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99篇“ HBV基因型“的相关文章
HBV感染住院中老年女性患者HBV基因型分布状况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究乙肝炎病毒(HBV)感染住院中老年女性患者HBV基因型分布状况。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6月于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HBV感染住院中老年女性患者206例为住院组,另选取到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中老年女性志愿者20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所有受检者血清进行HBV基因检测,同时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HBV五项标志物,采用SPSS 21.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检出B基因型80例(38.83%),C基因型125例(60.68%),D基因型1例(0.49%);40~49岁、50~59岁、60~69岁、70~85岁住院组HBsAg阳性率分别为71.42%、72.09%、86.20%、73.46%,对照组HBsAg阳性率分别为17.85%、18.60%、18.96%、14.28%,各年龄段住院组患者HBsAg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的B基因型HBsAg阳性率、抗-HBe阳性率分别为71.60%、28.39%,HBV的C基因型HBsAg阳性率、抗-HBe阳性率分别为84.67%、15.32%。与HBV的B基因型相比,HBV的C基因型HBsAg阳性率较高,抗-HBe阳性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志愿者、B基因型患者、C基因型患者AST水平分别为(35.26±6.21)U/L、(120.26±10.25)U/L、(131.25±13.26)U/L,ALT水平分别为(40.59±5.26)U/L、(76.59±10.05)U/L、(82.26±12.0)U/L,与健康志愿者相比,B基因型患者ALT、AST水平异常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基因型患者相比,C基因型患者ALT、AST水平上升(P>0.05)。结论 该院HBV感染患者主要由B基因型、C基因型组成,其中C基因型HBV感染患者居多,且C基因型HBV感染患者具有较高的HBeAg阳性率。
周璐璐尤啸澜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中老年女性
2017—2021年海安市三级医院CHB患者HBV基因型和亚调查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2017—2021年海安市三级医院慢性乙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HBV基因型和亚的分布状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经海安市三级医院确诊的500例CHB患者,收集血清样本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PCR检测HBV DNA。计量资料行t检验;占比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HBeAg阳性患者337例,阴性163例;HBV基因型分布,70.80%的C基因型(C1亚5例,C2亚340例,C1/C2混合亚9例),20.60%的B基因型(均为Ba亚),8.60%的B/C基因型。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CHB患者的HBV C基因型和B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6,P=0.244),两组患者HBV B/C混合感染的基因型均为Ba和C2亚;HBV B基因、C基因型感染患者的HBV DNA水平与HBV B/C基因型混合感染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5、1.178,P>0.05)。结论2017—2021年海安市三级医院CHB患者B基因型、C基因型HBV感染占比较高,HBV以Ba和C2亚感染比例较高,临床需加强防控管理。
季卫燕秦婧丁小琴翟海霞王小琴梅栖榕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基因亚型
不同HBV基因型HIV/HBV合并感染者临床特征及抗病毒治疗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了解不同HBV基因型HIV/HBV合并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效果,探讨HBV基因型对HIV/HBV合并感染可能存在的影响。方法以2009—2020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门诊HIV/HBV合并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比较B和CHBV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ART后病毒学、免疫学与临床应答。结果患者纳入研究共722例,HBV:B496例(68.70%)、C220例(30.47%)、D2例(0.28%)和I4例(0.55%)。B患者的基线HBV DNA载量和HBeAg阳性比例分别为6.29 lg IU/mL和36.49%(181/496),均低于C患者;HBsAg定量水平为5478.50 COI,高于C患者(Z=-2.989,P=0.003;χ^(2)=31.680,P<0.001;Z=-0.848,P<0.001)。两组患者使用包含替诺福韦和拉米夫定方案的比例均≥95%,平均ART治疗4.17年后,两组患者HIV和HBV病毒抑制率均>94%。B患者在随访期间的HBsAg阴转率为7.25%(36/496),高于C患者(χ^(2)=5.291,P=0.021)。B患者ART后HBsAg下降值为372.00 COI,高于C患者(Z=-0.018,P=0.032)。结论广东省HIV/HBV合并感染者HBV基因型以B和C为主,接受ART后均可获得较好病毒抑制与免疫重建,但C患者HBsAg转阴率低于B,提示不同HBV基因型可能影响合并感染者的HBV治愈。
顾飞何耀祖林伟寅李虹钟活麟于海生胡凤玉兰芸唐小平李凌华
关键词:HIV免疫重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病毒抑制
内蒙古地区2021年~2022年慢性乙肝炎HBV基因型分布及耐药位点分析
