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5721篇““的相关文章
β-葡聚糖酶的固定化研究
2024年
为解决β-葡聚糖酶在工业应用中存在的难以回收及稳定性差等问题而开展了酶的固定化研究。将海藻酸钠与β-葡聚糖酶混合后滴入氯化钙溶液中硬化,然后通过戊二醛交联对β-葡聚糖酶进行固定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获得β-葡聚糖酶固定化的最优条件为:海藻酸钠质量浓度30.0 g/L,氯化钙质量浓度30.0 g/L,戊二醛体积分数0.04%,硬化时间2 h,交联时间40 min。稳定性试验结果证明,β-葡聚糖酶固定化后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相比游离酶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最后将固定化β-葡聚糖酶循环使用3次后,发现酶活力依然保持了85%以上,但第4次使用后酶活力迅速下降到63%,因此操作稳定性还有待提升。
董基陈民主张帅颜喆
关键词:Β-葡聚糖酶固定化海藻酸钠戊二醛稳定性
头孢托仑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2024年
目的比较头孢托仑与头孢卡品等头孢类抗菌药物及阿莫西林等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对产β-内酰胺酶菌株稳定性的差异。方法采用头孢硝噻吩颜色反应筛选产β-内酰胺酶临床菌株,超声破碎后离心获得含β-内酰胺酶上清液,进而测定酶与不同抗菌药物底物共孵育后底物特征紫外吸收值的变化,以一代头孢头孢噻吩水解率为100%,计算抗菌药物的相对水解率来评价头孢托仑等抗菌药物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结果头孢托仑对临床分离的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均较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托仑的平均相对水解率均低于12%,其他两种三代头孢的相对水解率均超过了30%,而对二代头孢如头孢克洛,β-内酰胺酶的相对水解率均在85%以上;β-内酰胺酶标准品对头孢托仑和头孢卡品的反应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β-内酰胺酶与头孢托仑的亲和力相较于头孢卡品弱,稳定性更强;耐药诱导实验显示,相较于头孢呋辛酸、头孢地尼和阿莫西林,头孢托仑对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表现出缓慢上升。结论头孢托仑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泌的β-内酰胺酶相对水解率均为所测抗菌药物中最低,且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β-内酰胺酶相对水解率位于所测抗菌药物前列,表明头孢托仑对产β-内酰胺酶菌株稳定性最强。
施琦雪齐怡心郭曼杨佳惠李红艳马菱蔓许亮周长林
关键词:细菌耐药Β-内酰胺酶稳定性
β-苯乙醇制备工艺研究
2024年
为进一步探究β-苯乙醇制备工艺的可能优化路径,本文参考相关研究资料和实际情况,以环氧苯乙烷加氢方法制备β-苯乙醇,并通过多组平行实验,确定最优实验组合为:环氧苯乙烷用量为2.0 g,催化剂用量为0.04 g,溶剂用量为15 g,反应时间为1.5 h,反应温度为25℃。而后基于该实验组合进行放大实验与分析表征,结果显示,本次实验在产率上相对较优,且副产物较少,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朱明伟熊东蔡峰郑亿琦
关键词:Β-苯乙醇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2024年
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基石,被广泛用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及缺血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治疗。现综述在这些疾病情况下,β受体阻滞剂相关作用的证据,以及临床实践指南对β受体阻滞剂使用的建议,希望提高β受体阻滞剂在这些疾病情况下的精准用药。
闻雪松刘焕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稳定性与降解反应特性
2024年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广谱β-内酰胺抗生素的联合使用是一种有效解决细菌耐药的策略之一。目前上市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按其化学结构主要包括氧青霉烯类(克拉维酸)、青霉烷砜类(舒巴坦和他唑巴坦)和二氮杂二环辛烷类化合物(阿维巴坦),本文对临床常见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稳定性与降解反应特性进行综述,并结合当前药典标准中的有关物质检查项,探讨上述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杂质谱控制策略。
胡昌勤
关键词:Β-内酰胺酶抑制剂稳定性降解反应
西康扁桃仁中β-谷甾醇检测方法的建立
2024年
西康扁桃仁中植物甾醇含量丰富,且以β-谷甾醇为主。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波长、流动相配比、流速、柱温等条件,确定西康扁桃仁中β-谷甾醇含量测定的最佳条件为检测波长201 nm,流动相为100%甲醇,流速1.0 mL/min,色谱柱温度40℃。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及稳定性的RSD值均小于2.0%,平均加标回收率106.14%,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西康扁桃仁中β-谷甾醇的含量测定。
