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55篇“ MRI动态增强扫描“的相关文章
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检查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效能
2025年
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143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DWI和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MRI动态增强扫描、DWI单项及联合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结果,并分析其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比较MRI动态增强扫描、DWI单项及联合检查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效能。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43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阳性96例,阴性47例;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检出阳性83例,阴性60例,与病理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89);DWI检查检出阳性86例,阴性57例,与病理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69);联合检查检出阳性99例,阴性44例,与病理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55);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二者单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动态增强扫描、DWI单项及联合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检查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效能高于二者单项检查。
王苗苗胡爱民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
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超声检查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2025年
目的:分析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威海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乳腺病变患者80例,均实施MRI动态增强扫描以及超声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超声单一检查与联合检查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良性、恶性乳腺病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阻力指数(RI)、血流灌注指数(P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差异以及两种检测方式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超声联合MRI动态增强检测乳腺病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准确率、特异度高于MRI动态增强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患者的RI、PI与PSV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超声检查的方式,诊断准确性、灵敏度较高,可用于指导后续治疗,但临床仍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多种因素,以选出最为合适的方式。
林刚刘磊
关键词:MRI动态增强扫描超声乳腺良恶性病变血流速度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腮腺混合瘤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特点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腮腺混合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特点。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44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其中腮腺混合瘤24例(腮腺混合瘤组)与腮腺腺淋巴瘤20例(腺淋巴瘤组)。比较2组MRI动态增强扫描TIC类型及相关参数[血管渗透性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与速率常数(K_(ep))]。绘制ROC曲线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效能。结果:腮腺混合瘤的MRI表现以边界清晰、形状规则、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渐进性强化为主。腮腺混合瘤组持续型TIC占比显著高于腺淋巴瘤组(P<0.05)。腮腺混合瘤组K^(trans)、K_(ep)显著低于腺淋巴瘤组(均P<0.05)。2组V_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TIC类型、K^(trans)、K_(ep)及三者联合诊断腮腺混合瘤AUC分别为0.896、0.670、0.885、0.981,三者联合AUC最大,诊断敏感度91.70%,特异度100.00%。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腮腺混合瘤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张勇宋群芳徐道辉黄启林
关键词:腮腺混合瘤腺淋巴瘤磁共振成像
基于深度算法的肝外胆管癌术前MRI动态增强扫描自动分期系统的构建及验证
2025年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肝外胆管癌(ECC)术前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自动分期系统,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70例ECC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训练集,收集其经MRI动态增强扫描获得的肿瘤位置、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等特征,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对不同临床分期的ECC进行分类建模,构建ECC术前MRI动态增强扫描自动分期系统。另回顾性分析2023年1-12月本院收治的94例ECC患者临床资料作为验证集,以病理学诊断的临床分期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基于深度算法的ECC术前MRI动态增强扫描自动分期系统对患者临床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ECC术前MRI动态增强扫描自动分期系统对临床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的诊断灵敏度(100.00%、93.33%、97.78%、100.00%)、特异度(100.00%、98.44%、95.92%、100.00%)和准确度(100%、96.81%、96.81%、100.00%)高于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方式(灵敏度:91.67%、86.67%、88.89%、85.71%,特异度:97.56%、90.63%、93.88%、100.00%,准确度:96.81%、89.36%、91.49%、98.94%),且与病理学结果的一致性高(Kappa=0.885,P<0.001),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方式与病理学结果也存在一致性(Kappa=0.691,P<0.001)。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的ECC术前MRI动态增强扫描自动分期系统可提高对ECC术前分期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时金凤王志芳
关键词:肝外胆管癌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28例乳腺肿瘤患者MRI动态增强扫描的强化形态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结果:病理证实128例乳腺肿瘤性疾病患者中包含78例乳腺癌患者和5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和乳腺癌患者相比,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无强化、均匀强化占比更高,不规则形强化、环形强化占比更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边缘清晰光滑占比更高,边缘毛刺分叶、边缘模糊占比更低,乳腺纤维腺瘤的I型曲线占比更高,II型、III型曲线占比更低(P<0.05);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相对最大增强率、早期增强率比乳腺癌患者低(P<0.05)。结论:依据MRI动态增强扫描形态学表现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可以有效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性疾病,应用价值较高。
