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1篇“ 麻疹疑似病例“的相关文章
麻疹疑似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的结果分析
2022年
麻疹疑似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本疾控中心检验科整个2019年检测的100例麻疹疑似病例,均实施IgM抗体检测,对阳性患者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总结麻疹病毒IgM抗体流行病特征。结果 检出47例阳性者,21-30岁以及31-40岁、1岁以下更容易检出麻疹IgM抗体,其中31-40岁的阳性检出率高达100%,明显高于其他的年龄段(P<0.05)。疫苗免疫史不明或者是未接种疫苗的阳性率明显更高(P<0.05)。麻疹一年当中的高发时间段为3-6月和10月,3月发病率最高(P<0.05)。结论 麻疹疑似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可以比较准确对麻疹进行的确诊,结合其流行病学体征进行辅助判断,也可以结合其特征进行麻疹的防控,比如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等,降低麻疹的发病率,切断其传播。
牛玉芳
关键词:麻疹IGM抗体
民和县2015-2020年麻疹疑似病例IgM抗体监测分析
2022年
分析民和县2015-2020年疑似麻疹病例血清IgM抗体检测结果,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民和县2015-2020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总共206名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lgM抗体检测。结果 在206份检测血液标本中,其中检出麻疹lgM抗体阳性155份,阳性率为75.24%,风疹lgM抗体阳性2份,阳性率为0.97%;3-5月为高发季节;发病人群集中在<8月龄儿童和15岁及以上人群。结论 对麻疹、风疹疑似病例开展IgM抗体检测对病例的诊断,控制麻疹、风疹疫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小川
关键词:麻疹血清学疑似病例
麻疹疑似病例血清麻疹病毒IgM抗体检测结果的分析
2022年
目的针对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麻疹病毒IgM抗体检测结果做研究分析,以此了解病患的流行病学特征,以便制定针对性地预防麻疹的方案。方法选择研究对象为2017年2月-2020年2月实验室检测的400例麻疹疑似患者,都做了相应的血清麻疹病毒IgM抗体检测,其中阳性患者有29例,并从年龄分布、发病时间分布及疫苗接种情况分布等方面分析了阳性患者的麻疹病毒IgM抗体流行病特征。结果21~40岁没有接种过疫苗或是接种情况不清楚的病患的麻疹发病率较高;11月至次年5月是麻疹的高发时间段。结论通过对麻疹疑似病例做血清麻疹病毒IgM抗体的检测及分析,有助于了解和掌握麻疹的病发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以便为麻疹监测防控、疫苗接种和免疫强化等各项相关工作提供支持,从而全面防控麻疹的传播。
刘斌
关键词:麻疹血清IGM抗体检测
IgG抗体亲和力实验在麻疹疑似病例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使用IgG抗体亲和力方法鉴别麻疹病例中的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反应,研究麻疹消除阶段免疫失败病例的检出状况。方法选择出疹后3 d内和4~28 d采集的双份血清IgM结果均为阴性的麻疹疑似病例以及有明确免疫接种史的麻疹疑似病例,采用ELISA检测血清标本的IgG抗体,对于检出的IgG抗体进一步进行亲和力测定。结果52例双份血IgM阴性的麻疹疑似病例中,根据核酸或者IgG结果可确诊的麻疹病例有23例,其中19例IgG抗体为高亲和力,提示为再次感染。有明确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史的病例7例,其中1例病例接种一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采集的双份血中首份血产生低亲和力抗体,第二份血产生高亲和力抗体;其余6例接种≥2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均产生高亲和力抗体。结论IgG抗体亲和力检测可以发现再次感染的不典型麻疹病例,并能有效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反应病例,为麻疹消除阶段的病例检测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刘洁刘芳高艳李崇孙灵利
关键词:麻疹抗体亲和力
2015-2019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麻疹疑似病例检测结果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2015—2019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片区麻疹疑似病例IgM抗体检测情况,为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及制定免疫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获法对2015—2019年送检的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389例,IgM麻疹抗体阳性138例,阳性率为35.5%。其中塘沽片区麻疹病毒活动高峰主要集中在3—5月,不同月份麻疹IgM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9,P<0.01)。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9,P>0.05)。40~<50岁年龄组IgM抗体阳性率最高(67.5%),不同年龄组麻疹IgM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8,P<0.01)。结论应加强对成年人的计划免疫管理及疫情监测,麻疹血清IgM抗体检测利于及时确诊疑似病例,对于控制麻疹传染具有重要作用。
郭强王明晶
关键词:麻疹疑似病例IGM抗体阳性率
2013—2018年泰安市麻疹疑似病例检测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了解泰安市麻疹发病及免疫状况,为麻疹的监测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麻疹疑似病例进行检测,同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3—2018年泰安市共报告1690例麻疹疑似病例,采样率为84.32%,其中麻疹阳性642例,阳性率为45.05%,年平均发病率(1/10万)分别为1.84、0.88、5.10、3.00、0.32、0.30,不同年份麻疹发病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62,P<0.01)。麻疹发病具有季节性升高的特征,以3~5月高发;各县市区中阳性病例构成前3位分别为新泰市(25.70%)、岱岳区(21.18%)和泰山区(19.78%);8月龄~1岁年龄组阳性病例最多,共162例;麻疹确诊病例中23.21%有免疫史。结论加强监测,提高免疫及其成功率是控制麻疹的关键。
马婷婷李娜魏希文刘爱国刘伟孝李晓梅侯佩强
