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40篇“ CT薄层扫描“的相关文章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效能
2025年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7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其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效能。结果:7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病理检查诊断恶性36例,良性39例;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诊断恶性30例,良性45例;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恶性37例,良性38例;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
李刚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技术
螺旋CT薄层扫描对胃部良恶性肿瘤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薄层扫描对胃部良恶性肿瘤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为胃癌诊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胃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钡餐与CT薄层扫描检查,根据患者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将65例良性肿瘤患者分为良性组,将41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恶性组。比较胃部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肿块直径、病灶边缘状态、恶性龛影、黏膜侵犯、肌层侵犯等特征。以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X线钡餐、CT、X线钡餐+CT诊断胃部良恶性肿瘤的效能。结果:恶性组肿块直径≥5 cm、病灶边缘欠清、恶性龛影、黏膜侵犯、肌层侵犯等影像学特征检出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74、15.851、19.755、15.306、7.949,P<0.05)。X线钡餐+CT薄层扫描诊断胃部良恶性肿瘤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X线钡餐、CT薄层扫描单一诊断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73、13.529、8.159、10.332、11.248,P<0.05);X线钡餐诊断胃部良恶性肿瘤的AUC为0.685,CT薄层扫描诊断胃部良恶性肿瘤的AUC为0.762,X线钡餐+CT薄层扫描诊断胃部良恶性肿瘤的AUC为0.898。结论:CT薄层扫描能够为胃部肿瘤的良恶性诊断与病情评估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操作简单且敏感性好。
王亚楠宋丹
关键词:胃部肿瘤肿瘤性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薄层扫描
CT薄层扫描联合7种自身抗体鉴别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CT薄层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内部密度的改变和周围的微小结构,通过对细节的分析来判断SPN的良、恶性。然而,由于许多形态学征象在良、恶性SPN表现相似,故CT对良、恶性SPN的准确判断仍存在挑战。研究表明,尽管CT联合肺癌相关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如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抗原片段等可辅助诊断肺癌,但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达不到临床的诊断需求[1]。由于肿瘤细胞在发展过程中会释放肿瘤相关抗原产生抗体,自身抗体在人体内表达量高且易被检测,成为肺癌血清生物学检测指标的新补充[2-4]。
程华(综述)孙建男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自身抗体CT薄层扫描
512层螺旋CT薄层扫描结合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4年
目的:运用图像识别和图像描述技术,研究512层螺旋CT薄层扫描结合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在小肠病变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基于ResNet 101、Faster R-CNN、LSTM的小肠CT图像识别描述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采用ResNet 101和Faster R-CNN联合提取图像特征信息进行ROI融合建立图像编码,采用LSTM进行图像解码输出CT图像诊断报告。设计11个病变图像特征标签,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行512层螺旋CT薄层扫描病例材料1572套,材料覆盖正常图像及出血、炎性息肉等9种病变类型,按7∶3随机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对模型进行训练并展开性能测试,评价模型输出的CT诊断文字报告质量、诊断准确率及病变部位提取正确率。结果:文字报告质量评分为(4.0325±0.684)分,出现错误评估项样本占比0.8%,仅语句结合约35%存在不合理现象;各病变类型诊断准确率均在97%左右,仅腺癌存在轻微的诊断为腺瘤性息肉现象,整体病变类型诊断正确率97.17%;病变部位正确识别提取率99.43%。结论:基于ResNet 101、Faster R-CNN、LSTM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小肠512层螺旋CT扫描图像的诊断识别,可准确定位图像病变部位,根据病变部位图像特征准确进行病变类型诊断,并就11个CT图像特征进行文字化描述,输出符合医师阅读理解的图像诊断报告,并发现部分医师人工阅片遗漏错误的地方,可为医师提供更为丰富、有效、准确的CT图像诊断信息,有利于医师作出正确的诊断。
廖忠剑文兴林刘艳平邓星星范存庚雷剑
关键词:小肠病变人工智能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结合消化道造影诊断胃部肿瘤患者的临床价值体会
2024年
观察胃部肿瘤疾病诊断方面,实施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结合消化道造影带来的价值及意义。方法 在本次研究当中,将具体的时间划定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对于本院收治的62名胃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于上述纳入研究的人员,依次开展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消化道造影以及联合诊断方法。分析:(1)肿瘤影像学表现情况;(2)T、N、M分期诊断结果。结果 与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消化道造影相对比,联合诊断在疾病检出率、N分期诊断结果方面有显著的提升(P<0.05);T、M分期无差别(P>0.05)。结论 面对于胃部肿瘤疾病的诊断,消化道造影以及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虽然有较好的检出率,但在单一应用时,仍会出现一定的漏诊及误诊几率,因此,联合诊断方法的实施,应用价值更为明确,有借鉴及推广意义。
秦建国孙涛然
关键词:消化道造影胃部肿瘤
CT薄层扫描和X线扫描在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对比
2023年
目的对比分析CT薄层扫描和X线扫描在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X线扫描,研究组采用CT扫描,统计两组阳性检出率,分析CT薄层扫描影像学表现。结果研究组阳性检出率(75.81%,47/62)高于对照组(16.13%,10/62),P<0.05。62例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主要为结节或肿块19例,占比30.65%(19/62);空洞14例,占比22.58%(14/62);晕征13例,占比20.97%(13/62),炎性浸润7例,占比11.29%(7/62);新月征6例,占比9.68%(6/62)。结论与X线扫描相比,CT薄层扫描诊断肺部真菌感染的阳性检出率更高,能清晰显示肺部组织征象,为临床早期开展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姜涛尤国庆耿云平
关键词:肺部真菌感染CT薄层扫描X线
一种基于CT薄层扫描Hu值的骨密度测量系统
一种基于CT薄层扫描Hu值的骨密度测量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三维重建模块、区域划分模块、测量模块和计算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获取薄层CT数据,并将薄层CT数据传至数据处理模块进行校正和检验,然后将薄层CT...
