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99篇“ 高校传播“的相关文章
- 增强红色精神在高校传播的有效性的路径探析
- 2025年
- 红色精神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针对红色精神在高校的传播存在内容深度不够、形式过于单调、过程忽视主体等问题,提出在思政课教学中系统讲授红色精神、在专业课教学中巧妙融入红色精神以及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红色精神的优化路径。
- 黄涛
-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新时代高校传播民族传统体育的三重逻辑
- 2025年
- 新时代为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提供了新的机遇,也赋予其新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既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及对外交流与发展,也有助于以体育人、以文化人,推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基于新时代视角研究高校传播民族传统体育的时代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并在实践逻辑部分分析了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探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立足地域优势,加强课程建设;聚焦文化内涵,突出以文化人;增强师资建设,提升育人能力等。
- 侯恩牛弓鹏霞
-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文化自信体育强国
- 新时代地方红色出版文化融入高校传播学教学的路径探索被引量:1
- 2024年
- 当前,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面临重重挑战,再加上红色出版与传播理论、思政教育具有内在关联,因此地方红色出版文化融入高校传播学教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红色出版实践作为教学案例,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查阅红色出版物、寻访地方红色出版遗迹,并且进一步开展新媒体传播和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有效提升传播学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 柯弄璋
- 关键词:传播学课程教学路径
- 微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高校传播问题研究
- 2024年
-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和普及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让高校大学生从党的创新理论中获取思想资源、精神动力和奋进力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微媒体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高校的传播存在传播内容的话语形式僵硬呆板、传播的方式过于单一以及传播平台与“微媒体”联动不足等问题。秉持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开放、学习方式多样、网络社交泛化等特点,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微表达”来构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话语体系,打造“微阵地”来拓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路径;用微力量来实现党的创新理论的联动传播。
- 章冲徐靖添
- 关键词:高校
- 融媒体视域下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路径
- 2024年
- 在当今信息化快速发展背景下,融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方式。文章系统分析了融媒体的特征,并针对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创新路径,强调构建马克思主义传播矩阵、增强用户参与感、精准定位目标群体、增强社群效应以及丰富内容表达方式,提升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中的传播效果。
- 郝冉
- 关键词:融媒体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
- 中医药文化在高校传播的路径探讨被引量:1
- 2024年
-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园是传播和推广中医药文化的主阵地。如何让中医药文化在高校有效传播值得探讨。文章通过对《中医药治疗月经病》这门中医类选修课的教师资质、授课选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全过程及效果进行分析,对中医类选修课在高校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推广模式进行总结,探讨一条适合中医药文化在高校传播的可行途径。
- 陈惠娟
-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高校
- 新媒体时代高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创新
- 2024年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智慧和民族记忆,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文化育人是国家教育之根,而高校是文化育人的前沿阵地。新媒体时代,高校依托作为流行文化现象的短视频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图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受众,提高传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且能够让更多学生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和互动,高校可以激发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创新思维,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基于此,该文主要解析了新媒体时代下高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探索科学合理的创新路径,旨在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 董雷萍
-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校传播探究
- 2024年
- 本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学生中传播的现实意义、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从加强教育引领、唤起宣传主体和对象的自觉自省,创新宣传手段、充分发挥新媒介新技术的有效功能,凝聚传播合力、汇集高校内部多方传播力量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思想传播中主体、客体和媒介三者有效契合的路径,旨在有效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学生中的传播新局面。
- 姚奇君
- 关键词:高校学生宣传教育
- 全媒体时代红岩精神在高校传播的价值、困境及策略研究
- 2024年
- 全媒体时代,高校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激烈,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愈发显著。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红色文化在高校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斗力量、勇担时代使命,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文章在红岩精神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红岩精神的历史渊源、价值内涵和传播策略,结合目前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的相关文献和案例,归纳总结红岩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契合的价值元素,即信念、忠诚、爱国、牺牲等,分析目前红岩精神在高校传播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对传播主体认识片面,大学生参与力度不够;传播内容同质化,与受众情感疏离;传播方式趋于固化,互动效果不佳。针对困境,文章提出,全媒体时代红岩精神在高校传播,应在准确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和大学生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做到以下几点:重视大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深入挖掘红岩精神内涵,优化传播形式和内容;建立长效传播机制,实现沉浸式、立体化传播。文章旨在为提升红岩精神在高校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借鉴。
- 周晓淇
-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红岩精神高校
- “互联网+”:高校传播影响力的新机遇
- 2024年
-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致力于通过增强其传播影响力,提升其教育品质与社会知名度,这已成为一项关键任务。随着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传播手段的不断革新,传统的校园宣传策略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迫切需要探索在数字时代增强高校传播影响力的有效途径。现深入探讨在“互联网+”时代下提升高校传播影响力的多种策略,意在为高校在新媒体时代下构筑更为强大的传播策略提供理论及实践指南。
- 夏一铭
- 关键词:教育品质新媒体时代社会知名度互联网
相关作者
- 曹宁

- 作品数:6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安邮电大学保卫处
- 研究主题:高校 高校传播 宗教信仰 安全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
- 王圆圆

- 作品数:7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草原文化 高校 学术权力 高等教育 行政权力
- 杨雁鸿

- 作品数:3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
- 研究主题:高校传播 信仰 马克思主义 情感认同 研讨式教学
- 陈启湖

- 作品数:34被引量:16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体育学院
- 研究主题:乒乓球 创业教育 战术思维 体育教学 大学体育
- 刘爱生

- 作品数:94被引量:406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大学特色 大学校长 美国高校 校长 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