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明
作品数: 223被引量:1572H指数:25
  • 所属机构:云南大学
  • 所在地区:云南省 昆明市
  • 研究方向:水利工程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相关作者

陆颖
作品数:85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
研究主题:监测装置 消落带 表层水温 高坝大库 水电站
王海龙
作品数:49被引量:39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
研究主题:监测装置 消落带 表层水温 预警装置 鱼类保护
冯彦
作品数:52被引量:354H指数:12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
研究主题:国际河流 跨境 纵向岭谷区 水电开发 水资源
甘淑
作品数:272被引量:1,375H指数:17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遥感监测 无人机 GIS 点云 澜沧江流域
李运刚
作品数:42被引量:391H指数:13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
研究主题:红河流域 纵向岭谷区 径流 流域径流 气候变化
云南红河流域径流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被引量:34
2008年
利用红河流域32个气象站1960-2000年逐月降水、气温、蒸发等实测资料,元江、李仙江和盘龙河1956-2000年径流量资料,使用GIS技术支持以及Kendall检验法、方差分析法、累积距平法,分析云南红河流域径流的时空变化规律,重点探讨径流时空分布变化与红河流域河谷与山脉的"通道—阻隔"作用的关联,得出如下结论:(1)在红河流域河谷与山脉的"通道—阻隔"作用的影响下,降水量和径流深等值线在空间上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分布模式与河谷/山脉的走向基本一致,并在哀牢山北段和李仙江下游地区形成两个高值区。(2)在多年平均尺度上,红河流域河谷与山脉的"通道—阻隔"作用对径流变化的地域差异影响最大,其次是降雨,对气温则不明显:李仙江的降水量明显大于哀牢山东部的元江和盘龙河区,其降水量变化的相对偏差则小于它们,反映出哀牢山的阻隔效应;三个区的平均气温差别不大,反映出在较大的时间尺度上受该区特殊环境格局的"通道—阻隔"作用不明显;多数降雨、径流和气温特征值及其出现时间的变化,在盘龙河与元江及李仙江都明显不同,反映出红河流域山脉的阻隔作用明显。(3)在区域气候变化及红河流域河谷与山脉"通道—阻隔"作用的叠加影响下,红河流域的径流变化在东西方向上差异明显:沿红河断裂发育的元江流域的径流量表现出上升的趋势,而西部的李仙江和东部的盘龙河径流量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元江和李仙江的年径流有一个准5年的变化周期,而盘龙河则有一个准8年的变化周期;三个区域的径流量变化表现出不一致的阶段性。
李运刚何大明叶长青
关键词:径流红河流域
一种高坝大库坝前水域流场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坝大库坝前水域流场监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固定桩、滑轨Ⅰ、滑动钢缆、滑动装置、数据集成处理装置、磁敏角度传感器、流速测量仪、控制器、开关、操作台、数据集成处理传输线、滑轨滑动装置传输线Ⅰ、滑轨滑动装...
蒋丽陆颖王海龙祁昌军熊合勇赵承远秦鑫何大明袁旭肖复晋蒋永健罗贤梁斯琦李亚
文献传递
澜沧江的跨境径流量变化及其对云南降水量场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2
2005年
随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重大区域合作行动的蓬勃开展,该流域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已成为国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为考查气候变化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文水生态环境变化影响的基本事实,以云南境内澜沧江径流量观测数据和云南的同期降水量场观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小波变换和相关系数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澜沧江跨境径流量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其对云南降水量场变化的响应。结论为:澜沧江上下游的年径流量变化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较小的时间尺度上,而对于较大的时间尺度,它们之间的变化特征是十分相似的;澜沧江上下游的年径流量变化与云南的年降水量场变化之间存在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云南年降水量场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与澜沧江上下游的年径流量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是相似的。总之,澜沧江的跨境径流量变化主要是由于云南降水量场的变化造成的,特别是在较大的时间尺度上,澜沧江上下游的径流量变化都对云南降水量场的变化有极好的响应特征。
尤卫红何大明索渺清
关键词:多时间尺度
以MIKE BASIN实现流域水资源三次供需平衡被引量:37
2007年
三次供需平衡是现代水资源配置理论的核心,在系列年水资源供需平衡中,利用流域水资源规划管理工具MIKE BASIN,建立在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的各个水平年流域水资源系统网络模型,及包括径流、蒸发、需水及水源工程调度特征的数据管理系统,通过模拟运算得到各种情景下的水资源配置结果。利用云南省境内元江-红河流域的1956-2000年系列径流、需水,结合节水挖潜、污水处理回用及水源工程建设规划方案,分析得到2000年、2010年、2020年、2030年4个水平年的三次平衡结果。
