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2篇“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的相关文章
原发性胆囊癌中T{1}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T{1}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月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石蜡标本52例及胆囊良性疾病患者石蜡标本10例,均为手术后切除标本,并且临床资料完整。对62例胆囊组织标本进行Tiam1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生物学特征及临床意义。结果:52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中Tiam1阳性表达44例(84.61%),但在非肿性胆囊组织中没有表达。Tiam1在{11}结转移(P=0.010)、{11}血管侵犯(P=0.009)和复发(P=0.010)的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表达阳性。另外,Tiam1的阳性表达与肿的浸润深度(P=0.007)和TNM分期(P=0.005)明显相关,与性别、年龄、肿大小及肿部位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Tiam1在原发性胆囊癌中表达明显高于非肿性胆囊组织,并与患者的{11}结转移、复发、肿浸润深度和TNM分期有关,与年龄、性别、肿大小无关。Tiam1可能是胆囊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一项独立预测因素。
邓颖慧
关键词: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免疫组化原发性胆囊癌
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血小板参数和T{1}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的表达情况分析
2021年
目的: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患者的血小板参数、T{1}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lymphomainvasion and metastasis inducing factor 1,TIAM1)表达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治疗的72例EC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子宫内膜活检正常的72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血小板参数、TIAM1表达检测,对比两组受检者的血小板参数、TIAM1表达情况以及观察组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的血小板参数及TIAM1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清降钙素原(P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TIAM1阳性表达率为94.44%,对照组为6.94%,差异显著(P<0.05);在观察组中,Ⅲ~Ⅳ期患者的PLT、PDW、MPV、PCT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TIAM1中等-强阳性表达率为90%,明显高于Ⅰ~Ⅱ期的69.05%,差异显著(P<0.05)。结论:EC患者血小板参数、TIAM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可作为EC诊断及病情评估的重要依据。
尹华伟庄园
关键词: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参数
T{1}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对鼻咽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影响
2021年
目的:观察T{1}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对鼻咽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咽喉头颈外科收集的102例鼻咽癌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肿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iam1 mRNA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NP69、HK-1和CNE-2Z细胞系中Tiam1 mRNA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介导Tiam1短发卡RNA(shRNA)和对照shRNA感染CNE-2Z鼻咽癌细胞,建立对照细胞系和Tiam1敲降细胞系,分别为对照组和Tiam1 KD组。采用噻唑蓝(MTT)法分析两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侵袭能力;采用异体移植实验分析两组细胞体内生长和转移能力。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Tiam1 mRNA表达水平(1.36±0.29)明显低于鼻咽癌组织Tiam1 mRNA表达水平(3.98±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1,P<0.05)。正常鼻咽上皮细胞Tiam1 mRNA表达水平(1.20±0.26)明显低于鼻咽癌细胞系HK-1和CNE-2Z Tiam1 mRNA表达水平(2.98±0.31、3.16±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2,P<0.05;t=4.209,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A)值(1.95±0.22)高于Tiam1 KD组细胞A值(1.37±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4,P<0.05)。对照组细胞体内生长45 d后肿体积[(1832.37±281.24)mm 3]高于Tiam1 KD组细胞[(1209.31±145.19)mm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6,P<0.05)。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09.39±9.31)个]明显高于Tiam1 KD组细胞侵袭数量[(52.19±7.5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9,P<0.05)。对照组细胞体内{31}结转移数量[(12.43±3.27)个]明显高于Tiam1 KD组细胞[(6.19±2.0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0,P<0.05)。结论:Tiam1在鼻咽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参与鼻咽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
王刘中赵冬丽王淑云曹华
关键词:鼻咽癌增殖
