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卫东
所属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所在地区: 北京市 研究方向: 医药卫生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张宏 作品数:493 被引量:2,351 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 吗啡 异丙酚 麻醉管理 七氟醚 曹江北 作品数:83 被引量:385 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丙泊酚 气道管理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喉罩 老年患者 傅强 作品数:89 被引量:426 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每搏量变异度 吗啡 吗啡依赖 麻醉 喉罩 袁维秀 作品数:82 被引量:515 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氯胺酮 麻醉 麻醉管理 全身麻醉 鞘内注射 刘靖 作品数:48 被引量:223 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麻醉深度 丙泊酚 双频谱指数 静脉
快速给药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给药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注射器托盘和托盘盖;其中,所述注射器托盘上设置有注射器固定位,所述注射器固定位的形状与用于容纳药物的注射器相匹配,以使注射器能够固定在所述注射器固定位中;所述托盘盖的内侧表... 张昌盛 郝春香 李昶田 米卫东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中气腹及Trendelenburg体位对老年患者脑血液回流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观察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及Trendelenburg体位对老年患者脑氧饱和度及脑血液回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机器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以年龄分组,老年组:65~80岁;中年组:45~64岁,每组50例。全麻插管后,分别于气腹前(T0)、气腹后10 min(T1)、Trendelenberg体位后10 min(T2)、Trendelenberg体位后60 min(T3)、停气腹平卧后10 min(T4)抽取颈静脉球和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观察记录指标:(1)脑氧饱和度;(2)颈静脉球氧饱和度;(3)颈静脉球压力;(4)脑动静脉氧含量差;(5)颈内静脉血糖和乳酸的变化。结果与气腹前(T0)比较,两组患者在T1~T4各时刻脑氧饱和度、颈静脉球氧饱和度、颈静脉球压力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氧化碳气腹及Trendelenburg体位使老年患者脑血流增加更加明显,但并不引起脑氧代谢改变。 丁玲玲 张宏 米卫东 孙立 张旭 马鑫 李宏召关键词:机器人辅助手术 前列腺癌根治术 气腹 TRENDELENBURG 麻醉与老年及幼年病人脑功能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9年 麻醉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伟大成就,使得许多复杂手术及诊断性操作可以安全顺利进行。最初认为全麻药物引起的大脑麻醉状态是安全可逆的,但近来发现有些因为手术接受全身麻醉病人,尤其是婴幼儿和老年病人,在术后早期会发生谵妄甚至是发生长期的认知功能障碍。术后认知功能损伤包括术后谵妄(POD)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在术后早期,POD是一种急性的、短暂的、波动的认知功能衰退,而POCD是一种慢性损伤,在麻醉和手术后的记忆、注意力和信息处理速度都有更严重的损伤。POD和POCD不仅增加术后经济负担,与术后死亡率也有关。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结果也证实出生后早期阶段及老年阶段接受全身麻醉可引发大脑形态功能改变,进而引发认知功能障碍。这些现象提示全身麻醉或手术与幼年及老年病人的长期行为及认知功能障碍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迅速成为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问题之一,也导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发布了麻醉药可能损伤大脑的警告。 王妍妍 谢仲淙 米卫东关键词:麻醉状态 慢性损伤 术后谵妄 信息处理速度 米库氯铵与罗库溴铵用于麻醉诱导时插管条件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比较静脉麻醉使用罗库溴铵或米库氯铵行气管内插管时的插管条件及安全性。方法 2012年3-6月在我院择期行耳鼻喉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给予罗库溴铵0.6 mg/kg(组Ⅰ)、米库氯铵0.16 mg/kg后插管(组Ⅱ),记录各组诱导起效、维持时间,进行插管评级并观察注药后有无特殊临床表现。结果诱导起效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维持时间组Ⅱ(14.5±3.0)min较组Ⅰ(28.9±6.5)min短。组Ⅱ3例患者出现皮肤潮红,其中1例伴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 pressure,MAP)下降、心率(heart rate,HR)增快。组Ⅰ、组Ⅱ插管评级达优良者分别为20、19例。结论罗库溴铵和米库氯铵均为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理想的肌松剂,米库氯铵因其时效短更适用于短小手术。 王敏 刘毅 米卫东关键词:罗库溴铵 插管 不同治疗方法对坐骨神经卡压损伤大鼠疼痛阈值和电生理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卡压损伤后4种治疗方法对疼痛缩腿阈值和电生理指标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180~220g)制备成慢性坐骨神经卡压模型(CCI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1周后去卡压,即刻在损伤的神经外膜周围分别给予以下药物:对照组:生理盐水0.05mL,利多卡因组:20g/L利多卡因0.05mL,得宝松组:得宝松0.05mL,联合用药组:利多卡因0.05mL+得宝松0.05mL,分别于去卡压后即刻、给药后1,2,4,6,8周定期测定大鼠足爪的疼痛缩腿阈值,并观察损伤神经各种电生理指标及电镜的变化。结果:去卡压一至两周,各组检测指标均有恢复,去卡压后第2周,联合用药组疼痛阈值、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电镜显示各组坐骨神经髓鞘板层结构均较松散,但联合用药组出现增生肥大的雪旺氏细胞;去卡压后4~8周,联合用药组各项指标的恢复较其他3组明显增快(P<0.05),电镜显示各组均出现明显的“洋葱球”改变;联合用药组电镜变化尤为明显。