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72篇“ CRMO钢“的相关文章
- 42CrMo钢棒材的调质处理
- 2025年
- 对ϕ55 mm的42CrMo钢棒采用能对工件实施水或水基介质淬火的FBQ2000保护气氛箱式炉生产线进行了调质处理,并检测了棒材的表面硬度、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棒材淬火后表面硬度为53~55HRC,回火后为34~35HRC,且较均匀;显微组织为2~3级;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也均满足技术要求。
- 姬俊祥张志冲苏阳
- 关键词:42CRMO钢调质水淬
- 硬质合金刀具切削42CrMo钢参数优化研究
- 2025年
- 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Deform-3D对CNMG120412N-UX车刀片切削42CrMo钢进行模拟仿真,以切削参数为影响因素,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仿真试验方案。为保证仿真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通过采取与仿真试验相同的切削参数进行车削试验,得出两者刀具磨损值的变化规律一致。对仿真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得到切削参数对刀具磨损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切削速度Vc、进给量fz、背吃刀量ap,并获得以降低磨损值大小为优化目标的最优切削参数方案:切削速度Vc为120 m/min,进给量fz为0.25 mm/r、背吃刀量ap为2.5 mm。
- 周转南封志明倪天浩张林陈恒安谌相志
- 关键词:有限元仿真42CRMO钢刀具磨损
- 回火温度对35CrMo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2025年
- 为了提高35CrMo钢的塑韧性,同时兼顾其强度性能,本研究采用淬火及回火的热处理工艺,探究回火温度对35CrMo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冲击试验机及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等手段深入探究不同回火温度对35CrMo钢的显微组织变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5CrMo钢在淬火后的主要组织结构为板条状马氏体,并伴有微量残余奥氏体;在500~650℃范围内进行2 h回火处理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碳化物开始在针状铁素体的边缘及其内部析出,碳化物数量增多且分布更均匀,铁素体发生回复再结晶并逐渐等轴化,位错密度逐渐降低,固溶强化、位错强化效果减弱,导致35CrMo钢的硬度和强度降低,塑韧性提高。同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35CrMo钢硬度从723.2 HV降至509.9 HV,抗拉强度从1207.9 MPa降至879.4 MPa,断裂强度从767.0 MPa降至584.0 MPa;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呈现出先小幅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规律;抗冲击载荷性能增强,冲击功从114.3 J升至188.6 J,冲击韧性从142.9 J/cm^(2)升至235.7 J/cm^(2)。综合考虑强塑积指标,本研究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为:860℃奥氏体化1 h,500℃回火2 h。
- 王戈张巨伟武淑艳马野张达唐彪
- 关键词:35CRMO钢回火温度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 拉应力作用下35CrMo钢的颗粒冲蚀模拟
- 2025年
- 针对高压管汇在交变载荷和压裂液冲击下的冲蚀问题,建立拉应力作用下的35CrMo钢多颗粒冲蚀模型,采用Johnson-Cook本构模型和失效模型,根据冲蚀坑形貌特征、靶材应力分布和颗粒动能损失,分别分析冲击角度、加载应力及其耦合效应对35CrMo钢冲蚀的影响,并结合冲蚀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35CrMo钢在低角度冲击时的冲蚀磨损机制主要为犁削和微切削机制,在正角冲击时为凿坑机制;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颗粒消耗动能递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加载应力增大,冲蚀坑的深度和宽度相应增大而前端挤出唇高度有轻微的削减,在高应力作用时这种变化更加明显;管汇在高压条件下受到的冲蚀损伤范围更大,破坏程度更严重。
- 范春杨樊建春代四维李杰
- 关键词:35CRMO钢冲蚀磨损拉应力
- 高强度高韧性风电螺栓用42CrMo钢的生产实践
- 2025年
- 采用“BOF-LF-RH-CC-轧制”流程,试制高强度高韧性风电螺栓用42CrMo钢,设计了合适的化学成分,强化钢水转炉终点控制,LF造白渣脱氧及吸附夹杂物,连铸保护浇铸,电磁搅拌并结合PMO工艺,加热对铸坯进行高温扩散,采用低温轧制等关键生产工艺。试制结果表明:42CrMo钢材纯净度高、组织均匀以及力学性能优良,经调质后圆钢心部回火索氏体组织达到≥90%。
- 杜光宝张高峰邹虎林作津
- 关键词:风电回火索氏体生产工艺
- 轧制与冷却工艺对42CrMo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 2025年
