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2篇“ CD80“的相关文章
基于CD80/CTLA⁃4途径探究IL⁃7对脓毒症T淋巴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基于CD80/CTLA⁃4途径探究IL⁃7对脓毒症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1日~2023年6月6日收治的104例脓毒症患者,分离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并纯化,刺激培养T淋巴细胞并分为3组,即对照组、IL⁃7组和CYAL⁃4组。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凋亡率和增殖代数;ELISA检测淋巴细胞IL⁃7、IFN⁃γ、TNF⁃α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面CD80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CTAL⁃4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L⁃7组和CTAL⁃4组T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分别为45.17±4.02、48.06±4.08),T淋巴细胞增殖代数(分别为6.01±1.04、5.92±1.02)、T淋巴细胞中IL⁃7(分别为115.46±9.07、112.39±9.01)、IFN⁃γ(分别为21.46±2.15、20.07±2.12)、TNF⁃α(分别为347.15±2.26、340.87±12.08)水平明显增加(P<0.05);但IL⁃7组T淋巴细胞凋亡率、增殖代数、IL⁃7、IFN⁃γ、TNF⁃α水平和CTAL⁃4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IL⁃7组和CTAL⁃4组T淋巴细胞中CD80(分别为6.28±0.87、6.31±0.89)和CTAL⁃4阳性率(分别为3.68±0.57、3.65±0.55)明显降低(P<0.05);IL⁃7组T淋巴细胞中CD80和CTAL⁃4阳性率和CTAL⁃4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7可抑制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凋亡,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促进T淋巴细胞中IL⁃7、IFN⁃γ、TNF⁃α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D80/CTLA⁃4途径有关。
龚川江周铃刘佳佳
关键词:脓毒症T淋巴细胞凋亡
哮喘大鼠树突状细胞CCR7对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的影响研究
2024年
目的 通过观察哮喘大鼠树突状细胞CCR7对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的影响,研究其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哮喘大鼠模型,提取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将编码过表达CCR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及有靶向CCR7基因的短发夹RNA腺病毒载体转染树突状细胞(DC)。同时培养脾脏来源T淋巴细胞,与转染后的DC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采用MTT比色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检测DC中CCR7的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80CD86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0、IL-12、TGF-β表达水平。结果 CCR7基因过表达组CCR7蛋白表达水平增高,CD80CD86表达水平较哮喘组明显升高,CCR7基因敲低组二者的表达水平较哮喘组降低(P<0.001);IL-12在CCR7基因敲低组较哮喘组明显升高;CCR7基因过表达组IL-10及TGF-β表达水平较敲低组升高,CCR7基因敲低组TGF-β蛋白表达水平较哮喘组明显降低(P<0.001)。结论 共刺激分子的激活可能通过DC表面CCR7表达的介导来实现。同时,CCR7可影响IL-10、IL-12和TGF-β的蛋白表达水平来诱导哮喘免疫耐受。
逯丹李毅杜永成刘丽萍郎依
关键词:CCR7共刺激分子免疫耐受
结合CD80和/或CD86,以及OX40L的蛋白质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抑制T细胞共刺激信号转导的蛋白质,其包括:特异性结合CD80和/或CD86的多肽或两种或更多种多肽的复合物,以及特异性结合OX40L的多肽或两种或更多种多肽的复合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特异性结合...
A·格罗斯C·C·孙G·陈Y·F·南法克安琦B·扎克里Q·季
CD80变体蛋白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对它们的同源结合配偶体具有改变的亲和力的变体CD80多肽;以及包含该变体CD80多肽的免疫调节融合蛋白。本发明内容还提供包含此类多肽和/或蛋白质的药物成分;以及调节免疫反应和/或治疗癌症、传染病和/或免疫学疾病...
宋运涛周间蕙丁怡司秉慧董晨
空气炸锅(CD80-01D/01M/02D/02M)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空气炸锅(CD80‑01D/01M/02D/02M)。;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烹饪食材的空气炸锅。;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设计1立体...
刘爱华
包含IL-2蛋白和CD80蛋白的融合蛋白及其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IL‑2蛋白和CD80蛋白的融合蛋白。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包含CD80片段、免疫球蛋白Fc和IL‑2变体的融合蛋白可以活化免疫细胞如天然杀伤细胞,同时可以控制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细胞调节活性。因此,包含该...
张明浩
中晚期胃癌患者CD40、CD80CD226表达与其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中晚期胃癌患者癌组织中CD40、CD80CD226表达情况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中晚期胃癌患者癌组织CD40、CD80CD226的表达水平,卡方检验分析CD40、CD80CD...
