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60篇“ 龈下菌斑“的相关文章
- 龈下菌斑中微生物与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特殊微生物群落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70岁受试者40人分别为中重度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组(CP.T2DM,n=15)、中重度牙周炎组(CP,n=15)、健康人组(N,n=10)。记录受试者基本信息、牙周临床指标及血糖等,收集(n=40)龈下菌斑,提取样本DNA,用Illumina NovaSeq6000平台进行基因测序,用Uparse、SPSS等相应软件分析龈下菌斑微生物多样性、生态特征及功能。结果:测序筛选得到共聚类为22个门、30个纲、73个目、129个科、265个属、481个种水平物种。Beta多态性分析显示CP.T2DM组和CP组样本物种组成更相似。3组间Alpha多态性分析显示CP.T2DM组和CP组中的物种丰富度及均匀度显著高于N组(P<0.01)。3组间Venn图分析结果显示CP.T2DM组龈下菌斑的物种丰富程度最高,CP组次之,N组最低。在属水平,Klebsiella和Bifidobacterium在CP.T2DM组中均显著大于CP组和N组(P<0.05),在CP组与N组中无显著性差异。在种水平,CP.T2DM组中的Capnocytophaga leadbetteri显著大于CP组和N组(P<0.05),在CP组与N组中无显著性差异。CP.T2DM、CP及N组间的龈下菌斑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一定差异。CP.T2DM组龈下菌群的物种丰富程度高于CP组和N组。结论: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龈下菌群中Klebsiella、Bifidobacterium、Capnocytophaga leadbetter的增加可能与T2DM的发生、发展有关。
- 姜明露范志伟刘春霞马向瑞王文龙崔彩云王晶
- 关键词:中重度牙周炎2型糖尿病龈下菌斑微生物群落
- 基于16S rDNA测序对中重度牙周炎伴脑梗死患者龈下菌斑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 2024年
- 目的:运用16S rDNA测序比较分析中重度牙周炎伴脑梗死患者的龈下菌斑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并初步探讨中重度牙周炎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采集中重度牙周炎患者10例(PD组)、中重度牙周炎伴脑梗死患者10例(CI-PD组)和健康人群10例(CK组)的龈下菌斑,通过Illumni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对16S rDNA V3-V4区进行测序,运用Qiime、R、mothur及SPSS等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PD和CI-PD组龈下菌群结构较为相似,但两组龈下菌群多样性较健康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菌门和菌属水平上,PD与CI-PD组最多的物种是拟杆菌门和梭杆菌属,而CK组是放线菌门和梭杆菌属。PD和CI-PD组龈下菌斑微生物群落中卟啉单胞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密螺旋体属、产丝菌属和TG5较CK组增加(P<0.05);CI-PD组龈下菌斑微生物群落中的奈瑟菌属、劳特罗普氏菌属、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罗氏菌属、嗜血杆菌属、心杆菌属显著低于PD组(P<0.05)。结论:CK、PD和CI-PD 3组龈下菌斑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性,初步提示中重度牙周炎伴脑梗死患者龈下菌斑微生物群落中卟啉单胞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密螺旋体属、产丝菌属及TG5的增加和奈瑟菌属、劳特罗普氏菌属、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罗氏菌属、嗜血杆菌属及心杆菌属的减少可能与脑梗死相关。
- 钟晓雪王慧陈敏哲常睿贺小宁
- 关键词:微生物群落龈下菌斑牙周炎脑梗死
- 种植修复患者唾液与龈下菌斑微生物群落结构关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2023年
- 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种植修复患者唾液与龈下菌斑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联及其影响因素,为种植体周微生物研究的样本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于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完成种植修复的10例患者(12颗种植体),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随访复诊时采集其唾液和种植体周龈下菌斑样本,行16S rRNA V3~V4区双端测序,通过Alpha多样性分析和LEfSe多级物种差异判别分析其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及物种丰度的差异性。结果 在Alpha多样性分析中,Sobs指数和Chao指数显示,唾液中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大于龈下菌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示,唾液与龈下菌斑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患者和吸烟患者的唾液与龈下菌斑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男性、不饮酒、种植体周最大探诊深度≥5 mm的患者唾液与龈下菌斑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他因素如不同年龄、软垢指数、牙石指数、角化黏膜宽度、固位方式、改良龈沟出血指数、边缘骨吸收量、牙周炎患病状况的患者唾液与龈下菌斑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LEfSe分析显示,唾液与龈下菌斑微生物组成相似,在属水平、种水平分别仅有7种和12种微生物具有差异(均P <0.05)。结论 种植修复患者唾液与龈下菌斑微生物群落结构关联密切,男性、不饮酒、种植体周最大探诊深度≥5 mm对种植修复患者唾液及龈下菌斑微生物群落关联有影响,若无此类影响因素可考虑用唾液替代种植体周围龈下菌斑进行种植体周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 黄瑾赵芮马青方明董岩张凌吉兆华田敏陈吉华
