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1篇“ 鼻窦CT扫描“的相关文章
鼻窦CT扫描被引量:2
1995年
鼻窦CT扫描已成为功能性鼻内窥镜治疗鼻窦炎的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本文着重论述了鼻窦CT的检查方法,正常及正常变异的CT表现,鼻窦炎症的基本CT征象。
王振常
关键词:鼻窦CT鼻窦炎
鼻窦CT扫描及重建技术在鼻窦炎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2024年
针对鼻窦炎患者术前评估工作,探讨鼻窦CT扫描及重建技术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1.8~2023.8期间收治的6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对比不同KEROS分型和SOEC发生状况患者的筛前动脉悬空率以及SOEC发生状况。结果 从结果来看,Ⅲ型的筛前动脉悬空率为83.33%,要高于Ⅰ型、Ⅱ型的筛前动脉悬空率(P<0.05);从结果来看,68例鼻窦炎患者中,13例发生SOEC,占比19.12%,未发生SOEC的患者为55例,占比80.88%(P<0.05)。结论 对于鼻窦炎患者术前评估,鼻窦CT扫描及重建技术具有一定的价值,不仅能掌握患者的鼻窦炎症情况、鼻窦肿瘤情况以及鼻窦外伤情况,同时也能了解窦腔的形态、大小异常,为后续手术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因此,鼻窦炎患者术前评估可以应用鼻窦CT扫描及重建技术,有助于提升评估的准确性。
孙景波
关键词:鼻窦炎患者术前评估
鼻窦CT扫描及重建技术在鼻窦炎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鼻窦CT平扫及重建技术在鼻窦炎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鼻内镜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均行鼻窦CT检查,评价患者筛前动脉悬空状况,采用KEROS分型评估患者的颅底情况并统计眶上筛房(SOEC)发生率,比较不同KEROS分型和SOEC发生状况患者的筛前动脉悬空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hi系数分析KEROS分型、SOEC与鼻窦炎患者筛前动脉悬空的关系。结果76例患者中Ⅰ型筛前动脉占36.84%,Ⅱ型筛前动脉占26.32%,Ⅲ型筛前动脉占36.84%。KEROS分型结果显示,Ⅰ型占46.05%,Ⅱ型占34.21%,Ⅲ型占19.74%。KEROS分型中Ⅲ型患者筛前动脉悬空率高于Ⅰ型、Ⅱ型患者,Ⅱ型患者筛前动脉悬空率高于Ⅰ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χ^(2)检验Phi系数分析显示,KEROS分型与鼻窦炎患者筛前动脉悬空存在相关性。鼻窦CT扫描及重建结果显示,76例患者中发生SOEC 14例,占比为18.42%。经χ^(2)检验Phi系数分析显示,SOEC与鼻窦炎患者筛前动脉悬空亦存在相关性。结论KEROS分型及SOEC与鼻窦炎患者筛前动脉悬空密切相关,术前行鼻窦CT扫描及重建技术可了解筛前动脉与筛窦颅底位置的关系。
杜玲荚玉龙
关键词:鼻窦炎颅底
新一代多模型迭代算法在70 kVp成人副鼻窦CT扫描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探讨成人在70 k Vp副鼻窦CT检查中降低有效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取最佳图像质量的新一代多模型迭代算法(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V,Asir-V)的权重。本研究对20例成人患者进行副鼻窦Revolution CT检查,采用70 k Vp、230 m A条件下进行螺旋CT扫描,扫描完成后对每例患者的原始数据采用不同权重(0,20%,40%,60%,80%,100%)的后置新一代多模型迭代算法(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V,Asir-V)重建的方法,共获得120幅图像,并对每例6组图像进行客观评价及主观评分。客观评价包括噪声(standard deviations,SD)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主观评价由2名评价医生对图像质量评分并对两者的主观一致性进行评价。每例患者扫描完成后,记录其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和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并计算其平均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客观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权重的Asir-V图像噪声随着Asir-V权重的提升而降低,CNR值随着Asir-V权重的提升而升高,且有效辐射剂量ED较常规头颈部CT检查的平均辐射剂量明显减少;主观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权重的Asir-V图像评分不同,在Asir-V 60%时评分最高,且2名医生主观评价一致性好。结合主客观评价结果,认为在70 kVp、230 mA成人副鼻窦Revolution CT检查中,Asir-V 60%的图像既可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也可明显降低有效辐射剂量。
俞泽阳贾迎春王昊雨胡智军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成人副鼻窦
鼻窦CT扫描嗅裂评分预测鼻息肉对口服糖皮质激素敏感性的作用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鼻窦CT扫描嗅裂评分用于评估鼻息肉患者对口服糖皮质激素(下文简称激素)敏感性的作用。方法将2018年1—3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的47例鼻息肉患者纳入进行前瞻性单盲研究,男28例,女19例,年龄17~66岁。所有患者给予泼尼松30 mg/d顿服,连用14 d。根据治疗前后鼻息肉大小和鼻部症状评分的变化分为客观激素敏感/不敏感组,以及主观激素敏感/不敏感组。在客观和主观性分组中,分别比较激素敏感和不敏感患者之间的Lund-Mackay评分、嗅裂评分、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等参数的差异。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对预测因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上述参数的预测能力。结果对激素治疗敏感的患者在客观分组中占53.2%(25/47),在主观分组中占61.7%(29/47)。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客观分组激素敏感患者中的嗅裂评分和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均显著高于不敏感患者[(3.6±1.0)分比(2.2±1.4)分,(404.4±200.3)个/μl比(209.5±233.1)个/μl,(5.25±2.59)%比(3.17±3.46)%,t值分别为3.98、3.08,χ^2=2.35,P值均<0.05]。主观分组中嗅裂评分和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也存在同样的趋势[(3.6±1.0)分比(1.9±1.3)分,(401.4±213.6)个/μl比(171.1±200.2)个/μl,(5.39±2.76)%比(2.48±2.99)%,t值分别为5.05、3.68,χ^2=3.40,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客观和主观激素敏感患者中嗅裂评分均为独立危险因素(OR=2.882,95%CI:1.301~6.384;OR=2.508,95%CI:1.248~5.039)。无论客观还是主观分组,用嗅裂评分作为指标预测口服激素的效果和以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作为指标的预测效果相当(嗅裂评分的曲线下面积客观分组为0.775,主观分组为0.829)。嗅裂评分3.5分可作为临床上预测鼻息肉患者对口服激素治疗敏感性的有效预测指标。结论鼻窦
