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840篇“ CD8^ 淋巴细胞“的相关文章
CD4^(+)和CD8^(+)T细胞在结核病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24年
结核分枝杆菌是世界范围内单一感染源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且已有大量人群被感染后处于长期潜伏感染状态。机体清除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依赖于特异性免疫应答,其中T淋巴细胞作为参与机体细胞免疫的主要细胞,其增殖和活化在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分析了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机体后,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T和CD8^(+)T细胞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并且对机体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应答的机制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深入探索适应性免疫的抗结核感染网络、结核病的诊断及临床研制新型疫苗提供借鉴。
温淑芳魏荣荣李浩然刘毅
关键词:CD4阳性T淋巴细胞CD8阳性T淋巴细胞
CD4^(+)CD8^(-)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CD4^(+)CD8^(-)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案。方法:报告1例CD4^(+)CD8^(-)T-LGLL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为老年女性(70岁),临床进展缓慢,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骨髓增生较低下,血涂片以大颗粒淋巴细胞为主,免疫分型及T细胞克隆重排符合T-LGLL应用环磷酰胺50 mg/d联合泼尼松(后逐渐减停)治疗,达到部分缓解(PR)。结论:CD4^(+)CD8^(-)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上极为罕见,与CD4^(-)CD8^(+)T-LGLL临床表现存在差异。
常香香孙尚彪李玉文王淼朱燕青
血清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结合MRA与 脑梗死再发的关系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结合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脑梗死再发的相关性及预测作用。方法选取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3例,测定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MRA评估血管狭窄评分、侧支循环充盈评分,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其中34例脑梗死再发患者作为脑梗死再发组,107例脑梗死未再发患者作为脑梗死未再发组,排除其他各种原因失访12例患者,并绘制各指标用于预测患者脑梗死再发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脑梗死再发组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高于脑梗死未再发组(P<0.05);脑梗死再发组血管狭窄评分、侧枝循环充盈评分均低于脑梗死未再发组(P<0.05)。患者脑梗死再发与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血管狭窄评分、侧枝循环充盈评分均有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血管狭窄评分、侧枝循环充盈评分预测患者脑梗死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5、0.889、0.935,三者联合预测患者脑梗死再发的AUC为0.994,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患者脑梗死复发的AUC。结论血清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结合MRA血管狭窄评分、侧支循环充盈评分诊断脑梗死再发效能较高,对脑梗死再发具有预测价值。
刘娜彭爱妮吴晶徐寿成于明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CD4^(+)、CD8^(+)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CD4^(+)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例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间就诊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的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86例纳入研究组,并选择同时期30名体格检查健康者纳入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CD4^(+)淋巴细胞CD4^(+)/CD8^(+)比例,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外周血CD4^(+)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自患者入院至出院后3个月无失访情况,其中存活74例,死亡12例;死亡组外周血CD4^(+)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意识障碍占比、HIV RNA数、颅内压情况、存在其他合并症占比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意识障碍、低外周血CD4^(+)计数、高HIV RNA、高颅内压、存在其他合并症均是影响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低水平CD4^(+)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崔美灵刘春礼张焕霞仝小庆
关键词:艾滋病隐球菌脑膜炎预后
新辅助化疗对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及CD4^(+)、CD8^(+)T淋巴细胞的影响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及CD4^(+)、CD8^(+)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新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细胞增殖指数及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P>0.05);观察组患者保肛率、术后病理学完全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4.94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细胞增殖指数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6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CD8^(+)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9、13.717、10.256,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抑制其肿瘤细胞增殖,提高其免疫功能。
潘平许禹朱征全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
血清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血清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泉州市光前医院进行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治疗的11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n=93)、无效组(n=2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联合诊断疗效的价值。根据治疗后6个月是否出现不良事件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85)、预后不良组(n=33),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血清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分析血清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有效组血清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联合预测疗效的AUC为0.911,高于血清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单独预测的0.827、0.743、0.736。预后良好组血清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与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可作为临床评估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疗效的辅助指标,与其预后呈正相关性,可为临床评估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苏淼毅苏松毅蒋才慧林剑辉黄世宝潘清辉梁德川郑维奇孙争强
关键词:T淋巴细胞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
