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683 篇“ 5氟尿嘧啶 “的相关文章
齐墩果酸联合5 氟尿嘧啶 通过调控JNK信号通路影响肝癌细胞中钙离子的表达 2022年 目的探讨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5 氟尿嘧啶 (5 -fluorouracil,5 FU)协同对肝癌细胞内Ca^(2+)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对JNK通路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通过MTT和集落形成实验评估各用药组在肝癌细胞BEL-7402中的作用;采用Ca^(2+)荧光探针检测肝癌细胞中Ca^(2+)分布,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Ca^(2+)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肝癌细胞中Ca^(2+)通道相关蛋白Grp75 的表达;通过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肝癌细胞的凋亡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a^(2+)通道相关蛋白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在JNK信号通路抑制剂SP600125 作用下,与空白组比较,OA/5 FU协同显著降低了体外肝癌细胞的生存活力(P<0.05 );克隆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OA/5 FU协同可抑制肝癌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P<0.01);Ca^(2+)荧光探针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OA/5 FU协同可增加肝癌细胞内Ca^(2+)的表达水平(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OA/5 FU协同可降低Ca^(2+)通道相关蛋白Grp75 的表达。Hoechst 33342染色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OA/5 FU协同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OA/5 FU协同可调控Grp75 、PDI、VDAC1、BCL-2、Bax、cl-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结论OA/5 FU协同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JNK信号通路影响肝癌细胞内Ca^(2+)的表达水平从而达到抗肿瘤作用。 董静 王玉 陈萍 吕艳欣 李鹏辉 张嵩 任晓旭 刘雅楠关键词:齐墩果酸 5氟尿嘧啶 钙离子 C-JUN氨基末端激酶 去氧地胆草素(DPT)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并增强5 氟尿嘧啶 化疗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结直肠癌(CRC)是人类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尽管临床药物和治疗手段的更新改善了临床结果,但转移性结直肠癌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一种不治之症,因此寻找新的药物进行靶向治疗、辅助化疗或者找寻新的生... 姬浩燕关键词:结直肠癌 细胞凋亡 5氟尿嘧啶 化疗敏感性 文献传递 马钱苷元和5 氟尿嘧啶 联用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单体——马钱苷元与5 氟尿嘧啶 联用在胃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及相应的生物学功能、机制。所述方法包括马钱苷元与5 氟尿嘧啶 联用对抑制HGC27和MGC803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协同作用,以及所述马钱苷元与5 ... 杨柳 黄东胜 周怀香 胡晓歌文献传递 生长素对5 氟尿嘧啶 化疗大鼠肠道屏障损伤保护作用 2019年 目的观察生长素对5 氟尿嘧啶 化疗大鼠肠道屏障损伤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其中对照组(0.9%生理盐水0.5 mL腹腔注射,每12 h注射1次,连续注射6次)、5 FU造模组(5 -FU腹腔注射1次+0.9%生理盐水0.5 mL腹腔注射,每12 h 1次,连续6次)、ghrelin阳性对照组(生长素腹腔注射,每12 h 1次,连续6次)和生长素治疗组(5 -FU腹腔注射1次+生长素腹腔注射,每12 h 1次,连续6次),采用EDU法测定小肠上皮细胞增殖,Tunnel法检测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并检测大鼠小肠黏膜形态和损伤指标。结果生长素治疗组大鼠的组织病理、血清DAO和D-乳酸都有优于5 -FU组,小肠黏膜细胞凋亡低于5 -FU组,而其他均高于5 F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长素对5 -FU诱导的大鼠小肠黏膜损伤通过减少凋亡增加增生而起保护作用。 俞华芳 朱亚平 李丙 史继明 樊晓明关键词:生长素 肠道屏障 5氟尿嘧啶 增殖 凋亡 Er∶YAG激光联合5 氟尿嘧啶 和卤米松治疗白癜风的疗效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评价Er∶YAG激光联合5 氟尿嘧啶 (5 fluorouracil,5 FU)和卤米松治疗白癜风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白癜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激光组,每组患者35 例。对照组采用局部外用0. 05 %卤米松乳膏联合5 %5 FU霜每日1次,每隔1 d使用1次,共治疗2个月;激光组,先行Er∶YAG激光治疗后,即刻和术后2 d均局部外用5 %5 FU霜,之后隔天局部外用0. 05 %卤米松乳膏和5 %5 FU霜,每日1次,持续至2个月;激光治疗光斑大小3 mm,能量密度2~5 J/cm2。治疗2和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量白斑的面积,色素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和4个月激光组总有效率好于对照组(P<0. 05 )。