洪海裕孙悦奇史剑波
关键词:鼻窦炎糖皮质激素类
青少年鼻窦CT扫描的低剂量技术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随着多排螺旋CT等技术的发展,CT检查已广泛运用于临床,由于人体各解剖部分具有不同的高度比,且辐射本身具有伤害性,在保证诊断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辐射剂量、缩短检查时间及设备消耗等。青少年患者身体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在进行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尤其是鼻窦CT检查,对周围脏器、组织损伤较大。在临床实践中,予以低剂量扫描时还需注意控制号管电流的下降程度,不应一味追求辐射剂量而忽略CT图像质量。有关青少年鼻窦CT低剂量扫描的适宜参数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马春艳
关键词:青少年鼻窦CT扫描低剂量扫描
不同比例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在儿童副鼻窦CT扫描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儿童低剂量副鼻窦CT成像时获得最佳图像质量的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的最佳权重比例。方法采用宝石能谱CT进行管电压(100 kV和80 kV)和管电流(85 mA和50 mA),随机分4组(100 kV和85 mA,100 kV和50 mA,80 kV和85 mA,80 kV和50 mA),每组各20例进行检查,对原始投影数据分别采用ASIR算法(10%,20%,30%,40%,50%,60%,70%,80%,90%,100%)进行重建,对每例10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和客观评价。测量不同重建图像在同一层面的噪声[图像标准差(s)值]及平均CT值,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由2名影像学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以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通过Kappa方法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图像客观噪声值评分随着ASIR权重的提升而降低,CNR值随着ASIR权重的提升而升高,同时图像主观质量评分也有改变,经对照分析图像主观质量最佳权重为40%~60%。结论在进行儿童低剂量副鼻窦CT成像时最佳的ASIR权重比例为40%~60%。
囤荣耀相爱华杨蕾邓昆杨瑞山魏洪亮李吉臣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儿童副鼻窦图像质量
低剂量联合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在儿童副鼻窦CT扫描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研究儿童副鼻窦低剂量CT成像时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的最佳权重比例,探讨儿童副鼻窦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疑副鼻窦病变行CT检查患儿40例,随机分A、B两组,常规剂量(A)组20例采用120k V,90m A扫描,使用滤波反向投影算法(FBP)对图像重建;低剂量(B)组20例采用(100k V,50m A)扫描,对原始投影数据采用ASIR算法(10%,20%,30%,40%,50%,60%,70%,80%,90%,100%)进行重建,其余条件不变。记录两组患者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比较两组图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噪声、对比噪声比(CN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图像客观噪声值评分随着ASIR权重的提升而降低,对比噪声比(CNR)值随着ASIR权重的提升而升高,同时图像主观质量也有改善,经对照分析图像主观质量最佳权重为60%。A组CTDIvol为15.03m Gy,DLP为214.55m Gy.cm,B组CTDIvol为5.44m Gy,DLP为75.46mGy.cm,分别比A组降低了63.81%和64.83%。A、B两组的图像均能满足诊断。结论在进行儿童副鼻窦CT成像时最佳的ASIR权重比例为60%。在获得同样质量图像的前提下,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囤荣耀相爱华杨蕾邓昆杨瑞山魏洪亮李吉臣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副鼻窦低剂量
不同管电流技术在副鼻窦CT扫描中的应用
2014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副鼻窦扫描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付鼻窦CT检查患者,其中用固定管电流(FM)技术和ATCM技术各30例。FM组管电流为200mA,ATCM组设定噪声指数(NI)值为4,管电流范围10-250mA,其余参数相同。对2种毫安技术的mA值、图像噪声、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TCM组的剂量长度值(DLP)平均为(340.7±43.4)mGy·cm,较FM组的平均DLP(447.1±0.0)mGy·cm下降23.8%,两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图像质量和图像噪声评价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副鼻窦CT扫描应用ATCM技术,在获得图像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降低辐射剂量约23.8%,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包江萍晏飞虎付启义杨井岗
关键词:副鼻窦
儿童鼻窦CT扫描的低剂量技术应用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儿童CT检查时,大多采用成人的扫描参数进行扫描,而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其组织细胞分裂更新的速度远比成人快,比例亦更高,故对x线更加敏感,接受同样的辐射,
程广覃文华卢林民
关键词:CT扫描儿童鼻窦生长发育期细胞分裂

相关作者

张金玲
作品数:21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血管造影术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低剂量 CT灌注成像
梁敏志
作品数:39被引量:110H指数:5
供职机构:高州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临床诊治分析 内窥镜检查 胆脂瘤 炎症 鼻窦炎
王勤学
作品数:28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省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分泌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 手术治疗 腺样体肥大
陈声伟
作品数:12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疗效 鼓室 中鼻甲 解剖学 内镜手术
袁先宏
作品数:22被引量:242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胎儿 超声检查 产前 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