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进章
-

-

- 所属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 所在地区:青海省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
相关作者
- 王丽娟

- 作品数:30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胃癌 藏族 基因多态性 汉族 胃癌患者
- 姬发祥

- 作品数:62被引量:184H指数:7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胃癌 晚期胃癌 藏族 基因多态性 顺铂
- 赵久达

- 作品数:79被引量:305H指数:8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胃癌 基因多态性 乳腺癌 藏族 胃肿瘤
- 李豪

- 作品数:27被引量:135H指数:7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奥沙利铂 胃癌 希罗达 卡培他滨 化疗
- 沈存芳

- 作品数:57被引量:170H指数:7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胃癌 化疗敏感性 晚期胃癌 晚期胃癌患者 非小细胞肺癌
- MMP-12、VEGF-D和VEGFR-3在胃低分化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 检测胃低分化腺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及VEGF受体(VEGFR)-3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手术切除的经病理诊断为胃低分化腺癌的患者共73例作为研究组1,选择20例胃高-中分化腺癌作为对照组1,选择20例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作为对照组2,选择20例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作为对照组3,选择正常胃黏膜20例作为对照组4。均留取蜡块组织。选择胃低分化腺癌的新鲜组织12例作为研究组2,选择正常胃黏膜组织的新鲜组织12例作为新鲜对照组。研究组1、对照组1~4组中MMP-12、VEGF-D和VEGFR-3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SP法。应用荧光PCR技术检测研究组2、新鲜对照组中MMP-12、VEGF-D和VEGFR-3mRNA的表达。结果 研究组1、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和对照组4中MMP-12、VEGF-D和VEGFR-3蛋白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2和新鲜对照组中MMP-12、VEGF-D和VEGFR-3mRNA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1中MMP-12、VEGF-D和VEGFR-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脉管累犯有关。研究组1中MMP-12的表达与细胞增殖指数、肿瘤最大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组1中MMP-12和VEGF-D、VEGF-D和VEGFR-3之间均具有正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研究组1中MMP-12、VEGF-D和VEGFR-3的表达与预后有关。结论 胃低分化腺癌术后组织中MMP-12、VEGF-D和VEGFR-3蛋白和mRNA均升高,三者间可能具有相关性,对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一定作用,MMP-12可能是淋巴管生成因子有促进作用。MMP-12、VEGF-D和VEGFR-3的表达特征可能对判定预后有价值。
- 郭海州安生花林明哲李进章周毛祁艳娟
- 关键词:胃低分化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 益气合剂对中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益气合剂对中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4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0例,治疗组应用益气合剂配合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予化疗及常规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8、IL-2、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后IL-18、TNF-α和IL-2较治疗前下降(P<0.05),IL-4和IL-10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IL-18、TNF-α、IL-2、IL-4和IL-10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NF-α、IL-2升高(P<0.05),IL-4、IL-10下降(P<0.05)。结论:益气合剂对中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具有保护、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这对中晚期肺癌患者的化疗后修复有一定意义。
- 孙兆杨如意张红武李进章曹昌霞郭占芳王君赵文玲
- 关键词:肺癌化学疗法免疫功能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
- 甲地孕酮用于晚期肺癌患者疗效观察
- 2004年
- 李进章王丽娟李豪
- 关键词:晚期肺癌甲地孕酮疗效观察血栓病大细胞肺癌
- 青海地区藏族FGFR2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基因rs2981582、rs1219648和rs242094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藏族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青海地区210例藏族乳腺癌患者及230例藏族体检健康女性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以Taqman-MGB探针PCR法及测序方法对两组标本的FGFR2基因rs2981582、rs1219648和rs2420946位点进行统计分型,分析其与青海地区藏族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藏族乳腺癌患者rs 2981582位点CC、CT、TT频率分别为40.48%、39.05%、20.47%,健康对照组为36.09%、48.69%、15.22%,藏族乳腺癌患者rs1219648位点GG、AG、AA频率分别为24.76%、26.19%、49.05%,健康对照组为23.91%、47.39%、28.70%,藏族乳腺癌患者rs2420946位点CC、CT、TT频率分别为29.05%、45.24%、25.71%,健康对照组为30.87%、51.74%、17.39%。两组rs2981582和rs2420946各基因型位点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于rs1219648位点的AA基因型其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G基因型比较,AA基因型携带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OR=1.65,95%CI=(1.01,2.69)]。结论 FGFR2rs1219648AA基因型与青海地区藏族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有关。
- 沈国双郑方超曹成珠姬发祥李进章王树燕赵久达
- 关键词:FGFR2基因多态性乳腺肿瘤藏族