T{1}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T{1}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 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CF-10A、MCF-7、BS524和MDA-MB-453细胞中Tiam 1的mRNA表达水平;构建对照短发卡RNA(shRNA)和Tiam 1 shRNA慢病毒稳定细胞系(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的增殖活力;采用Transwell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MCF-10A细胞(0.42±0.03)比较,MCF-7(1.71±0.13)、BS524(1.53±0.12)、MDA-MB-453(1.55±0.14)细胞中Tiam 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3、5.811、6.105,P<0.05)。与对照组细胞(1.80±0.15)比较,实验组细胞(0.61±0.04)的增殖活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9,P<0.05)。与对照组细胞[(77.20±6.08)个]比较,实验组细胞[(31.15±2.82)个]的迁移能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6,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中VEGF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01±0.17和0.47±0.04;E-cadherin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7±0.03和1.14±0.09;Vimentin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49±0.12和0.51±0.04。与对照组细胞比较,实验组细胞中VEGF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下降,E-cadherin的表达增加(t=8.254、5.962、5.510,P<0.05)。结论Tiam 1在乳腺癌细胞中呈高表达,下调Tiam 1的表达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徐升李峰衡瑞娟
关键词: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波形蛋白E-钙黏蛋白迁移
T{1}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赖氨酰氧化酶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T{1}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inducing factor,Tiam1)、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7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普外科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病灶组织样本与癌旁组织样本7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淋巴结微转移情况,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iam1、LOX mRNA表达情况,同时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与一般情况,最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78例样本中,病灶组织样本检出淋巴结微转移20例,检出率为25.6%;在癌旁组织样本中检出淋巴结微转移2例,检出率为2.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灶组织样本中的Tiam1、LOX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6%、89.7%,癌旁组织样本分别为2.6%、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33.52±1.31)个月,随访生存45例,生存率57.7%。Tiam1 mRNA阳性患者的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率显著高于阴性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也显示Tiam1 mRNA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期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Cox模型多因素风险回归分析显示LOX mRNA表达、Tiam1 mRNA表达、淋巴结微转移都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iam1、LOX在结直肠癌侵袭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Tiam1、LOX 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及预后存在显著相关,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亢玺刚张建伟支蕾
关键词: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赖氨酰氧化酶
T{1}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对肝癌细胞迁移和黏附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T{1}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对肝癌细胞迁移和黏附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8年6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104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肿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iam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采用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核酸酶9系统(CRISPR-Cas9)技术在肝癌细胞株HepG2和MHCC-97H中建立Tiam1敲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HepG2 Tiam1 KO组和HepG2对照组;MHCC-97H Tiam1 KO组和MHCC-97H对照组。采用Transwell分析肝癌细胞迁移能力;采用基质黏附实验分析肝癌细胞的黏附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分析迁移和黏附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癌旁组织中Tiam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1.49±0.211.07±0.19)比较,肝癌组织中Tiam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3.10±0.37、2.87±0.31)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8、2.891,P<0.05)。与HepG2对照组和MHCC-97H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142.17±20.48)、(169.10±24.19)个]比较,HepG2 Tiam1 KO组和MHCC-97H Tiam1 KO组细胞迁移数量[(76.91±9.87)、(91.55±7.52)个]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8、3.944,P<0.05)。与HepG2对照组和MHCC-97H对照组细胞黏附能力(142.17±20.48、169.10±24.19)比较,HepG2 Tiam1 KO组和MHCC-97H Tiam1 KO组细胞黏附能力(76.91±9.87、91.55±7.5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8、3.944,P<0.05)。与HepG2对照组和MHCC-97H对照组细胞黏着斑激酶(FAK)蛋白表达水平(1.09±0.19、1.59±0.24)比较,HepG2 Tiam1 KO组和MHCC-97H Tiam1 KO组细胞FAK蛋白表达水平(0.39±0.11、0.44±0.19)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8、3.011,P<0.05)。结论Tiam1通过影响FAK蛋白表达水平,进而调控肝癌细胞的迁移和黏附能力。
刘云鹤蔡金保张德重满永宏
关键词: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肝癌迁移
