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79 篇“ ANTINUCLEAR “的相关文章
辅助生殖技术中的抗核抗体:临床相关性和治疗启示 2025年 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应用中,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对不孕症患者妊娠结果的影响受到关注。ANA作为自身免疫异常的生物标志物,与不明原因不孕症的关联性及其对卵母细胞和胚胎质量的潜在影响已被广泛研究。现有证据表明,ANA阳性可能与卵巢储备功能降低、胚胎发育不良、临床妊娠率下降和流产风险增加相关。卵泡液中的ANA水平被认为是预测自体免疫相关性不孕的敏感指标。特定的ANA亚类,如抗双链DNA抗体和抗着丝点抗体,与卵母细胞成熟障碍和胚胎发育迟缓有关。尽管如此,ANA阳性与女性生育能力下降及不良生殖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文章还讨论了针对ANA阳性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案,包括糖皮质激素、低剂量阿司匹林和羟氯喹等,旨在为ART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指导。 丁凯 李欣 赵纯关键词:抗核抗体 辅助生殖技术 不孕症 卵母细胞 胚胎质量 数码液相芯片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的诊断效能研究 2025年 目的了解数码液相芯片法(DLCM)检测抗核抗体谱的诊断效能,为临床检测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就诊的患者血清共113例,分别用DLCM法和免疫印迹法(IBT)检测17种抗核抗体,分析两种方法检验结果的一致性、符合率,并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就两种方法学差异样本进行复测验证;分析DLCM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DLCM法与IBT法的检测结果总体一致,17项中有14项指标均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符合率,阴性符合率要高于阳性符合率。但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的一致性属于中等及以下水平。从不一致样本的IIF复检结果来看,DLCM的结果与IIF的结果符合率更高。DLCM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IBT。结论DLCM检测抗核抗体谱的诊断效能优于传统IBT法,可用于结缔组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筛查。 武利涛 郭楠 李宝萍 张微 杨郝亮 王金霞 尚峨 张梅关键词:抗核抗体谱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印迹法 Prevalenc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ositivity of Antinuclear Antibodies (ANA) Patterns, Native Anti-DNA and 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s (ENA) Antibodies: Experience from a Laboratory in Dakar 2024年 Background: Diagnosis of autoimmune diseases (AID) is challenging, due to overlapping features with other non-immune disorders. Anti-nuclear antibodies (ANA) are sensitive screening tests but anti-deoxyribonucleic acid-antibody (anti-DNA), and anti-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s (anti-ENA) are specific for AIDs. We aimed to look at ANA patterns in our patients and correlated them with anti-ENA for proper interpretation and better patient management cost-effectivel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ver 1 year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2 who were tested for ANA at biology medical laboratory of Pasteur Institute of Dakar. Anti-ENA and anti-DNA results were also analyzed for ANA-positive patients.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STATA 14.0, p Results: 216 patients were analyzed. Women predominated at 79.2% and mean age was 48 years [CI 95%, 46 - 50], with extremes of 10 and 89. Most represented age group was [41 - 60] with 38%. ANA was positive in 27 (12.5%) of patients, 59.2% of whom were strongly positive (titer of 1/1000, 1/3200 or 1/6400). The most common pattern was nuclear speckled, which was found in 77.8% of samples. Anti-ENA and anti-DNA positivity in ANA-positive patients was found respectively in 63% (17/27) and 1.4% (3/27) of the samples analyzed. Most commonly identified anti-ENA was anti-Sm 29.6%, anti-SSA 29.6%, anti-Ro-52 25.9%, anti-RNP 18.5% and anti-SSB 14.8% which was associated with speckled pattern. Association results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both tests and between ANA titer in the anti-ENA- and ANA-positive patients (p 0.001). Conclusions: ANA, Anti-ENA and anti-DNA antibodies are essential for AIDS diagnosis. However, the testing repertoire should follow an algorithm comprising of clinical features, followed by ANA results with nuclear, mitotic, and cytoplasmic patterns, anti-ENA, and anti-DNA for a more meaningful, and cost-effective diagnostic approach. Diop Abdou Diallo Thierno Abdoulaye Ndiaye Babacar Mahou Chantal Diop Marième Gaye Dubrous Phillippe Seck Abdoulaye早发性抗核抗体阳性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诊治进展 2024年 早发性抗核抗体阳性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被作为一种单独类型进行分类,见于2018年儿科风湿病国际试验组织提出的新分类标准,该标准明显有别于2001年国际风湿病协会联盟的经典分类方法。