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34篇“ MRI增强“的相关文章
增强CT对比MRI增强扫描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复查效果的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增强CT对比MRI增强扫描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复查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共110例,按照本院医疗信息系统模式随机分为CT组(55例)与MRI组(55例)。结果:与增强CT相比,MRI在早期病变的诊断上具有更高的准确性(P<0.05);与增强CT相比,MRI在TACE术后3、6个月的复发病灶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常规CT(P<0.05)。且在TACE疗效情况中MRI增强图像的最大长径较长,短径较小。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增强CT和MRI对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介入术后复查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王鹰
关键词:MRI增强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
MRI增强扫描联合血清AFP-L3对乙型肝炎背景下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对乙型肝炎背景下原发性肝癌(PL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背景下PLC患者60例(PLC组),另选取同期48例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均行MRI增强扫描以及血清AFP-L3检测,比较两组MRI增强扫描征象以及血清AFP-L3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RI增强扫描联合血清AFP-L3对乙型肝炎背景下PLC的诊断价值。结果:PLC组MRI增强扫描征象中T2WI高信号、DWI高信号、动脉期强化占比均高于对照组,ADC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WI信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C组血清AFP-L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RI增强扫描联合血清AFP-L3诊断乙型肝炎背景下PL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0%、95.8%,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结论:MRI增强扫描与血清AFP-L3对乙型肝炎背景下PLC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联合应用诊断效能更高,有助于减少误诊、漏诊情况。
李丹
关键词:乙型肝炎原发性肝癌MRI增强扫描
联合应用CT及MRI增强扫描对鉴别诊断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5年
探讨CT与MRI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对慢性胰腺炎(CP)与胰腺癌(PC)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12月我院74例经病理证实的CP或P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CP组38例及PC组3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CT及MRI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PC组胰腺实性肿块检出率高于CP组(83.3% vs 21.1%,χ2=28.444,P<0.001),而胰管扩张在CP组更常见(73.7% vs 44.4%,χ2=6.565,P=0.010);PC组动脉期呈渐进性轻度强化、门脉期呈持续低强化的比例显著高于CP组(61.1% vs 23.7%,χ2=10.856,P=0.001);PC组ADC值低于CP组[(1.12±0.23)×10-3 mm2/s vs (1.38±0.31)×10-3 mm2/s,t=4.110,P<0.001]。结论 CT与MRI增强扫描对胰腺实性肿块、胰管扩张、动脉期及门脉期强化方式、ADC值在CP与PC中的典型表现不同,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二者的鉴别诊断准确性。
李建窑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胰腺癌CT增强扫描MRI表观扩散系数
不同3D MRI增强扫描序列在脑转移瘤检出中的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3D-T_(1)WI、3D-T_(2) FLAIR、3D-BrainVIEW-T_(1)黑血增强MRI(CE-MRI)对脑转移瘤的检出能力。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或经临床随访证实的25例脑转移瘤患者,同时行3D-T_(1)WI、3D-T_(2) FLAIR和3D-BrainVIEW-T_(1)黑血序列增强扫描。按病灶直径分为3组(≤3 mm、>3~<10 mm、≥10 mm),比较以上3个序列对脑转移瘤的检出数目及对不同直径病灶的检出率。结果:25例共检出246个脑转移瘤病灶,3D-T_(1)WI、3D-T_(2) FLAIR和3D-BrainVIEW-T_(1)黑血增强扫描对脑转移瘤的检出数目分别为153、183和246个。两两比较发现,3D-BrainVIEW-T_(1)黑血序列对病灶的检出数目显著高于3D-T_(1)WI和3D-T_(2) FLAIR(P=0.003,P=0.002);3种序列对直径≤3 mm及>3~<10 mm、≥10 mm病灶检出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相较于3D-T_(2)FLAIR和3D-T_(1)WI序列,3D-BrainVIEW-T_(1)黑血增强扫描对脑转移瘤的检出率更高,尤其是对微小转移瘤的检出更有价值,临床常规应用可早期发现转移病灶。
李怀花梁雪田传帅张庆雷王坤陈夫涛张鑫张冰
关键词:脑转移瘤磁共振成像
呼吸训练联合共情沟通模式在肝脏MRI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联合共情沟通模式在肝脏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8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8例行肝脏MRI增强扫描检查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n=49)与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干预组给予呼吸训练联合共情沟通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检查依从性、检查时间、一次性检查成功率、图像质量、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检查总依从率、一次性检查成功率、图像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BDI-Ⅱ)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联合共情沟通模式应用于肝脏MRI增强扫描患者干预中,可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检查依从性、一次性检查成功率及图像质量,改善心理状态,促进护理满意度提升。
陈柳聪
关键词:依从性图像质量
心脏电子植入物患者行MRI增强检查护理及操作规范化共识
2025年
心脏电子植入物(CIED)如起搏器、植入式心脏除颤器等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和心脏衰竭的治疗。然而,CIED患者在接受MRI检查时面临设备干扰和发生不良反应等潜在风险。本共识旨在制定全国统一的操作和护理规范,以确保CIED患者在MRI检查过程中的安全性。通过综合分析国际标准(如ASTM F2503-20、ISO/TS 10974)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标准化的检查前评估、检查中监测、检查后指导及应急处理流程。本规范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能力,确保个性化护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从而有效降低MRI检查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标准化流程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还提升了护理工作的整体效率,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了可操作的指导方案。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护理学组彭飞朱文珍李琴吴燕燕
关键词:护理指南标准化护理
CT及MRI增强扫描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措施
2024年
