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82篇“ NH4^ “的相关文章
NH4^(+)-N:NO_(3)^(-)-N对马铃薯品种‘冀张薯12’生长及糖类含量的影响
2021年
将马铃薯品种‘冀张薯12’种植在填充了蛭石与珍珠岩(v:v=5:1)的套盆中,采用不同比例的NH4^(+)-N:NO_(3)^(-)-N(3:7、4:6、5:5、6:4和7:3)进行浇灌,通过研究不同时间马铃薯生长及糖类含量的变化,筛选合适比例用于马铃薯生产,明确氮素形态的作用,为今后合理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同一时期随NH4^(+)-N:NO_(3)^(-)-N比例增加,马铃薯株高、株幅和叶片数增加,叶片中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积累增多,7:3时均最大;同一时期随NH4^(+)-N:NO_(3)^(-)-N比例降低,匍匐茎数量增加,块茎膨大提前,内部葡萄糖、蔗糖和淀粉含量提高,3:7时均最高;随植株生长,所有处理下叶片中糖类含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块茎中糖类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NH4^(+)-N和NO_(3)^(-)-N分别促进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比值为3:7时对块茎形成及其内部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积累有促进作用。
高亚南李雅楠蒙美莲贺学勤
关键词:马铃薯糖含量块茎形成
生物传感仪-除NH4^(+)法测定发酵液中L-谷氨酸含量的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采用生物传感仪法测定谷氨酸发酵液含量,由于此法反应产物有铵根离子(NH4^(+)),而发酵后期样品中NH4+浓度高达20g/L,产生逆反应,使发酵液检测结果偏低,导致提取出现收率超百现象。为解决此问题,本文建立一种除NH4+法检测谷氨酸发酵液中谷氨酸含量的新方法,并对仪器进行线性校正,将发酵液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使NH4+祛除,再调样液pH至中性,使用生物传感仪测定含量。结果表明:RSD<2%,回收率在95%~110%之间,以HPLC衍生法测定的结果作为参考,此法准确性很高(平均误差为0.12%)。且新方法保留原生物传感仪法优点的同时,更适合发酵后期样品检测,满足味精发酵行业对谷氨酸发酵终点样品准确测定的要求。
张金露吴涛唐艳
关键词:L-谷氨酸发酵液
利用gs1.1和gs1.2突变体研究外源蔗糖对高铵胁迫拟南芥碳氮代谢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以拟南芥野生型Col-0、谷氨酰胺合成酶敲除突变体gs1.1和gs1.2为实验材料,采取土培试验,比较正常培养液(4 mmol/L NH4^(+))培养(CK)、正常培养液(4 mmol/L NH4^(+))下外源添加5%蔗糖(T1)、高NH4^(+)胁迫(20 mmol/L)(T2)以及高NH4^(+)胁迫(20 mmol/L)下外源添加5%蔗糖(T3)对拟南芥各株系各生理指标的影响;通过测定地上部分的鲜重、叶绿素、游离NH4^(+)、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矿质元素含量等指标,研究外源蔗糖对NH4^(+)胁迫拟南芥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高NH4^(+)胁迫下,拟南芥生长受到严重的抑制,鲜重、GS、GDH酶活性降低,游离NH4^(+)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植株的N、P、K、Ca的含量增加,Mg、Fe的含量减少,其中gs1.1和gs1.2在高NH4^(+)处理下受到的抑制比Col-0更为显著。外源添加5%蔗糖显著缓解了高NH4^(+)毒害,提高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GS和GDH的活性,降低了叶绿素和游离NH4^(+)的含量,提高了植株体内的N、P、K、Ca,Mg的含量,降低了植株Fe的含量,其中,外源蔗糖对gs1.1和gs1.2高NH4^(+)毒害的缓解更为显著。
李祎杨顺瑛郝东利苏彦华
关键词:拟南芥碳代谢氮代谢
阴阳离子种类对荷正电纳滤膜分离NH4^+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采用荷正电纳滤膜进行市政水体中低浓度氨氮(NH3-N主要以NH4^+形式存在)去除性能研究,从离子微观理化参数的角度探究了共存阴离子Cl^-和SO24^-以及共存阳离子Mg^2+和Na^+对荷正电纳滤膜分离NH4^+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Cl^-与SO4^2-的微观理化参数区别很大,Cl^-比SO4^2-更优先透过荷正电纳滤膜,为保持膜过滤产水为电中性,进料液中的低电荷、小水合半径、小平均离子势、大扩散系数的NH+4会比Mg^2+优先透过膜.如果进料液中没有Na^+,则会导致NH+4的低截留,反之,由于NH4^+和Na^+微观理化参数较为相近,均可以透过膜,则会导致NH+4的优先透过失效.不同体系下的多级循环实验证明,MgCl^2+NH4Cl体系和Na2SO4^+(NH4)2SO4体系,利用荷正电纳滤膜均难以实现NH4^+与Mg^2+、Na^+的完全分离.