结论:慢性卡压神经损伤应及早去除卡压,单纯给予利多卡因或得宝松效果欠佳,同时加局麻药有助于神经源性疼痛的缓解和功能的恢复。 王秀丽 曹江北 米卫东关键词:疼痛 神经系统 治疗学 脑电双频指数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监测诱导期麻醉深度的比较 被引量:27 2004年 目的 比较丙泊酚或复合芬太尼行麻醉诱导时 ,脑电双频指数 (BIS)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AI)监测意识变化的敏感性。方法 4 0例病人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 (P组 )组和丙泊酚加芬太尼组 (PF组 )。麻醉诱导均用丙泊酚 30mg·kg 1·h 1的速率泵注 ,PF组于丙泊酚静注 2min前给予芬太尼 2 μg/kg。记录意识消失时BIS和AAI值、意识消失时间和丙泊酚用量 ,并测定血浆丙泊酚浓度。结果 PF组病人意识消失时间、丙泊酚用量和血浆丙泊酚浓度均较P组低 (P <0 0 1)。意识消失时PF组BIS值高于P组 (P <0 0 1) ;而两组AAI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丙泊酚麻醉诱导时 ,无论是否合用芬太尼 ,AAI均可较好地反映意识的转换 ;而BIS则会因药物组合的不同而出现变化。结果提示 。 米卫东 刘靖 曹江北 张宏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麻醉深度 丙泊酚 芬太尼 超声介入和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类固醇类激素注射和放散性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10月就诊于本院疼痛科的100例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超声介入组(A组,n=50)和冲击波组(B组,n=50)。比较患者治疗前(T0)和治疗后1 d(T1)、1个月(T2)、3个月(T3)早晨起步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同时比较治疗后3个月时超声下足底筋膜的厚度。结果两组治疗后早晨起步状态下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A:7.05±1.13 vs 3.43±1.58;B:6.98±1.22 vs 4.55±1.23,P均<0.05);治疗后1 d(T1)、1个月(T2)超声介入组早晨起步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冲击波组(3.43±1.58 vs 4.55±1.23,1.08±2.19 vs 2.86±1.70,P均<0.05),治疗后3个月(T3)超声介入组早晨起步状态下VAS评分高于冲击波组(P=0.045);两组患者治疗后足底筋膜厚度与治疗前相比均变薄(P均<0.05),并且治疗后3个月冲击波组足底筋膜厚度较超声介入组薄(P=0.007)。结论超声引导下类固醇类激素注射和放散性冲击波短期内治疗足底筋膜炎均有效。超声介入组较冲击波组显效快,但冲击波组疗效相对持久可靠。 霍修林 杨静 张璇 王博 龚洁 袁维秀 米卫东关键词:超声介入治疗 冲击波 足底筋膜炎 丙泊酚复合咪唑安定对再灌注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静脉麻醉药丙泊酚与苯二氮卓类药咪唑安定合用对缺血缺氧及再灌注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为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组(IP);丙泊酚12.4μmol.L-1组(P);咪唑安定3.3μmol.L-1(M1)、10μmol.L-1(M2)、30μmol.L-1组(M3);丙泊酚12.4μmol.L-1与咪唑安定3.3μmol.L-1(PM1)、10μmol.L-1(PM2)、30μmol.L-1(PM3)合用组。通过测定存活细胞的吸光度值(A570nm,MTT比色法)判断细胞损伤程度。并观察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①与IP组比较,P、M1、M2、M3组A570nm值明显升高(P<0.01),且M组呈剂量依赖性。②PM1、PM2、PM3组成活细胞数较M1、M2、M3组进一步升高,且PM2、PM3组成活细胞数与P组相比也显著升高(P<0.01)。③与IP组相比,P、M1、M2组[Ca2+]i均显著下降(P<0.01),PM1、PM2处理组[Ca2+]i进一步下降,并与P、M1、M2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对缺血缺氧及再灌注PC12细胞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合用时保护作用进一步加强;这一作用至少部分与抑制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曹江北 王恒林 李云峰 米卫东关键词:麻醉药 静脉 安定药 围术期吸入麻醉技术研究 张宏 米卫东 王刚 穆娅玲 王爱国 岳剑虹 孙永海 李军 该课题从吸入麻醉药药理学、吸入麻醉药对肌松剂药药效学,以及吸入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肾功能影响等几个方面对目前国内外多种吸入麻醉药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系统地研究了吸入麻醉药在紧闭和半紧闭条件下的...关键词: 关键词:吸入麻醉 药理学 围术期 芬太尼对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双频谱指数及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 2005年 目的:探讨异丙酚-芬太尼诱导过程中,以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为镇静'基准',推荐剂量的芬太尼对AAI、双频谱指数(BIS)、心血管及体动反应的影响.方法:34例ASAⅠ~Ⅱ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异丙酚组(P组)和异丙酚/芬太尼组(PF组).PF组静注4μg/kg芬太尼,P组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2min后泵注异丙酚(30mg·kg-1·h-1),患者入睡后,用压力袖带隔离一侧前臂,静注维库溴铵0.1mg/kg.当AAI值达到15±5后调整异丙酚注速以维持此AAI值5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进喉镜1min内隔离侧手臂运动情况;记录诱导前、进喉镜前及插管后1min、2min、5min患者收缩压(SAP)、舒张压(DAP)、心率(HR)、BIS、AAI值.结果:两组患者BIS值在插管前、后组内及组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F组AAI在插管前、后的差异无显著性,而P组AAI在插管后1min明显高于进喉镜前及PF组(P<0.05),之后迅速下降至进喉镜前水平;插管刺激引起的循环波动及体动反应P组明显大于PF组(P<0.01).结论:在AAI为15±5镇静水平上,芬太尼(4μg/kg)不影响BIS对插管刺激的反应;可抑制插管后AAI的一过性增高;可明显减少插管体动反应及插管后循环波动,但在插管前易引起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刘靖 米卫东 张宏关键词:芬太尼 全身 诱发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