曾勇蒋中灿
关键词:MRI动态增强扫描
DWI联合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宫颈癌分期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分析DWI联合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8分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均行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与FIGO2018分期的诊断一致性。结果:68例中,FIGO2018分期ⅠB1期20例、ⅠB2期15例、ⅠB3期4例、ⅡA1期11例、ⅡA2期7例、ⅡB期2例、ⅢB期2例、ⅢC1期2例、ⅣA期5例;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示55例与FIGO2018分期一致,其中,ⅠB1期18例、ⅠB2期13例、ⅠB3期2例、ⅡA1期9例、ⅡA2期5例、ⅡB期2例、ⅢB期1例、ⅢC1期1例、ⅣA期4例。经Kappa检验,2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0.768,P<0.05)。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宫颈癌ⅠB1、ⅠB2、ⅠB3、ⅡA1、ⅡA2、ⅡB、ⅢB、ⅢC1、ⅣA期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879、0.848、0.469、0.801、0.665、0.985、0.470、0.485、0.784,准确率分别为95.59%、95.59%、94.12%、95.59%、92.65%、98.53%、95.59%、97.06%、97.06%。结论:DWI联合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的诊断与FIGO2018分期的一致性较好,诊断准确率较高。
王新婧施磊李兵冯吟朱楠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国际妇产科联盟
DWI联合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宫颈癌分期中的应用
2024年
分析DWI联合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宫颈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择2022.5.6~2023.5.6我院收治的56例宫颈癌病患为研究样本。针对受试者开展DWI联合MR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结果 112例宫颈癌肿瘤呈现为软组织肿块,T1WI上多为等信号,T2WI上均显高信号,DWI上呈高信号而ADC图上为低信号。宫颈癌肿瘤的ADC值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01)。在分期诊断方面,常规MRI联合DWI比单独使用常规MRI具有更高的准确性(P<0.05)。结论 应用DWI联合MRI动态增强扫描实现宫颈癌分期诊断能取得满意效果。这一方案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内推广。
任林林
关键词:DWIMRI动态增强扫描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早期乳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4年
为了提高早期乳腺癌疾病诊断的质量以及效率、拓展检查方法,本次研究针对MRI动态增强扫描方法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应用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人员根据本次研究所用的扫描方法以及研究目标时间确定患者入选标准,并从研究时间阶段内本院收治的疑似存在早期乳腺癌现象的患者群体中挑选研究对象。参与本次研究的130位患者不仅符合本次研究的入选标准要求,并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研究人员需要针对参与本次研究的全体患者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并结合最终的病理检查结果,针对动态扫描增强之后的早期乳腺癌检测精准性、疾病类型以及患者图像特征全方位进行对比。结果 参与本次研究的130位疑似患者中,最终有109位确认存在早期乳腺癌,MRI动态增强扫描确认的存在早期乳腺癌的患者人数为101人,最终结果的符合率为92.66%。同时,本次研究患者群体的癌症类型可以分为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小叶原位癌、黏液腺癌、坚韧性小叶癌,且两种方式得出的检测结果并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同时,本次研究中确认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各项图像特征与非乳腺癌患者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在早期乳腺癌临床诊断治疗中,MRI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帮助医师根据图像特征合理判断病症类型,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率明显提高,可以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指引。
谢军
关键词:MRI动态增强扫描早期乳腺癌诊断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早期卵巢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4年
研究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在早期卵巢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早期卵巢癌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增强扫描,观察组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总检出率、检测有效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检出率、检测有效性好转,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早期卵巢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王志鑫
关键词:MRI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卵巢癌
基于全病变MRI动态增强扫描直方图分析对小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基于小乳腺癌全病变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直方图分析及临床特征预测腋窝淋巴结(ALN)转移。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小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30例发生ALN转移(转移组),63例ALN无转移(无转移组)。患者术前或治疗前均行MRI检查。采用FireVoxel软件勾画ROI并行直方图分析,采用t检验及Mann-WhitneyU检验分析比较2组的直方图参数。采用Pearson及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ALN转移与直方图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筛选出ALN转移组和无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构建联合模型,并利用ROC曲线分析直方图参数对ALN状态的诊断效能。结果:年龄和绝经状态均与ALN转移存在相关性(均P<0.05)。直方图参数中最小值、第5百分位数、变异系数、体积均与ALN转移显著相关(均P<0.05)。在直方图参数中,体积预测ALN状态的AUC最大,为0.729,最佳阈值为1.765。最小值、第5百分位数、变异系数、体积和年龄构建的联合模型的AUC最高,为0.780。结论:基于全病变DCE-MRI直方图分析可用于预测小乳腺癌的ALN转移,且最小值、第5百分位数、变异系数和体积是预测ALN状态有价值的影像学指标。
马芹芹卢星如李芷凡刘春翠冯雯雷军强
关键词:小乳腺癌动态增强扫描直方图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

相关作者

严志汉
作品数:312被引量:1,483H指数:20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磁共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余建群
作品数:230被引量:1,344H指数:1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螺旋CT 多层螺旋CT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姜洪标
作品数:36被引量:172H指数:7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SWI 缺血半暗带 MRI动态增强扫描
苏丽清
作品数:12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MRI动态增强扫描 可重复性 脑组织 正常成人 扩散
姜远才
作品数:18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杭州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IGA肾病 MRI 肾小球滤过率 垂体微腺瘤 MRI动态增强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