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6篇“ MRI改变“的相关文章
基于脑镜像同伦功能连接和以双侧距状沟为种子点功能连接观察早盲青少年静息态功能MRI改变
2024年
目的利用体素镜像同伦功能连接(VMHC)和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方法研究早盲青少年静息态下的大脑半球间及选定种子点与全脑其他脑区的功能连接变化。资料与方法招募2015年6—8月广州市盲人学校的早盲青少年23例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视力青少年志愿者21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颅脑静息态功能MRI扫描,计算并比较两组VMHC值。以VMHC具有显著差异的脑区作为种子区,计算并比较其与全脑所有体素之间的功能连接。结果与正常视力青少年志愿者相比,早盲青少年组双侧距状沟为peak点的枕叶视觉皮层和双侧小脑半球、右侧颞下回VMHC显著减低(FDR校正,P<0.05)。早盲青少年组双侧距状沟(VMHC显著减低脑区)与右侧楔叶及右侧中扣带回功能连接减低,而双侧距状沟与右侧小脑半球Crus1功能连接增强(FDR校正,P<0.05)。结论早盲青少年以初级视觉皮质为主的双侧视觉皮层半球间及其与多个脑区的功能连接出现异常,提示初级视觉中枢与其他感知觉皮层的协调功能异常,可能与视觉缺失引起的脑结构与功能重塑有关。
侯芬李恒国周智凤李波胡运涛刘霞
关键词:脑功能重塑青少年
不同落地模式下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跑步后踝关节软骨的急性MRI改变
目的:采用合成磁共振技术定量分析不同落地模式下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跑步30分钟后踝关节软骨的急性变化。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5名业余马拉松运动员,采用红外动谱捕捉系统确定其落地模式,根据落地模式将志愿者分成两组(前足落地模...
黄珍媚
关键词:马拉松软骨
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患儿垂体MRI改变与临床关系探讨
2023年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缺乏(GHD)矮小症的垂体MRI特点与疾病的关系,了解生长激素(GH)激发峰值对矮小症的垂体诊断及预判,分析垂体发育的影像表现和矮小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儿科诊断为CHD矮小症的92例患者儿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查体的正常儿童65例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行头颅冠状位、矢状位T 1WI序列及轴位T 2WI序列扫描。GH激发试验采用溴吡斯的明与可乐定联合,用药后30、60、90、120 min分别采静脉血1 ml测GH水平,GH峰值≥10μg/L正常,GH峰值5~10μg/L为部分缺乏,GH峰值<5μg/L为完全缺乏。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92例中MRI垂体形态、信号表现未见异常59例(64.1%),垂体高径为3.0~6.5 mm;垂体形态及信号表现异常33例(35.9%);其中垂体腺瘤4例(4.3%,包括垂体微腺瘤2例);小垂体15例(16.3%);空泡蝶鞍2例(2.2%);垂体柄异常改变(变细、扭曲、饱满)5例(5.4%);垂体肿瘤6例(6.5%),颅咽管瘤1例(1.0%),在MRI扫描垂体异常的33例中,GH峰值<5μg/L(完全缺乏)26例(78.8%),GH峰值5~10μg/L(部分缺乏)7例(21.2%)。结论GHD患儿垂体MRI扫描可以多方位、立体的展示垂体的正常形态和器质性病变,为临床早期诊断GHD性垂体病变导致的身材矮小症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刘源李倩郑晓静倪娟常光辉安洪庆任宝芹刘长云
关键词:垂体磁共振成像矮小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电生理表现与中医证型、MRI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1)基于神经电生理技术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LDH患者下肢神经传导异常的发生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索运用神经电生理技术量化LDH中...
