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婕颖
作品数: 6被引量:17H指数:2
  • 所属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所在地区:安徽省 合肥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封利霞
作品数:51被引量:180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立体视 斜视 弱视 屈光参差 立体视功能
陈静
作品数:10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立体视 手术 外斜视 共同性外斜视 知觉
侯方
作品数:1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主题:间歇性外斜视 立体视 外斜视 视差 深度知觉
陈丽
作品数:18被引量:100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吡格列酮 2型糖尿病 立体视 共同性外斜视 立体视功能
汤勇
作品数:6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主题:中央角膜厚度 屈光手术 弱视患者 LASIK SBK
下斜肌转位术在知觉性外上斜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下斜肌转位术联合水平斜视手术矫正知觉性外上斜视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2例知觉性外上斜视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均为下斜肌转位术联合水平斜视矫正术,术后随访观察半年。结果 22例患者眼位均明显改善,第一眼位角膜映光基本正位,患者均无上转受限,9例在鼻上方注视时出现轻度功能不足,无睑裂缩小,患者均无复视,手术效果满意。结论下斜肌转位术联合水平斜视手术可有效矫正知觉性外上斜视,手术肌肉条数少,无需健眼手术及分次手术,疗效满意。
姚婕颖封利霞
关键词:下斜肌转位术手术
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近立体视功能恢复的时间规律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恢复的时间规律。方法78例间歇性外斜行外斜矫正术,在术前及术后半月、1个月、3个月、1年使用Titmus和Randot立体视图谱进行近立体视功能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获得中心凹立体视的32例中,14例在术后半月以内恢复正常,占43.75%;12例在半月到1个月以内恢复正常,占37.50%;3例在1个月到3个月内恢复正常,占总9.38%;3例在3个月到1年以内恢复正常,占9.38%。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1个月以内是近立体视功能恢复的敏感时期,超过1个月恢复率则明显下降,超过3个月未恢复正常的人群日后也很难恢复正常。术后可进行3个月的随访观察,若3个月近立体视锐度仍未到正常,则可开始相关功能训练。
姚婕颖陈静封利霞
关键词:立体视外斜视视功能训练
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恢复规律的研究
背景与目的:  斜视是引起立体视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很多研究表明斜视患者,特别是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立体视功能在手术后有自行恢复的趋势,用普通的立体视图谱测定甚至可达到正常水平,但考虑到目前常用的立体视图谱均有各自的不足,...
姚婕颖
关键词:间歇性外斜视立体视功能
文献传递
ROC曲线法评价三种不同方法在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检测中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Titmus、Randot图谱和Frisby立体板在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检测中的敏感性。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6-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斜视矫正术后眼位正位的斜视患者23例作为斜视组;按门诊就诊顺序随机选取非斜视的31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用Titmus、Randot图谱和Frisby立体板进行立体视功能检测,并对结果敏感性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斜视组用上述3种方法检测,其平均立体视锐度略差于非斜视的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2.321、-2.507、-3.424,均P〈0.05);对两组测得的结果进行ROC曲线分析,上述3种方法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7±0.078)、(0.682±0.076)和(0.750±0.069)mm2,提示诊断效能:Frisby立体板〉Randot图谱〉Titmus图谱。结论在斜视术后随访立体视的过程中,建议将Titmus、Randot图谱与Frisby立体板3种方法相结合,以克服检查中因单眼线索出现的假阳性结果以及因双眼视觉分离造成的假阴性结果,综合客观的评价患者的立体视功能。
姚婕颖封利霞
关键词:立体视ROC曲线
视差辨别正确率检测在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 探讨视差辨别正确率检测在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对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斜视矫正术后眼球正位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进行随访,使用Titmus图谱、Randot图谱和Frisby立体板分别进行立体视功能的检测,筛选出20例立体视功能恢复正常的成年人患者作为斜视组,门诊随机选取2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自行编写的视差辨别正确率检测程序进行立体视功能检测.对两组的视差辨别正确率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重复测量结果进行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结果 对健康对照组的重复测量结果分析显示视差辨别正确率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ICC=0.99,P<0.01).斜视组对具有不同视差的组合光栅的辨别正确率分别为0.56±0.09、0.67±0.14、0.77±0.15、0.82±0.14、0.85±0.11、0.85±0.14、0.87±0.10、0.84±0.16,与对照组的辨别正确率0.77±0.09、0.88±0.09、0.93±0.08、0.91±0.09、0.95±0.08、0.96±0.05、0.97±0.06、0.96±0.0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06,P<0.01);两组对组合光栅的辨别能力还受到了不同大小视差的影响,小视差条件下斜视组辨别正确率(0.67±0.12)和对照组的辨别正确率(0.86±0.07)的差异更大(F=4.84,P<0.05).结论 视差辨别正确率检测可较全面地评估被试者对具有不同视差的组合光栅的辨别能力,可发现常规立体图检测正常的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所存在的立体视功能异常.
封利霞姚婕颖陈丽汤勇侯方
关键词:外斜视深度知觉
动眼神经不全麻痹所致外上斜视的手术治疗
2013年
目的探讨动眼神经不全麻痹所致外上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取收治的5例的动眼神经不全麻痹所致外上斜视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均采用外直肌移位至下直肌附着点联合内直肌大量缩短,随访观察半年。结果5例患者眼位均明显改善,第一眼位映光基本正位,内转及下转较前明显改善,外转有轻中度受限。患者均无复视,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外直肌移位联合内直肌大量缩短可有效矫正动眼神经不全麻痹所致外上斜视,手术肌肉条数少,无须分次手术,疗效满意。
封利霞陈静姚婕颖
关键词:动眼神经麻痹斜视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