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曼
作品数: 25被引量:49H指数:4
  • 所属机构:吉林大学
  • 所在地区:吉林省 长春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吉林大学青年教师基金

相关作者

许天敏
作品数:160被引量:595H指数:1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卵巢癌 毕赤酵母 子宫内膜癌 蜂毒肽 放射免疫显像
王丁丁
作品数:32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
研究主题:毕赤酵母 骨修复材料 C-ERBB-2 分泌表达 单克隆抗体
颜炜群
作品数:177被引量:482H指数:10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药学院
研究主题:毕赤酵母 软骨细胞 四氯化碳 抑肽酶 细胞培养
王文加
作品数:23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C-ERBB-2 单克隆抗体 扩增 蛋白 卵巢癌
常伟勤
作品数:33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人乳腺癌 放射免疫显像 裸鼠体内 裸鼠 甲状腺癌
重组人载脂蛋白C-I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及鉴定
2012年
目的:在毕赤酵母中高效分泌表达与天然人载脂蛋白C-I具有相同结构和活性的重组人载脂蛋白C-I(rhApoC-I)。方法:RT-PCR法自人肝组织调取编码人ApoC-I的cDNA,构建真核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Zα/hApoC-I。重组质粒线性化后转化毕赤酵母感受态细胞,甲醇诱导表达,建立rhApoC-I的毕赤酵母表达体系。对rhApoC-I进行Western blot分析和体外活性研究。结果:经PCR法克隆的hApoC-I cDNA序列与GenBank登录序列一致。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均在分子量约6.6kDa出现特异性条带,2L发酵条件下表达量达到80mg/L。结论:首次在毕赤酵母菌中高效分泌表达rhApoC-I,并确定其具有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提供物质基础。
苏曼曼陈月王丁丁许天敏颜炜群
关键词:分泌表达毕赤酵母平滑肌细胞
重组人抑瘤素M的表达、纯化及鉴定
目的研究重组人抑瘤素M(rhOSM)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的条件及rhOSM的纯化方法。方法利用已筛选出来的rhOSM毕赤酵母高表达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5 L摇瓶发酵表达rhOSM。对发酵液上清分别应用SP Seph...
孔宁周余来王毅宿晓云王芳丛中一苏曼曼侯宜颜炜群
关键词:发酵纯化
文献传递
^(131)I标记抗c-erbB-2单克隆抗体对卵巢癌动物模型的生长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用131I标记抗c-erbB-2单克隆抗体,探讨其对荷人卵巢癌裸鼠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抗c-erbB-2单克隆抗体与131I偶联,制成免疫靶向药物,将已接种卵巢癌SKOV3细胞且肿瘤直径已达1.0cm的裸鼠分为131I标记抗c-erbB-2单克隆抗体3.7MBq低剂量组和11.1MBq高剂量组,以131I标记的mIgG(非治疗性抗体)为对照组,对三组荷人卵巢癌裸鼠模型分别进行肿瘤局部注射,于用药当日后6周内每周测量肿瘤体积、质量,计算抑瘤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31I标记抗c-erbB-2单克隆抗体3.7MBq低剂量组和11.1MBq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肿瘤体积减小(P<0.05)、肿瘤质量减轻(P<0.05)、抑瘤率增高(P<0.05),同时131I标记抗c-erbB-2单克隆抗体11.1MBq高剂量组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低于3.7MBq低剂量组(P<0.05)、抑瘤率高于3.7MBq低剂量组(P<0.05)。结论:131I标记抗c-erbB-2单克隆抗体对荷人卵巢癌裸鼠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以131I标记抗c-erbB-2单克隆抗体11.1MBq剂量作用强于3.7MBq剂量。
许天敏崔满华谷丽萍崔松花苏曼曼王文加王丁丁
关键词:卵巢肿瘤^131I放射免疫疗法
一种载脂蛋白E与盐霉素复合纳米粒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脂蛋白E与盐霉素复合纳米粒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是利用胆酸钠法制备的复合纳米粒,复合纳米粒包括有卵磷脂、胆酸钠、盐霉素和载脂蛋白E,其中卵磷脂与胆酸钠质量比为0.5‑2,盐霉素与载脂蛋白E质量比为0.067...
