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篇“ VWD“的相关文章
- HPLC-VWD-ELSD法同时测定消炎宁胶囊中7个成分的含量
- 2024年
-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VWD-ELSD)法同时测定消炎宁胶囊中苦玄参苷IA、异嗪皮啶、迷迭香酸、金丝桃苷、甘草苷、冬青素A和毛冬青皂苷A1的含量。方法 采用Waters Symmetry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5%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苦玄参苷IA、异嗪皮啶、迷迭香酸、金丝桃苷、甘草苷采用VWD进行检测,切换波长分别为270 nm及342 nm;冬青素A和毛冬青皂苷A1采用ELSD进行检测,漂移管温度为85℃,载气流速3.5 L·min^(-1)。结果 苦玄参苷IA、异嗪皮啶、迷迭香酸、金丝桃苷、甘草苷、冬青素A和毛冬青皂苷A1进样量分别在1.764~35.28μg、0.6903~13.81μg、0.9524~19.05μg、0.4067~8.134μg、0.2136~4.272μg、0.9182~18.36μg和0.7665~15.3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及RSD分别为100.01%(0.81%)、99.14%(0.84%)、99.40%(0.92%)、99.34%(1.02%)、99.20%(1.04%)、98.83%(1.09%)、98.99%(1.08%)。4批消炎宁胶囊中上述7个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6.812~6.901 mg·g^(-1)、1.726~1.789 mg·g^(-1)、2.391~2.422 mg·g^(-1)、1.134~1.155 mg·g^(-1)、0.6087~0.6105 mg·g^(-1)、2.306~2.324 mg·g^(-1)和1.995~2.016 mg·g^(-1)。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捷,重复性好,可用于消炎宁胶囊中7个成分的含量测定,为消炎宁胶囊全面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 郑彩燕刘行娟林隽丹
- 关键词:苦玄参苷IA
- HPLC-VWD法测定钩藤不同部位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 2024年
- 目的 采用HPLC-VWD法测定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和上梅乡生产的钩藤根、叶、带钩茎枝中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为钩藤药材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HPLC-VWD方法,色谱柱为Ultimate AQ-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建立测定钩藤不同部位4种化学成分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结果 绿原酸、隐绿原酸、异去氢钩藤碱、毛钩藤碱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50~400.00μg/mL(r=0.999 9)、1.00~20.00μg/mL(r=0.999 7)、1.25~200.00μg/mL(r=0.999 8)、1.25~200.00μg/mL(r=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均在95.0%~105%;建立的HPLC含量测定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RSD<5.0%;2个产地钩藤不同部位的4种化合物含量存在差异,绿原酸、隐绿原酸在叶中含量较高,毛钩藤碱在根部含量较高,异去氢钩藤碱在根部的含量低于带钩茎枝和叶的含量。结论该方法简便高效,准确度高,可用于钩藤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对比2个产地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上梅乡钩藤叶的绿原酸含量优于五夫镇钩藤,隐绿原酸的含量则相反;五夫镇钩藤的异去氢钩藤碱含量整体上优于上梅乡钩藤;在根部,毛钩藤碱含量最高,且五夫镇钩藤高于上梅乡钩藤。
- 徐鲜钧文佳珂李晋
- 关键词:钩藤化学成分
- 长牡蛎CgVg功能域DUF1943和VWD重组蛋白及应用
-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长牡蛎CgVg功能域DUF1943和VWD重组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长牡蛎CgVg功能域DUF1943重组蛋白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长牡蛎CgVg功能域VWD...
- 乔雪刘熙阳孔宁王玲玲宋林生
- 银杏叶滴丸HPLC-VWD-ELSD特征图谱的建立方法及其特征图谱
- 本发明涉及中药特征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具体涉及银杏叶滴丸HPLC‑VWD‑ELSD特征图谱的建立方法,及其所得到的特征图谱。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杏叶滴丸HPLC‑VWD‑ELSD特征图谱的建立方法,所述建立方法包括供试品溶液...
- 李萍杨华吴丹丹高雯瞿城王青青盛雪萍张建兵
- 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定性与定量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成分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技术定性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化学成分,以及采用HPLC-VWD法定量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的6种成分。方法:采用HPLC-Q-TOF-MS技术,使用PeakView软件、参考相关标准品及文献对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同时,采用HPLC-VWD法测定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碱、伪麻黄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及细辛脂素的含量。结果:该方中共鉴定出39个化合物,包括附子中27个化合物、麻黄中11个化合物,细辛中2个化合物(其中1个与麻黄共有)。定量分析的6个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0.9993);加样回收率98.99%~101.53%;RSD0.74%~1.19%。结论:上述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定量及定性检测。
- 陈闪闪杨欣怡戴国梁王一清曹阳李斐然刘美琛居文政
-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高效液相色谱仪飞行时间质谱
- 红螯螯虾卵黄蛋白原VWD结构域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 2021年
