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新泉
作品数: 176被引量:1286H指数:22
  • 所属机构: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配位化学研究所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理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郑丽敏
作品数:110被引量:188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研究主题:有机膦酸 稀土 磁性 固相配位化学 化合物
叶向荣
作品数:34被引量:331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AES XPS 镀层 钢铁表面 固相反应
郑和根
作品数:74被引量:152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晶体结构 配位聚合物 配合物 荧光性质 非线性光学性质
戴安邦
作品数:92被引量:458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配合物 固相配位化学 硅藻土 硅酸 配位化学
李道华
作品数:93被引量:242H指数:9
供职机构:内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研究主题:纳米复合材料 AES 纳米晶 XPS 钢铁表面
Cu(OAc)_2·H_2O与氨基酸固相配位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电导法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用恒温电导法研究了Cu(OAc)2·H2O与甘氨酸、丙氨酸在低加热温度条件下的固-固相配位化学反应,探讨了可能的动力学机理,并计算出两固相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用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等表征了固相反应产物。
贾殿增庄稼忻新泉
关键词:固相反应氨基酸铜配合物配位化学
室温固相化学反应与固体结构被引量:96
1997年
从固体的两大类延伸固体和分子固体在结构上的巨大差异出发。
雷立旭忻新泉
关键词:室温固相化学反应
新型二维七核簇合物[WS_4Cu_6Br_4(Py)_4]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被引量:1
1996年
标题化合物是通过(NH_4)_2WS_4,CuBr和(n-Bu)_4NBr的低热固相反应,其固相产物的乙腈溶液和吡啶发生取代反应来合成的.此簇合物为四方晶系,空间群I(?)2d,晶胞参数:a=1.4612(2)nm,c=1.5125(3)nm,V=3.2300(3)nm^3,Z=4,μ=126.90cm^(-1),Dc=2.73g/cm^3,F(000)=2479,最终偏差因子R=0.040.X射线单晶衍射法证实由六个Cu原子所组成的稍畸变的八面体,包围着近似正四面体的WS_4核,形成WS_4Cu_6单元,通过-Cu_(eq)-Br-Cu_(eq)-桥,此单元连接其最近的另一个单元,形成一个二维网络结构.
郎建平郁开北忻新泉
关键词:簇合物晶体结构吡啶
新型金属团簇化合物的光限幅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应用倍频 Nd:YAG脉冲激光 ,在波长为 5 32 nm、脉冲宽度为 8ns的条件下 ,研究了金属团簇化合物WOS3Cu3I(2 - Me Py) 3的光限幅特性。其光限福特性优于富勒烯。Z- Scan研究结果表明 :该团簇具有自聚焦特性 。
杨学栋曲士良张驰宋瑛林方光宇忻新泉
关键词:光限幅激发态吸收Z-SCAN
锰钨硫原子簇合物的合成
1989年
Müller,在1981年和1986年两次对钼、钨、硫原子簇合物做了系统总结,认为MS_4^(2-)(M=Mo、W)可作为双齿配体与过渡金属配位,形成多种类型的杂核原子簇合物。已经报道的配位过渡金属有Fe(Ⅱ,Ⅲ)、Co(Ⅱ,Ⅲ)、Ag(Ⅰ)、Cu(Ⅱ),Au(Ⅰ)、Ni(Ⅱ)、Cu(Ⅱ)、Zn(Ⅱ)、Cd(Ⅱ)、Pd(Ⅱ)和Pt(Ⅱ)。最近又报道了含Ru(Ⅲ)、Rh(Ⅲ)的簇合物。
王文忠忻新泉戴安邦金通政
关键词:原子簇合物
团簇WOS_3Cu_3I(2-MePy)_3激发态非线性光学性质被引量:1
2001年
用Z扫描方法测量了团簇WOS3Cu3I(2 MePy) 3对 5 32nm、8ns激光脉冲的非线性光学响应曲线。以速率方程为基础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 ,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应用激发态折射理论研究了非线性折射率系数的符号变化和折射度比值Kr 的关系 ,Kr>1时非线性折射率系数为正 ,Kr<1时折射率系数为负。
方光宇宋瑛林王玉晓张学如忻新泉张驰李淳飞
关键词:团簇Z扫描速率方程
LSV,XPS和AES研究镍表面配合物膜被引量:1
1999年
通过加速化学和电化学腐蚀试验比较了长链脂肪酸和杂环化合物等一系列有机缓蚀剂在镍表面形成的配合物的耐蚀性,结果表明硬脂酸形成的膜蚀效果最佳.采用XPS和AES研究了膜层的缓蚀机理.
李道华赵吉寿叶向荣忻新泉
关键词:XPSAES配合物缓蚀剂
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LXV.成核过程的Monte Carlo研究被引量:11
1994年
本文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固体反应中的成核过程,证实了成核理论中关于成核温弃及有关结论,估计了成核温度,得到了减核温度附近系统的构型分布的一些定量结果.
缪强忻新泉胡澄
关键词:化学反应成核
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XXIII.一取代基五氰合铁(Ⅱ)类配合物热分解反应的研究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以气相色谱法为主要手段,配合Mossbauer谱、红外光谱等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了一系列一取代基五氰合铁(Ⅱ)类配合物Na_2[Fe(CN)_5L]·mH_2O及Na_3[Fe(CN)_5L′]·nH_2O(L=NO^+、N_2H_5^+、onH^+, L′=NH_3、H_2O、Py)的热分解反应。结果表明所有一取代五氰合铁(Ⅱ)配合物热分解过程中都形成相同的中间化合物Na_4[Fe(CN)_6]和Fe_2[Fe(CN)_6],各配合物热分解放出取代基L(L′)的温度次序与L(L′)在光谱化学序列中的次序一致。本文以亚硝基铁氰化钠为代表,详细讨论了该系列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机理以及热稳定性的规律性。
黄生荣谢玉明忻新泉戴安邦张毓昌
关键词:热分解反应气相色谱
全文增补中
[(n-Bu)_4N]_(2n)[WS_4CuCl)_4]_n的固相合成及标定
1992年
CuCl,(NH_4)_2WS_4和(n-Bu)_4NBr三者按4:1:4的摩尔比混匀研细,氩气保护下反应15小时得深红色固体。先后经二氯甲烷及甲醇处理得标题簇合物[(n-Bu)_4N]_2n[wS_4(CuCl)_4]_n,用EXAFS方法测定了其结构参数。该簇合物是以[WS_4(CuCl)_4]为结构单元,以Cl原于为桥连基团,连接而成一维的聚阴离子。
高逢君史保川朱慧珍忻新泉吉文斌马礼敦
关键词:固相反应簇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