细胞介素-38对乳腺癌患者CD8^(+)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8(IL-38)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CD8^(+)T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2年9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4例乳腺癌患者、25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和20例对照者。分离所有受试者的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纯化CD8^(+)T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IL-38蛋白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组织IL-38 mRNA相对表达量。使用重组人IL-38刺激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分离的CD8^(+)T细胞,建立CD8^(+)T细胞与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共培养系统,通过测定乳酸脱氢酶水平计算靶细胞死亡比例,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穿孔素、颗粒酶B、干扰素-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的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浆IL-38水平(74.23±19.88 pg/mL)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62.87±16.27 pg/mL,P=0.018)和对照者(61.77±12.75 pg/mL,P=0.013)。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IL-38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57±0.22 vs.1.00±0.18,P<0.001)。外周血和肿瘤浸润CD8^(+)T细胞诱导靶细胞死亡比例、穿孔素和颗粒酶B分泌在直接接触共培养组中的水平高于间接接触共培养组(P<0.05),但干扰素-γ和TNF-α分泌水平在直接接触共培养组和间接接触共培养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直接接触共培养组内,靶细胞死亡比例、穿孔素、颗粒酶B、干扰素-γ、TNF-α在IL-38刺激组中的水平低于无刺激组(P<0.05)。在间接接触共培养组内,靶细胞死亡比例、干扰素-γ、TNF-α在IL-38刺激组中的水平亦低于无刺激组(P<0.05),但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在间接接触共培养组内的IL-38刺激组和无刺激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T细胞中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水平在无刺激组和IL-38刺激组之间的差异均无�
郑鹏飞董良鹏高延鑫张一夫秦双
关键词:乳腺癌CD8阳性T淋巴细胞抗肿瘤
肾透明细胞癌来源的IL4I1介导PD1^(+)CD8^(+)T淋巴细胞募集的相关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来源的白细胞介素4诱导蛋白1(IL4I1)对表达PD1的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诱导与募集作用。方法:利用公共数据库分析ccRCC组织中IL4I1的表达与CD8^(+)T淋巴细胞浸润及免疫功能相关分子表达的关系,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验证;构建过表达IL4I1蛋白的769P细胞系并验证;荧光定量PCR(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过表达IL4I1 ccRCC细胞表达趋化因子的变化。结果:高表达IL4I1的ccRCC组织中有更多的CD8^(+)T淋巴细胞浸润(P=6.843×10^(-7)),其浸润水平与IL4I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2)=0.5764,P<0.001);且浸润的CD8^(+)T细胞多表达抑制型分子PD1。过表达IL4I1的ccRCC 769P细胞所表达的趋化因子配体(CCL2、CCL4、CCL5、CCL17)在mRNA水平显著下调(t=95.16、116.1、21.28、68.47,均P<0.05)。同时,细胞培养上清中CCL4、CCL5浓度明显升高(t=6.760、6.846,均P<0.05)。结论:ccRCC组织中IL4I1与PD1+CD8^(+)T淋巴细胞浸润密切相关,可能通过调控趋化因子的表达,参与免疫抑制型CD8^(+)T淋巴细胞在肿瘤局部的募集。
李美来佳丹魏诗瑶孟晋欢李常颖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PD-1趋化因子
富含萝卜硫素的西兰花提取物对小鼠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活化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富含萝卜硫素(SFN)的西兰花提取物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15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组、阴性对照(NC)组和SFN组,每组5只小鼠,分别给予蒸馏水、不含SFN的西兰花提取物、含0.3 g/L SFN的西兰花提取物125μL灌胃,连续4周。每2 d测量1次体重。实验结束前采集小鼠外周血检测活化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CD8^(+)T淋巴细胞中IL-2、TNF-α的含量。收集小鼠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3组小鼠不同时间点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F组小鼠外周血活化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中IL-2和TNF-α含量高于CON组和NC组(P<0.05)。3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存在差异,SFN组小鼠肠道中疣微菌门及阿克曼菌属的相对丰度高于CON组和NC组(P<0.05)。肠道中阿克曼菌属的相对丰度与CD8^(+)T淋巴细胞中IL-2和TNF-α含量呈正相关(r=0.934和0.664,P<0.05)。结论:长期连续服用富含SFN的西兰花提取物能增加小鼠肠道中阿克曼菌属等有益菌的丰度,同时可增强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的功能。
王政申春一黄建敏刘金燕李洁瑶张毅
关键词:肠道菌群小鼠
外周血NLR联合CD8^(+)T淋巴细胞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CD8^(+)T淋巴细胞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宝鸡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就诊的乳腺癌患者106例,年龄(45.82±9.57)岁,肿瘤最大径(2.37±0.85)cm,所有患者均接受保乳手术治疗。术后随访5年,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对比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外周血CD8^(+)、NLR水平及临床资料,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外周血CD8^(+)、NLR水平及二者联合对乳腺癌保乳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随访5年,106例患者中失访3例,随访率为97.17%(103/106),复发12例,复发率为11.65%(12/103),未复发91例(88.35%,91/103)。复发组外周血CD8^(+)水平低于非复发组[(23.17±3.36)%比(29.45±4.23)%],复发组外周血NLR水平高于非复发组[(2.64±0.39)比(1.72±0.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淋巴结转移例数占比高于非复发组[58.33%(7/12)比24.18%(22/91)],复发组术后足程放疗、术后规范化疗例数占比低于非复发组[25.00%(3/12)比93.41%(85/91)、33.33%(3/12)比89.01%(81/9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D8^(+)降低(OR=0.285,95%CI 0.125~0.647)、外周血NLR升高(OR=4.175,95%CI 1.835~9.796)、淋巴结转移(OR=5.013,95%CI 2.204~11.403)、术后无足程放疗(OR=0.255,95%CI 0.112~0.579)为乳腺癌保乳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均P<0.05)。外周血CD8^(+)、NLR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乳腺癌保乳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9、0.844、0.905,二者联合的AUC更高(P<0.05)。结论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NLR可用于预测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复发,且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吴庆华郝红李雪雪韩晨博
关键词:保乳手术复发

相关作者

肖健
作品数:94被引量:322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清热化瘀 CD38 CD95 免疫活化 急性脑缺血再灌注
尚红
作品数:333被引量:1,375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HIV 疾病进展 HIV-1 HIV/AIDS患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王亚男
作品数:107被引量:47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HIV/AIDS患者 疾病进展 HIV-1 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耿文清
作品数:65被引量:35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HIV/AIDS患者 艾滋病病毒 疾病进展 HIV-1 男男性行为者
陈兴平
作品数:147被引量:815H指数:1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尖锐湿疣 白念珠菌 卡介菌多糖核酸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尖锐湿疣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