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07篇“ 高危型HPV“的相关文章
高危HPV持续阳性人群的分流和管理
2025年
一、HR-HPV持续感染的疾病风险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持续感染是引起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病因。通常不到10%新发HPV感染会在5~10年内持续阳性,并进一步进展为子宫颈癌前病变[1]。2021年,WHO发布的子宫颈癌筛查及癌前病变治疗指南(第二版)[2]以及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子宫颈癌筛查项目推荐方法中建议对14种HR-HPV别(HPV 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进行核酸检测。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致癌类的分类随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可能会发生了变化,例如HPV 66可能不再被纳入1类致癌别[3]。
李明珠魏丽惠
关键词:持续阳性疾病风险循证医学证据子宫颈癌前病变高危型HPV
高危HPV持续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关系研究
2025年
本文论述了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存在与宫颈癌前期病变的医学相关性。方法 选取100例筛查出的宫颈癌与HR-HPV阳性的病例,其中包括23例细胞学异常的病例及77例HR-HPV阳性的病例。以临床资料为纲,比对两种情况下的宫颈癌检测率,感染类,以及阴道镜检查结果和E6/E7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 细胞学异常的组别宫颈癌检测率为8.70%,而HR-HPV阳性组高达37.66%,后者在统计学级别上显著高于前者(P值为0.008)。在HR-HPV阳性的组别中,HPV16感染的病例的宫颈癌检测率明显高于HPV18以及其它高风险HPV病例,E6/E7mRNA阳性表达率也超过细胞学异常组(P值为0.008)。阴道镜下,HR-HPV阳性组中合计症状的检出率为63.64%,显著高于细胞学异常组的34.78%(P=0.018)。相关性分析表明,HPV16、HPV18以及其他高危HPV的持续感染时间均与宫颈癌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8)。结论 HR-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的重要病因,尤其以HPV16感染为代表,而其在阴道镜及E6/E7mRNA水平的表达与宫颈癌的检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此研究结果为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
刘爱军
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前病变阴道镜检查
高危HPV联合TCT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究宫颈癌患者筛查中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0例宫颈癌筛查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高危HPV检测及TCT检测。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高危HPV、TCT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诊断结果;比较高危HPV、TCT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阳性30例,阴性770例。高危HPV检测结果显示:阳性39例,阴性761例;TCT检测结果显示:阳性40例,阴性760例;联合检测结果显示:阳性31例,阴性769例。高危HPV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为96.38%、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97.53%、阳性预测值为51.28%、阴性预测值为98.69%;TCT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为96.75%、敏感度为73.33%、特异度为97.66%、阳性预测值为55.00%、阴性预测值为98.95%;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为99.63%、敏感度为96.67%、特异度为99.74%、阳性预测值为93.55%、阴性预测值为99.87%。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高危HPV、TCT单独检测(P<0.05)。结论应用高危HPV联合TCT检测对宫颈癌进行筛查,有利于诊断符合率、敏感度以及阴性预测值的提升,值得推广。
王新苓
关键词: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宫颈癌
易黄汤结合重组人干扰素治疗宫颈高危HPV感染的效果
2025年
目的 探讨易黄汤结合重组人干扰素治疗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效果,并分析HPV转阴率、Toll样受体(TLRs)/核因子(NF)-κB通路和下游基因表达水平。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0月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宫颈高危HPV感染患者2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7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易黄汤加味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HPV转阴率、阴道微环境复常率;比较治疗前后的HR-HPV DNA载量、中医证候积分、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炎症指标、阴道分泌物pH值、Nugent评分及TLRs/NF-κB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HR-HPV DNA载量、中医证候积分、CD_(8)^(+)、白细胞介素(IL)-4、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LR2、TLR4、NF-κB、B淋巴细胞瘤-2(Bcl-2)、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阴道分泌物pH值、Nugent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_(3)^(+)、CD_(4)^(+)、CD_(4)^(+)/CD_(8)^(+)、宫颈灌洗液γ干扰素(IFN-γ)、IL-1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HPV转阴率、阴道微环境复常率分别为57.94%、88.7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易黄汤结合rhIFNα-2b治疗可有效调节宫颈高危HPV感染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阴道微环境,通过抑制TLRs/N F-κB通路调控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高HPV转阴率,进而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康淑芳周越张霞付学美许娟
关键词:易黄汤重组人干扰素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免疫水平
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合并高危HPV感染治疗进展