廖成燕
关键词:CD40CD80CD226中晚期胃癌预后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尿液CD80表达水平对临床预后价值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尿CD80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PNS患儿为病例组,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膜性肾病组(MN组,n=41)、微小病变肾病组(MCD组,n=32),并于同期随机选取4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尿CD80,24h尿蛋白、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计算并比较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法分析尿CD80与SCr,BUN,24h尿蛋白和eGFR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尿CD80对MN组和MCD组的鉴别诊断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尿CD80与MN组和MCD组患儿肾损伤进展的关系。结果病例组SCr(135.72±25.86μmol/L),BUN(8.52±3.19mmol/L),24h尿蛋白(3.79±1.24g/24h)和尿CD80(503.75±86.24ng/g)水平高于对照组(49.18±23.04μmol/L,3.51±2.67mmol/L,1.12±0.95g/24h,129.22±77.13n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662,8.416,11.823,22.901,均P<0.05);eGFR水平低于对照组(92.39±18.51ml/min/1.73m^(2)vs 145.72±20.41ml/min/1.73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29,P<0.05)。MCD组患儿SCr(167.25±28.61μmol/L),BUN(9.82±3.64mmol/L),24h尿蛋白(6.21±1.38g/24h)和尿CD80(623.50±92.31ng/g)水平高于MN组(105.49±24.17μmol/L,7.51±4.02mmol/L,2.43±1.19g/24h,358.12±85.46n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93,2.546,12.556,12.715,均P<0.05);eGFR水平低于MN组(78.05±22.90ml/min/1.73m^(2)vs 118.67±18.03ml/min/1.73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83,P<0.05)。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MN组、MCD组尿CD80与SCr,BUN和24h尿蛋白均呈正相关性(r=0.392~0.649,均P<0.05),与eGFR呈负相关性(r=-0.579,-0.593,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尿CD80鉴别诊断MN组和MCD组的AUC为0.811(95%CI:0.785~0.839),截断值为492.65ng/g,约登指数为0.5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25%,78.05%。尿CD80<352.76ng/g的MN组患儿未发生慢性肾病综合征(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中�
赵晶袁腾英付强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微小病变肾病CD80
基于SPR技术的抗CD80生物技术药物结合活性方法的建立
2023年
目的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建立抗CD80生物技术药物结合活性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和样品测定。方法通过优化试验条件建立合适的结合活性方法,并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模型后对建立的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通过对各种条件进行筛选及耐用性考察,确定了方法的试验参数:配体固定条件为pH 5.0的醋酸盐缓冲液,固定量为400~5000 RU,结合和解离速率为10~50μL·min^(-1),芯片的再生条件为pH 4.0的枸橼酸缓冲液(10 mmol·L^(-1)枸橼酸钠,100 mmol·L^(-1)NaCl),响应参数为稳态相对响应值(在进样结束后10 s范围内窗口的平均响应值),数据模型为四参数模型。根据以上参数建立了基于SPR技术抗CD80生物技术药物结合活性方法。验证结果如下:线性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9994;每个效价水平相对效价测定值的相对偏倚平均值为-0.66%~0.64%,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为0.9867;每个效价水平6次独立测试结果的几何变异系数为0.7%~1.5%,范围为64%~156%。各项验证指标均满足相关验证要求,专属性结果也较好。将建立的结合活性方法应用于抗CD80生物技术药物,测得结合活性相对效价为100%。结论本研究通过优化试验条件建立了基于SPR技术的抗CD80生物技术药物结合活性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准确度高。
董闪闪史卓维段徐华邵泓陈钢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结合活性
PD-L1/CD80相互作用在调节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B7-H1)在调节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已通过与受体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相互作用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PD-L1/PD-1相互作用是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并诱导T细胞失活、耗竭和凋亡来削弱...
张元坤
关键词:PD-L1CD80相互作用肿瘤免疫

相关作者

史小玲
作品数:82被引量:158H指数:7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DNA疫苗 结核杆菌 嵌合DNA疫苗 CD80 结核分支杆菌
邱玉华
作品数:123被引量:387H指数:1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单克隆抗体 CD28 共刺激分子 嵌合抗体 B7-1
司少艳
作品数:141被引量:439H指数:9
供职机构:解放军306医院
研究主题:模拟失重 葡萄球菌肠毒素A 模拟微重力 T淋巴细胞 超抗原
钟森
作品数:235被引量:603H指数:12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MTB8.4 慢性乙型肝炎 结核杆菌 乙型肝炎病毒 反义寡核苷酸
朱华亭
作品数:50被引量:134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
研究主题:单克隆抗体 IL-8 CD80 D-半乳糖 中性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