- 青海地区汉族、藏族女性FGFR2 rs2981579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关系
- 2012年
-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rs2981579基因多态性在青海地区汉、藏族乳腺癌患者及健康女性中的分布,初步探讨其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青海地区汉、藏族乳腺癌患者及体检健康女性各120例,自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后以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法对3组标本的FGFR2基因rs2981579位点进行分型。分析其与青海地区汉、藏族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汉族乳腺癌患者CC,CT,TT频率分别为32.50%、44.17%和23.33%,与健康对照组的30.83%、46.67%、22.50%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乳腺癌患者CC,CT,TT频率分别为26.67%、50.83%和22.50%,与健康对照组的35.83%、51.67%、12.50%相比,CC/CT基因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基因型有统计学意义(χ2=4.16,P<0.05),与CC型比较,携带TT基因型妇女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OR=2.42,95%CI=(1.10,5.27)]。两民族间FGFR2 rs2981579基因的CC/CT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GFR2 rs2981579TT基因型增加青海地区藏族妇女乳腺癌发病风险,汉、藏族间CC/CT基因型分布频率不存在差异,而TT基因型分布频率存在差异。
- 赵久达沈国双耿排力王丽娟曹成珠贺菊香姬发祥李进章李国元
-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多态性乳腺癌汉族藏族
- 卡培他滨辅助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效果及可能机制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辅助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可能的机制。方法接受化疗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依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73例(紫杉醇+顺铂)及观察组76例(紫杉醇+顺铂+卡培他滨)。观察两组近远期疗效并分析可能机制。结果观察组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03,P=0.040)。治疗后观察组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癌抗原(CA)19-9及72-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此两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后1年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002,P=0.045)。结论加用卡培他滨可显著提高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可能与改善化疗所致免疫抑制有关。
- 王丽娟沈存芳李进章姬发祥马金华李豪徐晓宁
- 关键词:胃癌卡培他滨化疗免疫
- 联合检测PTEN、Survivin、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 李进章蔺小倩韩静绮郭新建苟笑丹王丽娟赵久达冶俊玲张易青王丰梅
- 该课题是由青海省科学技术厅于2009年下达的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2009-Z-717。主要研究内容:1.探讨不同分期乳腺癌组织中PTEN、Survivin、Ki-67的表达情况有无差异;2.探讨不同分期乳腺...
- 关键词:
- 关键词:乳腺癌基因治疗
- 节拍治疗维持与单药化疗维持治疗老年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比较节拍治疗维持与单药化疗维持治疗老年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观察组:经病理证实的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41例,接受4~6个疗程化疗达到最大肿瘤控制效应后予以口服节拍化疗药物维持治疗,连服3 w,休息1 w,作为1周期,至少连续服用2周期(2个月)。对照组:经病理证实的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38例,接受4~6个疗程化疗达到最大肿瘤控制效应后予以单药化疗维持治疗。根据RECIST标准评价疗效、WHO的毒性分级标准评价药物的不良反应;分别观察疾病进展时间(TTP)、生活质量(QOL)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41例患者中CR 4例、PR 2例、SD 30例、PD 5例,有效率为14.6%,疾病控制87.8%。TTP为6.2个月,QOL改善稳定率为87.8%。对照组:38例患者中CR 2例、PR 3例、SD 26例、PD7例,有效率为13.2%,疾病控制81.6%;TTP为5.6个月,QOL改善率68.4%。两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TT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率、总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降低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观察组Ⅰ~Ⅱ级、Ⅲ~Ⅳ级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节拍化疗用于维持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与单药化疗的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轻微,老年患者耐受性好,具有更高效价比。
- 李晓琴李进章王丽娟姬发祥李欣魏文娥
- 关键词:晚期恶性肿瘤
- 青海地区藏、回、汉族IL-1B和IL-1RN基因多态性及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 赵久达沈国双姬发祥李兵杨海玲李进章王丽娟赵君慧李国元林明哲沈存芳李欣赵久妍马新福张鹤令
- IL-1B和RN均存在多态性,与功能相关的多态可以影响个体IL-1的功能和胃酸分泌水平,导致胃黏膜萎缩,并可能与胃癌遗传易感性存在关联。青海胃癌高发,藏回汉族是青海的主要民族群体,藏族主要居住在青南三江源,回族主要居住在...
- 关键词:
- 关键词:胃癌基因多态性
- 青海地区藏、回及汉族胃癌发病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胃癌在我国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约有35%的胃癌病例发生在中国,青海省胃癌死亡率在全国为最高。胃癌的发病在世界不同地区间、民族间的差异可能与他们所处的环境及遗传背景有关。本研究随机抽取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藏、回、汉族胃癌患者,对其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3个民族胃癌发病的特点。
- 赵久达沈国双曹成珠贺菊香马新福王丽娟姬发祥李进章耿排力
- 关键词:胃癌死亡率发病特征汉族医院就诊胃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