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338篇“ CT灌注成像“的相关文章
CT灌注成像联合MRA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缺血性脑卒中(CI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4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疑似CIS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为CIS组(135例)和对照组(6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P和MRA检查,计算MRA与DSA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比较两组CTP参数差异,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探索CIS风险因素,并通过ROC曲线分析CTP参数、MRA及其联合诊断对CIS的价值。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61(P<0.001),一致性中等。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S组患者CBF低于对照组,MTT、TT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AUC为0.987(95%CI:0.954~0.998),灵敏度为93.14%,特异度为96.08%(P<0.001)。结论:CTP参数联合MRA在CIS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了重要参考。
花纯香蔡冬梅居敏昊姜亦伦
关键词:CT灌注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缺血性脑卒中
CT灌注成像定量评估烟雾病动脉搭桥术后临床预后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探究CT灌注成像(CTP)定量评估烟雾病(MMD)动脉搭桥术后临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1月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动脉搭桥术治疗的68例MM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预后分组,预后良好组46例、预后不良组22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前头颅CTP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CTP各参数与MMD患者动脉搭桥术后临床预后的关系,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MMD患者动脉搭桥术后临床预后不良的预测效果。结果:两组合并糖尿病、发病类型、流量提取乘积(FEP)以及脑血容量(CBV)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FEP以及CBV水平升高均为MMD患者动脉搭桥术后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EP、CBV及二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4、0.702及0.832。结论:FEP、CBV均可作为预测MMD患者动脉搭桥术后临床预后不良的有效指标,二者联合使用预测效能更高。
林强林强陈新坚蔡冠晖
关键词:烟雾病预后CT灌注成像动脉搭桥术
CT灌注成像联合人工智能评估脑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意义
2025年
目的 分析CT灌注成像联合人工智能(AI)评估脑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医院收治的106例脑梗死患者,依据患者溶栓14 d后是否发生再灌注损伤分为再灌注损伤组、无灌注损伤组。比较再灌注损伤组、无灌注损伤组CT灌注成像、AI参数,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因素,分析CT灌注成像参数联合AI预测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价值。结果 31例出现再灌注损伤,其余75例无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组的脑血流量(CBF)、平均CT值、熵水平均低于无灌注损伤组(P <0.05),脑血容量(CBV)、注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峰度均高于无灌注损伤组(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OR=5.228,95%CI:2.151~12.705)、CBF(OR=3.777,95%CI:1.554~9.180)、CBV(OR=3.699,95%CI:1.522~9.989)、平均CT值(OR=4.125,95%CI:1.697~10.024)是影响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P <0.05)。ROC曲线显示,CBF、CBV、平均CT值及三者联合预测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灵敏度分别为67.74%、70.97%、77.42%、87.10%,特异度分别为70.67%、74.67%、77.33%、90.67%,AUC分别为0.665、0.667、0.744、0.908。结论 CT灌注成像联合AI评估脑梗死后再灌注损伤效能良好。
芦苇张盼覃玉术
关键词:CT灌注成像人工智能脑梗死再灌注损伤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改善动态负荷心肌CT灌注成像图像质量的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DLIR)相较于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SiR-V)在改善动态负荷心肌CT灌注成像(CTP)图像质量及提高心肌边缘清晰度方面的能力。方法收集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动态负荷心肌CTP的30例患者。对所有入组患者的影像资料分别使用ASiR-V 50%、ASiR-V 80%和中强度DLIR(DLIR-M)、高强度DLIR(DLIR-H)算法进行图像重建。在左心室腔、室间隔及左心室侧壁选取感兴趣区测量其CT值和标准差(SD),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使用Matlab获得4个左心室心肌边缘CT值变化的差值(d)和CT值变化的斜率(s)用于评估客观边缘清晰度。由2名影像医师对图像的噪声、自然外观及边缘清晰度进行主观评分。2名医师评分不一致时由第3名高年资医师评分决定。分别计算SD值较低、SNR及CNR较高的ASiR-V和DLIR图像的左心室心肌血流量(MBF)。符合正态分布时,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性分布时,使用Friedman检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检验。结果4种图像在室间隔、左心室侧壁的SD、SNR及CN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SiR-V 80%与DLIR-H的SD值最低、SNR和CNR最高,主观图像噪声评分最高。4种图像在4个左心室心肌边缘的d和s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LIR-M和DLIR-H的客观边缘清晰度最优[5(5,5)分],ASiR-V 80%最差[3.5(3,4)分]。4种图像的自然外观主观评分中,DLIR-M与DLIR-H评分最高,ASiR-V 80%最低[3(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使用ASiR-V 80%和DLIR-H图像分别计算的MBF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LIR-H重建的动态负荷心肌CTP图像的SD、SNR及CNR与ASiR-V 80%相当,且采用DLIR-H可提高左心室心肌的边缘清晰度,同时不影响MBF值计算。
区楚岚曹励琪虢梦雅杨粤龙杨峻青刘畅陈佳玉曹希明李新云刘辉
关键词:心肌灌注成像图像质量
CT血管造影联合CT灌注成像在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在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沭县人民医院2023年7月—2024年7月收治的疑似脑梗死患者168例,均实施CTA、CTP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CTA联合CTP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CTA联合CTP诊断脑梗死的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21%、95.00%、98.65%、99.32%和90.48%,均高于单一CTP诊断的87.50%、60.00%、91.21%、91.41%、48.00%与CTA诊断的84.52%、55.00%、88.51%、93.57%、39.29%,且其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优于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梗死区、对照区的脑灌注参数及侧支循环良好、侧支循环差患者的脑灌注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TA联合CTP可提高脑梗死早期诊断准确率,应用价值较高。
王维美
关键词:CT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脑梗死侧支循环
