNF-α均稍好于治疗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刘氏手法联合关节腔注射臭氧能缓解髌股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但对髌股关节力线改变及血清炎性因子表达影响不大。
- 杨俊锋邵阳吴格安毛银枫
- 关键词:手法髌骨软化症
- 针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研究
-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针刀联合功能锻炼与常规针刺联合功能锻炼对髌骨软化症患者的疼痛情况及关节日常活动功能的影响,客观地评价针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髌骨软化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更多元化、行之有效的临床诊疗思路。...
- 李彤
- 关键词:针刀功能锻炼股四头肌髌骨软化症
相关作者
- 姜贵云

- 作品数:132被引量:687H指数:13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康复治疗 疗效观察 脑卒中 下背痛 髌骨软化症
- 杨晓莲

- 作品数:59被引量:360H指数:10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髌骨软化症 玻璃酸钠 疗效观察 神经节 肌力训练
- 鞠智卿

- 作品数:43被引量:263H指数:8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玻璃酸钠 疗效观察 髌骨软化症 神经节 肌力训练
- 叶启彬

- 作品数:195被引量:1,097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脊柱侧弯 内固定 脊柱侧凸 脊柱 外科治疗
- 徐振奇

- 作品数:24被引量:135H指数:7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肌力训练 髌骨软化症 膝痛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