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婷
作品数: 46被引量:53H指数:3
  • 所属机构:安徽大学
  • 所在地区:安徽省 合肥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黄秀娟
作品数:4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 概念隐喻 句法 模糊语
李珊
作品数:7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庆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旅游英语 本土化研究 本土化 高校旅游 教学改革
“中国味”与“洋味”——熊式一与叶君健自译策略比较被引量:1
2021年
分析熊式一代表作《天桥》与叶君健代表作《山村》的自译策略,指出两人的自译活动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熊式一在自译过程中能动地增加了许多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和内容,使译文呈现出“中国味”;叶君健则几乎不加任何改动将自己的英文原作译成汉语,在语言表达、词汇选择等方面呈现出“洋味”。阐述了文学形式是由来自内部与外部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博弈的结果;认为不同的自译策略既是译者个人的文化选择,又是在历史语境中生成的独特产物。
潘玮陈婷婷游琪
一千个译者,就有一千个莎士比亚——《红楼梦》杨、霍两部译本的比较被引量:1
2008年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关于宗教、人名和诗词的翻译部分进行分析与比较,探讨造成二者不同之处的,在文化层次和翻译策略方面的原因。
陈婷婷
关键词:人名翻译策略
中岛敦作品中的中国古代文人形象——以《山月记》《弟子》《李陵》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分析研究了自幼成长于汉学世家的日本作家中岛敦所著的《山月记》《弟子》和《李陵》3部翻案小说中的5位中国古代文人形象,通过文本细读,探索了这五位中国古代文人形象所蕴含的深刻内涵,认为中岛敦创造这些形象各异的中国古代文人形象是希望借他们来表达自己作为知识分子在乱世之中的个人思考和理想追求。
王雅麒陈婷婷
关键词:中岛敦文人形象
转喻机制下的人体部位词一词多义现象
2014年
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其主要通过隐喻和转喻来实现。本文以人体部位词"head""头"和"month""口、嘴"为语料,从认知转喻的思维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转喻以相邻性和突显性为基础在同一个域内实现事物之间的映射。
黄秀娟陈婷婷
关键词:转喻一词多义隐喻
科学信念与翻转课堂的深度融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刍议
2019年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显著。由于英语口语学习者常常面临语言表达的生疏感和紧张感,使得部分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积极性不强。科学信念恰恰形塑了学生在预期学习中具备的信心和勇气,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与自我效能也受益于科学信念的理论预设。教师在大学口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科学信念的视角和局限性,只有这样才能规避学生参与感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陈婷婷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科学信念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颜色词“红”的隐喻对比研究
隐喻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所在。在传统研究中,隐喻被认为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语言学家逐渐认识到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莱柯夫和约翰逊(1980)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指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始源...
陈婷婷
关键词:语料库英汉颜色词概念隐喻
文献传递
安徽宿松隘口方言语音研究
本文以安徽宿松隘口方言的声调、声母、韵母为研究对象。《中国语言地图集》(2012)将宿松方言划归于赣语怀岳片。文章旨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揭示其语音特点,探求宿松隘口方言语音演变规律;并借助实验手段来确定宿松隘口方言单字调...
陈婷婷
关键词:语音演变阳声韵
他者凝视与主体认知——横光利一《上海》中的东方想象与身份认同
2022年
《上海》是日本近代文坛的新感觉派骁将横光利一的代表作,见证了他在文学创作与政治思想两方面同步发生的重要转折。在《上海》中,横光利一描绘了一个颇具特色的中国城市,而这个肮脏混乱却独具魅力的上海一方面是他对异国他乡进行他者凝视后的特殊产物,另一方面则是他尝试摆脱自身分裂、寻求身份认同的强力证明。立足于近代日本作家对中国的独特情感及其矛盾的身份认知分析《上海》这一文本,并从城市、中国人和革命运动三个方面展现横光利一对上海进行的错误书写,通过主人公虚无的人生体验探究作者误写上海的深层原因以及他寻求的身份认同,最终达到揭露近代日本侵略过程中愈发不加遮掩的种族优越思想的目的。
王雅麒陈婷婷
关键词:横光利一《上海》五卅运动他者身份认同
中西文学作品中的“渔夫”形象之比较被引量:2
2008年
中西文学中的"渔夫".(或渔父)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西文学作品中的"渔夫"形象包含不同的民族、文化、时代特色,揭示了中西方不同文明中不同的哲学意蕴.大致而言,中国文学中的渔父具有隐与仕的两重性,而西方文学中的渔夫形象堪称硬汉.通过中西"渔夫"形象的研究,对探究中西古代文人心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从深层次角度剖析了渔夫形象文化差异对于各国文学交流的影响.
陈婷婷
关键词:硬汉形象哲学意蕴
神恩与智识——哲学视阈下奥康纳小说中的理性意识
2022年
奥康纳致力于在创作中将暴力与死亡同上帝的启示联系在一起,以血腥的暴力叙事来达到让人物接受神恩、摆脱庸碌的目的,因此,她笔下人物重获理性与接受神恩总是不可分割的,其背后折射出的更是奥康纳本人的理性思考。哲学视阈为解读奥康纳的作品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在这个维度中,她的暴力书写不仅蕴纳了她在宗教选择背后的理性意识的复位,而且体现了她在宗教信仰普遍崩塌的现代社会环境中对传统理性的重释。
王雅麒陈婷婷
关键词:暴力书写理性主义末世论存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