早发性抗核抗体阳性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被定义为6岁以前起病、不对称关节炎、高发慢性虹膜睫状体炎、抗核抗体阳性、与HLA-B27相关的疾病,好发于女童。早发性抗核抗体阳性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管理仍具有挑战性,而且对该病的临床认知度也有待提高。该文从早发性抗核抗体阳性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转归及预后等方面阐述相关进展,旨在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同时提高早发性抗核抗体阳性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诊疗水平,有利于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从而有助于改善预后。 李会珍 屠志强 曹兰芳关键词:抗核抗体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试剂盒一致性评估 2024年 目的评估4种常见的HEp-2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试剂盒检测抗核抗体(ANA)相关风湿免疫病(AARD)患者和非自身免疫性疾病(NAD)患者样本的一致性。方法实验分为2个阶段。阶段1随机抽取134例2023年1月至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进行IFA检测ANA的患者血清样本,使用4种试剂盒检测并评估定性结果,其中阳性率最高的定义为试剂X;阶段2选择在同期患者的样本中经试剂X初筛后结果为阳性的共计554例样本(218例AARD、336例NAD),再使用其他3个HEp-2 IFA试剂盒检测,记录核型和滴度,并建立半定量评分体系,评估ANA核型的重现性及不同临床性质、不同荧光强度、不同阳性反应部位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4种试剂盒的定性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试剂的阳性率最高(45.86%),作为初筛试剂X。ANA核型重现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着丝点型、颗粒型重现性优于均质型、致密颗粒型、核浆混合型和其他混合型(P<0.05)。单纯核型的重现性优于混合核型(P<0.05)。在核质部位,AARD组一致性评分高于NAD组(P<0.01)。各反应部位的一致性评分均随着反应强度的增强而增加,在核质、核仁、赤道板3个反应部位中,弱荧光强度和强荧光强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胞质部位一致性评分最低。结论临床在解读IFA ANA报告时,对弱荧光强度、混合核型、胞质部位阳性的结果应更加谨慎。实验室在选择试剂时应注意抗人免疫球蛋白对结果的影响。制定HEp-2 IFA试剂盒制造的标准化官方指南可能是提高一致性、促进结果互认的关键举措。 郜秀盼 陈兆行 曾俊祥 高莉梅 余悠悠 潘秀军关键词:抗核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间接免疫荧光法 广东地区人群抗核抗体检测滴度及核型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通过分析广东地区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受试者滴度及核型阳性检出情况,探讨ANA阳性人群的临床特征,便于为广东地区人群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潜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患者提供早期健康指导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7月广东地区22家医院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常规检测ANA的患者23771例,统计ANA滴度、核型阳性检出率及性别、年龄特征。结果23771例ANA检测患者阳性检出率为14.21%(3378/23771),随年龄增大ANA阳性患者数量呈递增趋势,60岁以上ANA阳性有1440例(42.63%)人数最多。不同年龄段ANA阳性检出率女性均高于男性。滴度以1∶80抗体低滴度为主,有2662例(78.81%),高滴度1∶1000与1∶1280阳性率均较低,其中颗粒型阳性检出2288例(67.73%)最高,60岁以上有879例(46.31%)人数最多,但男女颗粒型阳性率差距随着年龄增加逐渐缩短。结论广东地区女性ANA阳性检出率较高,其中1∶80颗粒型最多,提示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或多发性肌炎等疾病有较大的风险,尤其是绝经后的中老年女性,同时60岁以上的男性也应多留意发生免疫疾病的风险。 闻向晖 杜凯伟 周刘忠 魏秋静 姚纯 古洁若 张鹏关键词:抗核抗体 滴度 核型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治疗克罗恩病疗效与抗核抗体的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治疗后抗核抗体(ANA)形成与临床应答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科首次接受IFX治疗的C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探究ANA形成与临床应答是否存在相关性。根据治疗25周后ANA的检测结果,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对单因素分析中P<0.15且有临床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ANA诱导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2例CD患者,41例(50.0%)为阳性组,41例(50.0%)为阴性组。从临床应答情况来看,两组临床应答率分别为68.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9,P=0.015)。根据ANA滴度高低将阳性组分为1∶100组17例、1∶320组11例和≥1∶1000组13例,3组的临床应答率分别为41.5%、45.5%、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34,P=0.084)。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来看,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为17.1%、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22,P=0.177)。