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炳琨
作品数: 218被引量:302H指数:8
  • 所属机构:清华大学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电子电信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张汉一
作品数:215被引量:399H指数:11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光网络 光通信 波分复用 波长路由光网络 半导体激光器
郑小平
作品数:520被引量:640H指数:1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光网络 太赫兹 微波光子 自动交换光网络 波长路由光网络
郭奕理
作品数:70被引量:193H指数:8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光通信 波分复用 全光网 光交换 半导体光放大器
谢世钟
作品数:244被引量:359H指数:9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光纤通信 光纤光栅 波分复用 光纤 光子晶体光纤
彭江得
作品数:115被引量:192H指数:7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掺铒光纤放大器 光纤放大器 光纤 波分复用 增益谱
一种能有效降低波长路由光网络阻塞率的波长缓存方法
一种能有效降低波长路由光网络阻塞率的波长缓存方法属于光通信网络中降低建路阻塞率的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该发明所提出的波长缓存方法在网络瞬时业务强度较低时,采用某种路由与波长分配方法在“非缓存波长”上正常计算路由并建立连接...
华楠郑小平张汉一周炳琨
文献传递
程控/手动单模可调谐外腔半导体激光器
张汉一潘仲琦周炳琨杨今强毕可奎
该项目属于信息光电子技术领域。外腔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是在普通半导体激光器外部引入光反馈元件构成的。通过外腔的选模作用,可以使多模半导体激光器稳定地以单纵模工作,线宽大大压窄并可以几十到上百纳米的范围内调谐。它具有结构紧凑...
关键词:
关键词:可调谐外腔单模半导体激光器
我国信息光电子器件与技术研究开发的若干进展被引量:1
1995年
本文报告了我国信息光电子器件上技术研究开发的若干主要进展。
周炳琨
关键词:NII光电子产业
LD泵浦的YAG-KTP腔外倍频激光器
1993年
研制成我国第一台用LD泵浦的YAG-KTP腔外倍频激光器,阈值泵浦功率为31.8mW,输出功率为0.2mW,斜效率为2%。文中简单报导了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
霍玉晶蔡金星周炳琨沈德忠马笑衍邢志伟
关键词:激光器LD泵浦
4×622Mb/sWDM40km光通信系统实验
1994年
本文完成了我国第一个4×622Mb/s波分复用(WDM)光通信系统实验,使单根光纤线路通信容量达2.4Gb/s。该系统以DFB-LD为光源,工作波长在1.55μm附近,LD的工作频率稳定度优于±150MHz,信道间隔2nm左右,无中继传输距离为43.6km,采用F-P调谐光滤波器作为解复用器,接收机灵敏度达-30dBm。
黄守华黄冬梅刘凤海谢世钟周炳琨
关键词:光通信波分复用通信系统
2.4Gb/s高频率稳定度光发送机研制
1994年
本文研制出调频响应达1.3GHz的LD模块,并根据WDM系统传输实验的需要,研制出频率稳定度优于上150MHz的2.4Gb/s光发送机。该发送机现已成功地用于2.4Gb/s光通信系统的传输实验中。
黄守华黄冬梅周炳琨
关键词:光通信波分复用光发送机
半行波半导体激光放大器超短光脉冲响应及开关特性的实验研究
1992年
本文对半行波半导体激光放大器的脉冲响应及开关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脉宽为27ps,重复频率为1GHz的超短光脉冲串通过放大器后脉冲无展宽。当对放大器的注入电流进行调制时,放大器可起到高速光开关的作用。
邱昆高以智周炳琨
关键词:放大器脉冲响应半导体激光
光网络中的全光环路激射
2002年
光网络中的闭合全光环路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环路激射 ,对网络造成不利的影响。从网络的通带光谱特性出发 ,分析了全光空闲环路和全光泄漏环路激射形成的原因和物理条件 ,并建立了光网络实验系统 ,发现了多个激射峰同时存在并相互竞争的现象。还研究了光节点滤波特性对全光环路激射的影响 ,指出当谱宽失配时 ,在同一信道内可能出现多个全光环路并形成激射。观察到同一个信道内两个泄漏环路激射峰和信号波长共存的现象。最后 ,指出了环路激射的危害 。
徐志根周炳琨张汉一李艳和郑小平徐安士顾畹仪
关键词:光网络波分复用
光交换中的半导体增益光开关门的研究
1995年
本文通过实验对双区共腔半导体增益光开关门的动态和静态光学特性(包括温度特性、偏振特性、光谱特性、偏置特性、开关特性及增益放大特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特别研究了其做为增益光开关门在光子交换系统中实现数据包交换功能的可行性,对半导体光开关门的数据包开关传输能力进行了原理性实验.文章最后提出了一种采用半导体增益光开关门构成的新颖的光子交换系统网络结构.
张志坚张朝阳郭奕理周炳琨张权生吴荣汉
关键词:光交换光通信半导体器件增益
程控/手动连续可调谐窄线宽外腔半导体激光器
本发明属于连续可调谐激光器结构设计领域。本发明提出一种使光栅转轴与外腔半导体光轴偏置h距离的结构即达到只转动光栅就可实现光栅反馈波长与谐振频率移动同步。同时采用大数值非球面透镜以及使光栅刻痕与半导体平面平行放置等措施,使...
张汉一潘仲琦杨今强周炳琨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