2025年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我国最常见的妇科肿瘤,目前认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因为宫颈上皮内病变继续发展,突破上皮下基底膜,浸润间质,形成了宫颈浸润癌。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大部分患者可以自然消退,在极少数个体中,长期的高危HPV感染可能促使宫颈发展至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并有可能最终演变为宫颈癌。针对合并高危HPV感染的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当前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切除等多种方法。临床可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诉求及实际病情和经济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本文对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合并高危HPV感染的治疗策略进行综述,对于临床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Cervical cancer is the most common gynecological tumor in our country. It is currently believed tha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ervical cancer are a process wher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progresses, breaks through the basement membrane under the epithelium, infiltrates the stroma, and forms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Most patients with 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LSIL) of the cervix can naturally regress. In a very small number of individuals, long-term high-risk HPV infection may promote the progression of the cervix to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HSIL) and potentially evolve into cervical cancer. For 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of the cervix associated with high-risk HPV infection, 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include drug therapy, physical therapy, and surgical excision, among various methods. Clinically, appropriate treatment plans can be selected based on the patient’s age, fertility desires, actual condition, and economic statu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of the cervix combined with high-risk HPV infection, which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guiding clinical practice
李彩云罗光霞罗雪梅
关键词:高危型HPV感染
高危HPV基因与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策略
2025年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尤其是HPV16和HPV18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高危HPV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了不同地区和人群中HPV基因的分布及其易感性差异。HPV疫苗接种和宫颈癌筛查是预防HPV感染、减少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策略。全球范围内HPV疫苗的推广显著降低了高危HPV感染的流行率,对宫颈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本文还强调了在高危人群中开展早期筛查和定期干预的重要性,突出了这些措施在促进早期诊断和减少疾病负担方面的积极作用。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infec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cervical cancer, with HPV types 16 and 18 being particularly closely linked to its development. This review explores the epidemiology of high-risk HPV, focusing on the distribution of HPV genotypes and variations in susceptibility across different regions and populations. HPV vaccination and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are the primary strategies for preventing HPV infections and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cervical cancer. The global expansion of HPV vaccination h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prevalence of high-risk HPV infections, with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cervical canc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urthermore, this review emphasizes the critical role of early screening and regular interventions in high-risk groups, highlighting their impact on improving early diagnosis and reducing the overall disease burden.
丁红丽唐翌姝
关键词:高危型HPV宫颈癌宫颈癌筛查
喀什地区妇女高危HPV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三联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2025年
【目的】探究喀什地区妇女宫颈高危HPV感染现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并对近3年阳性患者进行随访及健康教育认知干预,以评估干预效果,提升妇女对宫颈HPV筛查的认知水平,降低宫颈癌发病率。【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参加我院健康体检HPV筛查的喀什地区妇女571例。采用PCRRDB法检测高危HPV-DNA,依据检测结果将受试者分为HPV阴性组和HPV阳性组,并分析其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此外,对筛查时检测为高危HPV阳性的妇女进行随访,评估健康管理干预效果。【结果】2021年至2023年间,喀什地区妇女高危HPV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19.15%、16.43%和11.30%(P<0.001),累计检测出3921例(16.13%)高危HPV阳性病例。维吾尔族女性的感染率显著高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P<0.05)。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初次性行为年龄、性伴侣数量、避孕方式及阴道炎症史(P<0.05)。健康管理干预显著提高了研究对象的宫颈癌预防认知评分和自愿接种HPV疫苗比例(P<0.05)。【结论】喀什地区妇女高危HPV感染率较高,以单一感染HPV-16HPV-52及混合感染HPV-16+HPV-52HPV-16+HPV-58为主。初次性行为年龄、性伴侣数量、避孕方式和阴道炎症史是高危HPV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三联教育干预有效降低了喀什地区宫颈癌发病率,提高了基层诊治规范及卫生监督水平。
阿斯木古丽·克力木玛伊热·安外尔杨秀玮牛刚
关键词:高危型HPV干预
