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良元
-

-

- 所属机构:北京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相关作者
- 纪泉

- 作品数:97被引量:755H指数:16
-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
- 研究主题:髋骨折 骨折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老年
- 薛庆云

- 作品数:230被引量:2,814H指数:25
-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
- 研究主题:骨关节炎 骨质疏松 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 肩关节
- 黄公怡

- 作品数:187被引量:2,770H指数:31
-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
-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 路奎元

- 作品数:54被引量:475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
- 研究主题:老年人 骨折固定术 手术治疗 加压滑动鹅头钉 老年
- 申剑

- 作品数:53被引量:347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
- 研究主题:腰椎管狭窄症 老年 长节段 股骨颈 老年人
- 老年人髋部骨折的相关因素观察被引量:20
- 2003年
- 目的 观察老年人髋部骨折的骨密度 (BMD)值 ,探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方法 将 496例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按年龄、性别及骨折类型分组 ,选择性行骨密度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并对临床髋部骨折患者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骨折组的骨密度值均低于同性别正常人骨峰值的 2 5s;同性别、同年龄组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骨密度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1) ;老年人髋部骨折主要集中在 6 0~ 79岁之间 ,占同期髋部骨折的 73 %。 结论 老年人骨量低于同性别骨峰值应视为髋部骨折的危险人群。骨量降低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前提条件 ,但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股骨颈骨折或发生转子间骨折 ,主要决定于受伤时的暴力大小和方向。
- 文良元蔡恒江黄公怡荣国威
- 关键词: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骨密度髋部骨折转子间骨折老年人
- 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2
- 2013年
-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有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48例年龄>65岁、因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分别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统计术前V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时间、平均每节椎体注入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第1天VAS评分、术后6个月VAS评分、术后6个月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住院总花费等指标。结果 48例患者的82节椎体均经双侧入路成功完成手术,PVP组为24例37节椎体,每节椎体骨水泥注射量平均为(2.82±0.41)mL;PKP组为24例45节椎体,每节椎体骨水泥注射量平均为(2.94±0.32)mL,2组患者骨水泥注射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5)。2组术后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疼痛缓解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9);PVP组术中透视累计时间为(13.58±3.79)s,PKP组为(21.38±4.1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9)。结论 PVP与PKP均为微创手术,均可缩短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卧床时间,在缓解疼痛和增加椎体稳定性方面疗效较好,疼痛缓解可维持至术后6个月以上。
- 纪泉张良王强文良元薛庆云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压缩性骨折疼痛
- 90岁及以上老年人脊柱椎体压缩骨折经椎体成形术治疗后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 探讨90岁及以上(长寿老年人)骨质疏松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骨科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64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长寿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疼痛变化、术中骨水泥渗漏,术后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活动能力术前术后变化等进行评估。记录术前、术后早期(术后3 d)及术后30 d患者疼痛评分,活动能力评分、骨水泥外渗情况及术后椎体再次骨折、术后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血栓等并发症情况。结果64例患者术前,术后3 d及术后30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依次为(8.34±1.12)分、(2.17±1.45)分和(1.83±1.15)分(F=540.876,P<0.01);活动能力评分依次为(2.83±0.94)、(1.59±0.70)和(1.39±0.60)分(F=65.492,P<0.01)。术中骨水泥渗漏18例(28.13%),术后30 d内肺炎4例(6.25%),泌尿系感染9例(14.06%),下肢静脉血栓3例(4.69%),褥疮1例(1.56%),手术椎体再次骨折2例(3.13%)。术后30 d随访期间患者无1例死亡。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长寿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活动能力,是有效、安全的微创治疗手段。
- 闵楠张啟维王强王林纪泉文良元徐宏兵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 肩关节的微创诊疗技术研究及推广
- 薛庆云黄公怡张耀南赵立连文良元王晓滨申剑王强孙常太石磊尹自龙王林
- 当今医学科学发展中,微创诊疗技术是发展的趋势,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肩关节疾患的微创诊疗技术在中国骨科领域发展滞后。大量的肩关节疾病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传统肩关节手术方法切口大,软组织损伤多,严重地影响病人术后...
- 关键词:
- 关键词:肩关节疾病微创治疗手术治疗方法