2024年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慢性乙肝炎(CHB)患者的基因型分布及核苷(酸)类似物新耐药位点的突变情况,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0月确诊的263例CHB患者血液样本,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别及突变位点检测,分析其结果。结果:263例CHB患者中大三阳乙肝患者138例,小三阳乙肝患者68例,其余57例未知。共有233例为阳性扩增,其余样本因HBV载量较低检测失败。233例中C基因型178例(76.4%),B基因型41例(17.6%),D基因型13例(5.6%),另外还有未知基因型1例(0.4%);患者男112例,女121例,突变位点共检出146例(62.7%),其中单点变异124例(84.9%),组合变异22例(15.1%)。单点变异以I122F/L/N/S/V/T、S106C、T128A/N/P/L、V214A/E/I为主,分别占21.9%、10.3%、10.3%、9.6%。患者组合位点变异主要有两种I122F/L/N/S/V/T+W257Y+T259S+V266K/I±K149Q±N248H(全部为D基因型)和I122F+G127R+M129L±V253I±L267H(全部为C基因型),分别占8.9%、4.8%。有2例患者发生L180M+M204V+S202G±L267M±R110G突变,此为恩替卡韦(ETV)耐药。2例A181S突变而不是A181T/V突变并不会造成阿德福韦(ADV)耐药。结论: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CHB患者基因型以C基因型为主,143例慢性乙肝炎患者耐药突变以I122F/L/N/S/V/T、S106C、V214A/E/I为主,并且I122F/L/N/S/V/T+W257Y+T259S+V266K/I±K149Q±N248H这13例组合突变的患者全部为D基因型。这些位点与替诺福韦(TDF)的耐药性相关,很可能是替诺福韦(TDF)的一种新耐药突变模式,提示临床应重点关注D基因型CHB患者对于替诺福韦的有效应答,及时检测耐药,指导患者个体化精准用药。
王春梅王董亮唐中权王彩生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HBV基因型核苷(酸)类似物
安徽淮北市CHB患者HBV基因型、耐药类别分布与耐药突变位点的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安徽淮北市慢性乙肝炎(CHB)患者乙肝炎病毒(HBV)基因型、耐药类别分布特征及耐药位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淮北矿工总医院及其下属医院收治的HBV-DNA阳性CHB患者141例,收集血清。采用荧光定量PCR反应进行HBV-DNA定量检测。采用PCR-RFLP法检测HBV基因。采用Sanger法测序分析P区基因序列核苷类似物耐药相关突变位点和耐药情况。结果141例CHB患者中有109例成功分,其中HBV基因型以C为主(71.56%),B(17.43%)次之,B+C最少(11.01%)。CHB患者耐药突率为25.69%,且C(28.21%)最高。常用核苷类似物的耐药性,以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最高(60.71%),替比夫定次之(25.00%)、恩替卡韦最低(3.57%)。P区检出16种耐药突变类和3种突变模式,均以C为主。其中阿德福韦以rtN236T和rtA181T/S常见;拉米夫定以rtL180M+M204I/V为主,rtA181T及V207M次之;恩替卡韦以rtA181S+T184N为主;替比夫定以rtL180M+M204I/V常见。结论安徽淮北市HBV基因型以C为主,C耐药突变率最高。核苷类似物耐药均以C为主,且突变模式较复杂。不同类CHB患者耐药突变类别及位点存在差异性,因此有必要对HBV基因型及耐药相关突变进行检测,以提高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木朝宇张晓梅范德胜刘培明姚慧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不同HBV基因型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2023年
目的探讨不同HBV基因型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Flk-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住院的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HBV基因型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HBV基因型B组101例,HBV基因型C组90例,HBV基因型D组9例,分析肝功能相关指标以及VEGF和受体(Flt-1,Flk-1)的表达的差异。结果HBV基因型C肝细胞癌患者甲胎蛋白(AFP)水平以及HBV载量、Child-Pugh评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Flk-1)表达较HBV基因型B肝细胞癌与HBV基因型D肝细胞癌更高。结论不同HBV基因型患者的肿瘤标志物、病毒载量以及肝功能比较有区别,对于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及时进行HBV基因型检测和VEGF及其受体(Flt-1,Flk-1)表达检测对于治疗以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白露李庆刚
关键词:HBV基因型肝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中国15个民族HBV基因型基因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民族人群感染HBV基因型基因分布特征。方法利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结合系统抽样的方法从2020年全国乙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BsAg阳性样本库中抽取样本,利用巢式PCR扩增阳性样本HBV S区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判定HBV基因型和亚,结合社会人口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成功扩增15个民族的1539份样本,检出B、C、D、I和C/D重组5种基因型。B占比较高的民族包括汉(74.52%,623/836)、壮(49.28%,34/69)、彝(53.19%,25/47)、苗(94.12%,32/34)和布依族(81.48%,22/27);C占比较高的民族为瑶族(70.91%,39/55);D占比较高的民族为维吾尔族(83.78%,31/37);C/D重组占比较高的民族为藏族(92.35%,326/353);检出I11例中,8例来自于壮族。除藏族外,各民族的B中B2亚均>80.00%;在C中,C2亚占比较高的民族包括汉、藏、彝、维吾尔、蒙古、满、回和苗族8个民族,C5亚占比较高的民族包括壮(55.56%,15/27)和瑶族(84.62%,33/39);在D中,彝族均为D3亚,维吾尔和哈萨克族均为D1亚。C/D1和C/D2亚在藏族占比分别为43.06%(152/353)和49.29%(174/353)。I均为I1亚。结论我国15个民族中发现HBV 5种基因型和15种基因,不同民族的HBV基因型基因分布差异明显。
郭晓琪张爽郑徽王锋缪宁苏秋东毕胜利张国民王富珍沈立萍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基因亚型民族分布
HBV基因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被引量:1
2022年