刘曼曼莫恒亮陈亦力文剑平李锁定丑树人俞开昌吴文辉孟佳意
关键词:截留率
泡菜榨菜亚硝酸盐含量及其N_(2)-NH4^(+)转化机理的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泡菜榨菜是我国传统酱腌菜的典型代表,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堪称国粹。二十多年来在科技的支撑下泡菜榨菜产业迅速发展,但消费者对泡菜榨菜中亚硝酸盐的担忧与误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发展。为此,本文系统分析了市售泡菜榨菜的亚硝酸盐含量,研究了亚硝酸盐的形成影响因素和代谢转化机制。对接泡菜科研团队的长期研究结果及现有的相关资料,可以获知:大部分市售泡菜榨菜的亚硝酸盐含量不超过5.0mg/kg,远低于国标对其亚硝酸盐的限量(20mg/kg),日人均摄入市售泡菜榨菜的亚硝酸盐剂量分别约为0.0023-0.0049mg/kg体重·d和0.0025-0.0053mg/kg体重·d(以亚硝根离子计),因此日常摄入泡菜榨菜是安全的。原料、食盐含量、温度和pH对泡菜榨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具有明显影响,通过接种乳酸菌、添加抗氧化物质,可显著降低泡菜榨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阴沟肠杆菌、产酸克雷伯菌、弗氏柠檬酸杆菌等是泡菜榨菜中产生亚硝酸盐的主要潜在有害微生物,而乳酸菌可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从而降低泡菜亚硝酸盐含量。本文通过泡菜榨菜中亚硝酸盐的代谢研究,创立了泡菜榨菜亚硝酸盐的N_(2)-NH_(4)^(+)(氮-氨)转化学说,即泡菜榨菜中的亚硝酸盐主要通过反硝化、同化与异化硝酸盐还原生成,随后经反硝化途径被还原为N_(2)(氮气),或经硝酸盐还原途径被还原为NH_(4)^(+)(氨),这些生化反应过程导致泡菜榨菜发酵初期亚硝酸盐含量升高较快,随后逐渐降低。同时,再次从理论上阐明泡菜榨菜是以有益微生物乳酸菌主导发酵而成的蔬菜制品,所以无论是家庭或工厂制作的泡菜榨菜,均应做到制作过程的清洁干净,避免有害微生物繁殖。该学说解析了泡菜榨菜制作中亚硝酸盐的转化途径,有助于消除消费者对泡菜榨菜的安全担忧和历史性的误解,为科学的泡菜榨菜制作加工储藏和品
陈功唐垚赵平范智义贺云川张其圣罗远莉汪冬冬邓维琴范永红明建英陈蓉游敬刚李洁芝
关键词:泡菜榨菜亚硝酸盐学说
不同盐碱化土壤对NH4^+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为探求NH4^+在不同盐碱化土壤中吸附特性的变化规律,采用平衡吸附法分别从吸附行为与影响因素探究氮素在轻度、中度、重度盐碱化土壤中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3种供试土壤对NH+4的吸附量随盐碱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大,平衡吸附量为:重度盐碱化土壤>中度盐碱化土壤>轻度盐碱化土壤,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不同盐碱化程度土壤对铵态氮吸附过程,吸附平衡时间为720 min;3种供试土壤对铵态氮的吸附反应均是自发、放热及混乱度增加的过程;背景液pH(3.0~9.0)范围内,3种供试土壤对铵态氮的吸附量随pH值上升而增大;添加不同浓度的Na^+、Ca^2+、Al^3+溶液,3种供试土壤对铵态氮的吸附量随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研究表明,提高溶液pH值能增强盐碱土对铵态氮的吸附能力;温度、离子价态增加则不利于吸附,土壤盐碱化程度提高,对铵态氮的吸附能力有所增强,限制了铵态氮的迁移,污染风险有所降低。
徐祎璠孙方园郭亚馨马秀兰王玉军
关键词:盐碱化土壤NA^+CA^2+AL^3+
外源蔗糖对高NH4^+胁迫下拟南芥碳氮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以拟南芥col-0、amt1.1和amt1.3为试验材料,采取基质培养的方法,以常规营养液(4 mmol/L NH4+)处理为对照,设置高NH4+(20 mmol/L)营养液中分别添加0%蔗糖(T1)、5%蔗糖(T2)处理,通过测定植株地上部分的鲜重,叶绿素、游离NH4+、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矿质元素含量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酶活性等指标,研究外源蔗糖对NH4+胁迫拟南芥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处理下,3个拟南芥株系植株生长均受到严重的抑制。