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军
-

-

- 所属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苏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黄强

- 作品数:518被引量:1,600H指数:21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 研究主题:胶质瘤 脑肿瘤 人脑胶质瘤 神经胶质瘤 裸小鼠
- 兰青

- 作品数:515被引量:1,932H指数:2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胶质瘤 锁孔入路 人脑胶质瘤 颅内动脉瘤 锁孔
- 王爱东

- 作品数:157被引量:589H指数:1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胶质瘤 人脑胶质瘤 神经胶质瘤 脑胶质瘤 肿瘤干细胞
- 代兴亮

- 作品数:35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胶质瘤干细胞 恶性转化 裸小鼠 胶质瘤 细胞融合
- 张全斌

- 作品数:86被引量:34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胶质瘤 肿瘤干细胞 脑肿瘤干细胞 颅内动脉瘤 神经胶质瘤
- 纤维柔软度测试仪的研制
- 董军
- 胶质瘤干祖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融合驱动肿瘤的血管形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肿瘤细胞融合反应形成肿瘤血管的驱动作用。方法取转染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的人脑胶质瘤干祖细胞SU3-RFP与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绿色裸小鼠MSCs,进行体外共培养。将SU3-RFP细胞接种于绿色裸小鼠脑内形成移植瘤,在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下分别观察共培养细胞和移植瘤组织中RFP’/GFP’细胞或血管。结果MSCs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5代,高增殖活性基本不变,并高表达CDl05。在绿色裸小鼠股骨组织、移植瘤组织和临床胶质瘤组织中的肿瘤细胞和血管细胞均可表达CDl05。随着MSCs与SU3-RFP细胞共培养时间的延长和传代次数的增加,RFP’/GFP’黄色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RFP’/GFP’黄色细胞占83.7%。移植瘤组织压片及组织切片中可见血管壁基质在内的成束RFP’/GFP’黄色血管样结构及黄色血管横断面管壁结构,为MSCs与SU3-RFP融合细胞衍生的血管。结论肿瘤细胞与宿主MSCs发生融合,并驱动了肿瘤血管生成。
- 赵东亮代兴亮孙超陈金生荣孝慈王海洋王麒龙芮琴王爱东王中勇董军兰青黄强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细胞融合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肿瘤血管生成CD105
- 超抗原活化人淋巴细胞疫苗在SCID鼠体内抗人脑胶质瘤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超抗原SEC激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HuPBMC)在动物体内抗人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 建立人脑胶质瘤和转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于SCID小鼠体的人肿瘤 人淋巴细胞的嵌合模型 ,并用SEC治疗之。结果 在肿瘤增殖曲线 ,增殖比、荷瘤鼠生存期 ,瘤组织病理形态等多项指标证实SEC +HuPBMC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SEC和单纯HuPBMC组。结论 SEC作为免疫治疗赋活剂 ,在荷人脑肿瘤·人淋巴细胞SCID鼠体内的联合免疫治疗作用优于任何单一治疗组 ,为其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 黄强王凡董军孙志方王爱东兰青
- 关键词:SCID鼠人脑胶质瘤
- 神经内镜锁孔手术治疗复杂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 董军
- 脑肿瘤发生过程中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相克相生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2年
- 肿瘤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是个尚难于理清的复杂关系。目前在从肿瘤干细胞和微生态学层面对浸润的肿瘤细胞与机体正常组织的作用系统性研究中,发现了一些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如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似乎只能在肿瘤发生前(癌前病变)起作用,一旦形成了肿瘤,特别在恶性进展阶段.非但不抑制,反而促进肿瘤生长。如果把肿瘤免疫视为宿主与肿瘤在其相互接触之初发生了剧烈攻击排斥反应的话.那么肿瘤的恶性进展则与宿主免疫队伍发生集体“哗变”相关。本综述结合文献报道和笔者的工作对此进行初步介绍。
- 崔宝乾王爱东董军黄强
- 关键词:肿瘤免疫肿瘤发生免疫细胞功能
- 胶质瘤起源细胞与分子病因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神经干细胞和胶质瘤干细胞的研究成功,对早有定论的胶质瘤起源细胞学说发出了挑战。在胶质瘤细胞中,为数不多的干细胞是生成肿瘤的细胞已经证实,但肿瘤干细胞是否起源于神经干细胞仅仅只是推测。两者间的分子关系是研究的切入点,推测调控分子就是胶质瘤发生的分子病因。
- 黄强王爱东张全斌董军兰青