-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OFNF)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医院骨科收治的1227例OFN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7例、女850例,观察近十年OFNF构成比、年龄变化、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趋势,分析不同性别间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自2010至2017年,OFNF患者的构成比呈逐年攀升趋势,2018年和2019年OFNF患者的人数略有减少;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发病年龄均在80~89岁构成比最高为46.8%(574/1227);文化程度分布中未受教育人群占比最高为36.7%(450/1227);发病季节分布中秋季构成比最高为27.8%(341/1227);城乡分布中城区的构成比高于农村[54.6%(670/1227)比45.4%(557/1227)];骨折类型分布中男、女性患者均为31-B2型骨折构成比最高;致伤原因分布中跌倒和室内活动损伤构成比最高;伴随疾病中,高血压、脊柱退行性疾病和膝髋骨关节炎位列前3位.女性既往骨折的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近十年OFNF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整体呈递减趋势,平均住院费用的变化呈折线波动,2009年至2016年住院费用呈上升趋势,2016年为历年最高,之后逐年下降.结论近十年OFNF患者的人数及构成比从最初的逐年递增后,近两年略有下降或已达到平台期.OFNF患者的文化程度、骨折史、高血压、脊柱退行性疾病和膝髋骨关节炎与性别具有相关性,而年龄分布、季节分布、城乡分布、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及其他伴随疾病与性别无相关性.近十年OFNF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整体呈递减趋势,2009年至2016年平均住院费用呈上升趋势,2016年之后逐年下降,2016年的医疗政策改革在控制医疗费用中的作用显著.
- 刘驰石磊王林孙凤坡王飞文良元张耀南
- 关键词: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疾病特征
- 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危险因素的研究
-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505例60岁以上行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情况、术前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采用SP...
- 孙凤坡文良元纪泉
- 关键词:髋骨折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 髓内钉治疗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髓内钉治疗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4年5月在北京医院行髓内钉内固定植入手术的187例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骨折相关病史、围术期资料、术后影像中的相关指标纳入研究因素,将术后满3个月的髋关节影像资料作为内固定失效与否的判断依据。通过简单关联性分析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术后3个月完成随访的187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出现了内固定失效,内固定失效率约为3.74%。AO分型、尖顶距(TAD)与随访结局之间有关联(P<0.05)。结论 AO分型、TAD可能是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影响因素。
- 王孟宇孙凤坡文良元张泽裴梓杰何兆硕刘俊智
- 关键词:髓内股骨骨折假体失效
- 锁骨骨折术后并发肺栓塞1例被引量:1
- 2014年
- 笔者于2012—11收治左锁骨骨折后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并发肺栓塞1例,报告如下。
- 纪泉刘军川文良元
- 关键词:术后并发肺栓塞锁骨骨折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后左锁骨
- 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风险评估系统的研究
- 背景: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率逐年增高,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高,目前现有的围手术期评分标准都有所不足,希望通过对我院近5年老年髋部骨折数据的分析归纳出适用于我国的老年髋部骨折的简便实用的评分标准,为临床诊...
- 孙凤坡文良元纪泉
-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评分标准并发症
- 微创通道下和开放单节段腰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微创通道下的腰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MTLIF)和开放腰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OTLI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北京医院骨科66例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间不稳行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MTLIF(MTLIF组)、33例行OTLIF(OTLIF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射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手术期发热,手术前、后腰与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4年相邻节段退变、内固定松动、椎间融合器塌陷情况。结果:MTLIF组手术时间为(191.6±50.5)min、射线暴露次数为(15.5±6.4)次,均明显多于OTLIF组的(105.8±23.1)min和(7.2±1.4)次(t=17.210,t=10.850,均P<0.01);术中出血量为(150.4±70.4)ml、术后引流量为(90.4±30.7)ml,术后2周VAS和ODI评分分别为(2.4±0.7)和(24.5±3.7)分,均明显少于OTLIF组的(250.7±43.9)ml、(216.3±67.8)ml、(4.5±1.6)和(30.6±4.6)分(t=-12.830,t=-14.070,t=-6.890,t=-5.805,均P<0.01)。MTLIF组和OTLIF组术后发热[1例(3.3%)比4例(12.1%),χ^(2)=-1.660,P=0.20]、术后1年随访时VAS评分[(1.2±0.7)比(1.3±0.6)分,t=-0.628,P=0.53]、ODI评分[(14.2±2.7)比(14.7±2.5)分,t=-0.756,P=0.45]、BridwellⅠ级椎间融合率[86.7%(26/30)比84.8%(28/33),χ^(2)=0.042,P=0.84],术后4年随访相邻节段退变[0例(0)比1例(3.0%),χ^(2)=0.924,P=0.34]、内固定松动[1例(3.3%)比1例(3.0%),χ^(2)=0.005,P=0.95]、椎间融合器塌陷[1例(3.3%)比1例(3.0%),χ^(2)=0.005,P=0.95]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OTLIF,MTLIF能达到充分减压、相同的融合率,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长期疗效满意,但手术时间较长、射线暴露次数较多。
- 尹自龙王晓滨张啟维张华侍徐宏兵薛庆云张耀南文良元王强
- 关键词:腰椎椎管狭窄椎间盘切除术椎间盘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