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颜庆云
-

-

-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所在地区:湖北省 武汉市
- 研究方向:生物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余育和

- 作品数:102被引量:564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浮游生物群落 原生动物 RAPD 纤毛虫 PCR-DGGE
- 冯伟松

- 作品数:74被引量:522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浮游生物群落 RAPD 浮游动物 原生动物 群落结构
- 李学梅

- 作品数:80被引量:27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圆口铜鱼 环境因子 群落结构 浮游植物 柘林水库
- 倪加加

- 作品数:15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群落结构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微生物群落结构 环境微生物 PCR-DGGE
- 张翔

- 作品数:6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浮游生物群落 浮游生物 RAPD 物种组成 DGGE
- 七株眼虫基于微卫星DNA指纹图谱的区分和关系分析
- 2006年
- 尽管以前对眼虫进行过大量的形态发育研究和基于核糖体RN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但对于株系之间的关系仍然知之甚少.因其形态特征有限并且易变,很难鉴定眼虫的相似种和同种内不同的株.作者利用微卫星DNA指纹图谱,在七株眼虫中扩增了七个微卫星DNA位点,成功扩增的六个微卫星引物都得到了四到八个条带.从微卫星DNA指纹图谱计算得到的相似性系数范围从0.000到0.957.根据相似性系数得到的树状结构,七株眼虫在距离为0.9346处分为三支:E.mutabilis,E.intermedia和E.gracilis.其中,五株E.gracilis分为两组:来自日本的和美国的.不同地区的株得到不同的基因型,并初步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七株眼虫根据微卫星DNA指纹图谱被明显区分开.微卫星DNA指纹图谱具有很高的分辨率,是鉴定和区分原生动物相似种和同种内不同株的一种有用的新方法.
- 张文静余育和沈韫芬颜庆云
- 关键词:眼虫微卫星DNA原生动物
- 洞庭湖浮游生物群落DNA指纹拓扑结构与物种组成对应关系被引量:29
- 2005年
- 对东洞庭湖7个采样站点的浮游生物群落进行了DNA多态性的RAPD指纹分析和物种组成的分类鉴定,并通过聚类分析探讨了DNA指纹拓扑结构与物种组成对应关系.结果如下:(D筛选出的11条随机引物共获得148条长度在180~2000bp的谱带,多态率为98.6%,各引物扩增谱带数在11~16不等;各站点平均有57.6条谱带,其中Ⅵ站最多(70条),Ⅳ站最少(45条),而Ⅰ站的特有带最多(7条),Ⅱ站最少(2条);(2)共观察到54种/类浮游生物,其中Ⅳ站出现的最多(27),其它各站点在7~13不等,分布概率在85%以上的只有直链硅藻(Melosira sp.).相似性聚类分析表明:7个站点的浮游生物群落可以划分为两大类--Ⅳ站作为单独的一类而明显有别于其它6站;并且,RAPD分析在此基础上将Ⅱ、Ⅲ、Ⅴ站和Ⅰ、Ⅵ、Ⅶ站进一步分作两小类.因此,研究说明浮游生物群落DNA指纹拓扑结构与物种组成是密切相关的,这类资料的积累将会为生态系统功能、机理的解释或阐明提供一些启示.
- 颜庆云余育和冯伟松
- 关键词:浮游生物群落RAPD生物多样性洞庭湖
- 转基因鱼试验湖浮游生物群落DNA多态性与物种组成关系被引量:5
- 2009年
