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俊
-

-

- 所属机构:西北农业大学
- 所在地区:陕西省 咸阳市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相关作者
- 贾生华

- 作品数:333被引量:6,294H指数:44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房地产市场 实证研究 房地产 家族企业 企业
- 王勇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
- 研究主题:过剩劳动力 就业结构 农业劳动力 农业部门 农村就业结构
- 韩立民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西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经济研究 经济实践 经济理论研究 农村经济系统
- 论我国农村就业结构的变革
- 1989年
-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就业结构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年以前为停滞阶段,1978年至1981年为过渡阶段;1981年后为剧烈变动阶段。土地承包制的实施,农业的高速增长,工农业收入势差的悬珠,以及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是农村就业结构剧烈变动的原因所在。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农村就业结构的演变带有明显的超前性、封闭性和倾斜性特征。近年来,我国农村出现“滑坡”,农村外部环境日趋恶化,农村非农产业自身发展的缺陷日趋明显,这为农村就业结构的进一步变革带来了巨大阻力。要想使这一变革以较快的速度持续下去,必须在稳定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战略,并对农村非农产业实行全面优化。
- 韩俊王勇
- 关键词:农村就业结构农村非农产业农业劳动力过剩劳动力农业部门
- 二元规模结构初探
- 1988年
- 提出我国当前存在着大量的半自给小规模经营和为数很少的商品化大规模经营的二元规模结构,并认为促进前者向后者转变。
- 韩俊
- 关键词:非农业农业劳动力转移非农产业乡村
- 我国农户兼业化问题探析被引量:36
- 1988年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确立了农户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微观运行的主体地位。以农户收入来源为主,并参照其经营性质和经营规模,可将我国现阶段的农户划分为以下五类群体:半自给小规模纯农户;商品性大规模专业农户;以农业为主业的兼业农户;以农业为副业的兼业农户;完全从事非农产业的纯非农户。随着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户结构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动,农户兼业化愈来愈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在如何看待我国农户兼业化问题上目前有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农户兼业化是世界各国农村发展中的共同现象,因而我国也必然会在小规模土地经营的基础上走上农户兼业化的道路;另一种观点认为,农户兼业化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优化模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 韩俊
- 关键词:农户兼业化兼业农户非农产业商品性专业农户农业劳动力
- 台湾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
- 1988年
- 台湾农业劳动力转移概况(一)台湾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二十年代。从二十年代开始,非工业劳动力的增加速度开始超过工业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率开始下降。但直至五十年代末,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并不快,农业劳动力年外移率在绝大多数年份都低于2%,农业劳动力的比率保持在50%以上。从六十年代开始,台湾农业劳动力外移的速度加快。1960—
- 韩俊
- 关键词:农业劳动力转移
- 印度的农业劳动力转移
- 1988年
- 一、印度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在过去几十年中,特别是1947年独立以后,印度的经济有了不小的增长,工业化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并没有导致经济活动人口的就业结构发生任何明显的变化,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呈现出一种惊人的“钢性”状态。在1901—1971年长达70年的时间里,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一直停滞在72%左右。
- 韩俊
- 关键词: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结构经济增长农村劳动力
- 土地集中的趋势、条件和机制被引量:1
- 1987年
- 一、土地集中过程滞后及其原因剖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大批农业劳动力不断转向其它部门,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土地的经营规模也不断扩大。土地集中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但土地集中过程一般都不同程度地滞后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在我国近几年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
- 韩俊
- 关键词: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劳动力农民土地银行非农产业土地所有权
- 我国农村经济研究面临的十大转变
- 1987年
-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研究工作者正面临着双重挑战。在实践方面,飞速变革的农村形势对农村经济究研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理论方面,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突破与创新、国外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借鉴与应用为农村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研究应当实现十个转变。一、由主要对政府经济政策的解释向大胆的理论探索转变从经济实践、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关系来看,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
- 贾生华韩立民韩俊
- 关键词:经济研究经济理论研究农村经济系统经济实践
-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前景展望
- 1989年
- 从中长期看,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任务仍是十分艰巨的。虽然近几年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异常迅速,但目前农业劳动力份额仍高达60%以上,其绝对量尚未开始减少。就大多数落后地区而言,近几年农业劳动力份额并无实质性下降趋势,农民选择非农就业的机会仍十分有限。
- 韩俊
- 关键词:农业劳动力劳动力转移
- 美日农业技术变化的比较研究
- 1987年
- 美国和日本两国资源条件截然不同,尽管如此,两国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都成功地实现了农业产量和生产率的增长。影响美日农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两国适应本国的资源条件所采取的农业技术发展模式无疑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利用两国1886—1980年100年间农业发展的资料对两国农业技术的动态发展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
- 韩俊
- 关键词:生产率农业发展农业技术发展农业产量农业劳动力
- 试论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性及对策
- 1987年
- 一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共有的现象。经济发达国家在经历了若干年的转移之后,其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份额巳经降到很低的水平。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在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规模和速度是不同的,转移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 韩俊
- 关键词:农业劳动力转移历史过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