卒中超声联合CT灌注成像参数对TIA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卒中超声联合CT灌注成像(CTP)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舟山医院收治的40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卒中超声和CTP检查。根据随访3个月是否进展为ACI分为ACI组9例和非ACI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卒中超声及CTP参数[包括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动脉狭窄率、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IA进展为ACI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卒中超声及CTP参数对TIA进展为ACI的预测效能。结果ACI发生率为22.50%。ACI组合并高血脂症、高血压、糖尿病比例以及动脉IMT、动脉狭窄率、MTT均高于非ACI组,CBV、CBF均低于非A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脂症(OR=2.328)、糖尿病(OR=2.044)、动脉IMT(OR=1.850)、动脉狭窄率(OR=3.016)、CBV(OR=3.515)、CBF(OR=2.620)、MTT(OR=1.791)均是TIA进展为ACI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卒中超声及CTP参数5项联合预测TIA进展为ACI的AUC、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884、0.938、0.727、0.665,其AUC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预测。结论TIA患者短期进展为ACI的风险较高,卒中超声联合CTP参数预测TIA进展为ACI的效能较高。
杨榕王迪王斌达陶会荣
关键词:CT灌注成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脑梗死
CT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检查指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4年6月长沙市第一医院脑卒中中心收治且经血管内治疗的87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n=17)与非END组(n=70)。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既往病史、基线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发病至穿刺时间、CTP梗死核心体积(ICV)、缺血半暗带体积(IPV)、不匹配比率(MisR)、治疗后72 h NI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END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TP指标对AIS患者介入治疗后出现END的预测价值。结果:END组患者的IPV、治疗前NIHSS高于非END组,发病至穿刺时间长于非E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NIHSS评分、IPV是AIS介入治疗后发生EN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治疗前NIHSS评分预测EN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8,灵敏度为0.667,特异度为0.813;IPV预测END的AUC为0.767,灵敏度为0.833,特异度为0.707;两者联合预测END的AUC为0.920,灵敏度为0.833,特异度为0.933。结论:高治疗前NIHSS评分、IPV对AIS患者介入治疗后END的发生有独立预测价值。
周明黄巍李由钟正章桃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血管内治疗灌注成像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溶栓疗效评价
2025年
目的:探讨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后应用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A进行疗效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溶栓治疗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按溶栓疗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各30例,2组溶栓前后均行CTP和CTA,对比2组溶栓前后的CTP参数和CTA评分,应用ROC曲线分析CTP和CTA对溶栓疗效的评价效能。结果:溶栓治疗前,2组CTP参数和CT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有效组灰质脑血流量(CBF)、白质CBF、脑血容量(CBV)和CTA评分均高于无效组(均P<0.05),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均短于无效组;2组灰质CBF、白质CBF、CBV和CT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MTT和TTP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灰质CBF、CBV、MTT和TTP单一评价和5个CTP参数联合CTA评分的评价效能均良好(均P<0.05),白质CBF和CTA评分的效能较差(均P>0.05),且联合评价的AUC大于单一评价。结论:CTP联合CTA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疗效的评价效能良好,可为临床治疗效果监测提供依据。
邢海昌刘洋庄顺达刘天羽刘伟伟
关键词:CT灌注成像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CT灌注成像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相关参数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CT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82例疑似AIS患者,均行CTP、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以DSA为金标准,统计AIS检出情况及CTP的诊断效能,并用Kappa检验验证CTP诊断AIS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比较AIS患者患侧与健侧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及脑血容量(CBV)差异。结果:82例疑似患者最终DSA确诊60例,其中CTP检出59例,检出率为98.33%(59/60);CTP诊断AIS的灵敏度为96.67%(58/60)、特异度为95.45%(21/22)、准确度为96.34%(79/82)、阳性预测值为98.31%(58/59)、阴性预测值为91.30%(21/23);Kappa检验显示,CTP诊断与金标准的Kappa值=0.908,一致性极好。结论:CTP在AIS诊断中价值高,便于早期迅速识别AIS,实现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邵麟曲艳婷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T灌注成像
基于CT灌注成像的影像组学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CT灌注成像影像组学对鉴别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接受CT检查的20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后病理及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100例)和良性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CT灌注成像定性征象,评估CT灌注成像影像组学在鉴别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中的价值。结果CT灌注成像影像组学鉴别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准确率为87.50%,敏感度为85.00%,特异度为90.00%,阳性预测值为89.47%,阴性预测值为85.71%。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组灌注值(AV)、灌注时间(AT)、血流量(BF)、血容量(BV)高于良性孤立性肺结节组(P<0.05);两组达峰时间(TTP)、峰值灌注值(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ROC曲线分析,CT灌注参数(AV、AT、BV、BF)的AUC值>0.70。结论基于CT灌注成像影像组学对鉴别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陶兴杨文魁赵春梅张瑞博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成像

相关作者

高培毅
作品数:402被引量:3,029H指数:2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 脑肿瘤 影像诊断 磁共振
刘静红
作品数:148被引量:675H指数:14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CT灌注成像 灌注成像 CT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杨建勇
作品数:364被引量:1,937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介入放射学 栓塞 子宫肌瘤 肝硬化
徐克
作品数:678被引量:4,507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肝肿瘤 TIPS
郭启勇
作品数:788被引量:4,464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肝纤维化 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