王琦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电生理中医证型神经传导速度腰痛
不同麻醉深度下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及颅脑MRI改变分析被引量:17
2021年
目的探究不同麻醉深度下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及颅脑MRI改变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来我院进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80例,根据麻醉深度将其分成A组[41例,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为30~39]及B组(39例,术中BIS为50~59),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发生情况。根据术后72h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将患者分成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组与未发生POCD组,检测颅脑MRI,探究POCD海马体体积及白质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时长、出血量、输血量、补液量、低血压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后24、72h MMSE评分高于B组(P<0.05),而认知障碍发生率低于B组(P<0.05);发生POCD组患者的左侧、右侧及总海马体积均小于未发生POCD组(P<0.05),且出现不同程度白质病变。结论深度麻醉(BIS为30~39)能够降低POCD的发生,POCD患者的MRI显示其海马萎缩、白质出现病变,应在术后早期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沈苓姚巧林
关键词:麻醉深度颅脑MRI
糖尿病脑结构及功能MRI改变高血糖状态——慢性高血糖
糖尿病并发症众多,糖尿病脑病(Diabetic encephalopathy, DE)是其中之一。糖尿病可引起脑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包括脑小血管病变、血流灌注减低、脑萎缩、神经元活动及功能网络异常等。1、脑小血管病变:糖尿...
苗延巍
高血压患者大脑的结构/功能MRI改变被引量:3
2020年
高血压(Hypertension,HTN)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导致全球过早死亡或残疾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主要影响65岁以上的老年人。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高血压患者约有11.3亿人,大约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高血压可导致多种心脑血管病,大脑是高血压早期损伤的靶器官之一,可导致脑小血管病、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或高血压脑病或认知功能减退等。实际上,高血压介导的神经系统疾病出现临床表现前,大脑结构或功能已经出现异常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被通过结构或功能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发现,MRI具有分辨率高、对比性强、无创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马俊怡(综述)徐运
关键词:高血压功能MRI
腰椎间盘HIZ分型及相应节段MRI改变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Z)的分型特点,并分析腰椎间盘HIZ与相应节段MR异常改变相互性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07例患者2035个椎间盘完整腰椎MRI影像资料,统计观察HIZ发生率及形态特点,对其进行形态学分型;记录相应节段所有椎间盘、终板形态信号特点,按椎间盘有无HIZ征象分为HIZ组及非HIZ组,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7例患者HIZ发生率为32%(n=130),2035个椎间盘中伴HIZ征象共216个,HIZ在矢状位T2WI序列上表现为圆点型、垂直型、水平裂隙型、斜型、膨大型五种形态。HIZ与相应节段腰椎间盘退变、椎间盘膨/突出、终板炎Ⅱ型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HIZ分型更加能体现椎间盘纤维环撕裂病理组织学特点,HIZ可能是加速相应节段椎间盘退变和终板炎发生的潜在标志物。
郭庆伟刘继华张智猷
关键词:椎间盘高信号区磁共振成像
颅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CT和MRI改变及其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对颅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采用CT和MRI诊断,为提高临床诊断率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选择某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82例接受颅脑术治疗且出现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CT、MRI进行诊断,对诊断准确率以及影像学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数据显示,MRI技术、CT技术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2.92%、65.85%,相对于CT技术来说,MRI技术诊断阳性率明显较高(P<0.05);MRI检查早期异常、后期异常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85.36%、36.58%;CT检查早期异常、后期异常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39.02%、15.85%,两种检查方式对不同异常类型的阳性诊断率对比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用CT技术、MRI技术均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但颅内感染患者采用MRI进行诊断有着更高的确诊率,使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
杨斌徐丽赵宇
关键词:颅内感染MRICT
脊髓型颈椎病颈脊髓MRI改变与临床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术前颈脊髓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影像学改变以及患者行减压术前、...
李超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核磁共振

相关作者

袁云
作品数:603被引量:1,642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骨骼肌 基因突变 肌病 病理 肌肉病
张巍
作品数:191被引量:129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骨骼肌 基因突变 病理 肌病 肌肉病
王朝霞
作品数:374被引量:1,003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骨骼肌 基因突变 肌病 突变 病理
侯铁胜
作品数:564被引量:3,482H指数:25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颈椎 脊髓型颈椎病 外科手术
徐春晓
作品数:30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骨骼肌 肌肉病 肌病 MRI改变 核黄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