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血小板参数和T{1}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中血小板参数和T{1}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EC患者和106例接受子宫内膜活检且结果正常者,分别作为EC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参数和TIAM1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分期EC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及TIAM1表达情况。结果EC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压积(P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C组患者中TIAM1的阳性表达率为94.0%(94/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例EC患者中,Ⅰ~Ⅱ期58例,Ⅲ~Ⅳ期42例。Ⅰ~Ⅱ期EC患者的PLT、PDW、MPV、PCT水平均低于Ⅲ~Ⅳ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EC患者中TIAM1的中等-强阳性表达率为68.97%(40/58),明显低于Ⅲ~Ⅳ期患者的92.86%(3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患者中血小板参数PLT、PDW、MPV、PCT水平较高,TIAM1在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较高,血小板参数和TIAM1可作为预测EC发生与发展的新指标,对协助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于哲张洛英潘大欢王静
关键词:血小板参数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子宫内膜癌
T{1}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分子作用机制及肿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相互作用的过程,涉及多个阶段、步骤和途径[1]。因此,探明特定基因在肿转移侵袭中的作用和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正常组织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Tiam)1仅在大脑和睾丸表达,在其他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但近年研究表明,Tiam1在多种肿中异常高表达并与肿的发生、发展和不良预后相关〔2〕。本文对Tiam1的结构与功能、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其在肿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张源王馨悦董兵林贞花
关键词: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肿瘤蛋白结构
T{1}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复发的关系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T{1}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正常膀胱及233例膀胱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Tiam1蛋白表达阳性及Tiam1mRNA、Tiam1蛋白相对表达情况,并分析膀胱癌Tiam1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的病理特征。结果膀胱癌组织中的Tiam1蛋白表达阳性率及Tiam1mRNA、Tiam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膀胱癌组织(均P<0.05)。膀胱癌Tiam1蛋白阳性表达组和Tiam1蛋白阴性表达组的病理分级、病理分期、{16}结转移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18}高分级、病理高分期、{16}结转移阳性及Tiam1蛋白表达阳性是膀胱癌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Tiam1在膀胱癌中表达升高,且Tiam1蛋白表达阳性与膀胱癌复发密切相关。
苏宏伟刘军超李婷曹娟李晨刘鑫李向东
关键词:膀胱癌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复发
T{1}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意义及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T{1}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在膀胱癌组织表达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探讨Tiam1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q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Tiam1在70例膀胱癌组织和4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水平,qRT-PCR检测Tiam1在膀胱癌细胞系和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系中的表达;经脂质体分别转染Tiam1 siRNA(si-Tiam1)和对照(si-NC)48 h后,采用boyden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MMP7蛋白的影响。结果:qRT-PCR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iam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其高表达与肿{21}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显著相关(P值均<0.05),膀胱癌组织中Tiam1高表达患者生存期较短。Tiam1在膀胱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系SV-HUC-1,其中T24细胞中Tiam1的表达最高(P<0.05);转染Tiam1 siRNA后,T24细胞侵袭转移能力下降、MMP7蛋白的表达减少(P值均<0.05)。结论:Tiam1在膀胱癌组织和细胞系中均高表达,且高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及不良预后相关,同时Tiam1可能通过作用于MMP蛋白促进细胞的侵袭转移,Tiam1可以作为侵袭转移膀胱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分子及治疗膀胱癌的潜在靶点。
苏宏伟李婷李晨刘鑫凌海滨曹娟李向东
关键词:膀胱癌TIAM1免疫组化

相关作者

朱金明
作品数:44被引量:241H指数:10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 胃癌 P物质 肉芽组织 胃肿瘤
余佩武
作品数:520被引量:3,324H指数:28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胃癌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赵永亮
作品数:155被引量:1,125H指数:18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胃肿瘤 胃癌 腹腔镜 胃癌细胞 腹腔镜检查
丁彦青
作品数:577被引量:2,422H指数:20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大肠癌 病理学 肿瘤转移 结直肠癌 大肠肿瘤
李向东
作品数:59被引量:135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后腹腔镜 膀胱癌 膀胱癌组织 肾肿瘤 肾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