江研伟
应用CT薄层扫描数据电脑构建3D模型指导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应用CT薄层扫描数据电脑构建3D模型指导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自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B组患者应用CT薄层扫描数据电脑构建3D模型指导进行TIPS治疗。验证B组患者中模拟穿刺点与实际穿刺点的一致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术中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中,模拟穿刺点与实际穿刺点完全一致30例,不一致0例,一致性为100%(30/30)。B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33%(28/30),高于A组的53.33%(1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射线暴露剂量、穿刺针数、总透视时长均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低于A组的60.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薄层扫描数据电脑构建3D模型指导TIP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并消化道出血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模拟穿刺点准确安全,能够有效提高术中穿刺成功率,减少手术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降低患者额外穿刺风险及经济负担,简化TIPS操作步骤,减轻患者额外有创痛苦。
张凯刘晶磊刘燚隆安召伟李晓龙孟玉
关键词:CT薄层扫描3D模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肝硬化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和后处理重建在眼外伤致眼眶壁骨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扫描和后处理重建在眼外伤致眼眶壁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眼外伤所致眼眶壁骨折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均接受MSCT薄层扫描及后处理重建,而后处理重建方式主要有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再现技术(VR)等,分析诊断结果。结果①骨折类型:临床最终诊断显示复合骨折12例、直接骨折15例、爆裂骨折23例,MSCT检出例数依次为11例、14例、20例,总检出率为90.00%。②骨折部位:临床最终诊断显示骨折部位60处,眶内侧壁30处、眶下壁与眶上壁10处、眶外侧壁15处、眶尖3处、视神经管2处,MSCT检出处数依次为28处、8处、9处、4处、2处、2处,总检出率为88.33%。③骨折范围:临床最终诊断显示单壁骨折24例、双壁骨折16例、三壁骨折7例、四壁骨折3例,MSCT检出例数分别为23例、14例、5例、2例,总检出率为88.00%。④临近骨折:临床最终诊断显示合并鼻窦骨折36例、面骨骨折18例、鼻骨骨折14例、颧弓骨折10例、其他6例,MSCT检出依次为34例、17例、12例、8例、5例。⑤临床最终诊断显示颜面眶周与眼睑肿胀39例、上颌窦/筛窦/鼻腔/蝶窦积血42例、眼外肌增粗23例、泪滴征14例、眼眶周围软组织损伤28例,MSCT检出例数依次为37例、39例、21例、12例、25例。结论眼外伤所致眼眶壁骨折诊断中采取MSCT薄层扫描及后处理重建,可直观地在三维立体空间了解眼眶壁骨折的实际情况,包括其形态、位置、大小及其周围结构解剖关系,从而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利的支持。
葛涛
关键词:眼外伤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后处理重建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消化道造影诊断胃部肿瘤患者的临床价值
2023年
分析胃部肿瘤诊断中应用上消化造影术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的效果。方法 将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66例胃部肿瘤患者纳入研究,其中33例患者采取了上消化道造影术进行前期鉴别诊断,为对照组,另33例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进行诊断,将两种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鉴别诊断效果。结果 66例患者均确诊为胃癌,其中印戒细胞癌15例(22.73%),低分化腺癌21例(31.82%),中分化腺癌16例(24.24%),粘液腺癌14例(21.21%);观察组患者胃癌诊出率为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6%,组间数据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 螺旋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在胃部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相较于上消化道造影技术,其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对临床开展相关治疗具有参考借鉴作用。
马晓刚
关键词:上消化道造影胃部肿瘤

相关作者

王玉锦
作品数:49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CT MRI CT薄层扫描 胸部病变 薄层扫描
王文献
作品数:252被引量:707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CT MRI CT表现 X线计算机
廖翠薇
作品数:79被引量:272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肝细胞癌 MRI 乳腺癌 X线计算机
许崇永
作品数:304被引量:1,370H指数:16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CT诊断 CT
叶再挺
作品数:51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丽水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多层螺旋CT CT扫描 CT 体层摄影术 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