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59篇“ MRI扫描“的相关文章
CT联合直肠MRI扫描在术前直肠肿瘤TNM分期的特异度、灵敏度观察
2025年
目的探究在对直肠肿瘤患者诊断中按照CT联合直肠MRI扫描对肿瘤T分期、N分期诊断的特异度以及灵敏度。方法在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直肠肿瘤患者中选择80例为对象,均进行盆腔CT平扫+增强、直肠MRI平扫+增强检查,并以术后病理分期作为金标准,针对CT、直肠MRI单一检查与联合检查在诊断直肠肿瘤T分期、N分期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方面的差异性。结果结合临床病理诊断,本组患者中,T1期14例、T2期29例、T3期25例、T4期12例;N0期28例、N1期33例、N2期19例,针对单一诊断与联合诊断直肠肿瘤TNM分期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对比,CT联合直肠MRI扫描均高于单一诊断(均P<0.05)。结论临床在对直肠肿瘤诊断过程中按照CT联合直肠MRI扫描诊断可以有效保障直肠肿瘤TNM分期诊断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可以提升临床对该部分患者诊断效率,有助于患者迅速确诊,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重要指导。
黄奕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直肠肿瘤特异度灵敏度
一种用于腹部MRI扫描的患者屏气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检测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腹部MRI扫描的患者屏气检测装置,包括屏气检测主体,所述屏气检测主体的一侧铰接有母扣,屏气检测主体的后侧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屏气检测主体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槽,固定...
董丽伟
宫颈癌患者诊断中应用MRI扫描技术的效果评价
2025年
目的:探寻将MRI扫描技术应用在宫颈癌患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疑似宫颈癌患者,对其实行MRI扫描,对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80例疑似宫颈癌患者中,术后病理检查中有74例阳性、6例阴性,MRI诊断中阳性和阴性分别为72例和8例;MRI宫颈癌诊断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阴性和阳性预测值与病理诊断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宫颈癌诊断和术后病理检查分期中,ⅠA分别为8.33%(6例)、10.81%(8例);Ⅰ B分别为31.94%(23例)、31.08%(23例);ⅡA分别为40.28%(29例)、40.54%(30例);ⅡB分别为19.44%(14例)、18.92%(14例),两组分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宫颈癌诊断与病理诊断患者中标本测量大小分别为(1.93±1.02)cm和(1.91±1.11)cm,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宫颈癌患者诊断中实行MRI扫描技术,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同时可对疾病分期实行有效确定。
赵阳
关键词:准确率灵敏度宫颈癌
CT和MRI扫描三维重建应用于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2025年
使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三维重建应用于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中,通过临床实践观察期诊断结果,评估在实际应用中对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诊断所产生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以本院2023年1月—2024年4月期间,就诊的疑似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70例(男37例,女33例,平均年龄47.09±3.41岁)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CT和MRI扫描三维重建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判断标准,探讨CT和MRI扫描三维重建在评估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针对疑似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70例患者,通过手术病理检验,最终确认了63例确实为四肢骨关节的隐匿性骨折,而余下7例则被诊断为非隐匿性骨折类疾病。通过CT影像检查,结果 显示54例患者与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相符,另有16例则被揭示为其他医学疾病。通过MRI扫描三维重建检查,确定了59例患者确切诊断为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而剩余的11例患者则被判定为患有其他疾病。CT检查的敏感性为82.54%,特异性为71.43%,准确性为81.43%;MRI扫描三维重建检查的敏感性为92.06%,特异性为85.71%,准确性为91.43%;MRI扫描三维重建在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方面均展现出较CT更为显著的优势,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诊断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领域中,CT扫描MRI扫描三维重建均展现出显著的诊断效能,但MRI扫描三维重建的诊断效能更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刘芳芳
关键词:CT
阿尔茨海默病海马区MRI扫描SWI序列影像学特征研究
2025年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海马区磁共振(MRI)扫描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经临床诊断为AD的患者68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阶段(aMCI)患者30例及健康体检的认知功能评定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25分的30例健康者分别纳入AD组、aMCI组、对照组;比较三组MRI扫描SWI序列影像参数,线性回归分析其与AD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组、aMCI组患者左侧海马相位值、右侧海马相位值明显更低,左侧海马相对体积、右侧海马相对体积明显更小(q分别=4.16、3.22、4.36、2.83、65.58、32.70、27.59、18.98,P均<0.05);与aMCI组比较,AD组左侧海马相位值、右侧海马相对体积明显更小(q分别=27.06、5.24,P均<0.05),但相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分别=0.45、1.52,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AD组左右侧侧脑室下静脉的直径、长度更短,分支数更少(q分别=43.34、30.86、7.56;26.96、20.90、23.08,P均<0.05),与aMCI组比较,AD组左右侧侧脑室下静脉的直径、长度更短,分支数更少(q分别=19.95、38.43、19.09;22.70、20.95、23.08,P均<0.05)。结论AD患者海马区体积以及静脉血管形态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化,将SWI作为常规MRI序列的重要补充,可精确显示静脉血管形态变化,或有助于AD的早期诊断。
韩倩倩李昕徐世达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
MRI扫描技术与乳腺X线技术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
