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伟
作品数: 28被引量:221H指数:9
  • 所属机构:中国石化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鲁国甫
作品数:9被引量:18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油田 双河油田 建筑结构 储集层 核三段
刘丽娜
作品数:14被引量:12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双河油田 剩余油 储集层 数值模拟 油藏
胡书奎
作品数:16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
研究主题:双河油田 赵凹油田 数值模拟 沉积微相 泌阳凹陷
尹太举
作品数:339被引量:1,478H指数:22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碎屑岩储层 储集层 储层 储层结构 油田
李庆明
作品数:5被引量:99H指数:3
供职机构:江汉石油学院
研究主题:油田 建筑结构 储集层 数值模拟 双河油田
一种提高厚油层内部剩余油分布状况认识深度的新方法
赵凹油田核三段Ⅳ2层是典型的短流程扇三角洲沉积,沉积厚度大(最厚38 2m),非均质严重.在地震属性预测砂体约束条件下,利用老油田丰富的钻井、取心、测井、试油试采及多年的生产动态数据,对核三段Ⅳ2层沉积结构再认识,纵向上...
李红茹姜建伟石璐吴琼
关键词:厚油层储层特征剩余油分布挖潜对策
下二门油田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14口取心井普通薄片、铸体薄片的镜下观察及扫描电镜等资料的研究,认为影响下二门油田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主要有3种:压实、胶结和溶蚀。其中,压实作用以机械压实为主,化学压实少见;胶结作用主要有碳酸盐胶结(如方解石、白云石等)、黏土矿物胶结(如高岭石、绿泥石等);溶蚀作用主要有长石颗粒和少部分岩屑溶蚀、碳酸盐胶结物溶蚀。这3种成岩作用的共同改造形成了下二门油田以粒间孔、粒内溶孔和铸模孔为主的孔隙结构特征。根据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结合沉积相展布特点,认为下二门油田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辫状三角洲前缘亚相带水下分流河道和前缘砂坝等砂体。这些新认识为该油田调整挖潜提供了地质指导。
谢俊孟宁宁张金亮姜建伟曾俊
关键词:下二门油田成岩作用孔隙结构储层特征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泌304区主要油层组储层特征被引量:3
2010年
为给新区开发提供充分的地质依据,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铸体薄片、压汞等资料对泌304区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及微观孔喉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岩性复杂、岩石成分和结构成熟度低,砂岩储层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砾岩储层以细砾岩和中砾岩为主,研究区储层母岩类型多样,以变质岩为主,填隙物和重矿物含量高,粘土矿物中蒙脱石含量高;孔隙类型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和次生粒间溶孔,孔喉组合以中孔-细喉为主,孔喉分选中等;研究区储层物性在纵向上变化较大,属中孔、中-低渗储层,核一段物性好于核二段;影响该区储层物性的因素主要是岩相和成岩作用。
胡书奎姜建伟龚银忠李洪生张海锋张连锋李远光王文升
关键词: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
南襄盆地安棚浅、中层系特低渗储层裂缝特征及其与深层系裂缝对比被引量:20
2012年
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成像测井和薄片等资料,分析了南襄盆地安棚浅、中层系储层裂缝的发育特征,并与深层系裂缝特征进行了对比,最后分析了控制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区发育有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两种类型,以高角度构造裂缝为主,裂缝平均线密度为0.42条/m,裂缝高度通常小于0.40 m,平均为0.25 m,反映裂缝主要在层内发育。微观裂缝是沟通基质粒间孔和粒内溶孔的重要通道,它使储层孔隙的连通性变好。受喜马拉雅早期和晚期水平构造挤压应力作用,该区主要发育3组裂缝。其中,近东西向裂缝最为发育,其次为北东向和北西向裂缝。安棚油田裂缝的形成与分布受构造应力场、岩性、孔隙度、渗透率、层厚以及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在相同因素的作用下,安棚油田浅、中层系裂缝的成因类型、产状及发育特征和深层系具有相似性,但浅、中层系裂缝的发育程度略差于深层系裂缝。
巩磊曾联波李娟姜建伟唐小梅王兆生
关键词:深层系安棚油田泌阳凹陷南襄盆地
开发后期重构开发单元井网调整技术研究与应用--以双河油田Ⅷ-Ⅸ油组上倾区为例
特高含水期注采井网如何调整才能提高整体开发效果,是老油田开发中急需解决的难题.陆相沉积的复杂性决定了平面、层间动用差异大,剩余油普遍分布、局部富集,依靠单项措施难以改善单元整体开发效果,为此在深入分析开发中现存主要问题及...
侯雪樱姜建伟曾俊王中华滕明勇
关键词:油田开发油层注水井网调整特高含水期
文献传递
储层建筑结构要素的综合识别被引量:16
1998年
地下储层建筑结构分析中难题之一是各种建筑结构要素的识别。由双河油田岩心观察可明确识别出七种基本的建筑结构要素。在岩电关系研究基础上,尝试了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值交会图定性、定量识别结构要素的方法。提出了一套综合判定建筑结构要素的工作思路。
李庆明鲁国甫陈程姜建伟尹太举
关键词:油田储层建筑结构油气藏
下二门地区重矿物特征与物源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探索多物源储集砂体的物源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重矿物分析是区分不同物源体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57口钻井的重矿物测试资料,采用重矿物组合类型、ZTR指数分析等方法判别了下二门地区沉积物物源方向。研究表明,下二门地区存在3支物源,分别为东部下二门物源、东南部梨树凹物源和北部侯庄物源。
姜建伟张家博吴官生张霞
关键词:重矿物
储层精细研究指导油田开发后期高效调整井部署被引量:10
2006年
双河油田Ⅳ1-3层系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和剩余油高度分散的“三高”开发期,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剩余油。储层沉积微相的特征与组合是决定砂体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也是产生大量剩余油的根本原因。通过密井网资料对该层系进行精细解剖,建立储层沉积微相模式,与现井网结合确定剩余油分布类型和地区,指导高效井的部暑。经现场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姜建伟魏佳伟卢小欧王中华马振锋殷慧
关键词:储层沉积微相剩余油双河油田
特高含水开发后期井网动态组合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以双河油田Ⅶ油组为例,提出从储层的三维空间展布结合储层动用状况,对原有的开发层系井网进行细分重组优化。在考虑储层的非均质性及动用状况的前提下,将纵向上叠合程度高、物性差异小、采出状况相近的储层,重组为新的动态组合单元,采用一套井网进行开发。同时根据组合后的动态组合单元储层平面的非均质性、目前井网现状、平面含水差异分单元对井网进行平面优化。依据研究结果将Ⅶ油组原来的2套开发层系细分为5套动态组合单元,通过现场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井投产后初期平均单井产油量是老井的3~4倍,含水率比单元综合含水率低30.2个百分点。该技术对同类油田的井网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姜建伟刘丽娜
关键词:剩余油分布层系细分双河油田
赵凹油田泌304区浅层砾岩稠油储量分类评价及应用
泌304区位于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该区储层具有复模态孔隙结构、毛细管阻力大、蒙皂石含量高、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致使本区在前期的试油、压裂试采等产能评价中没有取得突破.为此,本文从岩心观察分析入手,结合含油性和对应...
胡书奎杨永利姜建伟
关键词:稠油产能评价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