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骞
作品数: 481被引量:1802H指数:18
  • 所属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甘卫东
作品数:252被引量:1,000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肾癌 肾肿瘤 前列腺癌 后腹腔镜 肾细胞癌
李笑弓
作品数:215被引量:961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肾肿瘤 前列腺癌 肾癌 后腹腔镜 肾细胞癌
张士伟
作品数:116被引量:488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肾肿瘤 后腹腔镜 前列腺癌 射频消融 肾癌
张古田
作品数:144被引量:496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肾癌 肾肿瘤 前列腺癌 腹腔镜 肾细胞癌
连惠波
作品数:98被引量:339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后腹腔镜 冷冻治疗 前列腺癌 肾癌 肾肿瘤
保留Retzius间隙与传统机器人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比较保留Retzius间隙的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SRARP)与传统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的术后情况和早期尿控功能恢复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172例行RAR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RSRARP者122例,行传统RARP者50例。通过8个术前相关因素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最终纳入46例行RSRARP患者(RSRARP组)和46例行传统RARP患者(传统RARP组)。RSRARP组年龄(67.1±5.7)岁,体重指数(24.6±2.7)kg/m2,术前tPSA中位值10.7 ng/ml (0~40.7 ng/ml),术前Gleason评分中位值7分(6~9分),前列腺体积中位值31.9 ml (10.0~95.4 ml),术前ECOG评分中位值0分(0~1分),术前EPIC尿控评分中位值94.8分(63.9~100.0分),术前临床分期为T1cN0M0 ~T3aN0M0。传统RARP组年龄(67.2±6.7)岁,体重指数(25.2±3.1)kg/m2,术前tPSA中位值10.2 ng/ml (0.8~32.0 ng/ml),术前Gleason评分中位值7分(6~9分),前列腺体积中位值36.8 ml (8.9~81.0 ml),术前ECOG评分中位值0分(0~1分),术前EPIC评分中位值95.8分(63.9~100分),术前临床分期为T1cN0M0~T3aN0M0。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前列腺体积、术前PSA、术前ECOG评分、EPIC评分、临床分期和Gleason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均采用经腹腔途径。RSRARP组取头低足高大字卧位。进入腹腔后由腹侧提拉膀胱,切开直肠皱襞下方的腹膜,切断输精管,游离精囊后方,切开狄氏筋膜游离前列腺后方达到前列腺尖部,从左右两侧紧贴前列腺包膜分离侧韧带。RARP组分离时紧靠耻骨,避免损伤阴茎背静脉复合体。之后紧贴前列腺游离膀胱颈并离断,游离前列腺前方,离断尿道。RSRARP组由腹侧向背侧、RARP组由背侧向腹侧吻合尿道。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漏尿率、并发症、�
马浩鑫邱雪峰徐林锋甘卫东张古田李笑弓郭宏骞
关键词:前列腺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机器人尿控
螺旋CT评估射频消融治疗肾癌的疗效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评估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肾癌的疗效的价值。方法 分析37例患者共39个肾癌癌灶于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的增强CT图像上肿瘤最大截面积及其CT值的变化。结果 RFA后1个月肿瘤最大截面积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RFA后1年肿瘤区域最大截面积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RFA后1个月和1年肿瘤最大截面的CT值增强量(即增强扫描动脉相较平扫相上肿瘤区域CT值的增加量)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而术后1年肿瘤CT值增强量与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RFA后1个月和1年肿瘤最大截面的CT值增强量95%CI分别为(3.26~6.22)HU、(2.62~6.82)HU,两者上限均<10HU。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作为射频消融治疗肾癌术后肿瘤区是否毁损完全的可靠的评价指标,完全毁损的标准为术后肿瘤区域CT值增强量<10HU。
徐向军纪长威屈峰姚林方张士伟李笑弓张古田甘卫东郭宏骞
关键词:导管消融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附6例报告)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复习6例CCPR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随访。结果:6例CCPRCC患者中男4例,女2例,中位年龄56.5岁(41~82岁)。肿瘤平均最大径3cm(1.2~6.5cm)。镜下肿瘤细胞呈乳头状、腺泡状、管状或实性巢状排列,胞质透明,细胞核远离基膜朝向管腔、腺泡或乳头表面,呈整齐的单层线状排列。免疫组化:6例中CK7、CA-Ⅸ和Vimentin均弥漫阳性,5例CD10和AMACR阴性。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8.5个月(6~42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CCPRCC是近年来才认识的肾细胞癌的新亚型,术后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免疫组化CK7和CA-Ⅸ阳性,CD10和AMACR阴性对诊断有帮助,CCPRCC需与多种其他类型的肾细胞癌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总体预后良好。
赛孜木.阿合孜木汗甘卫东庄文渊刘宁王振郭宏骞
关键词: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实践新进展
2023年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发病原因之一,未能得到正确诊疗的PA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和肾脏毒性反应。临床医生应对高风险人群进行PA检测及分型诊断以确定治疗方案。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及使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终身药物治疗法分别是针对单侧及双侧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案。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aldosteronism,IHA)是临床上PA最常见的亚型,肾上腺静脉取样(adrenal vein sampling,AVS)是PA分型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具有诸多局限性。本文综述了IHA病因及诊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为IHA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孙继源郭宏骞张青
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尿石症诊疗决策系列讲座(四) 肾结石
2006年
肾结石约占尿路结石的35%,左右两侧发生的机会基本相等,双侧结石约占10%。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非侵袭性或微创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肾结石开放性手术的机会已大为减少。