- 采用RAPD和PCR-DGGE指纹技术对转基因鱼试验湖的浮游生物群落DNA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DNA多态性与物种组成的关系.结果显示:(1)形态学分类共鉴定到44种/类浮游生物:其中藻类13种,原生动物11种,轮虫16种,枝角类和桡足类各2种.多甲藻(Peridinium sp.)、球形砂壳虫(Difflugia globulos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和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4个物种在各个站丰度相对较高.(2)RAPD扩增共获得128条长度在200-1200bp的谱带,多态率为61.7%,特异性谱带占总谱带的19.5%.(3)PCR-DGGE指纹分析共获得87条扩增谱带,其中原核生物谱带相对较多(50条),真核生物谱带较少(37条),多态率分别为86%和64.9%.尽管形态学鉴定和DNA指纹分析都表现出较高物种多样性,但其相似性聚类却有差别:物种组成聚类中B、C站聚为一类,D、E站聚为一类,A站独为一类;两种DNA指纹分析聚类结果显示C、D、E三站聚为一类,A、B聚为一类.综上所述,在对浮游生物群落的研究中,形态学方法与DNA指纹技术不显著对应,后者能揭示更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但毫无疑问三种方法可以从不同方面表征群落结构.这将为进一步研究湖泊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 李学梅余育和冯伟松颜庆云吴利张翔
- 关键词:DNA多态性RAPD浮游生物群落
- 东湖浮游生物群落DNA指纹结构及其与环境理化因子的关系被引量:4
- 2007年
- 对武汉东湖5个不同湖区的浮游生物群落DNA进行了RAPD指纹分析,并探讨了DNA指纹结构与环境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所筛选的9条随机引物共扩增210条大小为150~2000bp的谱带,多态率为93.3%.各站点平均有42条谱带,其中Ⅳ站最多(53条),Ⅴ站最少(35条).Ⅰ站的PO4^3--P、TP含量最高,Ⅴ站的NH4^+-N、TN、NO2^--N含量最高,Ⅳ站各理化因子含量均低于其他站点,站点间COD、碱度、硬度、钙含量差异不大.相似性聚类分析表明,基于RAPD标记的浮游生物群落指纹将5个站点划分为两类:Ⅰ、Ⅱ、Ⅲ站聚为一枝,Ⅳ、Ⅴ站聚为另一枝.这与湖区主要理化因子的聚类结果一致.说明东湖不同湖区浮游生物群落DNA指纹与其环境理化因子密切相关.
- 宋晓红余育和冯伟松颜庆云邓文娜
- 关键词:浮游生物群落
- DNA指纹分析技术在群落级生命系统应用的可能性被引量:14
- 2004年
- DNA指纹分析是一种关于整体遗传结构分析的强有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广泛应用于种群及个体水平层次生命系统。本文以东湖浮游生物为对象 ,用随机引物和特异引物进行扩增探讨了DNA指纹分析技术在群落级生命系统应用的可能性。实验表明 :取自分别处于超富营养水平、富营养水平和中营养水平的Ⅰ、Ⅱ、Ⅲ站样本的模板DNA ,无论是以随机引物M 0 1、M 0 2、M 0 3、M 18及M 19还是特异引物CW15 94 6 / 4 7、EGMS6、EGMS4、ITS1及HSP扩增均获得清晰且稳定的图谱 ;各站间浮游生物群落DNA指纹拓扑结构存在明显的表观差异 :居中营养水平的Ⅲ站谱带较多 ,而分别居富营养水平、超富营养水平的Ⅱ站和Ⅰ站较少 ;各站既有特异性谱带也有共有的谱带 ,Ⅲ站包含了Ⅱ站和Ⅰ站 33%— 10 0 %的谱带。本文还结合现有有关物种生物多样性及理化方面的资料 ,对所获得群落DNA指纹图谱的生物学意义进行尝试性的、定性的讨论。
- 余育和张文静颜庆云
- 关键词:DNA指纹分析浮游生物分子生物学
- 转基因鱼试验湖浮游生物群落DNA指纹拓扑结构与优势种的关系被引量:6
- 2006年
- 针对多福转基因鱼试验湖的浮游生物群落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研究,并与优势种类组成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9条引物共检测到76条长度在200—1200bp的谱带,其中共有带占5.3%,特有条带占40.8%,谱带多态率为94.7%;共观察到的25种优势种中有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和圆筒锥囊藻(Dinobryon cylindricum)为6个采样点共有的优势种。基于RAPD标记和优势种类组成的聚类分析都将6个采样点划分成3类:Ⅲ,Ⅴ和Ⅵ站聚为一类,Ⅱ和Ⅳ为一类,Ⅰ站为单独的一类。这表明DNA指纹拓扑结构反映的群落结构与优势种类的组成是一致的。因此,浮游生物群落DNA指纹分析使得在分子水平进行湖沼生物学比较研究成为可能,并能在积累不同水体浮游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资料的同时有可能为转基因鱼释放后的评价提供参考。
- 颜庆云舒少武冯伟松胡炜宋碧玉汪亚平余育和
- 关键词:浮游生物群落RAPD转基因鱼
- 草履虫的运动与摄食被引量:5
- 2008年