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治疗前总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次用药年龄(OR=1.060,95%CI:1.015~1.107,P=0.008)和基线总蛋白水平(OR=1.110,95%CI:1.023~1.205,P=0.012)是CD患者IFX治疗后ANA诱导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FX治疗后ANA的诱导形成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IFX的临床应答,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ANA滴度。此外,首次用药年龄、基线总蛋白水平可能与治疗后ANA的产生有关。 吴松婷 朱丹丹 张平楠 李娜 王雷 张晓琦 于成功关键词:克罗恩病 抗核抗体 流式荧光免疫法检测抗核抗体谱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流式荧光免疫法检测抗核抗体谱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9月在该院就诊的269例AID患者作为AID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以及51例非AID(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采用流式荧光免疫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的抗核抗体谱,进行一致性评价,分析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以免疫印迹法作为金标准,流式荧光免疫法检测各组360例样本的灵敏度为92.64%,特异度为83.33%,准确度为90.00%,Kappa值为0.755;AID组中不同抗体的准确度为72.12%~98.51%,Kappa值为0.281~0.874。结论以免疫印迹法为金标准,流式荧光免疫法检测抗核抗体谱诊断AID的准确度较高,可同时检测不同抗体并精准定量,大大减少了实验室工作量,将会成为新一代的抗核抗体谱检测方法。 凌青 文振华 王敏 唐小燕关键词:免疫印迹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抗体 抗核抗体谱 抗核抗体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对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ET)结局的影响,并探讨免疫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生殖内分泌科接受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资料,其中818个IVF周期和673个ET周期。根据ANA滴度分为ANA阴性组、ANA弱阳性组(滴度为1∶32)和ANA阳性组(滴度≥1∶100),ANA阳性组进一步分为低滴度阳性组(滴度≥1∶100~<1∶320)和高滴度阳性组(滴度≥1∶320),比较各组获卵、受精和胚胎质量,分析不同ANA分型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以及免疫抗凝治疗对ANA弱阳性和阳性患者ET结局的影响。结果ANA阳性组获卵率低于ANA阴性组(72.79%比75.90%,P<0.05)。ANA阴性组、ANA弱阳性组和ANA阳性组卵裂率、受精卵在体外发育到第3天(D3)优质胚胎(简称优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滴度阳性组获卵率、D3优胚数、D3优胚率均低于低滴度阳性组[分别为67.18%比75.37%、2.00(1.00,4.00)个比3.00(2.00,5.00)个、42.39%比58.62%,均P<0.05]。抗着丝点抗体(ACA)阳性组IVF受精率低于抗干燥综合征相关抗原A阳性组(48.41%比76.54%,P<0.01)。ANA阴性组、ANA弱阳性组和ANA阳性组ET后人绒毛膜促性膜激素(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流产率和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NA阴性未用药组和ANA阳性用药组患者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临床妊娠流产率和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NA弱阳性治疗组和ANA弱阳性未治疗组患者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临床妊娠流产率和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NA高滴度阳性对获卵、受精和胚胎发育有不利影响,其中ACA阳性对受精影响显著。免疫抗凝药物治疗未能显著改善ANA弱阳性患者的IVF-ET结局。 薛怡靓 王琼苔 段文景 高紫菡 周易尔 舒静关键词:抗核抗体 不孕症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胚胎质量 免疫治疗 多重磁条码液相芯片系统在抗核抗体谱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多重磁条码液相芯片系统在抗核抗体谱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0—1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并被确诊为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98例患者作为AID组,另选同期进行体检且排除AID的9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使用多重磁条码液相芯片系统与免疫印迹法来检测两组患者血清样本中的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15项。比较不同检测系统的检测阳性率,并分析敏感度以及特异性等关键指标,进行严格的一致性评价。结果两种方法对AID组患者的抗核抗体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抗ds-DNA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余14种观测指标的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磁条码液相芯片系统与金标准检测对抗Scl-70抗体检测的高度一致(Kappa≥0.75),对抗P0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CENP-B抗体、抗AMA-M2抗体、抗PCNA抗体、抗R0-52抗体、抗Histone抗体、抗Jo-1抗体检测的中度一致(0.75>Kappa≥0.40),对抗ds-DNA抗体、抗U1-snRNP抗体、抗PM-Scl抗体检测的一般一致(Kappa<0.40)。结论多重磁条码液相芯片系统与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抗体的总体符合率较高,但是对血清抗ds-DNA抗体的一致性不理想。对于一致性不理想的抗体,需要结合其他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进行综合判断。 张辉 张辉 邓昊 张鑫 郑丽娜 陈剑雄关键词:液相芯片 免疫印迹法 抗核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