- 关键词:种植体龈下菌斑唾液
- 应用拉曼光谱技术对伴2型糖尿病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的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应用拉曼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比较并区分伴或不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以及健康成人的龈下菌斑。方法应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获取20例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A组)、23例单纯慢性牙周炎患者(B组)以及23例健康成人(C组)龈下菌斑的拉曼光谱图像,采用8种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模型,对3种类型龈下菌斑的拉曼光谱进行比较和区分。结果区分3种类型龈下菌斑拉曼光谱的最优模型是线性判别分析,区分A组和B组、A组和C组、B组和C组的最优模型分别是线性判别分析、极限树、线性判别分析。结论拉曼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分类模型可区分伴或不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以及健康人的龈下菌斑,未来可作为筛查或诊断工具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 张娟刘依萍曹士盛李欣董晓曦李宏霄
-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2型糖尿病龈下菌斑拉曼光谱机器学习算法
- 中老年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患者口腔龈下菌斑血链球菌含量及血管内皮功能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中老年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PMVA)患者口腔血链球菌(Ss)含量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内科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诊断为PMVA的中老年患者21例(PMVA组),年龄45~80(63.4±12.3)岁;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23例为对照组,年龄48~76岁(62.5±6.5)岁;检测入选者口腔龈下菌斑中Ss的含量,同时测定其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对照组口腔龈下菌斑中未检测到Ss;PMVA组患者口腔龈下菌斑可检测到低含量Ss,占比为1.754×10^(-4),(6.218×10^(-5),4.450×10^(-4));PMVA组患者vWF水平(20.22±4.44)μg/L较对照组(12.00±6.60)μg/L升高(t=4.890P<0.01);PMVA组Hcy水平(15.28±6.40)μmol/L,与对照组(12.86±2.63)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5,P>0.05)。PMVA组口腔Ss含量与血浆vWF水平无相关性(r=0.038,P>0.05)。结论PMVA患者口腔龈下菌斑中可检测到Ss,而在健康中老年人中未检测到;PMVA患者vWF水平高于健康者,提示中老年PMVA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受损;PMVA患者口腔龈下菌斑中Ss含量与血vWF水平无相关性。
- 黄琪隋向前裴德安何武剑王士生胡新兰
- 关键词:微血管性心绞痛牙菌斑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 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的菌群结构及功能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通过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菌群结构及功能。方法选择2例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2例2型糖尿病不伴牙周炎患者、3例单纯牙周炎患者及3例健康志愿者,均采集龈下菌斑,提取龈下菌斑基因组DNA并进行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分析龈下菌斑的菌群结构及功能。结果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丰度最高的菌种为齿垢密螺旋体、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密螺旋体、福赛坦氏菌、文氏密螺旋体,单纯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丰度最高的菌种为牙龈卟啉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福赛坦氏菌、索氏密螺旋体、中间密螺旋体,同时与2型糖尿病不伴牙周炎患者、健康志愿者比较,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单纯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红色复合体丰度高(P均<0.05)。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2型糖尿病不伴牙周炎患者、单纯牙周炎患者及健康志愿者龈下菌斑中菌群基因组丰度差异明显基因有41个,其中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的菌群功能基因表达主要集中在双组分调节系统、碳代谢及ABC转运系统通路中。结论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的菌群结构与单纯牙周炎患者相似,两者的差异可能主要集中菌群功能方面。
