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540篇“ LIMB“的相关文章
-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康复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术后1 d,2组患者患侧肢体各个级别的肿胀程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0级肿胀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Ⅲ级肿胀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Ⅰ级和Ⅱ级肿胀所占比例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个维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SF-36各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程度,促进其康复进程,获得了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 谭美林
- 关键词:四肢骨折针对性护理肢体肿胀
- 下肢康复训练仪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分析下肢康复训练仪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同仁医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下肢康复训练仪。对比两组下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BI评分及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康复训练仪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 于宁媛蒋婧
- 关键词:脑卒中下肢功能
- 肿胀护理干预对上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肿胀护理干预对上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上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肿胀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肿胀评分、疼痛评分、肘关节总功与力矩、生活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肿胀评分为(1.03±0.35)分,低于对照组的(1.75±0.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为(2.36±0.66)分,低于对照组的(4.14±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上肢屈肌总功与伸肌总功指标、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患者肿胀护理干预可缓解术后肢体肿胀、术后疼痛,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李欣
- 关键词:术后肢体肿胀护理干预
- 握力球强化训练在改善上肢骨折患者肢体功能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上肢骨折患者应用握力球强化训练对改善肢体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征集本院收治的112例符合研究要求的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22年5月—2023年5月入院行手术治疗,并遵循奇偶数列法将其划分到两组中,对照组(56例)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56例)与此同时进行握力球强化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比对照组消肿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更短(均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关节的外旋度、伸展度、屈曲度均大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测定量表(FMA)评分较对照组也更高(均P<0.05);试验组患者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中的清洗、打理面容、穿衣、吃饭、排便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上肢骨折患者进行握力球强化训练,能够明显改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 卢春迎
- 关键词:上肢骨折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 渐进性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肢体功能和疼痛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渐进性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肢体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抽样法均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康复指导,研究组给予术后渐进性康复训练。对比两组的上肢淋巴水肿情况、肢体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上肢淋巴水肿程度低于对照组,肢体功能受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渐进性康复训练,在缓解上肢淋巴水肿、改善肢体功能及减轻上肢疼痛方面作用明显,可促使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提升,并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
- 邵腊梅
- 关键词: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肢体功能疼痛
- 补肾壮骨汤对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肢体功能及骨折愈合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汤在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壮骨汤。比较两组的疗效、骨代谢、下肢功能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BMD、s-OC、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BALP、TRACP-5b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壮骨汤可调节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骨代谢指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其下肢功能。
- 葛海龙程长有
- 关键词:补肾壮骨汤老年下肢骨折下肢功能骨折愈合
- 良肢位摆放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疼痛程度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应用良肢位摆放护理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2月黎平县中医医院接收的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序列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良肢位摆放管理。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情况、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第7、14、21天的疼痛缓解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姿势控制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中生理健康(13.57±2.26)分、心理健康(12.37±2.42)分、独立能力(12.36±1.21)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6,4.234,11.150,P均<0.05)。对照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采用良肢位摆放管理模式,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提高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较少。
- 武权英周宗艳马瑞
- 关键词:良肢位脑卒中偏瘫疼痛程度肢体功能
- 互动式头针结合上肢外骨骼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基于中枢-外周-中枢闭环理论,探讨互动式头针结合上肢外骨骼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第三医院康复治疗中心招募的4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上肢外骨骼机器人康复训练,每次25 min,1次/d,5 d/周,共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新增头针留针,与上肢外骨骼机器人相结合进行互动式头针治疗。头针穴选取顶颞前斜线、顶旁2线的定位标准,留针25 min,间隔5 min施行捻转手法1次,1~2 min/次,1次/d,5 d/周,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在ICF身体功能与结构领域使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UE)评估上肢运动功能。在ICF活动领域使用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评估患者上肢执行功能性任务的能力;在ICF参与领域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独立性。结果①身体功能与结构领域: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4周后FMA-UE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FMA-UE评分提升更显著(P<0.05)。②活动领域: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4周后WMFT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WMFT评分明显提高(P<0.05)。③参与领域:2组治疗4周后MBI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提升更显著(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结合上肢外骨骼机器人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上肢执行功能性任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王子豪胡川张海泉王欣
-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功能
- 上肢体位干预与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探讨
- 2024年
- 目的 分析脑卒中(CVA)患者采取上肢体位干预和康复训练对其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CV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上肢体位干预与康复训练,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Barthel指数(BI指数)、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BI指数及FM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2.82±1.41)分低于对照组的(5.30±1.67)分, BI指数(71.91±6.70)分及FMA评分(43.14±11.3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2.40±6.15)、(19.45±10.7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前屈、外展、外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前屈度(142.61±14.81)°、外展度(147.80±13.61)°、外旋度(69.32±8.37)°均大于对照组的(114.72±15.05)、(109.26±14.10)、(52.23±8.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86%低于对照组的4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VA患者采取上肢体位干预与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其上肢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汤金玉
- 关键词:上肢功能脑卒中肩关节活动度康复训练
- 成人左上肢与右上肢PICC置管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 2024年
- 目的:系统评价成人左右上肢PICC的置管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文献医学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成人左右上肢PICC置管效果比较的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5月7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评价和数据提取,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篇文献,涉及左上肢PICC置管病人5 489例,右上肢PICC置管病人7 42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左上肢PICC置管发生继发性异位、导管破裂、渗血的风险较右上肢小,且增加了病人舒适度,但左上肢置管相对较右上肢困难,且右上肢发生静脉炎的风险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成人左右上肢PICC置管各有利弊,临床专科护士应摒弃“右上肢首选”的观念,在置管前综合考虑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及病人意愿,合理选择置管上肢。
- 王梅周会兰
- 关键词:左上肢右上肢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META分析循证护理
相关作者
- 杨红梅

- 作品数:10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邮电大学
- 研究主题:CAMSHIFT 测量信号 肤色 共轭聚合物 滤波算法
- 张晓琴

- 作品数:70被引量:302H指数:9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 研究主题:癫痫 戊四氮 脑缺血 海马 神经保护作用
- 梅斌

- 作品数:54被引量:163H指数:7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 研究主题:颈动脉 卒中 新型冠状病毒 脑血管病 血管内介入治疗
- 陈宇

- 作品数:32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骨肉瘤 恶性骨肿瘤 保肢手术 股骨远端 锁骨
- 蒋毅

- 作品数:21被引量:102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脑卒中 偏瘫 早期康复 颈动脉狭窄 A型肉毒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