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元武
作品数: 360被引量:1782H指数:18
  • 所属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所在地区:湖北省 武汉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孙圣刚
作品数:733被引量:2,832H指数:2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脑缺血 重症肌无力 帕金森病大鼠 左旋多巴
童萼塘
作品数:311被引量:1,662H指数:2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脑缺血 帕金森病大鼠 细胞凋亡 银杏叶提取物
邢宏义
作品数:67被引量:301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脑缺血 再灌注 缺血性脑损伤 乙酰胆碱 谷氨酸
李红戈
作品数:92被引量:157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3-硝基丙酸 3-硝基丙酸预处理 帕金森病 脑缺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
魏桂荣
作品数:61被引量:239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细胞凋亡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小胶质细胞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
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大鼠皮质c-Fos和BDN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研究经颅磁刺激(TMS)对脑梗死大鼠梗死侧皮质c-Fos、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80只SD大鼠制作一侧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TMS组。模型组自由饲养;TMS组于动物清醒后当天即给予每天2次、每次30个脉冲的TMS治疗(频率为0.5Hz,场强为1.33T)。各组在大鼠脑梗死后1,7,14,21和28d(每时间点8只)检测梗死侧大脑皮质c-Fos、BDNF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和TMS组梗死灶周围皮质均可见c-Fos和BDNF的阳性表达,与模型组相同时间点比较,TMS组7,14,21和28d时c-Fos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4和21d时BD-NF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MS能促进大鼠脑梗死后梗死侧皮质c-Fos和BDNF的表达,从而发挥其脑保护及康复治疗效应。
张小乔梅元武刘传玉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脑梗死C-FOS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银杏叶提取物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形态学及行为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防止帕金森病(PD)大鼠黑质细胞损伤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采用 TUNEL 法、Nissl’s染色、HE 染色、旋转行为观察的方法,观察造模成功后 GBE 治疗1、5、10d 大鼠旋转行为及黑质病理变化。结果:GBE 组黑质凋亡细胞数、旋转圈数均较 PD 组减少,HE 染色结构均得到改善。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有效防止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细胞损伤。
曹非孙圣刚刘昌勤梅元武童萼塘骆芳
关键词:帕金森病黑质细胞银杏叶提取物
全文增补中
银杏叶提取物抑制左旋多巴神经毒性作用实验研究
2002年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神经毒性作用,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左旋多巴神经毒性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通过细胞凋亡、行为学、Nissl 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选择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治疗后3、5、7d 为观察时点,比较 L-dopa 治疗组和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与 L-dopa联合治疗组(E-D 组)PD 大鼠的效果。结果:与 L-dopa 治疗组比较,E-D 组大鼠黑质细胞凋亡数、旋转行为减少,而尼氏细胞计数、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则增加(P<0.05)。结论:L-dopa 具有神经毒性作用,GBE 可减轻 L-dopa 的神经毒性作用。
曹非孙圣刚王涛刘昌勤梅元武陈吉相曹学兵童萼塘骆芳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细胞凋亡左旋多巴
全文增补中
达纳康对脑梗塞康复期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1998年
45例脑梗塞康复期患者采用口服达纳康片或肠溶阿斯匹林片治疗以对比观察达纳康对脑梗塞后脑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作用。应用脑卒中功能障碍评估法、听觉事件相关诱发电位和血液流变学等为评估指标。结果:口服达纳康片3个月后,患者的脑卒中功能障碍评估法评分提高,听觉事件相关诱发电位和血液流变学指数改善,与阿斯匹林片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提示达纳康是脑梗塞患者低血压状态的良好调节剂,其主要作用机理可能源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数和“三血管调节”作用。
梅元武陈吉相邓学军童萼塘
关键词:达纳康脑梗塞血液流变学康复
实验性帕金森病纹状体、大脑皮质、海马组织Glu含量的变化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探索帕金森病(PD)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大鼠选择性偏侧(右侧)PD动物模型,观测正常对照组,PD组(造模后2周)左右侧纹状体(ST)、大脑皮质(CC)、海马(HP)组织谷氨酸(Glu)含量的变化。结果:PD组右侧ST、CC、HP组织Glu含量显著低于左侧和正常对照组左右侧(P<0.01);PD组左侧ST、CC、HP组织Glu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正常对照组左右侧ST、CC、HP组织Glu含量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神经递质Glu参于PD累及部位ST、CC。
徐仁伵孙圣刚刘煜敏童萼塘梅元武
关键词:帕金森病谷氨酸大脑皮质海马组织
抑制P-糖蛋白可加强FK506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蛋白(P 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对 FK506通过血脑屏障(BBB)进入脑内浓度及其脑保护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腔内线栓法制造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MCAO);用脑血流激光多普勒监...
邢宏义孙圣刚梅元武
关键词:P-糖蛋白FK506脑缺血再灌注神经保护
文献传递
新型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建立的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老年期大鼠模型,用于老年期痴呆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面的研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加以腹腔注射D-半乳糖六髑60mg.kg.d,以研究制备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通过M...
查运红梅元武
关键词:衰老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
文献传递
GM_1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中钙平衡紊乱、氧自由基代谢异常以及病理损伤的影响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 研究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GM1)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中钙平衡紊乱、氧自由基代谢异常以及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 运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VO),观察假手术组、脑缺血30 分钟再灌注60 分钟生理盐水(NS)处理组(NS组)和缺血30 分钟再灌注60 分钟GM1 处理组(GM1 组)的脑海马组织线粒体钙(MCa)、钙调素(CaM)、丙二醛(MDA)及海马CA1 区病理改变。结果 NS组海马组织MCa、CaM、MDA含量显著升高(P< 0.01),海马CA1 区神经元呈较严重缺血损伤性改变,而GM1 组较NS组生化和病理变化明显改善。结论 GM1 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中钙平衡紊乱和氧自由基代谢异常,减轻脑缺血再灌注病理损伤。
徐仁伵孙圣刚梅元武黄怀钧童萼塘张雄
关键词:线粒体钙钙调素脑缺血GM1
脑温变化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组织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研究轻度高温、亚低温对局灶脑缺血组织兴奋性氨基酸 (EAA)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线栓模型 ,诱导目标脑温 ,用HPLC荧光法检测脑组织谷氨酸 (Glu)、天冬氨酸 (Asp)、甘氨酸 (Gly)含量。结果 轻度高温组Glu、Asp、Gly明显增高 ;亚低温组则明显降低。结论 轻度高温促进EAA增高 ,在持续增加Glu“兴奋毒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亚低温抑制EAA增高 ,在降低Glu“兴奋毒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邱小鹰梅元武王何胡波
关键词:局灶脑缺血兴奋性氨基酸亚低温
血清MMP-9与脑梗死患者及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检测具有不同性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相关炎性标志物MMP-9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48例颈内动脉系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CI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检测患者血清MMP-9水平,并与2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CCCI组)及2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比较;根据斑块性质将CI组分为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3个亚组,并进行组内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不稳定斑块率及血清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脑供血不足组及对照组(P<0.05);脑梗死不稳定斑块组MMP-9水平显著高于脑梗死稳定斑块组,脑梗死稳定斑块组高于脑梗死无斑块组(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稳定性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具有不同性质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存在差异,MMP-9可能是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及脑梗死的一个潜在的血清标志物。
王荔叶抗李光来梅元武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