- 目前轧态42CrMo棒材过高的硬度严重影响后序加工,可通过优化轧制与冷却工艺制度降低其硬度。通过DIL805A相变仪和S60/58507同步热分析仪绘制了42CrMo钢的动态CCT曲线,并以此为基础探究了轧制和冷却工艺对42CrMo钢组织转变和硬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单道次控轧实验中,不同的轧制参数下,42CrMo钢中铁素体均优先在原始奥氏体晶界处发生相变,随后在原始奥氏体晶内形核生长,通过降低变形温度、增大真应变可明显增加铁素体转变量从而降低其轧后硬度;双道次变形后控冷实验中,超快冷—缓冷—空冷工艺可进一步增加42CrMo钢冷后铁素体含量,缓冷段冷速为0.1℃/s时,其铁素体体积分数可达41.79%,使得42CrMo钢轧态硬度远低于国标硬度要求(不大于241HV);当冷却过程中缓冷段冷速不超过0.2℃/s时,其轧后硬度满足行业对于冷成形用42CrMo钢的硬度要求(不大于220HV)。
- 程铭浩赵宪明张宏亮李德志
- 关键词:42CRMO钢动态CCT曲线控轧控冷工艺显微组织
- 高频淬火加热时间对35CrMo钢的摩擦磨损性能影响
- 2025年
- 利用高频淬火技术对35CrMo钢进行了表面处理,分析了加热时间对其物相、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并通过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淬硬层中的奥氏体发生晶界过烧和晶粒粗化现象,而在加热时间为7 s时,淬硬层表面的显微硬度最高、磨损率最低,表明适当的加热时间有利于提高35CrMo钢摩擦性能。在加热时间为6 s时,淬火的35CrMo钢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氧化磨损为主,伴随着黏着磨损;在加热时间为7 s时,淬火的35CrMo钢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为主,并伴随着氧化磨损;而当淬火时间为8和9 s时,淬火的35CrMo钢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为主。
- 何闯刘德涛孔德军
- 关键词:高频淬火35CRMO钢磨损率
- 控压氮化工艺对42CrMo钢渗后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在较短时间和较低温度下,制备力学性能稳定的均匀氮化层。方法以合金结构钢42CrMo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控气体氮化工艺中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同时引入压力参数,研究42CrMo钢的表层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演变。对控压氮化后试样的渗氮层表面硬度、厚度、化合物组成及N元素的分布进行分析和测试。结果在温度510℃、压力0.3 MPa、时间5 h的条件下,采用控压氮化工艺可以达到较优的渗氮效果,硬度最高可达790HV,化合物层分布均匀,N的浓度显示,扩散区的深度超过180μm。渗氮层受到压力的影响较大,增压状态可以加速氮化过程,并使渗氮层分布更均匀。在温度较低时,增加保温时间可以提高氮化硬度和梯度,在温度较高时则不明显。在短时间氮化时提高温度有助于改善氮化效果,长时间则不明显,提高温度和时间对N浓度的扩散均有较大影响。渗氮层表面存在N浓度较高的由N原子和Fe原子化合形成的Fe_(2-3)N、Fe4N等化合物。经氮化后,工件表面N原子的质量分数最高可达10%以上,随着渗层深度的增加,氮化物含量逐渐降低。结论与传统气体氮化工艺相比,采用控压氮化工艺在提升氮化效率的同时使得氮化层组织结构分布更加均匀,较大幅度地提升了其综合力学性能。
- 李瑞鑫吴重仲王一民刘大勇闫文吉丁彦超曲明贵吕知清
- 关键词:气体渗氮42CRMO钢氮化层
- 42CrMo钢棒材中的先共析铁素体及其对马氏体相变的影响
- 2025年
- 42CrMo是一种具有优异综合力学性能的中碳低合金钢,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和能源等领域。42CrMo钢棒材采用连铸方式生产坯料,连铸坯中的枝晶在轧制时被拉长,枝晶偏析也随之成为偏析带。偏析带是低合金结构钢热轧长材上普遍存在的组织特征。棒材在轧后冷却过程中,或棒材所加工成的零部件在热处理的冷却过程中,低碳偏析带上会优先形成先共析铁素体。这些铁素体的取向、尺寸、形貌等的详细表征仍十分欠缺。另外,先共析铁素体是否与马氏体有特定的位向关系尚不明析。通过金相和背散射电子衍射,观察和分析了42CrMo钢棒材中偏析带上先共析铁素体的晶粒形貌和取向,研究了先共析铁素体对马氏体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偏析带上的先共析铁素体晶粒基本呈等轴状,晶粒尺寸与偏析带的宽度关系不大;铁素体晶粒间的取向差较为随机,所形成的铁素体带并不存在织构;多处马氏体与相邻先共析铁素体具有十分接近的位向,表明马氏体能以先共析铁素体为核发生相变。
- 齐建军张志新戴观文赵宪明王振华
- 关键词:42CRMO钢先共析铁素体马氏体取向差形核
- 连铸小方坯CrMo钢弯曲分析与控制实践
- 2025年
- 0前言钢水在连铸经过中间包、结晶器、二冷水冷却凝固、拉矫机矫直后形成铸坯,通过辊道快速输送到冷床后,通过冷床的运行,不断对铸坯进行翻转冷却,达到一定温度进入收集区后,通过行车吸盘吸附吊运至铸坯存储跨进行进一步冷却储存。而在实际现场生产过程中,CrMo系列钢种在冷床区经常发生弯曲的情况,使钢坯不能正常翻转冷却,使大批钢坯聚集,导致批量性弯曲。
- 王君天谢继姚钧耀
- 关键词:CRMO钢结晶器连铸
相关作者
- 马钺

- 作品数:11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 研究主题:电子能量损失谱 晶界 钢铁材料 纳米析出相 EDS
- 李木森

- 作品数:316被引量:1,017H指数:15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高温高压 金刚石单晶 人造金刚石 羟基磷灰石 金刚石
- 章晓中

- 作品数:113被引量:135H指数:5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 研究主题:硅基 传感器材料 磁学 X 电子能量损失谱
- 李占君

- 作品数:51被引量:124H指数:7
- 供职机构:安阳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电主轴 摩擦磨损特性 磨损率 动静压 性能研究
- 张丽娜

- 作品数:74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 研究主题:膜电极 质子交换膜 碳纳米管 燃料电池 透射电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