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45篇“ MR血管造影“的相关文章
2D SECara-Net及3D U^(2)-Net模型用于检测MR血管造影中未破裂囊状颅内动脉瘤
2025年
目的观察基于2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3D时间飞跃法MR血管造影(3D TOF-MRA)图构建的2D SECara-Net、3D U^(2)-Net模型及其联合用于MRA检测未破裂囊状颅内动脉瘤(USI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973例单发USIA及300名健康体检者,按7∶3比例划分训练集(n=923,含723例USIA及200名健康人)与测试集(n=350,含250例USIA及100名健康人)。分别将经预处理的训练集3D TOF-MRA及所获2D-MIP图导入3D U^(2)-Net及2D SECara-Net模型进行训练并调整参数;于测试集评估各模型及其联合检测USIA的效能。结果2D SECara-Net模型检测测试集USIA的敏感度为78.80%(197/250)、特异度95.00%(95/100)、准确率为83.43%(292/350),3D U^(2)-Net模型分别为82.80%(207/250)、86.00%(86/100)及83.71%(293/350),2D SECara-Net模型检测USIA的特异度高于3D U^(2)-Net模型(P=0.030)而敏感度及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1.20%(228/250)、特异度为99.00%(99/100)、准确度为93.43%(327/350),其特异度高于3D U^(2)-Net模型(P<0.05)而敏感度及准确率均高于各单一模型(P均<0.05)。结论2D SECara Net与3D U^(2)-Net模型用于MRA检测USIA的敏感度及准确率相当;二者联合可提高检测效能。
牛宗仁马强杜晶晶任延德李梦杰乔雅倩唐岳山高健波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CT血管造影MR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比较
2024年
颅内动脉瘤诊断过程中分别采用CT血管造影MR血管造影的效果探讨。方法 研究对象的筛选以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为前提,最终选出我院接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展开研究,2023年01月开始此研究,2023年12月该研究证实终止,研究过程中将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做规范性分组,共划分为2组,即探究组(n=30)、参考组(n=30),参考组针对纳入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时采用MR血管造影技术,并统计诊断准确率、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图像质量评估及不同直径动脉瘤的检出情况;探究组对抽取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时采用CT血管造影技术,同上统计诊断准确率、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图像质量评估及不同直径动脉瘤的检出情况;随后对比探究组与参考组上述统计指标,评价以及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1)诊断准确率:对比实施MR血管造影诊断的参考组,探究组实施CT血管造影诊断后,诊断准确率明显增高,(P<0.05)。(2)诊断灵敏度、特异性:探究组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均优于参考组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所统计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统计学具有较大差异(P<0.05)。(3)阳性预测值:采用CT血管造影诊断的探究组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采用MR血管造影诊断的参考组,对比具有较大差异(P<0.05)。(4)图像质量评估:瘤体直径、瘤径宽度方面,组间数据无明确的对比价值(P>0.05)。(5)不同直径动脉瘤的检出情况:直径<3mm动脉瘤检出率方面,探究组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 CT血管造影MR血管造影,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而言,均有较为明确的临床诊断价值。同时,在诊断准确率和诊断特异性等方面CT血管造影优势更为突出,且该诊断方式在直径较小、容易漏诊的微小病灶方面可获得高质量影像图,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确诊依据。
郑飞武
关键词:MR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特异性
基于CT及MR血管造影评估椎动脉夹层与动脉迂曲程度的相关性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基于TOF-MRA对椎动脉夹层与动脉迂曲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椎动脉夹层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基于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of-flight magnetic...