目前研究已知HBV有多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在不同的种族、地域方面分布特点不同且HBV基因型是造成慢性感染自然史差异的原因之一,它们在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抗病毒治疗的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HBV基因型和了解HBV不同基因型对疾病预后的影响,对评估患者疾病结局和指导临床规划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武甜甜张翔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基因突变
替诺福韦治疗不同HBV基因型慢性乙肝炎患者疗效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治疗不同HBV基因型感染的慢性乙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和血清金属硫蛋白(MT)、白细胞介素29(IL-29)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变化。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1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119例,均接受替诺福韦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T和IL-29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PD-1表达水平。结果在本组119例CHB患者中,检出HBV B基因型31例(26.1%),C基因型77例(64.7%),B/C混合基因型11例(9.2%);基线资料比较,B基因型CHB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154.1±46.7)U/L和(83.3±26.8)U/L,显著高于C基因型患者【分别为(135.8±40.3)U/L和(68.5±20.6)U/L,P<0.05】或B/C混合基因型患者【分别为(138.9±50.2)U/L和(71.6±23.9)U/L,P<0.05】,而血清HBV DNA水平为(6.7±1.1)lg copies/ml,显著低于C基因型感染患者【(7.8±1.4)lg copies/ml,P<0.05】或B/C混合感染者【(7.4±1.0)lg copies/ml,P<0.05】;在治疗24 w和48 w末,三组血清ALT复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基因型和C基因型感染患者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96.8%和96.8%,和88.3%和93.5%,均显著高于B/C混合感染患者(分别为63.6%和81.8%,P<0.05);在治疗48 w,B基因型CHB患者血清MT水平显著高于C基因型或B/C基因型(P<0.05),血清IL-29水平显著高于C基因型(P<0.05),而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基因型或B/C混合基因型患者(P<0.05)。结论不同HBV基因型感染的CHB患者可能对替诺福韦治疗的疗效存在差异,深入了解这些差异可能对研究不同基因型病毒感染患者临床转归有帮助。
刘雨莹张娇珍周海娟潘芳蝶黎才丽钟昌宝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HBV基因型替诺福韦
我国2015-2017年急性乙肝炎病例HBV基因型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我国急性乙肝炎(乙肝)病例HBV基因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5-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急性乙肝病例620例,通过巢式PCR扩增获得全长HBV基因组,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HBV基因型,结合基础资料分析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结果在620例急性乙肝病例中,成功分519例(83.71%,519/620),包括A(0.19%,1/519)、B(27.17%,141/519)、C(62.04%,322/519)、D(9.06%,47/519)、I(0.77%,4/519)和CD重组(0.77%,4/519);2个主要的基因为B2(95.03%,134/141)和C2(72.67%,234/322)。基因型在我国7个地区分布不同,C在东北(94.55%,52/55)、华北(93.85%,61/65)、华东(78.87%,56/71)和华南地区(58.14%,50/86)的比例较高,B在华中(58.07%,36/62)和西南(52.94%,45/85)地区的比例较高,西北地区的D(48.42%,46/95)比例较高;共有515例成功获得血清,包括adr(57.48%,296/515)、adw(30.87%,159/515)、ayr(0.19%,1/515)、ayw(11.46%,59/515)。B以adw血清(92.14%,129/140)为主,C以adr血清(91.88%,294/320)为主,D均为ayw血清;不同性别、年龄组中,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5-2017年我国急性乙肝基因型以B、C和D为主,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C为主;华中、西南地区B、C均有,B为主,D多分布于西北地区;急性乙肝基因型与血清存在相关性,B以adw血清为主,C以adr血清为主,D均为ayw血清;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中急性乙肝基因型分布无差异。
张楠张爽王锋尹遵栋苏秋东张国民缪宁毕胜利王富珍沈立萍
关键词:急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

相关作者

侯金林
作品数:581被引量:7,519H指数:3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 乙型 HBV
张跃新
作品数:335被引量:1,284H指数:15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肝硬化 预后 布鲁菌病 艾滋病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杨丽莎
作品数:113被引量:462H指数:10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不同免疫状态 免疫状态 慢性HBV感染 中医证候 HBV感染
王战会
作品数:68被引量:246H指数:8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基因型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病毒 HBV基因型
吴淋玲
作品数:22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不同免疫状态 HBV基因型 慢性HBV感染 HBV感染 免疫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