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31篇“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相关文章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的阴道微生物特征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阴道微生物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收治的100例HP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PV类型分为高危组、低危组,各50例。分析两组微生物菌落类型、菌门分布情况、阴道感染情况、阴道感染微生物分布情况。结果高危组微生物菌落类型Ⅰ、Ⅱ、Ⅲ、Ⅴ型优势菌比例均低于低危组,Ⅳ型比例高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厚壁菌门比例高于低危组,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无壁菌门、梭菌门比例均低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阴道感染率[80.00%(40/50)]高于低危组[50.00%(25/50)](P<0.05)。两组阴道支原体、细菌、真菌、沙眼衣原体、滴虫感染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患者阴道优势菌较少,阴道感染率较高,主要为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
- 张琴路宗林
- 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阴道感染
- 一种用于检测14种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区mRNA的试剂盒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14种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区mRNA的试剂盒,涉及病原体检测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为:所述试剂盒用于检测至少一种高危型HPV的E6/E7mRNA,所述高危型HPV包括HPV16、18、31...
- 余秋波袁小涵
- SOX1、PAX1基因甲基化检测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患者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阳性患者的SOX1、PAX1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SOX1、PAX1基因甲基化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于沈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208例HR-HP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宫颈脱落细胞和组织标本,分别进行细胞学TCT和SOX1、PAX1基因甲基化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测。以组织病理学为标准,计算各级别病变中SOX1、PAX1基因甲基化的阳性表达率,并与细胞学TCT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者识别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检测性能。结果细胞学TCT分组中正常宫颈组、低级别病变组、高级别病变以及鳞状细胞癌组的SOX1、PAX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14.3%、43.5%、73.6%和92.0%;组织病理学分组中炎症组、LSIL组、HSIL组以及宫颈鳞癌组的SOX1、PAX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9.9%、23.4%、80.3%和95.8%;两种分组方法中甲基化的阳性率均随着病理级别升高而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织病理学HSIL组中,SOX1、PAX1甲基化阳性率为80.3%,明显高于细胞学TCT的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鳞癌组中,SOX1、PAX1甲基化虽然展现出了较高的阳性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X1、PAX1甲基化检测识别HSIL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4%和87.7%,明显高于细胞学TCT的67.7%和7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SOX1、PAX1甲基化检测与细胞学TCT具有相似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论SOX1、PAX1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在宫颈癌防控中具有优异的综合检测性能,可作为宫颈癌及高级别癌前病变诊断的潜在指标,可为HR-HPV阳性人群的新型分流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 张杰康峻岭周智慧
-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DNA甲基化癌前病变
- 宫颈病变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持续性感染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状况及临床意义
- 2025年
-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持续性感染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5月南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03例HR-HPV持续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依据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无宫颈病变组17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3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29例及宫颈癌组23例;选择同期于南阳市中医院治疗并随访的86例HR-HPV转阴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的外周血Th1(白介素-2、干扰素-γ)、Th2细胞因子(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10水平)水平;比较研究组中HP-HPV持续感染有无宫颈病变患者的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比较研究组中不同宫颈病变的HP-HPV持续感染患者的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白介素-2、干扰素-γ水平分别为(2.33±0.35)pg/mL、(7.59±1.01)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0±0.15)pg/mL、(12.80±1.53)pg/mL,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10水平分别为(15.89±1.63)pg/mL、(24.29±2.17)pg/mL、(27.69±2.90)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0.84)pg/mL、(6.90±0.73)pg/mL、(8.14±1.1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HPV持续感染合并宫颈病变组患者的白介素-2、干扰素-γ水平分别为(2.17±0.38)pg/mL、(7.09±1.05)pg/mL,明显低于HP-HPV持续感染无宫颈病变组的(3.13±0.42)pg/mL、(10.12±0.81)pg/mL,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10水平分别为(17.29±1.75)pg/mL、(26.61±2.40)pg/mL、(30.05±3.01)pg/mL,明显高于HP-HPV持续感染无宫颈病变组的(8.81±1.02)pg/mL、(12.55±1.01)pg/mL、(15.75±2.3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白介素-2、干扰素-γ水平分别为(1.55±0.26)pg/mL、(4.95±0.62)pg/mL,明显低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的(1.75±0.37)pg/mL、(6.18±0.74)pg/mL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的(2.95±0.49)pg/mL、(9.31±1.63)pg/mL,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10水平分别为(25.87
- 王豫平袁晓敏
- 关键词:宫颈病变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致宫颈病变的细胞病理诊断评价探究
- 2024年
- 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致宫颈病变的细胞病理诊断结果。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1年7月到2022年12月,样本为疑似宫颈癌患者共计40例,均为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基于检查结果分组,阳性结果例数录入阳性组(40例)、阴性结果例数录入阴性组(40例),分析检验结果与相关数据。结果 阳性组检出率占比为96.67%,阴性组检出率63.33%,数据差异显著(P<0.05);阳性组患者检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占比高、阴性组炎症占比高(P<0.05)。结论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是宫颈病变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细胞病理诊断结果是通过检查宫颈组织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从而确定是否存在宫颈病变并判断其严重程度。细胞病理诊断结果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关于宫颈病变的信息,促使她们进行健康教育,了解病情和预防措施,如接种HPV疫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等,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细胞病理诊断结果对于早期发现和预防宫颈癌以及提供治疗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 赵博超