李琰
关键词:椎动脉夹层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CT与MR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对比
2022年
目的:探讨CT与MR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4例某院2018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对象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MR血管造影检查,并以DSA检查为金标准,比较CT与MR血管造影阳性检出率、瘤体直径及瘤颈宽度、诊断效能。结果:经DSA检查确诊96例;CT血管造影检出92例,检出率为95.83%(92/96);MR血管造影检出84例,检出率为87.50%(84/96);观察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χ^(2)=4.364,P=0.037);CT血管造影灵敏度、准确度为93.75%、93.55%,高于MR血管造影的83.33%、83.87%,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与MR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但CT血管造影诊断灵敏度、准确度更高,可作为早期筛查首选方式。
赵云云虞希祥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CT血管造影MR血管造影
CT与MR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对比
2022年
分析并比较CT与MR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62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均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对其均行 CT血管造影MR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并比较 CT血管造影MR血管造影诊断的价值,包括颅内动脉瘤阳性检出率,记录两种诊断方式检测得到的瘤体直径及瘤颈宽度,计算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能,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结果。结果 本组62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中,DSA确诊阳性48例, CT血管造影检出阳性46例(95.83%), MR血管造影检出阳性41例(85.42%),CT血管造影阳性检出率较MR血管造影高,(P<0.05);CT血管造影检测出的瘤体直径及瘤颈宽度参数与MR血管造影比较,(P>0.05);在诊断效能方面, CT血管造影的灵敏度、准确度更高,(P<0.05),但是特异度较 MR血管造影,(P>0.05)。结论 临床上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诊断时,诊断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CT血管造影诊断或者MR血管造影诊断,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相比较而言, CT血管造影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更高,建议推广。
蔺田芳朱珊珊
关键词:CT血管造影MR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
CT与MR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2年
目的:研究在颅内动脉瘤中实施CT与MR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8年1月—2021年9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所选患者均实施CT血管造影检查和MR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CT和MR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图像质量,另外对比不同直径动脉瘤体的检出情况。结果:116例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检查检出114例,检出率为98.27%;CT血管造影检查检出98例,检出率为84.48%;MR血管造影检查检出90例,检出率为77.59%;CT和MR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均显著低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检查(P <0.05);CT和MR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从图像质量上分析,三种检查方式在瘤体直径和瘤颈宽度检查结果上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三种检查方式检查不同直径动脉瘤体的检出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中,CT血管造影检查和MR血管造影检查均具备一定优势,临床应用中可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准进行选择。
刘爱友汤灏马玲刘松国
关键词:CT血管造影MR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
评价利用呼吸门控的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在非增强肾动脉MR血管造影情况下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利用呼吸门控的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在非增强肾动脉MR血管造影情况下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48名患者在3.0 T MRI(TOSHIBA EXCELART Vantage)进行了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和对比剂...
Mohamed Osman Ali
CT及MR血管造影图像融合评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入脑干区血管、神经及骨性结构的关系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观察CT及MR血管造影(MRA)双模态图像融合评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三叉神经入脑干区(REZ)血管、神经及骨性结构的关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PTN患者头部CT及MRA,将数据三维可视化后,分别于CT与MRA图中选取9个解剖标记点进行配准,根据配准后标记点的欧氏距离选出5个融合标记点用于图像融合;计算融合标记点的配准误差(FRE),评估图像融合精度。基于MRA数据重建脑底动脉及神经模型,观察REZ处血管与三叉神经根的空间位置关系,判定PTN责任血管;测量并比较患侧与对侧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根、三叉神经压迹及卵圆孔之间距离的差异。结果10例图像融合精度均良好,标记点FRE为1.862~3.156 mm,PTN责任血管均为小脑上动脉。患侧小脑上动脉与三叉神经压迹距离[(0.531±0.153)mm]及与卵圆孔的距离[(20.955±1.147)mm]均小于对侧[(2.573±1.050)mm、(24.864±1.807)mm,P均<0.001],与三叉神经根的距离[(5.024±1.063)mm]与对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71±1.292)mm,P=0.081]。结论CT及MRA图像融合有助于定量观察PTN患者REZ血管与骨性结构及三叉神经根的毗邻关系。
徐嘉徐嘉季达峰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图像融合
CT血管造影MR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探讨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研究对颅内动脉瘤(IAN)采取CT血管造影(CTA)、MR血管造影(MR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86例疑似IAN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CTA、MRA检查,同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三种检测结果。结果:86例疑似IAN患者经DSA证实,确诊率为87.21%;CTA诊断灵敏度、符合率、特异度均显著高于MRA(P<0.05);3种检测方式在瘤体直径、瘤颈宽度测量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AN患者给予CTA、MRA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头部CTA检查相较于MRA检测效果更佳,可作为检测IAN的首选方式,值得借鉴。
唐运军韦典君卢忠武
关键词: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符合率
浅析CT与MR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
2021年
深入探讨与研究CT血管造影以及MR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确诊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这一阶段内,在我院开始医治的颅内动脉瘤50例病人为实验目标,展开本次临床探讨。将50例颅内动脉瘤病人分成25例对照组(采用CT血管造影诊断),实验组25例(采用MR血管造影诊断)[3]。通过研究比较两组颅内动脉瘤病人的确诊正确率、肿瘤相关指标以及不同大小的肿瘤检出率比较;结果:通过CT血管造影确诊的颅内动脉瘤病人,确诊正确率大约为60.0%。而对照组确诊正确率大约为72.0℅,且对于大小不到3mm的肿瘤,CT血管造影检出率更高;结论:通CT血管造影对病人病情确诊,能够保证医疗诊断报告的准确性,有效提高了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上予以普及和应用。
郑晗冰郭芳王福印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相关作者

刘崎
作品数:163被引量:1,736H指数:2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肝肿瘤 肝癌 大脑中动脉 MRI
李延亮
作品数:32被引量:20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腰椎 MRCP 枸橼酸铁铵 脑转移瘤
萧毅
作品数:80被引量:645H指数:15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 64层螺旋CT CT 血管造影
朱玉森
作品数:79被引量:462H指数:11
供职机构: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多层螺旋CT 脑动脉瘤 多层面螺旋CT 血管造影术 胃镜
张丽娜
作品数:11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血管造影 三维时间飞跃法 超声检查 CT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