苏曼曼
文献传递
应用毕赤酵母分泌表达筛选人抗狂犬病毒抗体scFv-Fc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利用毕赤酵母人抗狂犬病毒抗体分泌表达文库获得具特异性狂犬病毒抗原结合活性的分泌型小分子抗体(scFv-Fc)。方法:RT-PCR方法扩增获得一组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基因。利用重叠延伸PCR方法组装scFv基因后克隆入毕赤酵母scFv-Fc抗体库通用表达质粒pPICZα/Fc后,电转化X33酵母菌,甲醇诱导表达后进行ELISA筛选、基因序列分析及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构建了抗狂犬病毒毕赤酵母分泌型scFv-Fc库,获得了12株阳性菌株。对其中2株阳性克隆进行了序列分析证实为新的抗体可变区基因。ELISA、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实该scFv-Fc具有特异性狂犬病毒抗原结合活性,相对分子质量为56 000。结论:通过毕赤酵母人抗狂犬病毒抗体scFv-Fc分泌表达文库筛选获得具较高亲和力的新scFv-Fc抗体。
王丁丁许天敏余丽江苏曼曼黄树林宿晓云陈磊颜炜群
关键词:毕赤酵母狂犬病病毒分泌表达
抗C-erbB-2单克隆抗体在荷人乳腺癌裸鼠体内的预定位显像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以153Sm标记的抗C-erbB-2单克隆抗体对荷人乳腺癌移植瘤裸鼠进行肿瘤预定位显像的研究。为乳腺癌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方法,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I组每只裸鼠采用三步预定位法从尾静脉注射7.4 MBq/0.1 ml的153Sm-DTPA-C-erbB-2 McAb实验II组与II组分别直接从尾静脉注射7.4 MBq/0.1 ml的135 Sm-C-erbB-2及135Sm-IgG并于于注射后2、4、8、24h行全身SPECT显像。于4、82、4 h分批处死裸鼠并测定分别在肿瘤、血液、心脏、肺等重要脏器单位重量的放射性比值(%ID/g)。结果在运用预定位技术加药的实验I组在给药后2小时开始有抗体在肿瘤组织浓聚,在8小时时达到最高,与实验II组直接给予抗体比较,血液本底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预定位技术的实验组,瘤/血液比值高,血液本底低,周围正常组织吸收剂量低,显像效果好。
常伟勤许天敏王文加王丁丁苏曼曼焦平张赢予
关键词:乳腺癌
一种融合抗体ScFv-Fc通用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构建一个可供自由替换的ScFv区,表达人小分子融合抗体ScFv-Fc的通用载体,利用RT-PCR技术扩增人抗体IgG1的Fc片段克隆至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将一段人工合成的互补寡核苷酸链插入重组载体pPICZα/Fc中Fc区的上游,引入2个可供小分子抗体ScFv-Fc的ScFv区自由替换的限制性酶切位点。分别扩增人抗狂犬病毒以及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ScFv片段,克隆至已构建的通用载体pPICZα/Fc,在毕赤酵母中诱导表达。进一步在1L条件下对活性抗体进行发酵,并利用proteinA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应用酵母基因组PCR、ELISA、Western blotting、活性检测等试验对此小分子抗体的表达进行生物学及免疫学分析。结果表明具有狂犬病毒抗原结合活性以及乙肝表面抗原结合活性的人源抗体分子均获得成功表达,1L发酵条件下表达量达到20~30mg/L,protein A亲和层析纯化后纯度>95%。研究构建了可用于功能性抗体分子ScFv-Fc筛选和表达的通用载体并对其发酵、纯化条件进行了摸索,为重组抗体分子诊断、治疗试剂的开发以及抗体的人源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王丁丁苏曼曼胡丽莉袁丽颖孙艳汪炬颜炜群
关键词:毕赤酵母
^(153)Sm标记抗TPS单克隆抗体在荷人乳腺癌裸鼠体内的预定位显像
2010年
目的以153Sm标记的抗TPS单克隆抗体对荷人乳腺癌裸鼠进行肿瘤预定位显像的研究。为乳腺癌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方法,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Ⅰ组每只裸鼠预定位法从尾静脉注射7.4MBq/0.1ml标记抗体。实验Ⅱ组与Ⅲ组分别直接从尾静脉注射7.4MBq/0.1ml的135Sm-TPS及135Sm-IgG。并于于注射后2、4、8、24h行全身SPECT显像。于2、4、8、24h分批处死裸鼠并测定分别在肿瘤、血液、心脏、肺等重要脏器单位重量的放射性比值(%ID/g)。结果在运用预定位技术加药的实验I组在给药后2小时开始有抗体在肿瘤组织浓聚,在8小时时达到最高,与实验II组直接给予抗体比较,血液本底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预定位技术的实验组,瘤/血液比值高,血液本底低,周围正常组织吸收剂量低,显像效果好。
常伟勤许天敏王文加苏曼曼
关键词:预定位技术放射免疫显像乳腺癌
重组人高密度脂蛋白的研究
代谢综合征患者及高脂血症诱发的CAD患者都具有明显的脂类代谢紊乱(胆固醇升高和HDL降低),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血浆HDL水平与CAD呈负相关。动物试验证明,应用血浆HDL可明显预防和改善机体的脂类代谢紊乱,逆...
苏曼曼
关键词:载脂蛋白毕赤酵母高脂血症胆固醇逆转运
文献传递
抗C-erbB-2单克隆抗体在荷人胃癌裸鼠体内的预定位显像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以153Sm标记的抗C-erbB-2单克隆抗体对荷人胃癌移植瘤裸鼠进行肿瘤预定位显像的研究。为胃癌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方法,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Ⅰ组每只裸鼠预定位法从尾静脉注射7.4MBq/0.1ml实验Ⅱ组与Ⅲ组分别直接从尾静脉注射7.4MBq/0.1ml的135Sm-C-erbB-2及135Sm-IgG并于于注射后2、4、8、24h行全身SPECT显像。于4、8、24h分批处死裸鼠并测定分别在肿瘤、血液、心脏、肺等重要脏器单位重量的放射性比值(%ID/g)。结果在运用预定位技术加药的实验I组在给药后2h开始有抗体在肿瘤组织浓聚,在8h时达到最高,与实验Ⅱ组直接给予抗体比较,血液本底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预定位技术的实验组,瘤/血液比值高,血液本底低,周围正常组织吸收剂量低,显像效果好。
常伟勤许天敏苏曼曼王丁丁王文加焦平
关键词:预定位技术放射免疫显像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