- 描述了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不同细胞器的主要功能,进而结合示意图详细叙述了草履虫是如何进行运动和摄食的。
- 颜庆云余育和
- 关键词:草履虫摄食纤毛
- 三种室内饲养鱼类肠道微生物群落PCR-DGGE指纹分析被引量:28
- 2011年
- 以室内饲养的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银鲫和异育银鲫(中科三号)(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幼鱼为对象,通过PCR-DGGE指纹技术对其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行了探索研究。在三种鱼的肠道中检测到不同的PCR-DGGE指纹谱带,其中斑点叉尾的平均谱带数(7.5)相对于银鲫和异育银鲫的谱带数(分别为15和14)要少。基于PCR-DGGE指纹谱带及各谱带相对丰度的UPGMA聚类和MDS排序结果显示银鲫和异育银鲫肠道微生物相似性高,而与斑点叉尾的差异比较大;rank-abundance散点图及回归分析也显示斑点叉尾与银鲫、异育银鲫肠道微生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银鲫和异育银鲫之间无显著差异(P=0.383)。在斑点叉尾肠道中检测到的菌群主要是变形杆菌,包括γ-变形杆菌和α-变形杆菌;而银鲫和异育银鲫肠道中菌群主要包括梭杆菌属中的类群,还包括变形杆菌门中的气单胞菌属,以及一些未知的类群。以上结果均表明在所研究的三种鱼的幼鱼阶段,其肠道微生物组成在不同种类鱼中存在差异,且该差异受基因型的影响可能更大。
- 李学梅余育和解绶启颜庆云陈宇航董小林
- 关键词:银鲫异育银鲫PCR-DGGE
- 三峡库区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DNA多态性比较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以三峡库区所设A、B、C、D、E、F和G等7个站点为研究区域,利用RAPD技术就其浮游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共鉴定出浮游生物41种,其中藻类4种,原生动物10种,轮虫类19种,枝角类4种,桡足类4种.物种组成相似性最高的是B站和C站,最低的是A站和F站.而站点间浮游生物群落遗传距离分析表明:相距最近的是C站与D站,最远的为D站与F站.树状聚类图也显示:各站点物种组成聚为一类;而DNA多态性RAPD最先聚在一起的是B与F,它们的对应枝由A、C、D、E构成,G单独成为一枝.研究表明,所发现的物种组成与所揭示的遗传多样性并未完全吻合.这或许是物种信息的缺失(如藻类与细菌),或许是RAPD技术的缺陷,或许两者所致.因此,本研究积累了三峡库区浮游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的一些背景资料,而要阐释浮游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则有赖于应用灵敏的、重复性好的,且能分别分析原核和真核生物的DNA分子标记技术.
- 邓文娜余育和冯伟松颜庆云宋晓红刘志新
- 关键词:三峡库区浮游生物RAPD物种多样性
- 异育银鲫消化道微生物群落对恢复投喂的响应被引量:6
- 2014年
- 以实验室养殖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中科3号"成鱼为对象,利用PCR-DGGE技术比较研究了其经饥饿与恢复投喂后消化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实验共检测到23条谱带,其中饥饿组、投喂组谱带数分别为18条和17条(共有谱带12条),投喂组大部分谱带亮度高于饥饿组。基于PCR-DGGE所得到的谱带进行的CA(Correspondence Analysis)分析和聚类都表明饥饿组与投喂组消化道微生物存在明显不同。结果表明,在充分饥饿处理后,恢复饲料投喂可导致消化道微生物种类减少及微生物平均密度的增加,同时对消化道微生态系统内微生物种类组成有显著影响。研究为进一步阐述消化道微生物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也为水产鱼类肠道菌群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数据。
- 李星浩颜庆云胡红娟李金金王纯余育和
- 关键词:异育银鲫PCR-DGGE肠道微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