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9篇“ 高位硬膜外麻醉“的相关文章
高位硬膜外麻醉在手术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将用于局部麻醉的药物注入人体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从而使其支配区域产生麻痹的麻醉方法称为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简称为硬膜外阻滞或硬膜外麻醉[1].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次法和连续法两种,而临床上采用连续法.与此同时,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高位、中位、低位及骶管阻滞.其中高位硬膜外麻醉广泛用于乳腺癌根治术[2]、甲状腺切除术等.高位硬膜外麻醉的缺点是麻醉后常会引起患者呼吸功能的抑制,而呼吸抑制程度,主要因麻药的浓度和用量而异,现在普遍的观点是认为所用麻物浓度越高,用量越大,对呼吸功能的抑制也越大[3].
王会敏
关键词:高位硬膜外麻醉手术中乳腺癌根治术甲状腺切除术硬膜外阻滞
舒芬太尼、吗啡与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用于高位硬膜外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吗啡作为硬膜外辅助用药联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麻醉,其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的比较。方法:选择6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于T3-4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然后...
陈峤
关键词:高位硬膜外麻醉舒芬太尼吗啡罗哌卡因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高位硬膜外麻醉在微型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分析高位硬膜外麻醉(HEA)的麻醉方案应用于微型腹腔镜介入下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麻醉的价值与安全性。方法选择78例病患,择期行微型腹腔镜介入下切除甲状腺手术治疗,随机分组,在CO2低充气压力下,为I组39例患者行HEA,II组39例患者行气管插管全麻,观察两组患者实际麻醉效果及麻醉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充气后60min,PETCO2(呼吸末CO2分压)比麻醉之前,均显著增高,P<0.05,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I组中55例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嘶哑、咽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0.51%,于术后7 d内自动消除,I组0例患者出现此症状,发生率为0.00%,I组小于II组,P<0.05,I组患者麻醉更为安全。结论麻醉师在CO2低充气压力下,采用HEA术为患者实施麻醉,辅助开展微型腹腔镜下的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少,有推广价值。
邓立强吴舟
关键词:微型腹腔镜甲状腺切除高位硬膜外麻醉
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高位硬膜外麻醉的价值评价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高位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0名拟于高位硬膜外麻醉下施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布比卡因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最大阻滞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麻醉过程中有两名患者麻醉平面扩散不够理想,在对锁骨下组织进行分离的时候有疼痛感,给予患者静脉滴注丙泊酚后得到改善,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而定,本次使用剂量为1.56 mg/kg,其余的患者麻醉平面均达到了C6~T10,两组患者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观察组患者的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最大阻滞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高位硬膜外麻醉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缩短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和最大阻滞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彭侃廖玉玲周正洋
关键词:甲磺酸罗哌卡因高位硬膜外麻醉
高位硬膜外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乳腺癌手术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高位硬膜外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行高位硬膜外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并对麻醉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呼吸抑制、神经损伤以及全脊髓麻醉等不良后果。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1.67%。结论高位硬膜外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生理干扰小、术后并发症少、可实施硬膜外术后镇痛等优点,应用于乳腺癌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明显。
刘晓兵朱轶华马霞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手术乳腺癌
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高位硬膜外麻醉效果观察
2012年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高位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拟于高位硬膜外麻醉下施行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照组予0.375%盐酸布比卡因进行麻醉。观察两组阻滞起效时间、最大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镇痛效果、生命体征、麻醉恢复情况。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均满意,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最大阻滞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麻醉后MAP、HR、SPO2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均<0.05)。结论 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上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满意,与布比卡因比较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小,更适合于高位硬膜外阻滞。
李佳清毛菇常胜和缪红军
关键词:罗哌卡因高位硬膜外麻醉布比卡因
对比观察高位硬膜外麻醉与气管内全麻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高位硬膜外麻醉与气管内全麻对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6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硬膜外腔阻滞,对照组采用气管内全麻。观察两组各个时间段体内激素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和血清皮质醇术中、术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血浆肾上腺素术中、术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术中、术后均明显升高(P<0.0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乳腺癌根治术效果满意,优于气管内全麻,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王庆安杜祯华许伯林
关键词:高位硬膜外麻醉全麻乳腺癌根治术激素
全麻复合不同浓度利多卡因高位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不同浓度利多卡因高位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Qs/Qt)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115例随机分为三组:全麻组(s组)、全麻-硬膜外1.0%利多卡因阻滞组(L1.0组)和全麻-硬膜外1.6%利多卡因阻滞组(L1.6组)。三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双肺通气15min、单肺通气15、45min时采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出Qs/Qt等。结果单肺通气时,三组患者Qs/Qt较双肺通气时显著增N(e〈0.01),PaO:显著降低(P〈0.05)。单肺通气15、45min时,L1.6组Qs/Qt显著大于S组(P〈0.05),Pa02显著低于S组(尸〈0.05)。与S组比较,L1.O组Qs/Qt和Pa02无显著性差异。麻醉期间L 1.6组和L1.0组患者心率亦显著慢于s组(尸〈0.05)。结论单肺通气期间,全麻复合较高浓度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可引起Qs/Qt增加,PaO:降低,而复合低浓度利多卡因则不会造成影响。
王玲玲田阿勇马虹王俊科
关键词:单肺通气全麻硬膜外麻醉全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肺内分流老年患者
罗哌卡因在高位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
2010年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明显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离特性。高浓度时阻滞感觉和运动神经,低浓度时几乎只阻滞感觉神经,因此,高浓度时是有效的手术麻醉药,低浓度时是有效的镇痛药。本文对0.2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胡一青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罗哌卡因
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辅助高位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咪唑安定-芬太尼复合用于高位硬膜外麻醉辅助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择期行乳腺手术的女性病人50例分为两组:A组单纯硬膜外麻醉组,B组硬膜外麻醉复合咪唑安定-芬太尼组,每组25例,两组均选择T3-4间隙硬膜外麻醉;B组于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入咪唑安定0.05 mg/kg,芬太尼1μg/kg,于注药后1、5、10、15 min观察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记录两组病人术中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及术中遗忘率。结果:两组病人术中血压、心率的变化均在正常生理范围之内,脉搏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B组有17例未记起术中情况,遗忘率为68%,与A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咪唑安定-芬太尼复合可安全用于高位硬膜外麻醉的辅助,提高病人术中舒适度,消除病人恐惧感,减轻病人应激反应,有利于病人安全平稳度过手术期,但应注意用药速度及用药剂量,防止部分病人镇静过深,出现的短暂的呼吸抑制。
刘智勇刘江
关键词:高位硬膜外麻醉

相关作者

张福维
作品数:62被引量:141H指数:8
供职机构: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微型腹腔镜 胸腔镜 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 甲状腺切除术
陈凤坤
作品数:104被引量:233H指数:10
供职机构: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鼻咽癌 甲状腺切除术 微型腹腔镜 人乳头瘤病毒 尖锐湿疣
黄华
作品数:18被引量:59H指数:6
供职机构: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微型腹腔镜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肿瘤 迷你腹腔镜 高位硬膜外麻醉
殷玉萍
作品数:10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室 手术室护士 布比卡因 高位硬膜外麻醉 不同卧位
赵伟
作品数:8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高位硬膜外麻醉 可行性 利多卡因 美洛昔康 膝骨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