高危HPV持续感染女性HPV转归与阴道微生态的关系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妇女HPV转归与阴道微生态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的妇女共53例,其中7例HPV阴性的健康体检妇女为HPV阴性对照组;46例为高危HPV阳性者,其中24例为观察组(不使用任何药物),其余22例为药物组(规范干扰素阴道上药3个月)。所有妇女均在入组时及第4、8、12个月随访时取阴道分泌物进行革兰染色微生态检测并复查HPV,以HPV转阴作为随访终点,持续1年未转阴者定义为高危HPV持续感染。结果(1)观察组及药物组中的高危HPV持续感染妇女相比于HPV转阴者正确使用安全套比例有所降低(P=0.595),流产次数有所增加(P=0.180)。(2)观察组HPV转阴率为17%(4/24),药物组HPV转阴率为36%(8/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3);观察组及药物组HPV中位转阴时间分别为11.0和7.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观察组HPV转阴(自然转阴)妇女在入组时及随访结束时阴道微生态均大致正常(分别为3/4、4/4);观察组及药物组中的高危HPV持续感染者入组时阴道微生态失调的比例偏高,包括阴道pH值较高、清洁度较差、乳杆菌分级较高及阴道内杂菌增多,在随访结束时阴道微生态失调情况并未好转。(4)药物组的HPV转阴妇女中,半年内转阴者其初始阴道优势菌均为乳杆菌,乳杆菌分级均≤Ⅱa级,初始微生态结果均正常(为5/5);半年后转阴者其初始阴道杂菌比例较高(2/3),乳杆菌分级较差(2/3),微生态失调者比例高(2/3)。结论(1)干扰素治疗缩短了高危HPV转阴时间;(2)阴道微生态正常的妇女有高危HPV自然转阴的能力;(3)阴道微生态革兰染色检测方法对预测高危HPV是否能够转阴的价值有限,可能与革兰染色检测无法区分乳杆菌属的细致亚有关。
张展宗晓楠白会会范琳媛李婷刘朝晖
关键词:乳头状瘤病毒感染阴道微生物群阴道微生态
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ALOX12B对高危HPV感染病情自然转归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12(R)-脂加氧酶(ALOX12B)预测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病情自然转归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179例高危HP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年随访期内病情自然转归情况分为转阴组、持续阳性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以及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值(简称CD4^(+)/CD8^(+))、ALOX12B mRNA。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HPV感染病情自然转归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ALOX12B mRNA预测高危HPV感染病情自然转归价值。结果179例高危HPV感染者,随访2年,失访1例,获访患者中,124例(69.66%)自然转阴,54例(30.34%)持续阳性(持续阳性组),持续阳性患者中5例(9.26%)病情发生进展。持续阳性组活检结果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级、细胞学≥未明确意义的非鳞状上皮细胞患者占比及高危HPV负荷量高于转阴组(P<0.05)。持续阳性组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以及CD4^(+)/CD8^(+)低于转阴组(P<0.05),ALOX12B mRNA表达水平高于转阴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了活检结果后,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以及CD4^(+)/CD8^(+)、ALOX12B mRNA是高危HPV感染病情自然转归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3^(+)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ALOX12B mRNA联合预测高危HPV感染病情自然转归的曲线下面积为0.928(95%CI:0.879~0.961)。结论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ALOX12B mRNA是高危HPV感染病情自然转归的影响因素,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ALOX12B检测可作为预测病情自然转归的方案,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刘敏杨易刘兰夏春兰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病情转归
宫颈癌患者KDM2A和KDM5A蛋白水平与高危HP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究宫颈癌患者组蛋白赖氨酸脱甲基化酶2A(KDM2A)和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A(KDM5A)蛋白水平,并分析其水平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78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作为宫颈癌组,同期选择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72例作为CIN组,选择7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受检者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三组血清KDM2A和KDM5A水平,比较CIN组不同分级中血清KDM2A和KDM5A水平,比较CIN组不同分级宫颈癌组不同分期患者的HR-HPV感染情况,分析血清KDM2A和KDM5A水平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关系。结果宫颈癌组血清KDM2A和KDM5A水平高于CIN组及对照组(P<0.05);CIN组不同分级中血清KDM2A和KDM5A水平存在差异(P<0.05);FIGOΙ~Ⅱ期及FIGOⅢ期宫颈癌患者HR-HPV总感染率高于CINΙ级及CINⅡ级,FIGOⅢ期宫颈癌患者HR-HPV总感染率高于CINⅢ级(P<0.05);血清KDM2A和KDM5A水平与宫颈癌患者HPV病毒负荷量、肿瘤分化程度及FIGO分期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KDM2A和KDM5A水平升高,与HR-HPV感染相关。
刘春君梁菊华曲书平
关键词:宫颈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相关作者

吴瑞芳
作品数:282被引量:2,863H指数:2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研究主题: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内膜异位症 宫颈癌 HPV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姚书忠
作品数:340被引量:3,442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手术 手术治疗 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
符丽华
作品数:37被引量:19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市博爱医院
研究主题:宫颈癌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危型HPV 宫颈癌前病变
罗燕艳
作品数:36被引量:12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市博爱医院
研究主题: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高危型HPV 铂类 阴道微生态
杜辉
作品数:70被引量:552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研究主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子宫颈癌筛查 宫颈癌 宫颈癌筛查 H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