顾世祥李远华何大明崔远来
关键词:水资源配置MIKEBASIN纵向岭谷
藤条江流域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模拟
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模型模拟了西南山区藤条江流域的径流过程,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对该地区未来30年气候变化的预测数据,定量研究不同气温和降水条件下流域内产流量、产沙量以及蒸发量等的变化情况。
陆颖Sam Buchanan何大明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文响应SWAT模型
一种评价鱼类增殖放流效果的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评价鱼类增殖放流效果的监测装置,包括蓄电池Ⅰ、电机Ⅰ、卷扬器Ⅰ、定滑轮Ⅰ、天线、4G信号发射器、超高频射频信号收集器、蓄电池Ⅱ、数据采集箱、定滑轮Ⅱ、卷扬器Ⅱ、电机Ⅱ、蓄电池Ⅲ、钢缆Ⅰ、钢缆Ⅱ、固定环Ⅰ...
王海龙陆颖薛晨江李亚何大明蒋丽袁旭肖复晋梁斯琪
近50年怒江流域中上游枯季径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8
2016年
利用长序列观测记录,分析怒江流域中上游1960~2009年枯季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探讨近50 a来该流域中上游枯季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怒江流域中上游冬季和春季气温均有上升趋势;怒江流域中上游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均有增加的趋势;怒江干流道街坝站冬季和春季平均流量都有显著的增加趋势;无论是年最小1、7、30及90 d流量等枯季极值流量,还是75%,90%,95%等不同保证率枯水径流特征值,1990 s和2000 s均远高于其他年代,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怒江流域枯水径流有较为明显的增长。
罗贤何大明季漩陆颖李运刚
关键词:气候变化枯季径流怒江流域
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变化及西南跨境生态安全研究被引量:130
2005年
位于我国西南、以纵向山系和大河为主体特征的纵向岭谷区,其地表主要自然物质、能量输送和人类活动等,表现出明显的“通道—阻隔”作用,产生了复杂多样的关联效应:使其成为亚洲大陆主要的纵向生物走廊、避难所和我国与东南亚重要的生态廊道,拥有北半球除沙漠和海洋外的各类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物种的高富集区和世界级基因库,但其生态脆弱、灾害频发;主导了区内多民族沿河谷分布、在山间盆地聚居的“大分散、小聚居”格局,其社会经济发展地域分异大。因此,该区一直是地学和生物学等研究地表复杂环境系统与生命系统演变规律的关键地区,在全球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该区资源富集,短期开发行为多、环境退化加剧、贫困普遍,保护与发展矛盾极为突出,在西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何大明吴绍洪彭华杨志峰欧晓昆崔保山
关键词: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变化
一种弃渣场排水系统自动监测预警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弃渣场排水系统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单元、供电单元、数据传输单元、视频监控单元、支撑立柱和云服务器;所述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选定弃渣场出水口的水位监测数据;所述供电单元用于给所述信息采集单元、数...
郭子璞陆颖 程汝帅 祁昌军 赵承远何大明段兴武 张珂瑶 王加红 肖复晋
文献传递
北半球夏季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交汇区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被引量:20
2009年
在定义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汽影响边界及其交汇区的基础上,应用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判识出北半球夏季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汽交汇区的具体地理位置,及交汇区中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汽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6,7和8月份太平洋水汽影响边界基本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地理分界线,即100°E附近.印度洋水汽影响边界都在太平洋上,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渐东扩的趋势.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汽交汇区位于西至97.5°E、东至142.5°E的东亚地区.夏季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交汇区中,太平洋净水汽贡献率向西向北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印度洋净水汽贡献率的空间分异规律较太平洋的复杂,但大致向东向北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纵向岭谷区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印度洋.
曹杰李华宏姚平何大明年艾冰
关键词:水汽交汇区纵向岭谷