- 杨岚张佳明方梅飞黄玉晓蒋兰岚陶人川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牙周炎龈下菌斑菌群结构
- Er:YAG激光辅助治疗广泛型Ⅲ期C级牙周炎前后龈下菌斑菌群变化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研究铒:钇铝-石榴石(Er:YAG)激光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前后广泛型Ⅲ期C级牙周炎(GPⅢ-C)患者龈下菌斑的微生物菌群变化。方法依据牙周病新分类中GPⅢ-C诊断标准,招募GPⅢ-C患者10例,对其治疗前(对照组,G1组)、传统牙周基础治疗后(牙周基础治疗组,G2组)、再行Er:YAG激光辅助治疗后(Er:YAG激光治疗组,G3组)的同位点龈下菌斑进行V3~V4区域的16S rDNA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Er:YAG激光辅助治疗后,菌斑微生物多样性及致病菌相对丰度下降,对梭形杆菌属和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等牙周致病菌属,福赛坦氏菌、牙髓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等牙周致病菌种有显著清除作用,且有利于龈下菌斑向革兰氏阳性菌占优势的微生物膜转变,但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作用不显著。结论在传统牙周基础治疗上,增加Er:YAG激光治疗对清除GPⅢ-C患者具核梭杆菌等牙周致病菌有积极作用。
- 刘铭霄吴丽红江千舟谢微王羽仪于淼
- 关键词:牙周炎龈下菌斑
- 米诺环素辅助龈下刮治联合根面平整术对侵袭性牙周炎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的影响被引量:11
- 2022年
-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辅助龈下刮治联合根面平整术对侵袭性牙周炎(AgP)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南开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的AgP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3例。对照组行龈下刮治联合根面平整术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米诺环素辅助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标、炎症因子及牙周致病菌检出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龈沟出血指数、附着水平、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菌、齿垢密螺旋体检出率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诺环素辅助龈下刮治联合根面平整术治疗AgP可提高疗效,改善牙周组织状况,减轻炎症反应,有效清除牙周致病菌,且安全性良好。
- 董小琳闫鹏
- 关键词:侵袭性牙周炎米诺环素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术牙周致病菌
- 一种便携式龈下菌斑取样棒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龈下菌斑取样棒,包括手柄和采样头,手柄包括一体成型的手柄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手柄部之间呈130‑140°角;采样头包括一体成型的采样部和可折断部,可折断部与连接部相连,且两者相垂直,在采样部...
- 张杨珩闫福华李艳芬李凌俊
- 文献传递
- 一种自富集龈下菌斑取样工具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富集龈下菌斑取样工具,包括取样体、牵引线和固位标签,所述牵引线的一端与取样体相连,另一端与固位标签相连;所述取样体包括支撑内芯和取样棉,所述取样棉采用聚酯海绵,支撑内芯为塑料片,取样棉包裹在支撑内芯...
- 张杨珩闫福华李厚轩吕晶露
相关作者
- 潘亚萍

- 作品数:411被引量:1,887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 研究主题:牙龈卟啉单胞菌 牙周炎 慢性牙周炎 牙周 牙周病
- 章锦才

- 作品数:380被引量:1,577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牙周炎 慢性牙周炎 牙周病 基因多态性 血链球菌
- 薛毅

- 作品数:123被引量:338H指数:10
- 供职机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 研究主题:牙周炎 产黑色素类 杆菌群 辅酶Q10 龈沟液
- 杨圣辉

- 作品数:174被引量:741H指数:1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牙龈卟啉单胞菌 牙周炎 牙周病 口腔 抑菌作用
- 张蕴惠

- 作品数:118被引量:428H指数:12
- 供职机构: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牙周病 牙周炎 血链球菌 慢性牙周炎 牙龈成纤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