- 关键词:病因研究源细胞胶质瘤细胞胶质瘤发生细胞学说调控分子
- 针对胶质瘤发生发展组织芯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表达分析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在针对胶质瘤发生、发展相关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事先制作好的布有不同恶性程度胶质瘤临床标本、裸小鼠移植瘤标本、体外细胞系球体、脑肿瘤干细胞球体和相应对照标本共118例的组织芯片,进行EGFR的SABC法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同时运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芯片中包含的几个细胞系EGFRmRNA表达量,对芯片中蛋白水平的研究进一步验证。结果EGFR染色主要位于细胞胞膜。在71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EGFR阳性表达率为46.5%,各级别人脑胶质瘤组织巾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Ⅰ级11.1%,Ⅱ级28.0%,Ⅲ级60.9%,Ⅳ级78.6%:各级别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5.668,P=0.001);并且EGFR的阳性表达率与病理级别呈直线正相关(r=0.991,P=0.009)。在正常人脑组织、正常裸小鼠骨髓及神经十细胞球体中EGFR均呈阴性表达;在裸小鼠皮下移植瘤、人脑胶质瘤体外细胞系球体及脑肿瘤干细胞球体中EGFR均呈阳性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EGFRmRNA在人脑胶质瘤体外细胞系球体及脑肿瘤干细胞球体中表达含量高,在神经干细胞球体中表达含量极低,与芯片中蛋白水平的检测相一致。结论EGFR在正常组织和神经干细胞中未见表达,而在肿瘤中特别是脑肿瘤干细胞中高表达,并且是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表达量增加,因此可作为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病因作进一步研究。
- 魏子龙黄强董军翟德忠朱卿霍红梅王爱东兰青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组织芯片肿瘤干细胞神经干细胞
- 丙戊酸钠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分化的靶细胞与靶分子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分化时作用的靶细胞和靶分子。方法丙戊酸钠治疗位于裸小鼠皮下的可移植性人脑胶质瘤,半定量 RT-PCR 检测移植瘤中 HDAC1和 Tob 的表达;CD133免疫磁珠分离胶质瘤组织中的 CD133^+细胞,在分别含血清或不含血清加生长因子培养的条件下,加丙戊酸钠作用21 d,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化标志物表达。结果丙戊酸钠能明显抑制位于裸小鼠皮下移植瘤的增殖(P<0.05),使 HDAC1表达下降(P<0.01),Tob 表达升高(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丙戊酸钠作用21 d 的细胞,在含血清条件下,GFAP 或β-tubulin Ⅲ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而无血清加生长因子条件下两标志物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上述的 GFAP^+或β-tubulin Ⅲ^+细胞共表达 Nestin。结论丙戊酸钠逆转人脑胶质瘤细胞分化抑制的靶分子有 HDAC1和 Tob,靶细胞为处于分化过程中的脑肿瘤干细胞。
- 王爱东季晓燕黄强王重韧董军兰青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细胞分化丙戊酸钠靶细胞靶分子
- 树突状细胞提呈肿瘤抗原疫苗研究进展
- 2015年
- 树突状细胞(DC)与肿瘤细胞(TC)融合疫苗[1]和肽链疫苗[2]二种,都可以有效激发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免疫应答,使荷瘤鼠肿瘤缩小,甚至消失,但临床疗效还没有达到期望值,正在探索之中.
- 王德林王爱东董军黄强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肿瘤细胞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提呈融合疫苗免疫应答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3例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回顾性分析 13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演变过程。结果 :头部外伤后至硬膜下积液形成的时间在伤后 2~ 12d内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时间为伤后 2 8~ 95d。经钻颅血肿抽吸冲洗术 ,13例均痊愈。认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制可能为积液使蛛网膜撕裂而出血 ,或积液不断扩大导致桥静脉撕裂出血 ,继而形成血肿包膜 ,包膜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增多及血栓调节素高表达 ,从而阻断正常的凝血过程 ,促进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形成。
- 王晓军兰青董军钱志远
- 关键词: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慢性硬膜下血肿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血栓调节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