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华
作品数: 109被引量:1873H指数:24
  • 所属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杨庆松
作品数:44被引量:220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常绿阔叶林 天童 浙江天童 补植 金钱松
刘何铭
作品数:30被引量:186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常绿阔叶林 天童 浙江天童 幼苗 补植
阎恩荣
作品数:82被引量:961H指数:16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浙江天童 常绿阔叶林 木本植物 功能性状 物种组成
闫恩荣
作品数:17被引量:541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
研究主题:常绿阔叶林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 退化群落 树种 土壤养分库
宋永昌
作品数:135被引量:4,149H指数:39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常绿阔叶林 浙江天童 种群 次生演替 种群结构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若干树种叶水平上养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被引量:23
2004年
养分利用效率是养分循环研究中一个极为有用的概念 ,它反映了植物对养分的利用状况。为揭示不同生活型植物的营养策略 ,本文以天童国家森林公园若干种植物为研究材料 ,探讨不同植物的NUE大小以及不同生活型植物NUE差异。结果表明 ,常绿植物的NUEN 与NUEP 呈显著正相关 ,落叶植物的NUEN 与NUEP 相关性不显著 ;若对所有植物进行统计 ,则NUEN 与NUEP 呈显著正相关。同时 ,不同生活型植物的N营养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差异 ,具体表现为针叶树 >常绿阔叶树 >落叶树。最后 ,作者认为在生产力最低的地方 ,植物的NUE最高 ,说明养分供应缺乏时 。
王希华黄建军闫恩荣
关键词:养分利用效率
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分析及恢复重建研究的一些问题被引量:41
2005年
人类干扰活动导致常绿阔叶林的类型和数量减少,替而代之的是大面积处于不同退化程度的次生林、次生灌丛等,因此加大对其退化特征以及恢复重建的研究已是非常必要而迫切的任务。在对此类植被进行广泛调查基础上,结合数量分类法(在区域尺度上)对退化常绿阔叶林进行类型划分和群落特征的界定,并对一些影响群落恢复和改造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问题是(1)不同的人类干扰方式对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的形成发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关注人类干扰方式,尤其是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和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形成之间的关系应当进行重点研究;(2)退化群落的种类组成具有自身的特征,同样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对维持整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具有独特的贡献;(3)萌枝更新对退化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起着重要作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探讨群落退化的机制和植被恢复途径;(4)种子传播方式、传播距离对于退化群落的种类组成具有重要影响,并影响到群落结构、动态和物种多样性,也应是进一步加强的研究领域。希望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明了群落的退化机理,并为其恢复改造提供依据。
王希华闫恩荣严晓王良衍
关键词:种子传播常绿阔叶林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2001年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讲座他目前该领域研究中丰在的一些问题,如取样效应,随机组合的生态学意义,物种的长期效应,生态系统功能的衡量标准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
黄建军王希华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生态学生态监测
台风干扰对天童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14年
为探讨台风干扰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总量、组成和时间动态变化的影响,对浙江天童山2种常绿阔叶林类型——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群落和木荷(Schima superb)群落的凋落物进行了为期5年(2008—2012)的观测研究.结果显示:天童栲树林和木荷林的年平均凋落物量分别为6.465t·hm^(-2)和6.947 t·hm^(-2),台风影响年的年凋落量和台风季节月均凋落量均高于无台风影响年.两种群落类型的总凋落物组成比例皆为叶>枝>碎屑>花>果>树皮,其中叶比例约占70%,枝比例约占17%;台风影响年与无台风影响年相比,叶比例有所下降,枝条比例明显上升.台风影响年与无台风影响年的凋落量时间动态不同,无台风影响年两种群落类型的凋落高峰发生在春季(4—5月)和秋末(10-11月),均为双峰型;台风影响年凋落模式为三峰型,凋落高峰发生在春季、台风季和秋季.两种群落的叶凋落时间动态在不同台风影响年份有所区别,在台风干扰较弱的年份(2008、2009和2011年)栲树林叶凋落动态为双峰型、木荷林为三峰型;在台风干扰强度较大的年份(2012年),两种群落类型的叶凋落动态均为三峰型,这说明台风干扰能改变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时间动态,且台风强度对不同森林群落的干扰程度存在差异.