目的:分析CT和MRI增强扫描患者心理情况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行CT、MRI增强扫描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心理护理干预),各100例。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图像质量、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01);干预前两组血压和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压和心率低于参照组(P<0.001)。患者图像质量经对比,研究组无移动伪影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97.00%高于参照组的86.00%(P<0.05)。结论:经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CT、MRI增强扫描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改善,并以心理护理干预更为显著,能有效稳定患者血压和心率,保证图像质量。
靳逢花刘岩杜焕旺
关键词:CT增强扫描MRI增强扫描心理护理
脑膜瘤患者MRI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及临床预后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究脑膜瘤患者MRI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其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7例脑膜瘤,术前均接受MRI增强扫描,并行肿瘤切除手术和(或)颅底修补术,术后6个月依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GOSⅡ~Ⅲ级)、预后良好组(GOSⅣ~Ⅴ级)。比较不同病理分级患者MRI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分析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患者MRI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探讨脑膜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MRI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对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WHO病理分级脑膜瘤患者瘤周水肿、血管流空信号、最大对比增强率(MCER)、肿瘤最大径、肿瘤体积(V)、肿瘤表面积密度(Sv)、容积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患者瘤周水肿、血管流空信号、MCER、肿瘤最大径、V、Sv、Ktrans、Ve与病理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预后良好组瘤周水肿、血管流空信号占比低于预后不良组,MCER、肿瘤最大径、V、Sv、Ktrans、Ve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1)。瘤周水肿、血管流空信号、MCER、肿瘤最大径、V、Ktrans、Ve是脑膜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瘤周水肿、血管流空信号、MCER、肿瘤最大径、V、Ktrans、Ve联合预测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脑膜瘤患者MRI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联合瘤周水肿、血管流空信号、MCER、肿瘤最大径、V、Ktrans、Ve对脑膜瘤患者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张会崔艳秋刘岩
关键词:脑膜肿瘤预后瘤周水肿
T2WI联合DWI及MRI增强扫描指导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价值
2024年
目的分析T2加权成像(T2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MRI)增强扫描指导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7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T2WI、DWI、MRI增强扫描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单独T2WI、T2WI联合DWI及MRI增强扫描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价值差异。结果72例直肠癌患者术后病理检查T分期结果为:T1期者9例、T2期者15例,T3期者21例,T4期者27例;T2WI对T1、T2、T3、T4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5.56%、60.00%、76.19%、96.30%,T2WI对直肠癌患者T分期的总诊断准确率为77.78%(56/72);T2WI联合DWI及MRI增强扫描对T1、T2、T3、T4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78%、86.67%、85.71%、100.00%,T2WI联合DWI及MRI增强扫描对直肠癌患者T分期的总诊断准确率为90.28%(65/72);T2WI对直肠癌患者T分期的总诊断准确率低于T2WI联合DWI及MRI增强扫描对直肠癌患者T分期的总诊断准确率(χ^(2)=4.191,P=0.041)。结论T2WI联合DWI及MRI增强扫描联合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吴卉卉翁苓苓石茜
关键词:直肠癌T2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
联合应用CT、MRI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联合应用CT、MRI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价值,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支持。方法:对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患有胰腺疾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MSCT、MRI增强扫描资料,这些患者中有58例被确诊为胰腺癌,62例患者被确诊为慢性胰腺炎;分析胰腺病变影像学特征与病变性质之间的联系,探究联合运用两种扫描方式对胰腺癌诊断的价值。结果:慢性胰腺炎患者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影像学特征为:病变与周围组织囊肿、病变部位钙化、动脉期强化、胰胆管扩张较强,上述影像特征与胰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患者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影像学特征为:胰腺体积变大、附近组织与大血管侵犯、附近淋巴结肿大,上述影像特征与慢性胰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胰腺癌患者使用CT扫描准确性达到62.07%,关于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准确性为62.90%;对胰腺癌患者运用MRI扫描的准确性达到63.79%,而关于慢性胰腺炎患者的准确性达到67.74%,对于患者诊断的准确性不具有差异性(P>0.05)。CT与MRI联合扫描对胰腺癌诊断的准确性达到89.66%,对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准确性达到92.00%,准确性明显比使用单一的方式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CT与MRI增强扫描方式可以实现对胰腺患者病症的准确诊断,确定患者是否为胰腺癌或慢性胰腺炎,使患者能够尽早进行针对性治疗,可有效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率。
郑北
关键词:CTMRI增强扫描胰腺癌慢性胰腺炎

相关作者

程敬亮
作品数:1,434被引量:5,051H指数:2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MRI表现 磁共振 MRI诊断
张勇
作品数:665被引量:1,829H指数:1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磁共振 表观扩散系数 MRI表现
郭亮
作品数:230被引量:1,084H指数:1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CT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MRI
王文献
作品数:251被引量:707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CT MRI CT表现 X线计算机
李春阳
作品数:12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东方医院
研究主题:MRI ADC 门静脉癌栓 DWI MRI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