- 【目的】原核表达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卵黄蛋白原(Vg)VWD结构域,为深入开展Vg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和开发相应的生物活性物质提供技术支持,也为改进虾类养殖催熟及获取高质量后代打下基础。【方法】在GenBank中搜索红螯螯虾卵Vg的mRNA序列(AF306784.1)及查找其VWD结构域(2345~2491 aa),采用ExPASy ProtParam、ProtScale、InterProscan及TMHMM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理论评估,结合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优化原始VWD氨基酸序列;然后通过全基因合成获得目的基因,连接至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质粒pET-28a-VWD,挑取阳性克隆转化大肠杆菌BL21(λDE3)感受态细胞及采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并以10%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结果】红螯螯虾VWD结构域相对分子量为19692.11 Da,理论等电点(pI)为9.35,分子式为C855H1334N258O261S9,属于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不含跨膜结构域。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是红螯螯虾VWD结构域二级结构的主要元件,其中,α-螺旋占7.73%,β-转角占10.50%,延伸链占35.91%,无规则卷曲占45.86%。重组质粒pET-28a-VWD经大肠杆菌BL21(λDE3)感受态细胞诱导表达即获得融合蛋白VWD,以2 mol/L盐酸胍溶解和Ni-NTA亲和层析纯化及复性后,10%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均在蛋白相对分子量约20.0 kD处出现1条清晰的特异性条带,融合蛋白VWD表达形式以包涵体为主。融合蛋白VWD在BL21(λDE3)感受态细胞中高效表达的最佳诱导条件:当单克隆菌液OD600 nm达0.6时添加0.5 mmol/L IPTG,置于20℃下诱导培养16 h。纯化后的融合蛋白VWD浓度为1.32 mg/mL。【结论】通过全基因合成获得的优化红螯螯虾VWD基因能在大肠杆菌BL21(λDE3)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出以包涵体为主要形式的融合蛋白,经盐酸胍溶解和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及复性即可获得高纯度的活性VWD蛋白,为后续开展红螯螯虾Vg生物学功能研究及
- 文露婷许艺兰童桂香黄黎明杨彦豪杜雪松黄光华韦信贤王瑞杨慧赞
- 关键词:红螯螯虾原核表达包涵体
- HPLC-VWD-ELSD法同时测定黄甲软肝颗粒中6个成分的含量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VWD-ELSD)法同时测定黄甲软肝颗粒中没食子酸、葛根素、芍药苷、三七皂苷R_(1)、黄芪甲苷和丹参酮Ⅱ_(A)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1%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1)。没食子酸、葛根素和丹参酮Ⅱ_(A)采用VWD进行检测,检测波长为270 nm;芍药苷,三七皂苷R_(1)和黄芪甲苷采用ELSD进行检测,漂移管温度为70℃,载气流速2.0 L·min^(-1)。结果:没食子酸、葛根素、芍药苷、三七皂苷R_(1)、黄芪甲苷和丹参酮Ⅱ_(A)进样量分别在1.444-28.88、2.118-42.36、1.074-21.48、0.2180-4.360、0.1151-2.302和0.06670-1.33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3.8%、98.8%、97.5%、103.0%、100.6%和96.6%,RSD分别为1.4%、0.55%、3.3%、4.0%、3.9%和2.3%。5批黄甲软肝颗粒中上述6个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2.612-3.203、9.155-10.342、7.044-9.863、0.622-0.841、1.529-1.697和0.719-0.957 mg·g^(-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可用于黄甲软肝颗粒中6个成分的含量测定,为黄甲软肝颗粒全面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 王宗权黄朝情黄志辉李艳英高进黄能听刘军张保献滕利荣
- 菊黄东方鲀卵黄蛋白原肽段vWD的真核重组表达及功能研究
- 2021年
- 河鲀的卵黄蛋白原可能参与河豚毒素(TTX)的体内转运过程。为了探讨该机理,建立了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成功地表达了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卵黄蛋白原的vWD结构域肽段(rTF_(v)WD),并采用Biacore-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系统检测了rTF_(v)WD与TTX的亲和力,以及腹腔注射小鼠验证rTF_vWD对TTX毒力的中和作用。结果表明:rTF_(v)WD与TTX的平衡解离常数(KD)为3.1 mmol/L;将TTX与rTF_vWD共孵后肌肉注射小鼠,2 h内小鼠的死亡率显著下降,表明TTX与rTF_(v)WD结合后,TTX的毒性降低了。
- 蒋彩云乔琨许旻陈贝刘智禹黄文树
- 关键词:河豚毒素菊黄东方鲀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 HPLC-VWD-Q-TOF-MS/MS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枳实栀子豉汤成分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采用HPLC-Q-TOF-MS/MS法快速鉴定枳实栀子豉汤化学成分和HPLC-VWD法同时测定枳实栀子豉汤中的6种成分。方法采用HPLC-Q-TOF-MS/MS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定性分析,借助PeakView分析软件,比对部分标准品,同时参考相关文献,分析推断枳实栀子豉汤中的化学成分。采用HPLC-VWD法同时定量枳实栀子豉汤的6种成分(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大豆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结果从中共鉴定出38个化合物,包括枳实15个化合物、栀子14个化合物、淡豆豉10个化合物,1个化合物为栀子与淡豆豉共有。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加样回收率98.44%~101.32%;RSD 0.47%~1.68%。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枳实栀子豉汤的质量控制。
- 赵权张优陈影欧阳冰琛戴国梁居文政
- 关键词:化学成分
- 银杏叶滴丸HPLC-VWD-ELSD特征图谱的建立方法及其特征图谱
- 本发明涉及中药特征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具体涉及银杏叶滴丸HPLC‑VWD‑ELSD特征图谱的建立方法,及其所得到的特征图谱。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杏叶滴丸HPLC‑VWD‑ELSD特征图谱的建立方法,所述建立方法包括供试品溶液...
- 李萍杨华吴丹丹高雯瞿城王青青盛雪萍张建兵
相关作者
- 阮长耿

- 作品数:1,035被引量:3,142H指数:2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单克隆抗体 血小板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 白血病
- 王鸿利

- 作品数:733被引量:3,794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基因突变 突变 血友病A 血友病 家系
- 余自强

- 作品数:167被引量:533H指数:10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管性血友病 血小板 基因突变 获得性
- 白霞

- 作品数:231被引量:468H指数:10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基因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 突变
- 邓承祺

- 作品数:103被引量:39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白血病 NB4细胞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