鲜重及GS、GDH活性降低,游离NH4+、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植株的氮、磷、钾、钙含量增加,镁、铁含量减少。其中col-0植株在T1处理下受到的抑制比amt1.1和amt1.3植株更为显著。与T1处理相比,T2处理增加了拟南芥植株的鲜重,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GS和GDH活性;降低了叶绿素和游离NH4+的含量,提高了植株的氮、磷、钾、钙、镁含量,降低了植株铁含量,其中,外源蔗糖对col-0植株高NH4+毒害的缓解较两个突变体植株更为显著。
李祎杨顺瑛郝东利苏彦华
关键词:拟南芥碳代谢氮代谢
NH4^+和NO3^-对纯锌在NaCl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采用质量损失实验、电化学测试以及扫描电镜(SEM)、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等研究了NH4^+与NO-3对纯锌(Zn≥99.99%)在NaCl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H4^+-NO3^-Cl^-体系中,NH4^+对促进锌的腐蚀起主导作用;NO-3的存在可显著加速样品在溶液中的电化学阴极反应,同时导致样品金属表面腐蚀形态发生改变,局部腐蚀坑趋向横向扩张生长。另外,在一定浸泡时间周期内,样品金属的腐蚀速度与NH4NO3浓度呈正相关。
殷佳璇王昕葛峰满成
4种镁合金在Cl^--NH4^+-NO3^-溶液体系中的腐蚀行为差异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研究了化学组分和显微组织结构对AZ31,AZ91,AM60和ZK61等4种镁合金在含有不同浓度NH4NO3的0.1 mol/L NaCl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通过浸泡实验、电化学测试、SEM和CLSM表面分析等探讨了4种镁合金的腐蚀机理。结果表明,NH4NO3的存在会加快镁合金的腐蚀;并且由于在特定浓度范围内,Cl^-,NH4^+和NO3^-的协同作用,会发生自催化点蚀。不同镁合金的耐蚀性与合金的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密切相关。
于浩冉张文丽崔中雨
关键词:镁合金化学组分
播期对青稞农田氨挥发和土壤NH4^+-N含量的影响
2020年
为探明不同播期对青稞农田氨挥发、土壤氨态氮变化特性和对生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置早播(4月12日)和晚播(4月25日)2个处理,分析氨挥发和土壤氨态氮含量特性、二者的相关性及对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早播的氨挥发积累量<晚播,影响氨挥发的施肥时期主要为基肥期表现为挥发峰值高、挥发周期长、挥发积累量占比高;不同播期土壤NH4^+-N含量的峰值均出现基肥期,且晚播>早播;土壤NH4^+-N含量与氨挥发极显著正相关;早播有利于青稞形成高株,但不同播期对青稞生物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建议河谷农区根据环境条件适时早播,降低氨挥发损失。
李雪
关键词:播期氨挥发

相关作者

封克
作品数:242被引量:2,325H指数:23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土壤 水稻 蚓粪 重金属 铜绿微囊藻
汪晓丽
作品数:53被引量:549H指数:14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NH NH4^+ PH 小麦
陈平
作品数:38被引量:282H指数:10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NH4^+ NH 水稻苗期 不同基因型 水稻
沈其荣
作品数:1,032被引量:12,947H指数:63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生物有机肥 水稻 木霉 农业集约化 连作
盛海君
作品数:102被引量:925H指数:15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小麦 蚯蚓粪 次生盐渍化 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