与对照组比较,激光组在治疗后短时间内白斑面积明显减小,色素评分增加,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 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Er∶YAG激光可以帮助减少长期局部外用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可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疗效,改善患者的依从性。 吴泳 吴海丽 林琳 袁瑾 张启国 周昆丽 蔡良奇 黄一锦关键词:激光 5氟尿嘧啶 卤米松 白癜风 负极性驻极体5 氟尿嘧啶 贴剂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生长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手段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生长影响.方法:负极性驻极体、5 -氟尿嘧啶 (5 -Fu)以及联合负极性驻极体与5 -Fu分别作用于兔耳创面,4周后检测瘢痕增生指数,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平均光密度.结果:负极性驻极体、负极性驻极体与5 -Fu联合均可通过抑制TGF-β的表达抑制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合成;且均可通过影响成纤维细胞的密度、胶原的合成和胶原纤维束的排布,抑制创面形成增生性瘢痕.结论:负极性驻极体可影响胶原束的排布,且通过抑制TGF-β的表达抑制胶原的合成.驻极体和5 -Fu联用作用机制与驻极体类似,但抑制瘢痕形成的效果更佳. 郭鑫 涂晔 安晓强 梁媛媛 梁合鹃 崔黎丽 江键关键词:增生性瘢痕 驻极体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 氟尿嘧啶 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 氟尿嘧啶 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于我院明确诊断为NVG的20例(20眼)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及注射5 氟尿嘧啶 ,术后完善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随访6月,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视力和眼压、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再次需要降眼压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术前眼压平均为47.2±4.4mmHg。90%患者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1周后虹膜新生血管消失,所有患者在1周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注射5 氟尿嘧啶 治疗后眼压控制(平均眼压为17.1±3.3mmHg).视力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在随访的6个月中,只有1只眼在充分使用降眼压药物的情况下眼压仍不能控制,最终行眼内容物剜除术;所有患者术中均无出血等并发症,仅一眼在术后3周出现脉络膜脱离。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注射5 氟尿嘧啶 治疗,能有效控制NVG术后眼压,降低手术风险。 王文颜 陈晓莉 徐智科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一氧化碳减轻5 氟尿嘧啶 诱导的内皮细胞的衰老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对5 氟尿嘧啶 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衰老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4小时后更换无血清培养基DMEM,同时加入不同浓度5 氟尿嘧啶 (10ug/ml、30ug/ml、5 0ug/ml、70ug/... 陈禹冰关键词:衰老 5氟尿嘧啶 一氧化碳 内皮细胞 文献传递 马钱苷元和5 氟尿嘧啶 联用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单体——马钱苷元与5 氟尿嘧啶 联用在胃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及相应的生物学功能、机制。所述方法包括马钱苷元与5 氟尿嘧啶 联用对抑制HGC27和MGC803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协同作用,以及所述马钱苷元与5 ... 杨柳 黄东胜 周怀香 胡晓歌文献传递 RPA1调控结直肠恶性肿瘤对5 氟尿嘧啶 化疗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消化系统是人体恶性肿瘤多发的地方,食道癌、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均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前十位的恶性肿瘤。我国是全球胃癌和肝癌的高发区,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病毒性肝炎得到有效控制、卫生条件的改善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 俞耀军关键词:病理机制 5氟尿嘧啶 化疗敏感性
相关作者
郑永丽 作品数:13 被引量:17 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壳聚糖 聚天冬氨酸 5-氟尿嘧啶 5氟尿嘧啶 甘草酸 沈锡中 作品数:194 被引量:731 H指数:1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 肝纤维化 甘草酸 肿瘤 壳聚糖 胡燕华 作品数:83 被引量:268 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角膜 角膜移植 羊膜移植 兔角膜 角膜成纤维细胞 李群珍 作品数:8 被引量:31 H指数:4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二十二碳六烯酸 5氟尿嘧啶 肠内免疫营养 术后早期 结直肠癌 董玲 作品数:87 被引量:312 H指数: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甘草酸 肝功能试验 壳聚糖 聚天冬氨酸 肝脏储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