- 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宫颈病变
- 宫糜散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LEEP术后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究宫糜散治疗宫颈高度鳞状上皮病变(HSIL)伴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2月泉州市中医院妇科收治的符合条件的HSIL伴HR-HPV感染LEEP后患者共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干扰素组和宫糜散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LEEP后不予局部治疗;干扰素组患者LEEP后使用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纳阴治疗;宫糜散组患者LEEP后用宫糜散阴道局部用药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阴道微环境指标[白细胞计数(WBC)、氢离子浓度指数(pH)、唾液酸苷酶阳性率、过氧化氢阳性率、白细胞酯酶阳性率]以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HR-HPV复查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复查,宫糜散组、干扰素组患者HR-HPV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糜散组、干扰素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糜散组患者WBC、pH、唾液酸苷酶阳性率、过氧化氢阳性率、白细胞酯酶阳性率均低于干扰素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3个月复查,宫糜散组患者HR-HPV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干扰素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扰素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IL伴HR-HPV感染LEEP术后患者辅以宫糜散能提高HR-HPV的清除率,改善阴道的微环境,对于预防宫颈病变的加重、复发具有积极的意义。
- 黄健妹陈敏
- 关键词: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宫糜散
- 外用免疫调节剂应用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持续感染的中国专家共识
- 2024年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唯一明确的子宫颈癌致病因素,并且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发生密切相关。外用免疫调节剂(如外用红色诺卡菌细胞壁骨架)的出现有望改变子宫颈HR-HPV持续感染的治疗现状。本共识专家组由全国27位妇科临床专家、病毒学专家及流行病学专家组成,基于国内外研究证据和专家经验,经讨论就外用免疫调节剂的临床应用达成共识,推荐用于子宫颈单纯性HR-HPV持续感染、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CINⅠ)]合并HR-HPV持续感染以及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CINⅡ/Ⅲ)]术后合并HR-HPV持续感染。
- 陈飞邱丽华隋龙郝敏杨清胡元晶孟元光向阳王建六郭瑞霞段华李长忠刘宏图刘军刘鸣汪利群王建东王敏王沂峰夏百荣徐丛剑姚书忠张友忠张玉泉赵欣郎景和狄文
- 关键词:流行病学专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中国专家共识
-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柴胡-白芍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发掘中医药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核心药对,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明确核心药对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筛选核心药对。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核心药对相关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人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等查询疾病相关靶点;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核心靶点网络;基于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16篇,方剂209首,中药194味,得到核心药对柴胡-白芍。筛选出柴胡的活性成分共15个、靶点433个,白芍的活性成分9个、靶点161个,两者靶点合并去重后为297个;与疾病的交集靶点116个。柴胡-白芍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作用核心靶点包括蛋白激酶B(Akt)1、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等;作用机制主要通过癌症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信号通路等发挥;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基因表达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等。结论:本研究验证了柴胡-白芍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参与炎症反应与免疫调控,从而达到治疗宫颈高危型HPV病毒感染的效果。
- 朱梓齐秦琴琴辛幸雨宁雪梅林寒梅
- 关键词:柴胡网络药理学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相关受体水平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鳞状上皮癌(CSES)组织中抗原分化因子受体2(C-ERBB-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CSES患者作为CSES组,另纳入同期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炎患者各90例分别作为CIN组和宫颈炎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HER-2、C-ERBB-2表达水平,分析HR-HPV感染与CSES组织中C-ERBB-2、HER-2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宫颈炎组比较,CIN组和CSES组的HR-HPV阳性感染率以及C-ERBB-2、HER-2阳性表达率均上升(P<0.05);与CIN组比较,CSES组HR-HPV阳性感染率明显升高(P<0.05),C-ERBB-2、HER-2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5岁、TNM分期Ⅲ~Ⅳ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C-ERBB-2、HER-2阳性表达和HR-HPV感染阳性的患者比例高于年龄<55岁、TNM分期Ⅰ~Ⅱ期、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的CSES患者(P<0.05)。HR-HPV感染阳性的CSES患者病变组织中C-ERBB-2、HER-2阳性表达率高于HR-HPV感染阴性的CSES患者(P<0.05)。结论CSES病变组织中C-ERBB-2、HER-2高表达,并与HR-HPV感染有关,C-ERBB-2、HER-2可作为CSES诊断和治疗的靶点。
- 杨向君李小华李莹莹门楠
- 关键词:宫颈鳞状上皮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效果
- 2024年
- 评价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使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的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患者;按照宫颈细胞改变情况分组;癌前病变组100例;宫颈癌组20例;同期选择120例健康体检人群纳入对照组中。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开展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过程中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高危型HPV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对比癌前病变组以及对照组;子宫颈癌组的高危率明显更高;P<0.05。使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率较高阳性率、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均较高;在93.33%(112/120)。在HPV阳性患者中;主要是HPV16。结论 使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使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的效果理想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王锦艳马占忠
- 关键词:子宫颈癌癌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