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根林
作品数: 84被引量:2655H指数:29
  • 所属机构:北京大学法学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政治法律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陈兴良
作品数:464被引量:12,325H指数:6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刑法 刑法教义学 刑法学 罪刑法定原则 刑事政策
储槐植
作品数:103被引量:2,664H指数:3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刑法 刑事政策 犯罪 刑事一体化 犯罪构成
车浩
作品数:81被引量:2,251H指数:2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被害人同意 法教义学 被害人 刑法 法益
刘中发
作品数:46被引量:218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
研究主题:暂缓起诉制度 检察权 轻罪刑事政策 劳动教养 未成年人
单民
作品数:112被引量:36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研究主题: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 检察官 刑事立案监督 刑法
论犯罪化及其限制被引量:77
1998年
一、严而不厉——刑法结构的理想模式 如果说犯罪化(criminalization)与非犯罪化(decriminalization)、刑罚化(penalization)与非刑罚化(depenalization)是二十世纪世界各国刑法改革的主题,那么,犯罪化还是非犯罪化、重刑化还是轻刑化则是中国当代刑法改革在制度层面所面临的两大现实选择。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储槐植先生在《严而不厉:为刑法修改设计政策思想》一文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刑法结构改革的方向应当是刑法结构“严而不厉”的思想,得到了学术界同人的广泛认同。按照储槐植先生的见解,严而不厉的刑法结构要求刑法典严密刑事法网、严格刑事责任,同时刑罚不能过于苛厉,罪刑应当均衡。
梁根林
关键词:犯罪化不法行为刑法典犯罪构成侵犯财产罪刑法结构
刑法修正:维度、策略、评价与反思被引量:202
2017年
近年来,刑法修正案运用多种修正策略,对刑法进行重大修正,展现出刑法干预早期化、能动化、犯罪圈不断扩大的立法趋向。这一趋向既不意味着法治国自由刑法的诉求已成过眼烟云,也不意味着积极的刑法立法观在我国就此确立。犯罪圈扩大的立法趋向在总体上具有客观必然性和实践合理性,但刑法修正案的某些条款在合目的性、明确性与体系逻辑性方面存在瑕疵;1997年刑法由"厉而不严"向"严而不厉"的结构转型尚未成功,碎片化的刑法修正案立法方式破坏了1997年刑法的外部面相和内部逻辑;1997年刑法已经进入其生命周期的后期,应适时启动对其的全面修订,并且超越刑法典单轨立法模式,构建刑法典与行政刑法的双轨立法模式。
梁根林
关键词:刑法修正刑法结构
刑罚威慑机制初论被引量:27
1997年
一、刑罚威慑效应概说 近十多年来,每当犯罪率上升,大案要案增多,社会治安形势恶化,公众和决策者往往就将其原因归结为对犯罪打击不力。面对公众和决策者的指责,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自然反应就是加重刑罚。这种思维的逻辑前提实际上是犯罪率与刑罚量必成反比例关系:即刑罚量投入不够,犯罪率就必然上升,加大刑罚量,就必然能够降低犯罪率。
梁根林
关键词:刑罚威慑有组织犯罪严厉性感受性表现性即时性
但书、罪量与扒窃入罪被引量:98
2013年
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以来,扒窃应否一律入罪、但书是否得为扒窃的出罪依据之争,困扰着我国刑法理论研究与司法实务。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前提是,建立对但书及其规制下的罪量类型、政策机能、体系定位、出罪机制的基本共识,消除刑法知识转型时代不同话语系统囿于语境差异的对话困难。通过以阶层犯罪论体系与我国刑法规定为背景,立足于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的融通,分析我国刑法特有的罪量要素的类型与政策功能,可以认为,扒窃包含为但书所规制并须结合刑法的规范保护目的进行涵摄的罪量要素。从扒窃行为的客观不法与"扒手"的人的主观不法两个维度,才能揭示扒窃的规范含义,并据以依次判断扒窃行为是否该当扒窃型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扒窃作为盗窃罪的不法行为定型,既表明我国刑法包含涵摄罪量要素,也展现了我国刑法以行为不法为基础,重视人的不法的新动向。
梁根林
关键词:但书扒窃不法
死刑案件被刑事和解的十大证伪被引量:60
2010年
死刑案件的刑事和解有蔓延的趋势,在理论界也有一定的响应。但从法治层面分析,死刑案件的刑事和解在当下主流刑事司法模式下缺乏运作的法理逻辑根据,其庸俗化地理解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教条主义地理解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超越了能动司法允许的合理限度,转移了国家对犯罪的发生本应承担的社会集体罪责。此外,死刑案件的刑事和解潜藏着司法腐败的巨大危险。所以,控制死刑是刑事法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通过死刑案件的刑事和解不是适当路径。
梁根林
关键词:死刑刑事和解刑事政策证伪
刑法适用解释的难题——以最高人民法院对奸淫幼女的“批复”为视角被引量:12
2004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奸淫幼女的"批复"以及学界对该"批复"的辩驳表明,我国刑法适用解释的基本立场急待确定,即严格解释规则、正确解释规则和生活逻辑规则。以此反观我国刑法第236条第2款的规定,可知对奸淫幼女犯罪排斥年龄认识错误辩护并不当然表示立法创制了一个不以罪过为要素的绝对责任之罪。我国学界对"批复"的辩驳暴露了学术争鸣的理论苍白与逻辑混乱,"批复"亦不能澄清关于奸淫幼女犯罪构成罪过要素的困惑。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完善我国法定强奸罪立法。
梁根林
关键词:奸淫幼女刑法适用解释严格责任
刑事政策、罪刑法定与严厉打击暴恐犯罪被引量:9
2014年
"双严"反恐刑事政策表明了我国对于恐怖主义的严正立场,是我国应对恐怖活动组织化而采取的具体行动策略,具体表现为事前严密防范、事中坚决反击与事后严厉惩治。贯彻"双严"反恐刑事政策,既要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从严"的具体要求,又要坚持宽严相济、区别对待,同时要注意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要正确处理"双严"反恐刑事政策与死刑政策、"两少一宽"民族刑事政策、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关系。在建设法治国家大背景下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不仅要讲究刑事政策的有效运用,还要严守罪刑法定原则。
梁根林
关键词:反恐刑事政策罪刑法定死刑政策
论业务上过失犯罪
梁根林
斩断电信网络诈骗灰黑产业链依法全面惩处关联犯罪
2017年
近年来,随着电信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为有效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挑战,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两高一部”出台《意见》,就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如何适用法律作出了具体规定,是指导各地司法机关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要规范依据。
梁根林
关键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网络诈骗产业链惩处适用法律
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婚内强奸犯罪化被引量:28
2003年
本文评析了婚内强奸犯罪化的学术之争 ,对婚内强奸进行了刑事政策分析 ,设计了婚内强奸的刑事政策反应体系 ,主张对婚内强奸提高刑法反应的门槛、降低刑法反应强度 ,并通过“适用解释上的犯罪化”而非“立法上的犯罪化”的方式 ,对分居或诉请离婚期间发生的婚内强奸行为予以犯罪化。
梁根林
关键词:刑事政策犯罪构成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