王樟华王希华沈国春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天童
浙江天童山毛脉槭林群落学特征及蓄积量
2016年
为了解毛脉槭林的群落学特征,在浙江天童山设立18个20 m×20 m样地,调查样地中胸径≥1 cm的物种数量、胸径、株高和蓄积量,分析其优势度。结果表明:1毛脉槭林物种组成复杂,拥有木本植物37科62属,计95种;区系分布类型分为11种,热带和温带分布属分别占总属数的55.5%和40.3%;2毛脉槭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一种优势树种,重要值10.4%,该种群的径级结构较为合理,呈间歇增长型结构,具有充沛的幼苗、幼树;3毛脉槭林胸径≥5 cm的个体平均密度为1122株·hm-2,平均胸径14.9 cm,其中毛脉槭最大胸径达50 cm,蓄积量达145.3 m3·hm-2。说明天童山保存着浙东典型的毛脉槭天然林,立木蓄积量较高,具有较高的保护和利用价值。
杨庆松费希旸沙存龙季德成王良衍王希华
关键词:群落学特征种群结构
一种柯优质种实收集及幼苗省力化繁育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柯优质种实收集及幼苗省力化繁育方法,该方法改变了传统林木人工采种、选种、冬藏、浸种、播种、大田苗床培育管理的传统做法,而是在阳坡山地选择实生、健壮、近熟母树作为优质种源,在其树冠投影面积外2m范围整地、覆...
杨庆松王良衍王希华刘何铭杨海波姚芳芳徐明杰任思远曹烨马春晖孙小伟
文献传递
浙江天童常见种幼苗的光合特性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储存被引量:14
2011年
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20种常见种幼苗的光合特性以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储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绿种幼苗拥有较低的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和较高的表观量子效率(AQE)、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落叶种则表现出较高的LCP、Rd和较低的AQE、Amax.常绿灌木的光饱和点(LSP)显著大于常绿乔木,而其他光合参数均无显著差异.根部是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储存的主要场所.常绿种幼苗根部可溶性糖、淀粉、NSC含量以及茎部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落叶种,而两者茎部淀粉和NSC含量差异不显著.常绿灌木根部可溶性糖、NSC含量以及茎部淀粉、NSC含量均显著大于常绿乔木,而两者根部淀粉和茎部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高生长,低储存"的策略主要以喜阳或作为先锋种的落叶种为代表;强耐荫的常绿灌木主要采用"低生长,高储存"的策略进行林下更新;半耐荫的常绿乔木树种的光合能力与碳水化合物储存介于两者之间.
赵镭杨海波王达力张娜王希华
关键词:天童常见种幼苗光合特性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浙江天童常绿木本植物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及抗寒性被引量:15
2011年
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59种常见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其叶片在低温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差异,揭示该地区常绿阔叶林常见常绿植物的抗寒性,旨在为营建具有较强抗雨雪冰冻灾害能力的人工林提供参考.结果显示:(1)各植物叶片对0℃低温普遍具有较好的抗性,未产生显著伤害;在-5℃低温处理下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大,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2)研究区域内樟科与壳斗科植物对-5℃低温耐受性最好,其次为山茶科植物;(3)常绿阔叶树种抗寒性强于针叶树种.建议在该地区营建抗雨雪冰冻人工林时,应优先选择具有较强耐寒性的樟科与壳斗科植物.
仲强康蒙郭明王希华王良衍阎恩荣
关键词:电导率抗寒性生活型常绿阔叶林
浙江天童森林退化和受损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以常绿阔叶林顶级群落为参照,选择了常绿阔叶林亚顶极群落、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代表不同退化类型;同时,以4种人工采伐处理代表常绿阔叶林不同受损程度,分别研究了不同退化和受损程度影响下,土壤的呼吸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2)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在常绿阔叶林顶极群落与灌草丛最高,其次分别为针叶林和灌丛,常绿阔叶林亚顶极群落最低;(3)不同受损程度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4)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决定性因子为土壤C/N和pH,但在退化初期为土壤C/N,在退化后期为土温.可以认为,常绿阔叶林退化过程中控制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主要因素逐步由生物因素向非生物因素转变.
郭明康蒙仲强王希华达良俊阎恩荣
关键词:土壤性质碳源碳循环
天童林场采用“近自然林业”理论恢复退化天然林和改造人工林研究被引量:24
2000年
天童林场在获知德国将向“近自然林业”转轨的信息后 ,根据其原则将其措施应用于当地的森林改造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是中国第一个自觉采用近自然林业方法进行试验的林场。本文介绍了林场的概况。
王良衍王希华宋永昌
关键词:近自然林业退化天然林人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