2025年
目的:研究MRI扫描技术与乳腺X线技术在诊断早期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收治的90例乳腺肿块患者,均采用MRI扫描、乳腺X线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乳腺X线和MRI扫描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并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方式的显示情况以及对不同直径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MRI扫描的准确率、灵敏度均高于乳腺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扫描对肿块或结节、胸大肌侵犯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的检出率高于乳腺X线检查,而对钙化的检出率则低于乳腺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扫描对不同直径乳腺癌的检出率高于乳腺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采用MRI扫描、乳腺X线检查各有优劣,其中MRI扫描的诊断价值更高,能提高整体诊断效能,临床应结合患者病情选择应用。
杨玲胡蒙张燕
关键词:乳腺X线MRI乳腺癌早期乳腺癌
高分辨率MRI扫描对结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5年
分析结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采取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的诊断效果。方法 共计74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源自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入,均予以高分辨率MRI检查,根据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转移组患者边缘模糊、内部信号不均匀占比均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淋巴结短径、淋巴结长径均高于未转移组,且ADC值低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分辨率MRI扫描精准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周妍洁
关键词:结直肠癌
基于激光测振技术的MRI扫描噪声精准量化评价研究
2024年
目的:通过非接触式激光测振技术,对MRI扫描噪声进行精准量化评价。方法:在静音和常规序列下,采用MRI设备对头颅、脊柱进行扫描,依据GB/T 16539—1996《声学振速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用于封闭机器的测量》的振速法,采用激光测振仪对MRI设备检查孔外缘表面振动噪声进行采样,利用专用MRI噪声分析软件对声功率级、声压级、基于3种不同计算方式计算的感觉噪声级指标(L_(PN1)、L_(PN2)、L_(PN3))进行分析。结果:头颅扫描的常规和静音序列峰值声压级分别为81、63 dB(A),静音序列显著降低了噪声水平;脊柱扫描的常规和静音序列峰值声压级分别为79、75 dB(A),噪声降低水平明显低于头颅扫描序列。脊柱序列降噪效果比较平稳,头颅序列各频带降噪效果差异较大。脊柱、头颅扫描下常规和静音序列的基于3种不同计算方式计算的感觉噪声级指标L_(PN1)、L_(PN2)、L_(PN3)均明显高于总声功率级和总声压级。结论:静音序列不是针对全频段的线性降噪,且MRI扫描过程中人耳感受噪声与选择的扫描序列直接相关,单纯选用某一物理指标对MRI设备噪声水平进行评价会存在一定偏差。
王科盛徐培嘉刘培孙京昇李泽楷彭旭光李双双何倩鸿刘贞
关键词:MRI扫描噪声评价
肝细胞癌诊断分析中动态增强CT扫描MRI扫描的作用分析
2024年
探究肝细胞癌诊断分析中,选择动态增强CT扫描MRI扫描的作用。方法 目标:回顾性分析2022.1-2022.12患者,均为肝脏病变患者,共100例,依次进行动态增强CT扫描MRI扫描,金标准为手术病理结果,用金标准判定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同时,分析两者影像学特征。结果 100例肝脏病变者中,确诊50例(50.00%),良性病变50例,其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24例,48.00%)、肝囊肿(26例,52.00%);MRI诊断肝细胞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96.00%、86.00%、91.00%、87.27%、95.56%,动态增强CT扫描分别为:80.00%、64.00%、72.00%、68.97%、46.19%,数值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肝细胞癌诊断,较动态增强CT扫描,MRI扫描的诊断价值更高,更能为后续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更应在临床普及应用。
李蝶
关键词:肝细胞癌MRI扫描
高分辨率MRI扫描对结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对结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均行高分辨率MRI扫描,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高分辨率MRI扫描诊断结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并分析MRI图像特征与结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纳入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共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53例,占比66.25%;高分辨率MRI诊断结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79%、85.19%、86.25%。结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MRI图像中边缘模糊、内部信号不均匀比例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淋巴结短径长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RI图像特征中短径诊断结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界值为3.08mm,预测灵敏度为81.1%,特异度为92.6%,均高于边缘、内部信号预测的71.7%、67.9%和74.1%、77.8%。结论: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高分辨率MRI扫描可有效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尤其是MRI图像特征中短径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更高。
杜文峰杨晓彤范彦婷
关键词:结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高分辨率MRI

相关作者

王宏
作品数:229被引量:890H指数:1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肝移植 眼眶 NMR
赵义
作品数:84被引量:237H指数:9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针刺 BOLD-FMRI
邓开鸿
作品数:279被引量:788H指数:1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病案精选 CT 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成像 MRI
康德智
作品数:758被引量:1,378H指数:17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手术治疗 癫痫 文献复习 手术治疗 颅内动脉瘤
叶瑞心
作品数:89被引量:821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弥散张量成像 肝肿瘤 弥散加权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