关键词:麻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与病原学检测结果比较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和病原学的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检测方法,为麻疹的早期诊断提供实验室支持。方法同时采集2017-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和咽拭子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麻疹IgM抗体,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咽拭子标本中的麻疹病毒核酸。结果血清IgM抗体检测阳性率为11.54%,Real-time PCR法检测阳性率为44.23%,其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2,P<0.01)。ELISA方法在出疹3 d内采集的阳性率为12.77%,Real-time PCR方法的阳性率为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0,P<0.01);ELISA方法在出疹3 d后采集的阳性率为0.00%,Real-time PCR方法的阳性率为15.38%,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学检测敏感性为25.00%,病原学检测敏感性为95.83%,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21.74%,阴性符合率为96.55%,总符合率为63.46%。ELISA和Real-time PCR法对有免疫史的病例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8.75%和37.50%,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P>0.05);对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病例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30%和47.20%,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P<0.01)。结论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和灵敏度均高于血清学检测方法,可以在日常检测工作中作为常规方法推广,无论采用哪种检测方法,应在出疹3 d内采集样本。
施丽飞葛言尹可欣张娜蔡润
关键词:麻疹病毒IGM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南平市2006—2017年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南平市2006—2017年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为疫情监测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麻疹疑似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麻疹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平市2006—2017年共报告疑似麻疹1 685例,实验室确诊321例,年均发病率0.87/10万,呈下降趋势,无死亡病例;1 685例疑似病例中采血1 063例(63.1%);除2007年外各年标本检测率均<80%,2013—2017年血和咽拭子采集率均≥95%;麻疹IgM抗体阳性率30.2%(321/1063);咽拭子标本麻疹病毒核酸阳性率7.5%(30/402);发病以春夏季为主,3~7月发病占84.4%(271/321),5月为高峰(68例,21.2%);0~2岁(25.6%)和20~39岁(36.8%)是2个病例小高峰;延平区送检标本最多,采样率80.7%,阳性率最高(47.3%);出疹7 d内麻疹IgM抗体阳性率30.9%(291/941),出疹5 d内病毒核酸阳性率7.9%(25/317)。结论南平市近年麻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实验室监测敏感性提高明显。
饶晓虹黄娟罗燕黄火寿
关键词:麻疹IGM抗体病毒核酸疑似病例确诊病例
北京市丰台区2013年-2017年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丰台区2013年-2017年麻疹疑似病例IgM抗体检测情况,为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对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结果共检测麻疹IgM抗体312例,麻疹IgM抗体阳性112例,阳性率为35.90%;麻疹发病以20岁~40岁的青壮年人群为主,<15岁人群,15岁~50岁人群及> 50岁人群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56,P <0.05)。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3月-4月,有明显的季节性;男女发病率无差异;出疹后采集的天数对血液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暴发疫情的发病率与散发疫情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采集血清学检验的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2月-7月,均为15岁以上的病例。结论应加强对20岁~40岁人群的免疫监测。在麻疹疑似血清的采集中要注意麻疹血清采集的时间,考虑在出疹后5 d采血,有助于提高阳性率,并注意在暴发疫情中对血清样品的采集。
王世斌张玲姜晓飞
关键词:麻疹IGM抗体疑似病例阳性率
2017-2018年北京市麻疹疑似病例中发热伴出疹疾病相关病毒检测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对麻疹疑似病例中发热伴出疹疾病进行相关病毒检测,探讨在麻疹消除阶段麻疹疑似病例的病原构成.方法收集北京市2017-2018年406份麻疹疑似病例咽拭子,用实时荧光PCR法进行麻疹病毒、风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人细小病毒B19、EB病毒、其他肠道病毒等11种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除肠道病毒71型外的10种病毒均检测到,共145例阳性,总阳性率35.71%.除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外,检出前3位的是单疱病毒6型(13例,3.20%)、EB病毒(12例,2.96%)和人细小病毒B19(10例,2.46%).其他肠道病毒共21例,阳性率5.17%.麻疹病毒、风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人细小病毒B19和其他肠道病毒发病以成人为主,EB病毒、单疱病毒6型、柯萨奇A组16型儿童和成人病例比例相似.结论除肠道病毒71型外的10种病毒能引起类似麻疹症状而被临床诊断为麻疹.其他肠道病毒也能引起类似麻疹的全身出疹性疾病,而且比例较高.
陈萌王怡婷张朱佳子邹林窦相峰黄芳
关键词:麻疹疑似病例病毒核酸

相关作者

张晓林
作品数:16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麻疹疑似病例 麻疹 抗体 麻疹抗体水平 疑似病例
侯佩强
作品数:70被引量:144H指数:6
供职机构:泰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手足口病 流感病毒 肠道病毒 EV71 基因序列
杜银菊
作品数:24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聊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手足口病 食品 麻疹疑似病例 流感病毒 耐药性
刘洁
作品数:42被引量:158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结核分枝杆菌 临床分离株 基因分型 SPOLIGOTYPING 北京基因型
刘国洲
作品数:12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蚌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血清 麻疹疑似病例 病原谱 发热 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