郭宏骞甘卫东
关键词:肾结石微创外科技术开放性手术非侵袭性
计算机管理模式下体外冲击波碎石临床及科研系统的开发
2008年
目的:开发适合国内体外冲击波碎石临床及科研实际需要的软件系统。方法:首先将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参数总结归纳成10类,共计90余种,再将上述参数编译为字母代码,构建参数代码库,建立"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参数记述系统",为计算机管理准备条件。在此基础上,按照临床与科研需要设计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模块,然后使用C++builder等语言编程。结果:体外冲击波碎石临床及科研软件系统由信息录入、数据库、检索、统计、系统管理等5部分组成,完成了对数据的录入、储存、检索、统计及安全保障等工作。其中以电子病例、代码录入、图解录入等多种形式实现信息的输入;录入的信息将自动进入数据库进行分类储存;通过该系统的简单检索或高级检索功能可实现对信息的分类查询;同时信息也可从数据库导入统计软件进行数学分析;录入的信息可自动生成各种表格,连接打印机后可打印输出;系统的加密程序保障了系统的运行安全。结论:计算机管理软件实现了对体外冲击波碎石临床及科研资料的高效分析管理。
田晶郭宏骞孙西钊孙则禹鲁德生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碎石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分层模型构建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接受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RNU)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以构建中国华东地区UTUC患者的预后风险分层模型。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0年9月—2019年10月232例接受RNU的UTUC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资料、血液学参数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癌症特异性生存(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诺模图预测患者的5年CSS率,并且使用受试者工作(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检验风险分层模型的准确性。结果:232例患者中,男156例(67.2%),女76例(32.8%),病理分期(>T2)105例(45.3%),高级别肿瘤200例(86.2%),淋巴脉管侵犯(LVI)40例(17.2%),肿瘤侵犯神经18例(7.8%),手术切缘阳性15例(6.5%),乳头状肿瘤194例(83.6%)。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随访期间有38例(16.4%)患者死于UTUC。T分期(>T2)、存在LVI、手术切缘阳性、术中出血>170mL、术后未行膀胱灌注和术后低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患者术后CS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构建了中国华东地区UTUC患者的预后风险分层模型,高风险组及低风险组的5年CSS率分别为(45.0±8.4)%和(89.7±7.3)%(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该风险评分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1(P<0.00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47%和62.37%。结论:在综合分析中国华东地区单中心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血液学参数以及随访资料后,我们筛选出了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了适合中国华东地区UTUC患者的预后风险分层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准确性,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及时评估,进而指导后续治疗。
赵子涵朱文洁王鑫孙逸凡陈伟张士伟张古田李笑弓郭宏骞杨荣
关键词:上尿路尿路上皮癌预后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三维成像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价值评估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三维成像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PCNL)中的价值.方法 肾结石患者120例,采用CT血管造影:CT动脉成像技术/CT静脉成像技术(CTA/CTV)辅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确定位穿刺,建立经皮肾通道行PCNL.结果 120例患者均成功行PCNL术,手术时间40 ~ 150分钟,平均(75 ±63)分钟;术中出血量20~200 ml,平均出血量(70 ±50)ml.术后3~5天行腹部平片复查,12例残石直径>4 mm,一次性净石率为90.0%,二期净石率达到100%;3例出现迟缓性大出血,其中1例经选择性肾动脉栓塞,2例经用止血药物,绝对卧床休息,夹闭造瘘管和牵拉造瘘管气囊行压迫性止血等措施,出血停止.无肾切除与死亡患者.随访3~6个月,无结石复发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三维成像定位行PCNL术,可避免血管损伤,减轻因盲点穿刺而造成的医源性血管损伤出血,提高PCNL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景抗震傅点郭宏骞程文
关键词:多普勒超声CT三维成像经皮肾镜取石术
腹腔镜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肾癌的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改变
2009年
目的通过对比腹腔镜下冷循环射频消融(LCRFA)治疗肾癌前后的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改变,探讨其临床有效性。方法对23例(肿瘤最大径<4.0 cm)的肾癌患者选择性实施LCRFA治疗,术中于射频消融前后分别取肿瘤组织活检,通过肿瘤标本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Bcl-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TUNEL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对比LCRFA处理肿瘤前后肿瘤细胞的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改变。结果LCRFA后肿瘤细胞凋亡检测阴性,Bcl-2、VEGF完全不表达,肿瘤细胞蛋白质、核酸变性凝固。结论LCRFA的热损伤可使细胞蛋白质、核酸变性凝固,肿瘤细胞坏死,达到灭活肿瘤细胞的目的。
纪长威郭宏骞李笑弓甘卫东燕翔张士伟刘铁石刘光香
关键词:射频消融腹腔镜肾癌
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鹿角形肾结石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微通道法(MPCNL--mini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在治疗复杂鹿角形肾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F16-F18左右的肾筋膜扩张器建立经皮肾微通道,通过气压弹道碎石及输尿管镜取石治疗复杂鹿角形肾结石,并对采用此法手术的478名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经皮肾穿刺建立微通道(MPCNL)治疗复杂鹿角形肾结石的478名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石取净率达93.143%。结论:经皮肾穿刺微通道技术治疗复杂鹿角形肾结石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杨瑜郭宏骞李笑弓燕翔张士伟
关键词:输尿管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