朱子冬李仁爱鲁泽立程潇潇田荣荣
关键词:Β-谷甾醇高效液相色谱法
鱼源β-防御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24年
鱼源β-防御素是抗菌肽家族的重要成员,具有广谱抗菌、不损伤真核细胞、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可应用于渔业养殖和临床医学等方面,但目前面临着提取工艺复杂、含量较低、提取所用蛋白酶需求量大及以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分析其理化性质、结构和杀菌功能,对构造便捷和低廉的衍生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合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工具预测分析其理化性质、二级结构、磷酸化和糖基化位点、疏水性、细胞内定位和信号肽。结果提示鱼源β-防御素均为疏水性阳离子型抗菌肽。β-防御素抗菌肽通过C端亲水作用与细菌膜结合,引导N端氨基酸的疏水作用插入膜磷酸二酯键中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菌生物膜破裂而死亡,其中AJA33388.1(红牙鳞鲀)破膜杀菌能力最强。经检测发现β-防御素耐热性,稳定性相对较好,尤其是ACO88907.1(鳜鱼)和QNV47918.1(条石鲷)具有极高耐热性,可将其应用于杀菌以外的多方面领域。其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具有一定的刚性结构,且均具有3~4个磷酸化位点,分布于细胞外,具有19~20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指导其在胞外蛋白产物的分泌等。通过预测分析结构,可为β-防御素的深入研究和应用以及多领域的抗菌肽衍生物设计提供思路。
仇梓颖马运琪
关键词:Β-防御素生物信息学理化性质
百里香酚-β-D-葡萄糖苷的合成及转移率研究
2024年
【目的】提高百里香酚的热稳定性,对其进行糖苷化反应研究。【方法】将乙酰溴-α-D-葡萄糖(I)和百里香酚(Ⅱ)在离子液体催化下进行反应,合成百里香酚-2,3,4,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Ⅲ),化合物Ⅲ脱去乙酰基得到百里香酚-β-D-葡萄糖苷(Ⅳ)。通过TG-DTG考察化合物Ⅳ的热稳定性,通过Py-GC-MS考察了化合物Ⅳ的热裂解行为,并通过GC-MS对化合物Ⅱ和Ⅳ在主流烟气粒相中的热解转移率及转移率随时间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离子液体催化合成化合物Ⅲ的反应条件为:氢氧化钠水溶液为缚酸剂,1-丁基-3-甲基-溴化咪唑鎓为催化剂,二氯甲烷为溶剂,n(I):n(NaOH)=1:2,n(I):n(1-丁基-3-甲基-溴化咪唑鎓)=1:1,n(Ⅰ)∶n(Ⅱ)=1:1,反应时间4 h,化合物Ⅲ收率55.1%。化合物Ⅲ在甲醇钠作用下脱去乙酰基,得到目标糖苷Ⅳ,收率80.6%。产物结构经1HNMR、13CNMR、IR和HRMS确证。化合物Ⅳ的热稳定性优于化合物Ⅱ,化合物Ⅳ在不同温度下的主要裂解产物均为化合物Ⅱ,化合物Ⅳ的释香稳定性优于化合物Ⅱ。【结论】百里香酚-β-D-葡萄糖苷可以改善百里香酚的缺点,可作为一种热稳定及释香稳定的烟用香料前体。
张改红石栋栋杜帅许航夏金华白冰毛多斌
关键词:糖苷热稳定性热裂解转移率
β-地中海贫血治疗新方法概述
2024年
血红蛋白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约有1%~5%的全球人口携带地中海贫血的突变基因。地中海贫血可根据输血需求分为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和非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输血、脾切除手术、羟基脲疗法和铁螯合疗法等,它们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并构成了β-地中海贫血治疗指南所推荐的主要方法。然而,这些方法的应用存在着多种障碍和限制,因此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随着对β-地中海贫血的病理生理学过程的研究,人们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已证明,地中海贫血的发病与无效红细胞生成(ineffective erythropoiesis,IE)、α/β-珠蛋白链比例失衡和铁过载等密切相关。针对不同的发病机制,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其中,治疗IE的新药物主要包括活化素受体II陷阱配体、Janus激酶2抑制剂、丙酮酸激酶活化剂和甘氨酸转运蛋白1抑制剂等;纠正血红蛋白链不平衡的新技术主要有骨髓移植术和基因编辑等;降低铁过载方面的措施则与抑制转铁蛋白和铁调素等的活性相关。这些新方法和新药物为β-地中海贫血的治疗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
郭先凤韩璐张绪超张海航刘静
关键词:Β-地中海贫血铁过载
燕麦β-葡聚糖的功效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4年
燕麦β-葡聚糖是主要存在于燕麦胚乳和糊粉层细胞壁中的非淀粉多糖,同时也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是燕麦中的重要活性成分。本文对燕麦β-葡聚糖在减肥、调节血糖和血脂水平、改善心血管疾病、抗肿瘤以及调节免疫功能方面发挥作用的路径及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为功能食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孟彦彤张东杰薛勇沈群
关键词:燕麦Β-葡聚糖降糖降脂心血管疾病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